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科發熱的診療規範 2

2022-11-24 08:15:04 字數 4817 閱讀 5422

【臨床表現】

(一) 基本表現

1. 體溫公升高

(1) 口腔內舌下溫度》37.3°c。

(2) 直腸內溫度(肛溫)>37. 6°c。

(3) 腋溫 >37°c。

2. 發熱臨床分度(口腔內舌下溫度)

(1) 低熱:37.4 38c。

(2) 中等度熱:38. 139°c。

(3) 高熱:39.1 41°c。

(4) 超高熱

3. 熱型

(1) 稽留熱:體溫持續於3940°c達數天或數週,見於大葉性肺炎、傷寒等

急**染性疾病。

(2) 弛張熱:體溫24小時內波動達2°c,甚至更多,見於敗血症、肺炎、感染

性心內膜炎、風濕熱及惡性組織細胞疾病。

(3) 間歇熱:隔日或隔三日發熱,見於瘧疾、局灶性化膿**染。

(4) 波狀熱:見於布魯菌病、惡性淋巴瘤及脂膜炎等。

(5) 再發熱:髙熱期與無熱期各持續數天,見於回歸熱、鼠咬熱。

(6) 不規則熱:見於流感、支氣管肺炎、敗血症及惡性瘧等。

(二) 伴隨症狀

1. 畏寒,寒戰,出汗,盜汗。

2. 食慾減退。

3. 全身不適,疲乏。

4. 頭痛,肌肉痠痛,肌肉痙攣。

5. 易怒,意識狀態改變。

(三) 體格檢查要點

1. 生命體徵體溫(最好測直腸溫度)、呼吸、脈搏、血壓。

2. 頭顱及五官顱腦外傷證據,瞳孔。

3. 頸部甲狀腺,腦膜刺激徵。

4. 肺部呼吸音,囉音,胸膜摩擦音。

5. 心臟心率,奔馬律,心臟雜音。

6. 腹部腹肌,腹脹,壓痛,腸鳴音,**指檢。

7. **及四肢淋巴結,皮溫,出汗,瘀點疲斑,肌肉震顫。

8. 神經系統意識狀態,局灶體徵。

(四) 問診要點

1. 發熱的熱塑,伴隨症狀。

2. 發作前周圍環境溫度和濕度。

3. 服藥史:尤其是損害排汗機制、導致肌肉過度活動和影響體溫調節的藥物。4. 詢問系統疾病史。

【**和主要病理生理改變】

(_)**

1. 感染性疾病

(1) 上呼吸道感染,肺炎。

(2) 泌尿系統感染。

(3) 腸道感染如菌痢、傷寒等。

(4) 急性病毒性肝炎。

(5) 感染性心內膜炎。

(6) 敗血症。

(7) 結核病。

(8) 瘧疾。

(9) 區域性膿腫,蜂窩織炎。

(]〇)所有感染性疾病均可引起發熱。

2. 結締組織和過敏反應性疾病

(1) 系統性紅斑狼瘡。

(2) 風濕熱,風濕性關節炎。

(3) 類風濕關節炎。

急性皮肌炎。

(4) 結節性多動脈炎。

(5) 血清病。

(6) 藥物熱。

3. 血液病,惡性腫瘤

(1) 急性白血病。

(2) 淋巴瘤。

(3) 惡性組織細胞疾病。

(4) 其他腫瘤(如轉移癌)。

4. 組織壞死

(1) 急性心肌梗死。

(2) 急性胰腺炎。

(3) 臟器出血,栓塞或血栓形成。

(4) 大面積燒傷。

(5) 急性溶血。

5. 其他

(1) 重度脫水。

(2) 甲亢危象。

(3) 痛風發作。

(4) 惡性高熱。

(5) 中樞性高熱。

(6) 中暑。

(二)病理生理

1. 致熱原引起體溫調控點公升高

(1) 內源性致熱原:如白介素、腫瘤壞死因子。

(2) 外源性致熱原:細菌脂多醣。

2. 外周散熱和產熱調控機制障礙。

【院前處理】

1. 注意患者生命體徵。

2. 酌情給予建立靜脈通路,心電圖。

3. 為避免掩蓋病情,一般發熱無需特殊處理。

4. 高熱和超髙熱患者:

(1) 離開過熱環境。

(2) 物理降溫(酒精、冰袋)。

【急診檢查】

(一)基本檢查

1. 準確,多次測量體溫。

2. 血常規(全血細胞計數)。

3. 尿常規。

4. 胸片(如發熱原因不能通過查體明確時)。

(二)備選檢查

1. 電解質,肝腎功能,血糖。

2. 血培養。

3. 血沉,c反應蛋白。

4. 腹部b超。

5. 頭顱ct和(或)腰椎穿刺

(1) 發熱合併意識、精神狀態改變。

(2) 發熱合併頭痛。

【診斷和鑑別診斷】

(一)**分析

1. 急診重點

(1) 在急**染性疾病最多見。

(2) 仍有許多患者發熱診斷未明。

(3) 急診重點是盡可能明確診斷和排除下列潛在嚴重後果疾患:

1) 敗血症。

2) 腦膜炎,腦炎。

3) 急性腦血管意外

4) 頭部創傷。

5) 急性心肌梗死。

6) 惡性髙熱。

7) 藥物戒斷。

8) 甲亢危象。

9) 環境相關發熱性疾病。

2. 急**染性疾病

(1) 急性起病,伴或不伴寒戰。

(2) 全身不適,伴肌痛、關節痛。

(3) 感染器官系統表現如咳嗽、咳痰、腹瀉、尿頻。

(4) 急性淋巴結或脾臟腫大。

(5) 血象 wbc>10 ooo/mm3 或<4 000/mm3。

3. 藥物熱

(1) 任何藥物均可產生藥物熱。

(2) 發熱開始於藥物**後710天。

(3) 停藥後2472小時緩解。

(4) 部分患者出現皮疹和嗜酸細胞增多。

(5) 常見藥物

1) 青黴素和其他(3內醯胺類藥物。

2) 磺胺類藥物。

3) 抗結核藥物。

4) 抗腫瘤藥物。

5) 傳馬西平,苯妥英鈉。

6) 降壓藥,如硝苯地平,甲基多巴,肼屈嗪等。

7) 非留體類抗炎藥物。

8) 古柯鹼,安非他明。

4. 不明原因發熱(fuo)

(1) 發熱3周以上,體溫超過38. 3c。

(2) 在院外檢查1週後仍未明確診斷。

(3) 通常不能在急診室診斷fuo。

(4) 最常見原因為感染和惡性腫瘤,其次為結締組織疾病。

5. 環境相關發熱性疾病

(1) 熱痙攣

1) 高溫下強體力勞動時或稍後發生。

2) 大肌肉群痛性收縮。

3) 體內缺鹽,肌肉低鈉血症所致。

(2) 熱衰竭

1) 高熱導致血容量耗竭,脫水。

2) 中樞神經系統紊亂,如頭痛、頭昏、興奮。

3) 胃腸道功能紊亂,如噁心、嘔吐、腹瀉。

4) 體溫 <39°c。

(3) 熱休克

1) 過度暴露於濕熱環境中。

2) 高熱,體溫》40°c,多半無汗。

3) 中樞神經系統:意識障礙,抽搐。

4) 心血管系統:肺水腫,休克,心律失常。

5) 肝臟系統:肝壞死。

(二)鑑別診斷

1. 體溫假性公升高

醫源性。

(1) 人為造成發熱假象。

2. 生理性體溫波動

(1) 婦女排卵期,妊娠期。

(2) 劇烈運動,飲食,情緒激動因素。

(3) 突然進人髙溫環境。

急診發熱病人處理流程

【急診**】

(一) 基本**

1. 發熱患者應受到足夠的重視,尤其是:

(1) 高齡患者。

(2) 心肌缺血,癲癇發作史患者。

(3) 孕婦。

(4) 體溫 >40°c。

2. 密切觀察生命體徵變化。

3. 氣道呼吸迴圈支援。

4. 建立靜脈通路,生理鹽水糾正低血壓狀態。

5. 心電監護

(1) 生命徵不穩定。

(2) 嚴重脫水。

(3) 中樞神經系統症狀。

(二) 發熱處理

1. 物理降溫

(1) 散熱:低溫環境,解開衣服。

(2) 對流:患者置於通風環境。

(3) 傳導:冰袋。

(4) 蒸發:噴射冷霧。

(5) 特殊方法:冰水浴,冰水洗胃,冰水腹膜灌洗,體外迴圈。

2. 藥物降溫指徵

(1) 高熱驚厥患者。

(2) 超高熱患者。

(3) 基礎心肺疾病患者。

3. 備選藥物

(1) 非甾體類抗炎藥如對乙醯氨基酚、阿司匹林。

(2) 糖皮質激素。

(三) 支援**

1. 抗感染**

(1) 有感染病學證據。

(2) 生命體徵不穩定,意識障礙。

(3) 免疫功能抑制者。

2. 環境相關發熱

(1) 脫離高熱環境。

口服或靜脈補液。

(2) 物理降溫,如降溫過程**現寒戰,可應用地西泮。

【留觀指徵】

1. 高熱或超高熱患者。

2. 熱抽搐,熱衰竭患者。

3. 下列情況之一者:

(1) 高齡患者。

(2) 心肌缺血,癲癇發作史患者。

(3) 孕婦。

【住院指徵】

1. 生命體徵不穩定患者。

2. 不明原因發熱患者。

3. 熱休克患者。

4. 懷疑藥物熱患者。

5. 發熱基礎疾病需要住院。

【出院指徵】

1. 生命體徵穩定。

2. 發熱原因診斷明確。

3. 發熱**允許門診隨診。

急診科臨床診療指南 技術操作規範方案更新版

急診科臨床診療指南技術操作規範 第一部分臨床診療指南 第1章急性顱腦損傷 第2章出血性休克 第三章過敏性休克 第四章急性呼吸衰竭 第五章急性左心衰竭 第六章急性腎功能衰竭 第七章急性心梗及併發症 第八章 ami溶栓 常規 第九章心律失常 第十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第十一章腦出血 第十二章上消化道出血 ...

急診科護理的工作計畫

急診科護理在院領導及護理部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執行醫院的年度工作安排,緊緊圍繞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主題,為更好地適應急診醫學的發展需要和社會的需要,為進一步加強急診護理工作的管理,特制定出本年度的工作計畫。一 要不斷加強急診護理站的建設,提高護理人員的應急能力 1 加深護理人員的急救意識和群體...

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手冊 急診科說明

急診科普通專科醫師培訓登記手冊 試行 培訓醫院 姓名工作單位 選填 畢業時間 學位培訓年度 年月至年月 衛生部畢業後醫學教育委員會 關於 專科醫師培訓登記手冊 的編制說明 為促進專科醫師培訓試點工作的開展,加強對專科醫師培訓過程的管理,保證培訓質量,北京市衛生局受衛生部科教司的委託組織有關專家編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