大學生就業調查研究報告上傳

2022-12-01 04:30:04 字數 5082 閱讀 4955

《概論》課程

社會實踐報告

學生姓名:

所在院系:

專業:學號:

任課教師

2023年 5 月

一、社會實踐選題與方案設計

1、選題:大學生就業現狀調查

2、選題目的與意義:

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尤其是自2023年大學擴招以來,大學生數量劇增,每年遞增60萬到70萬左右。根據中國高等教育發展計畫(2023年)最新統計,在校大學生2960萬人,並以1.3—1.

6%的速度擴招,到2023年入學率將達到40%,高等教育在校學生達到5000萬。這雖然提高了國民素質,但同時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也日漸突出。尤其受到近年來經濟危機的影響,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更是雪山加霜。

因此,我們有必要對當代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找到問題的深層原因,從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減輕大學生就業負擔。這不僅關係著大學生的切身利益,更有利於「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促進社會的安定與團結。

3、方案設計

(1)研究思路:

1、通過開展跟蹤調查,了解我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他們對我校教育教學環境、專業課程設定和教育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教學方式、管理模式及學習支援服務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2、通過開展跟蹤調查,了解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的思想品德、專業知識、業務能力和工作業績等方面的總體評價和要求

3、通過開展追蹤調查,為進一步推進我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和改善就業指導工作提供決策依據,並逐步建立經常性的反饋渠道和評價制度,為我校教學改革提供依據。

4、建立我校近三年畢業生基本資料資料庫,為畢業生就業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資訊化建設積極準備。

5、通過開展追蹤調查,發揮調查組同學的工作積極性,理論聯絡實際,同時響應校團委的號召,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

(2)研究方法:

1、抽樣方法

畢業生跟蹤調查物件的確定採取分層等距抽樣的方法,從抽取專業的近三年全體畢業生中直接採用等距抽樣的方法抽取畢業生樣本。

用人單位調查物件在畢業生樣本的範圍內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抽樣的具體方法及其實施操作方案另行制定。

2、主要調查方法

①問卷法

向樣本畢業生發放《畢業生跟蹤調查問卷》,經畢業生本人答填後返回。

向用人單位發放《畢業生單位跟蹤調查表》,經畢業生所在用人單位答填後返回。

②訪問法

調查人員在組織問卷調查的同時,走訪部分畢業生或用人單位,徵詢相關意見和建議,並作好相關記錄,作為撰寫調查報告的原始資料。

③查閱資料法

詳見參考文獻。

(3)時間安排:

4月1日—4月30日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進行調查問卷的發放及結果收集總結。

5月1日—5月10日進行調查報告的書寫及完善。

(4)參考文獻:

1、《202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

2、《中國高等教育發展計畫》

3、《2011大學生就業報告》麥可思研究院、王伯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05月出版)

4、《大學生就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 曲振國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05出版)

二、社會實踐報告內容

子課題:(1)畢業生當年就業率(近幾年)

** 1歷屆大學生就業情況統計表

圖2:大學生畢業人數統計(萬人)

圖3:大學生待業人數統計(萬人)

圖4:大學生就業率統計

子課題:(2)大學生就業趨勢的研究

選擇職業的標準:以個人發展觀為擇業標準的佔主流,以考慮國家和社會需要為擇業標準的畢業生呈上公升趨勢調查資料表明,近三年來,我校有83%以上的畢業生把「兼顧國家需要和個人發展」和「有利於個人的發展」以及「千方百計實現自我,自我選擇」作為自己的擇業標準,反映了大學生在擇業標準的評價上,仍然十分看重個人的發展,特別是「以自我中心」作為擇業標準的畢業生由2023年的3.9%上公升到2023年的7.

6%。但同時,也發現了另外乙個值得肯定的現象,即以「服從國家和社會需要」為擇業標準的畢業生人數呈上公升趨勢,2023年的人數比例為13.6%,分別比2009和2023年上公升了4.

8個百分點和4.6個百分點。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發展,相當比例的大學生接受了收費教育和以市場為導向的自主擇業觀念,以「個人發展觀」作為自己的擇業標準,這既反映了大學生在擇業中的務實心態,也表明大學生擇業觀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個人趨勢仍有回公升的趨勢,因而加強對大學生的擇業觀教育,引導畢業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是社會、高校和家庭面臨的重要問題。

選擇職業的地區意向:選擇城市就業趨勢明顯,到基層就業仍需引導調查結果表明,2008-2023年我校畢業生擇業的首選地區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各年均有50%以上的畢業生表達了這樣的選擇意向,選擇去「內地省會城市或大城市」的畢業生各年均超過了24%,即選擇到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就業的畢業生人數超過了75%,畢業生擇業的地區意向具有明顯的城市化趨勢。選擇去「西部、基層」就業的畢業生人數比例各年都不足5%,可見引導畢業生去西部、基層就業的工作任務還很艱鉅。

絕大部分畢業生求職的地區目標都集中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以及內地省會城市或大城市,願意到西部等邊遠省區工作的畢業生所佔比例很低,在全國具有普遍性。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政策上取消了邊遠省區生源必須回生源地工作的規定,另一方面是經濟發達地區能夠給畢業生提供較多的發展機會和較大的發展空間以及便利的生活條件。然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接納大學畢業生的容量畢竟有限,勢必會造成「僧多粥少」、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局面。

近幾年,我校畢業生選擇到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就業的人數比例穩中有降,直接反映了這些地區人才競爭激烈、就業難等現實狀況。儘管國家和學校積極鼓勵大學生到西部、到基層就業,西部地區也出台了許多吸引人才的政策,但仍難以調動大多數畢業生的積極性,這也反映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艱巨性和就業指導的長期性。

選擇職業的單位性質意向:非國有企業的擇業意向呈上公升趨勢,**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等傳統優勢職業的吸引力穩中有降我校畢業生擇業的單位性質意向調查表明,近四年來,企業是我校畢業生擇業的主渠道,特別是選擇去非國有企業就業的畢業生人數各年均超過了40%,而選擇去**機關、事業單位、科研單位以及國有企業的畢業生人數呈穩中有降的趨勢。大學生擇業單位性質意向的變化趨勢反映了大學生的求職心理隨著高等教育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不斷發生變化,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一是國家機關和國有企業吸納畢業生的能力趨於飽和,而隨著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三資、民營和私企等非國有企業以其就業容量大、人才需求旺盛、待遇優厚等優勢逐漸贏得了畢業生的青睞。

二是大學生對國企、非國企的認識發生了變化,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外企、私企機制靈活,發展環境較好,而國有企業機制相對滯後,觀念相對陳舊。三是有關就業主管部門加強了就業指導的力度,幫助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鼓勵畢業生到非公有制單位就業。

對職業選擇的薪酬期望:薪酬期望總體趨於合理,部分畢業生在待遇水平上的理想化趨向嚴重調查顯示,2008-2023年我校50%以上的畢業生對薪酬的期望值在1000~2000元之間,而且人數呈逐年上公升的趨勢,由2023年的51.54%上公升到2023年的74.

73%,表明大學生的薪酬期望總體上趨於合理,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畢業生表現出對現實工資水平的認同感。但同時,部分畢業生過分追求高薪的現象也不容忽視,2023年選擇月薪在2000~3000元及以上的畢業生人數比達到了48.46%,儘管近兩年該比例有所回落,但2023年仍有25.

27%的畢業生表達了較高的薪酬期望,即有四分之一的畢業生在待遇水平上的理想化趨向嚴重,不能正確對待社會需求的現實,因而使得一些畢業生面臨就業機會喪失與就業失敗次數增加、「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境地。

子課題:(3)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

(1)擴招

近幾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隊伍迅速增大,用人單位有了充分選擇餘地,這是就業難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擴招同就業難之間確實存在關係, 中國大學生表面上看起來過剩了,但這種過剩並不是大學生總量過剩,而只是一種結構性過剩。

(2)教育層次與教育內容的結構不適應社會發展

由於我們的教育結構不能適應產業結構的調整,也必然會使某些專業的畢業生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工作,而某些畢業生卻同時被多家用人單位錄用。近年來的人才市場需求供給情況表明,各技術等級的勞動力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以機械加工為主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短缺。在人才分布上,我國東部與西部、沿海地區與偏遠地區、經濟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每萬人中大學生占有量差距也很大,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

畢業生的職業能力與用人單位的要求差距較大用人單位門檻過高,職場「經驗准入」,動輒要求求職者具有2至3年的工作經驗。而多數大學生知識陳舊,知識轉化率低,表現出學過的知識轉化不出來,不能變成自己在崗的實際能力。這勢必造成許多大學生「一畢業,即失業」的窘境。

(3)教育的供給結構與勞動力的需求結構不一致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轉變,我國的勞動力市場需求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對高層次教育人才以及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增加,更加注重學生在職業技能方面的應用能力。而一些高校在擴招的同時,未能及時將專業設定與市場需求銜接起來,存在盲目追求熱門專業的現象,致使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導致一些專業的畢業生供大於求,難以就業。如:

會計、金融、國際**等。同時,由於教育具有滯後性,新的學科及專業結構的調整需要乙個緩慢長期的過程,因而難以跟上經濟發展的節奏,不能滿足社會對畢業生在數量、學科層次和專業結構上的需求,出現部分冷門或過時專業的高學歷畢業生無業可就或有業不能就的現象,導致結構性失業。

(4)大學生自身的綜合勝任素質

21世紀,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人才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社會對勞動者知識水平、能力和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人才開發的趨勢由單一型向複合型轉變,知識單

一、技能單一的人、只會做事不會做人的人,是沒有競爭力的。目前高等教育雖然也強調素質培養,但效果甚微。其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學生自身素質差,獨生子女自幼在父母的百般呵護甚至溺愛下長大,心理承受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自我保護能力較差,再加上社會各種錯誤思想觀念的侵蝕及中小學時期素質教育薄弱,使得一些學生在思想道德素質和知識技能素質等方面有很大欠缺,而大學生時期的素質教育因前期基礎薄弱而效果不佳。

(5)擇業觀念存在偏差

大學生擇業觀與人才市場需求錯位是目前大學生就業市場存在的普遍現象。一方面表現為大學生就業的薪資期望與用人單位所提供的實際待遇之間矛盾,大學生對薪資的期望普遍高於用人單位所提供的待遇;另一方面表現為大學生的自我意向與用人單位實際需求之間的矛盾。很多大學生頭腦中精英意識過強,對薪資和職位的要求較高,眼高手低,不能勝任理想職位。

由於他們不能恰當的給自己定位,導致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出現大學生就業市場「就業不難、擇業難」的現狀。一部分大學生寧願待業或做臨時工作,也不願意「屈就」。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自我觀、發展觀、人才觀,培訓他們的求職技能成為促進大學生就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大學生兼職調查研究報告

從事兼職與學習之間的關係 至於如何協調兼職和學習的關係,在被調查學生中,在你是否利用上課時間去做兼職這道題上,40 個人填答了 在有填答的學生中,25 的學生選擇有過 次數不多 75 的學生則選擇了沒有 可見為了兼職而去翹課的情況還是存在,看來如何協調好兼職與翹課的關係不容忽視。在對上題中所提到的翹...

大學生逃課現象調查研究報告

以玉溪師範學院教育學院為例 一 研究目的 有人說大學時傳說中的象牙塔,是美麗的伊甸園,多少學子寒窗十載就是為了有朝一日,金榜題名,考上理想的大學。但是也有人說大學是墮落的天堂,大學生逃課成風,認真的又有幾人?在大學裡整天沉迷網路,花天酒地,揮霍著父母的血汗錢,上大學就是為了混一張文憑。那麼當代大學的...

大學生學習壓力的調查研究報告

考試座位號 15 哈爾濱師範大學經濟學院 2013 2014 第二學期期末考試試卷 課程名稱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 任課教師張榮 課程性質必修 學分 3 總學時 54學時 考試形式調查報告 題目關於大學生學習壓力的調查 學生姓名藍林麗 學號 2012020631 年級 2012級 專業經濟學 班級二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