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複習突破第25講古代文整體閱讀 一

2022-11-23 18:57:10 字數 4873 閱讀 9371

高三語文複習第25講

古代文整體閱讀(一)

上一講主要闡述了高考古文閱讀的命題趨勢和應試策略,本講側重說明如何整體閱讀古代文語段。

一、整體閱讀要領

1.依據選文特點

前面說過,高考選擇「淺易」古代文作為閱讀材料。具體地說,就是選擇比較典範的史傳文中相對完整、相對獨立的片斷。依據這一特點,閱讀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1)知人

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寫之人。具體地說,文章寫了幾個人,主要人物是誰,次要人物有幾個,人物之間的關係如何,作者對他們的評價是什麼,對這些都要一一搞清楚。

(2)明事

事件是史傳文的主體。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圍繞主要人物寫了幾件事。如果只寫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如果是寫幾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後順序,事件之間是什麼關係。弄清這些問題,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3)辨理

所謂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敘之事,對人物作出怎樣的評價,說明了什麼道理。這其實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所謂「理」有的是作者明說的,即作者通過議論表現自己的觀點態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達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卻是在敘事之中透露的,這就需要「辨理」。

下面舉例說明如何知人、明事、辨理。

何子平世居會稽,少有志行,見稱於鄉曲。事母至孝。揚州闢從事史,月俸得白公尺,輒貨市粟麥。

人或問曰:「所利無幾,何足為煩?」子平曰:

「尊老在東,不辦常得生公尺,何心獨饗白粲①。」每有贈鮮餚者,若不可寄至其實,則不肯受。母本側庶,籍注失實②,年未及養,而籍年已滿,便去職歸家。

時鎮軍將軍顧凱之為州上綱,謂曰:「尊上年實未八十,親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祿,當啟相留。」子平曰:

「公家正取信黃籍,籍年既至,便應扶侍私庭,何容以實年未滿,苟冒榮利。且歸養之願,又切微情。」凱之又勸令以母老求縣,子平曰:

「實未及養,何假以希祿?」凱之益重之。既歸家,竭身運力,以給供養。

末除吳郡海虞令,縣祿唯以養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儉薄,子平曰:「希祿本在養親,不在為己。

」問者慚而退。母喪去官,哀毀逾禮,每至哭踴,頓絕方蘇。

宋書·孝義傳》)

[注]①白粲:白公尺。②籍:戶口冊,即下文的「黃籍」。當時規定,**父母年滿八十,應解職歸家奉養。

這段選自《宋書·孝義傳》的文字,寫了何子平、顧凱之等人,主要人物是何子平。他

「世居會稽,少有志行」,在鄉里被人稱道。顧凱之是鎮軍將軍,當州的「上綱」。兩人關係

很是密切,也許是朋友。全文所敘主要事件是:何子平之母戶口本上的年齡比實際年齡要大。

按照規定,**父母年滿八十,應卸職歸家奉養。何母實際年齡未至八十,「親故所知」,何

子平奉公守法,「便去職歸家」。顧凱之勸他在州中任職,他不願以「實年未滿,苟冒榮利」,

不肯接受。顧凱之又勸他「以母老求縣」,他也不願意。顧凱之便更加敬重他。何子平回家

以後,竭力勞作,以保證母親的供給。後來授官為吳郡海虞令。所得俸祿全部用來供養母親,

妻子兒子「不犯一毫,」母親去世,他「哀毀逾禮」。除了這主要事件,文章開頭還敘述了何

子平在揚州為官之時的孝行。這一切都表明何子平「事母至孝」,表達了作者對何子平為人

的讚頌之情。能像這樣分析文章的人、事、理,便可以認為讀懂了文章。

2.依據試題的特點

高考古代文閱讀的試題,既有實詞、虛詞含意和用法的辨別,有文句的翻譯,又有篩選

資訊、分析文意、評述作者觀點態度,雖然已往考生在實詞、虛詞理解上也會出現誤判,但更多的是在翻譯文句、篩選資訊、分析文意、評述觀點態度上出錯。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了解考試側重點的變化,不知道這些試題其出發點就是考文意的理解,考查對選文句子含意、事件之間邏輯順序的把握。譬如當年選用前面所舉敘何子平「事母至孝」的文章,最後一道題的b項是這樣的:

「子平歸家之後」『竭身運力,以給供養』,認為『希祿本在養親』,堅持『縣祿唯以養母一身』,從而實現了『歸養之願』。」本項「從而」前的話,孤立起來看,似乎都是正確的,可是將它們通通置於「子平歸家」之後,就犯了邏輯上的錯誤。許多考生看不出「希祿本在養親」、「縣祿唯以養母一身」是何子平歸養以後又重新任職時說的話,也看不出「從而」以下的判斷更不符文意,因而錯判。

當年試題的c項是這樣的:「子平不願以老母『實年未滿』而『苟冒榮利』,又不肯『以母老求縣』,歸家養母,竭盡全力,從而深受顧凱之的敬重。」「歸家養母,竭盡全力」在原文中是「凱之亦重之」以後的事,不少考生也看不出來,因而錯判。

至於因文句含意搞不清而答錯題的情況,這裡不再多說。從某種意義上說,近年來的選文內容還要複雜一些,分析、評述性試題還要難一點,因此閱讀時就更要注意文意的分析、內容要點歸納和對作者觀點態度的把握。

二、典型試題分析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題。

吳履,字德基,蘭溪人。少受業於聞人夢吉,通《春秋》諸史。李文忠鎮浙東,聘為郡學正。

久之,舉於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謂丞儒也,易之。居數月,摘髮奸伏如老獄吏,則皆大驚,相率斂跡。

履乃改崇寬大,與民休息。知縣週以中巡視田野,為部民所詈。捕之不獲,怒,習縶其鄉鄰。

履閱獄問故,立釋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

」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鄰何罪?今摯者眾,而捕未已,急且有變,奈何?

」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輒有蛇出戶,民指為神。履縛巫責之,沉神像於江,淫祠遂絕。

為丞六年,百姓愛之。遷安化知縣。大姓易氏保險自守,江陰侯吳良將擊之,召履計事。

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當來。不來,誅未晚。

良從之,易氏果至。良欲籍農故為兵者,民大恐。履曰:

「世清矣,民安於農。請籍其願為兵者,不願可勿強。」遷濰州知州。

山東兵常以牛羊代秋稅,履與民計曰:「牛羊有死瘠患,不若輸粟便。」他日,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陝西,他縣民多破家,濰民獨完。

會改州為縣,召履還,濰民皆涕泣奔送。履遂乞骸骨歸。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南康俗悍,謂丞儒也,易之。 易:輕視。

b.知縣週以中巡視田野,為部民所詈。 詈:辱罵。

c.以中益怒,曰:「丞慢我慢:詆毀。

d.他縣民多破家,濰民獨完。 完:保全。

1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少受業於聞人夢吉,通《春秋》諸史。

受業:傳授學業

b.則皆大驚,相率斂跡。

斂跡,收斂形跡。

c.邑有淫祠,每祀輒有蛇出戶。

淫祠:無節制地祭祀。

d.大姓易氏保險自守,江陰侯吳良將擊之。

保險:佔據險要的地勢。

1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b.c.d.14.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吳履「改崇寬大」的一組是

①履閱獄問故,立釋之,乃白以中。

②今縶者眾,而捕未已,急且有變,奈何?

③履縛巫責之,沉神像於江,淫祠遂絕。

④履曰:「……不來,誅未晚。」良從之,易氏果至。

⑤請籍其願為兵者,不願可勿強。

⑥召履還,濰民皆涕泣奔送。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15.下列對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吳履自幼熟讀史書,曾被聘為浙東郡學正,後轉任南康丞。為了改變南康當地的兇悍習俗,他著力打擊奸人惡事,起到了重要的威懾作用。

b.知縣週以中巡視時受人冒犯,一怒之下拘捕多人,吳履曉以利害,平息他的怒氣,釋放了鄉鄰;又用縛責巫人、丟棄神像的方式斷絕了淫祠。

c.吳履任安化知縣時,安撫大姓易氏,避免了一場反叛,保住了地方的安定;他又鼓勵農事,募兵時只登記招收願為兵者,消除了百姓的恐慌。

d.吳履任濰州知州後,常以百姓為念。鑑於牛羊容易生病死亡,他改變了以牛羊代秋稅的做法。這種變化使得濰地民眾的財產未受任何損失。

1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5分)

(1)易氏逃死耳,非反也。

譯文(2)良欲籍農故為兵者,民大恐。

譯文這是春季高考北京、安徽、內蒙古卷的古文閱讀試題。閱讀材料所寫之主要人物是吳履、次要人物有知縣週以中和李文忠等。這則材料所敘吳履之事有:

①介紹吳履一般情況,這是史傳文應有之意。②因李文忠的舉薦而任南康丞;為了改變南康兇悍習俗,他著力打擊奸人惡事並「改崇寬大,與民休息」③知縣週以中巡視時受人冒犯,一怒之下拘捕多人,吳履釋放鄉鄰,再曉以利害(「急且有變」),平息了他的怒氣;又縛責丞人、丟棄神象,斷絕的淫祠。④吳履任安化知縣時,安撫大姓易氏,保住了地方的安定;他又鼓勵農事,「安民於農」;募兵時只招收願意為兵者,消除了百姓的恐慌。

⑤遷濰州知州,常以百姓為念,改變以牛羊代秋稅的做法,使得當地民眾的財產未受損失。作者敘寫這幾件事,主要表現吳履治政「崇寬大」的精神,因而得到民眾愛戴。閱讀時,首先要對文章有這樣的理解分析。

下面簡述各題。

第11題考查理解實詞的能力,不正確的一項是c,「慢」根據文意應作「怠慢」講,文中無「詆毀」意。

第12題考查理解特定詞語的能力,不正確的一項是a。根據「少受業於聞人夢吉」的句意,「受業」應是接受學業。

第13題考查理解虛詞的能力,不相同的一組是d。a項兩個「者」為代詞,相當於「的人」;b項兩個「且」都是副詞,「將要」之意;c項中兩個「輒」,都是「就」,用法也相同。d項中前乙個「以」為介詞,用;後乙個「以」,有人認為是連詞,有人認為是介詞,但意思都是「因為」

第14題考查篩選資訊的能力,實際是考查對句意的理解,全都說明吳履「改崇寬大」的一項是b。句①中的「立釋之」,句④中的「不來,誅未晚」,句⑤中的「不願可勿強」,都表現出「崇寬大」。句③體現其破除迷信的一面,句⑥側面表現其愛民,句②的「急且有變」是防止意外,全句是勸江陰侯的話。

第15題考查分析文意的能力。據上文分析,可知「不正確的一項是「b」。曉以利害,平息他的怒氣,釋放鄉鄰」說法並不錯,只是語序或者說邏輯上有不恰當之處,應當是釋放在先,曉以利害在後(「立釋之,乃以白中」)。

第16題考查翻譯文句的能力,答案是:(1)易氏只是為免死而逃跑,並非謀反。(2)吳良想對原先當過兵的農民登記編冊,老百姓十分恐慌。

(逃死,逃離死亡,為免死而逃;籍,用作動詞,故為兵者,過去法過兵的人。)

三、練習與答案

高考複習中如何突破

高考複習中如何突破 高原現象 山東省莒縣一中劉維安 相當多的考生在高考複習進入後期時,常出現一段時間學習和複習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學過的知識感覺模糊,有時頭腦昏沉,心情煩躁,感覺學習無法向前推進的現象。其實,這是高考複習過程中的一定階段,這種學習效率降低,學習進步的速度減慢甚至停滯的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

第25章概率小結與複習導學案

一 導學 1 課題匯入 同學們,通過對本章的學習後,你對本章的知識結構和重要知識點及其運用等是否有乙個清晰的認識呢?為了強化同學們對本章的知識認知和應用,下面我們一起來對本章學習內容進行回顧總結.2 學習目標 通過複習進一步認清本章的知識結構.熟悉本章重要的知識要點和解題方法.熟練地用列舉法和頻率估...

高考應試技巧 語數外總複習如何突破

高考資源網 語文 模擬卷代替教材不可取 沈國全上海市嘉定區教師進修學院 教材在2009年的高考中被充分重視。往年高考中所涉及的知識點 能力點,都可以在課本中找到根據,但直接出自教材的內容卻只佔到5分左右。而2009年涉及教材的文章 詞句 零星知識高達15分,這在總分為 80分的高考閱讀試題中所佔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