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情緒認知評價的若干問題 一

2022-11-22 11:09:04 字數 4175 閱讀 9550

**關鍵詞:情緒;認知;評價

**摘要:關於情緒的認知作用一直存在著兩種觀點,一種認為認知評價是情緒產生的必要前提;一種認為情緒的產生並不一定需要認知評價的參與。本文認為分歧的存在主要是對情緒的內涵、情緒認知評價的路徑等問題缺乏一致的理解。

為此,本文通過對已有研究的分析,闡明了情緒的認知觀點既可用概念也可用經驗表述和檢測;解釋了認知觀點下情緒產生先於認知評價的現象;強調了情緒的認知評價具有多種形式;支援了評價是情緒產生基礎的觀點。

關於認知與情緒的關係,雖然目前有多種觀點,但主要分為兩種:一種認為認知評價是情緒產生的必要前提;一種認為情感狀態可以發生於認知評價之前,即有些情緒的產生並不一定需要認知評價的參與。鑑於不同研究所用證據和視角不同,因而有研究者認為認知評價是一種重要但不是唯一的情緒產生因素。

分歧的存在主要是對情緒的內涵、情緒認知評價的路徑等問題缺乏一致的理解,沒有共同的操作解釋所致。為此,本文旨在通過對已有研究的分析,闡明認知觀點的概念性和經驗性;以認知觀點解釋情緒先於認知評價的現象;強調情緒的認知評價有多種形式,但情緒與認知評價不可分離,自動化的、有條件的和恢復的情緒僅僅是情緒評價恢復的表現。

一、情緒的內涵

(一)情緒的定義

研究表明,情緒一般具有認知、動機、軀體和主觀體驗四種成分。認知成分是情緒含義的表徵或者是與人們感知世界的一些情緒性相關方面的個體差異的表徵,這些表徵可能是有意識的也可能是無意識的。動機成分涉及了影響個體如何解釋世界的傾向,並與現實中的行為相關。

軀體成分涉及了自主和中樞神經系統的啟用以及它們對內臟和骨骼的影響。這個成分的乙個特徵是以軀體為中心的情緒的改變,但是神經化學和神經解剖的過程使得情緒的產生成為可能。最後,主觀體驗成分是情緒的所有的「主觀感受」部分。

假設這些成分在人身上特別精細,常常涉及對情緒的標籤,以及對情緒、信念、慾望和身體感覺的整合的意識,為此,當考慮這些成分彼此相互作用以及情緒強度和持續時間時,很難說情緒是什麼。

一些研究認為評價理論關於情緒認知成分的型別是無法測量的。例如,將某種情緒的特徵定義為「預期到不期望事件時產生的不愉快」,其情緒可稱為「恐懼情緒」,其中評價就可視為情緒的成分。這裡認為恐懼情緒的產生是因為把特定結果評價為不期望事件出現的可能,這種觀點僅是一種假設。

如果除了評價,恐懼的其他所有成分都存在,那麼這個關於恐懼的例子則不合適。但這種觀點是與日常所言情緒方式相關,與人們的情緒體驗一致。另外,對評價進行定義不會使情緒因涉及評價的觀點而變得不合理。

比如,考慮「疾病」這一概念,疾病被定義為由特殊的病原所導致的症狀,沒有相關的病原所產生的症狀就不是疾病。但是,概念定義仍很有用,部分原因是為衡量疾病的減輕,可以指向病原的概念和引起疾病的病原。通過類似的方式,為衡量情緒痛苦的減輕,可以指向組成情緒的特殊評價方式。

由此,可以認為情緒可以通過評價來定義(概念),也可以通過評價來組成(經驗)。而且,類似情緒這種複雜現象的定義要隨時根據新的研究證據予以修訂。例如,如果乙個人認為責備是憤怒定義的一部分,但是研究發現大多數人定義的憤怒中沒有責備,那麼這個定義就是不充分的。

對詞語的含義可以進行具體定義,但是對現象就不能這樣做。一種現象的「含義」要在理論和解釋中呈現,而不是在定義中。如果此觀點成立,那麼,針對複雜現象術語含義這種棘手的問題就可以使用這種方法來解決。

為此,情緒術語這一複雜現象的含義並不能在定義中充分展現,只能說術語「情緒」僅涉及了情緒理論所圍繞的現象。

(二)情緒與非情緒的界限

假如情感狀態的認知基礎不存在,則定義問題顯得尤其重要。例如,沮喪和持續焦慮也許由純粹的生物化學原因引起,因此沮喪和焦慮的情感沒有任何認知評價也能產生。研究認為情感具有關鍵的認知成分,並不是針對所有的情感,而僅針對情緒。

在情緒定義中,情緒是針對某事有目的、有意圖的情感(即積極或消極效價)狀態,但並非每種情感的出現都構成情緒。例如恐懼程度是直接指向特定目標的情感狀態,可謂之情緒;而焦慮程度則是無特定目標的情感狀態,可謂之非情緒。因此,當人恐懼時,恐懼所指向的特定事物是關鍵;而當人感覺焦慮時,焦慮並不特指任何事物。

從生物學視角來看,恐懼系統的特殊活動是不分情緒、心境的。但從心理學視角而言,兩者的區分很重要,因為情緒與應對密切相關,而心境則沒有。心境僅是情感狀態,它完全由生理原因喚醒。

焦慮像恐懼感,但焦慮傳遞的資訊並不一定是關於現實情境的反饋。

然而,認識到心境和其它無目的的情感狀態易於轉化為情緒很重要。持續的情感焦慮可使無目的的焦慮情感轉化為有目的的恐懼情緒,無目的的焦慮情感導致充滿威脅的解釋和其它模糊的情境。雖然,從認知的觀點看,無目的的焦慮和威脅感之間有重要差別,但由這些感知覺所產生的新情感和先於它們的無目的焦慮並沒有生物學意義上的區別,而有目標的新情感既謂之為情緒又可作為情緒起作用。

情感資訊假說表明先前存在的情緒可影響評價過程。該假說認為人們傾向於體驗情緒反應發生那一刻的情感。因此,判斷和決策期間伴隨出現的持續性情感可考慮作為目標判斷和決策的反饋經歷。

近期研究發現,冒險評估任務中所經歷的焦慮情緒可增加對威脅事件覺察的可能性,這一結果證明了上述假說。因此,當焦慮情緒被看作是威脅事件即將來臨的資訊時,焦慮的人可感受到害怕。

因為情緒有目標,所以情緒促使問題指向應對。在適度焦慮的個體中,這可導致形成擔憂和謹慎個性風格的傾向,而持續性焦慮或沮喪者去應對因其情感所提供的具有威脅的資訊可能是徒勞的。然而,試圖控制其情緒感知的失敗可導致習得性無助。

總之,正如情緒不可避免要包含現象的各種理論,定義術語也要涉及複雜的現象。因此,儘管有不同意見,但評價理論的原則既是定義性的,也是經驗性的。事實上,解釋非情緒的情感狀態不是情緒認知理論的任務。

特別是沒有必要擔心情感是先於認知評價的情況。與已有情緒研究觀點一致,情緒是有目標的情感狀態。如果按這種方式從其它情感狀態中區分出情緒,那麼根據情感資訊假說,源於非認知的情感就可為真實情緒評價過程提供資訊。

二、情緒評價的路徑

(一)自下而上的路徑:情境分析

基於情緒評價理論的觀點,評價模型分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且二者相對。自下而上模型係指評價的實現主要依賴人們對源自感知世界資訊的整合解釋。該觀點認為人們要不斷地對與其關聯的情境進行即**價,而無論情境是好是壞。

例如,一位女性得知她的朋友從其工作的書店中偷取並轉售書時很生氣。根據自下而上模型分析,當她知道自己朋友的行為違反了重要標準時,她體驗到了不贊同的情感。另外,她對事件的敘述也說明她對此事件也感到生氣,因為維持其友誼的目標受到了威脅。

同樣可預期這種知覺會導致生氣,因為當不贊成的行為(違反標準)和對事件不愉快的結果(阻礙目標)結合時,會引發類似生氣的情緒。

為此,在知覺基礎上,存在目標、標準和態度三種價值結構。特別是事件結果的評價是根據其是促進還是阻礙目標和願望的實現進行的,而標準是與行為評價相關的,不是與事件相關的。評價行為是讚揚還是責備,主要依賴行為是否高於或低於道德、社會和行為標準。

最後,態度與偏愛共同為評價目標提供基礎。無論什麼被視為目標時,人們或體驗其為吸引人或體驗其為不吸引人,兩者差異的原因取決於目標與個人喜愛、態度是否一致。

由此可見,不同的價值**會引發不同的情感反應。當目標是價值的**時,個人對符合願望的評價結果感到高興,而對不符合願望的評價結果感到不高興。當標準是價值的**時,要喚起贊同或不贊同的情感反應取決於行為是否被評價為值得讚揚或值得責備,而當態度或喜愛是價值的**時,人們喜歡具有吸引力的目標,而不喜歡缺乏吸引力的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具體情緒則是這三種情感反應的乙個或更多分化的結果。對事情的結果感覺高興或不高興的方式包括高興、悲傷、希望、恐懼、失望、信念、滿足和遺憾的情緒。引起哪一種情緒取決於結果是過去的(高興、悲傷)或是預期的(希望、恐懼),及其關心的自己或他人的結果(滿足、遺憾)。

相反,一些情緒是以標準作為基礎。驕傲、害羞、羨慕和責備是乙個人贊同或不贊同行為的情感反應形式。具體情緒取決於行為是針對自己(驕傲、害羞)還是針對他人(羨慕、責備)。

例如,當某人在晚會上飲酒過多失去控制時產生了害羞的情緒。害羞被認為是在公共場所違***標準的一種反應。

另一些情緒是以態度或喜好為基礎的。像暫時的愛、恨、厭惡等情緒都是喜歡和不喜歡的情感反應形式。目前,關於喜好和偏愛是如何形成的,仍是乙個難解的問題。

顯然,即使在這一領域,認知也起作用。最後,除了以目標標準或態度為基礎的情緒,像生氣和感恩這樣的情緒,包括目標和標準兩種價值的組合,乙個人的生氣程度主要依賴對事情結果的不滿程度和相關行為應受責備的程度。

在任何給定情境中,已有的情緒經歷會隨乙個人對結果、行為和所包含目標之間的注意轉移而發生變化。因此,相同的事情可使人在短暫的時空中感到許多不同的情緒。在這一認知方式中,每種情緒型別都以乙個正式的情緒規範作為自己的特徵。

例如,恐懼型別的情緒涉及對不愉快事件的預期,害羞型別的情緒涉及對自己應責備行為的不贊同,而厭惡情緒涉及對不吸引人目標的不喜歡。令人不愉快或愉快事件的覺察概率是影響恐懼或希望的認知變數之一,而個人覺察有關自己學業成績低於正常期望的程度影響害羞情緒的程度。

論企業管理的若干問題

網路 繼續 教育學院 畢業 題目 論企業管理的若干問題 學校 武漢理工大學 專業 12春工商管理 姓名謝希夢 學號111022583009 指導老師 完成設計時間 二0一四年四月 摘要企業管理理念是乙個企業的靈魂。最近20年來,中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緊緊抓住國際管理理論與實踐發展的新趨勢,更新觀念,...

職業生涯規劃的若干問題論略

摘要 職業生涯規劃 career planning 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乙個人一生中所有與職業相聯絡的行為與活動,以及相關的態度 價值觀 願望等的連續性經歷的過程,也是乙個人一生中職業 職位的變遷及工作理想的實現過程。簡單說,職業生涯就是乙個人終生的工作經歷。一般可以認為,職業生涯開始...

關於GCT考試的若干問題

在職研究生工程碩士 gct 概況 十月在職聯考 gct 是在職人員攻讀在職研究生的一種常見形式。十月聯考的科目報考工程碩士 教育碩士等專業碩士在內十幾類專業,報考要求一般要求本科畢業 最好有學位 2 3年工作年限,視專業而定,只有5 10 大專學歷可被錄取。學習方式 在職研究生上課形式一般分週末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