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點」的意義

2022-11-21 01:18:05 字數 3680 閱讀 4067

廣告班***王帥超

談到攝影,相信好多人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甚至好多攝影愛好者還接受過專業的攝影課程訓練。自從一百七十多年前攝影技術被發明出來以後,這樣一張小小的**從此承擔起人類歷史上傳承影象記錄的大任務。於是,百十年來,不少關於攝影的著作應運而生,不可否認其中大多數都是關於攝影技巧,可以從中學到如何取景、如何抓拍、如何使用快門光圈。

但是有一些攝影方面的著作,你卻從中找不到任何關於攝影技巧的闡述,這類作品的代表作便是羅蘭·巴特的《明室》。作為法國當代思想大師、符號學家、解構主義者,羅蘭·巴特顯然把攝影提到了形而上的高度來進行思考,書中他那些夢囈般的自言自語裡閃耀著思想的光芒,

在台灣版的《明室》的封底,羅蘭..巴特引用了乙個典故,故事講述了藏傳佛教的祖師馬爾巴煉得一門**,叫做「往生奪舍」,它可以使靈魂脫出在即的身軀,進入另一具屍體,使之復活。他的兒子塔瑪多德跟隨父親修行,成為此法的獨門傳人。

一次,塔瑪多德參加賽馬,最羅懸崖,馬爾巴得知噩耗,忙趕去看望兒子。**們想請**行「往生奪舍」法,卻找不到合適的屍體。馬爾巴把兒子抱在懷裡,哀痛不已。

恰巧就在前幾天,有一對老人失去獨生子,馬爾巴前去以佛理相勸。說,得子喪子,如夢如幻,不要太過悲傷。看到馬爾巴悲傷的樣子,一名**對他說:

您告訴我們,一切皆是幻像,令郎之死豈不也是一種幻象?馬爾巴答道:你說的沒錯,但是我兒子的死是一種超幻象。

這段文字與《明室》有什麼聯絡呢?與影像又有什麼關係呢?

在這本書的前半本巴特提出了好**的兩個標準,studium和punctum。這是兩個拉丁語,前者表示「知面(studinm)」,後者表示「刺點(punctum)」,它們貫穿了整本書的內容。所謂「知面」,我的理解就是影像的表層,衍生開來就是各個學科、各個領域的普遍知識,是社會文化背景,「與社會和解」的,受教育的,「合群」的,被普及的矛盾和慾望。

是被現代化規訓的結果。而「刺點」則是與個體息息相關,它只是關注個體本身的情感,在攝影的範疇裡,是畫面裡這正能夠擊中人的內心世界的元素,是通過神情、眼神,在攝影的「專注」(相機定格下來)的基礎上,賦予其瘋狂的「感覺」, 具有不妥協的反抗特質。兩者雖彼此互相對立,但又並存於同一張**中。

羅蘭巴特在思考「知面」與「刺點」時,訴諸這樣一種「面的延伸」與「點的穿透」的辯證解釋,其實是借用了柏格森與德勒茲「廣度.強度」的二元論。廣度是外在的、空間的、物質的;強度是內在的、時間的、精神的。

在羅蘭巴特看來「神情也許是某種精神方面的東西,一種把生命的價值神秘地反映到臉上去的東西」。

具體來說,有些**無可挑剔,流暢完美,但並不能稱為好**,它只是讓人「喜歡」,便偏向studium;然而如果**上有某些能讓眼睛停留的細節,能「刺傷」眼球,目光能被「掛住」,有所滯阻,這樣的**便偏向所謂的punchtum,也就是具有刺點。

這時候便能夠理解馬爾巴的故事內涵了,爾巴的喪子在這裡暗喻著羅蘭.巴特的喪母。他的母親去世後,他想從一堆母親身前的**中尋找到與在自己的印象中形象相符的母親。

但是令他失望的是,他翻遍了所有**,發現每張**都只是保留著母親的乙個側面,乙個區域性,乙個稍縱即逝的殘留。即使這些都是曾經的母親、曾經存在的母親,但都並不是母親的本質,「因為我錯失了他的本質,所以我錯失了全部的她。」羅蘭巴特懷著對母親深深的思念,去追尋心中母親的形象,他走進了母親過世時居住的那套房子。

於是,影響穿越了時空,「在燈下一張張愛過的那張真實的臉。結果,我找到了。」死亡的陰霾被**中的小女孩驅散,那是一幅幅完整的影像,它出動了羅蘭巴特,他說:

「我從中看到了不被家庭悲劇(父母離異)以及任何體系束縛的善良。「在**中,羅蘭巴特看到母親童年時代的善良與溫存,母親堅守著這些美好的溫存,母親堅守著這些美好的品質,終其一生。在這裡他找到了他心中完美的母親。

書中還寫道:「總算這一回,攝影帶給我好想回想般斷定的感觸、正如普魯斯特曾體驗過的:一天普魯斯特低著頭脫鞋,腦海裡突然閃現出他祖母的面龐,『我第一次於無意中在記憶中重新見到了祖母,她那樣子完美而生動』」。

在羅蘭巴特看來「他拍攝了一張超等的**,其存在至久遠,超過了攝影本質所能合理保證的期限。」其他的**,僅有模擬而無真實。「不管**給你看的是什麼,也不管它以什麼樣的方式給你看,**永遠都是不可見的,我們看到的不是**。

」攝影以它的「可視」表達著它的不可視,作品中形象的部分只是作為媒介,或者是被作為用來轉述或實現其意圖的材料,它們除了作為意義或者「無意義」的方式、手段或者線索之外,並不指向「形象」本身。

在羅蘭巴特看來,攝影出自純粹的偶然並且只能如此(和文字相反,文字的東西可以因為乙個字於無意中間起的作用,使乙個描寫的句子變成乙個發人深思的句子),攝影能立即把人所學知識素材的『細節』展現出來。」不管是**,還是「一般影象」,在細節方面,每個人**的角度不同,觸動觀者的細節不同,對同一張**的解讀也就因人而異。這便是「刺點」的真正力量所在。

當影象給予觀眾不同的體驗和感受時,對於影象的生理感應就很自然地上公升為精神層面的感應,觀眾會對**的世俗價值與精神價值進行判定。羅蘭巴特希望看到的是,從神力感應上公升到精神感覺所產生的愉悅,而作品本身與現實產生的關聯性以及邏輯關係,則是更值得關注的。

從而巴特認為攝影的真諦便是證明「這個存在過」,包含了兩個要素:「真實」的存在,但又是已經死亡的「過去」的存在。而個人體驗中的好**,是應該具備punctum的誘因的,即把處在「現在」的個體,跨過時間和歷史,回到那個死亡的「過去」,重溫當時的情感。

得到「就是這個」的體驗,身臨其境。

換句話說,如若每個讀者懂得如何真正去欣賞**(而不是被外在的studium牽制),我們就完成了對社會的反思。這也是為何羅蘭·巴特在最後的時候說,「是攝影服從於完美幻想的文明寓意,還是正視其不妥協的真實性的重新活躍,就看我如何選擇了」。 很烏托邦地說,如果每個「我」都做了巴特提倡的選擇。

「我們」就完成了對社會的批判和反思。

在人類所有的領域到達一定的高度的時候,人們關注的問題則是心靈的回歸,回歸到最原始最本質的愛,攝影亦是如此。乙個著名的攝影師曾經說過:「美好的事物大家都喜歡,但是我喜歡拍攝痛苦的主題,快樂永遠只是短暫的,只有痛苦才能穿越永恆。

」從這個層面上理解,攝影的意義已經不在於影響本身,影象只是乙個所謂的「刺點」, 用於啟用已經成為過去的潛藏於靈魂深處的愛以及追憶那段往事的痛苦,這樣的痛苦足以讓人沉溺。所以在確定了存在於「刺點」背後的社會意義之後,我們也有必要從這個觸點的內容上去挖掘人性,從對痛苦的反思中尋找美好。因為這些令人刻苦銘心的痛苦已經成為過去,甚至被記錄成一種形式的永恆,我們只好也不得不去看當下的的生活,去努力創造一種美好。

同時,羅蘭巴特還提出了另乙個命題:憐憫。「我把所有那些曾經『刺痛』過我的**又重新集中想了一遍……通過其中的每張**,我都必然走得更遠,比被再現事物的不真實走得還要遠,我會發瘋似的進入**的情景,進入到影象裡面去,用雙臂去圍攏已經死去和精要死去的東西,像尼采那樣——2023年1月3日,尼采哭著撲向一匹被殺死的馬,抱住馬脖子:

由於憐憫,他瘋了。」

就像馬爾巴對喪子的追憶一樣,羅蘭巴特對已故母親的追憶也只是現實中愛與憐憫的形式。真正的愛深藏於心靈的深處,當然更多人得心中的愛會因為現實的冷酷而變得無情而僵硬。然而作為攝影師,他們比其他任何人都要敏感,他們貪婪地享受著現存的每乙份美好。

同樣是因為敏感,他們必須承受當愛逝去時的悲傷,所以攝影師必須拍攝,拍攝出力量足以強大的影像,來努力蓋過時間流逝的悲傷。然而時間本身也是乙個「刺點」,能夠讓觀者尤其是親身經歷著在多年之後重新看到當年的情形,從而將不管影像記錄的是美好或是悲傷都轉化成為一種曾經滄海的感嘆,在感嘆的同時,愛與憐憫就隨之產生。愛可以永恆,與愛相伴的痛苦可以穿越一切。

攝影師就是在這樣乙個悖論中追問並無限逼近真理。同樣,這樣的追問也刺痛著所有看過這些影像的人。

《明室》出版不久羅蘭巴特就因車禍身亡,巴特的理論也到了「最後乙個階段」。 羅蘭巴特用自己的經驗去定義攝影的本質,並且從哲學的高度去關注攝影,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分數的意義與性質知識點

知識點1 乙個物體或是幾個物體組成的乙個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我們通常把它叫做單位 1 2 把單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乙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例如3 7表示把單位 1 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3份。3 5 8公尺按分數的意義,表示 把1公尺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5份。按分數與除法的關...

分數的性質和意義知識點總結

一 分數的意義 一 分數的產生和意義 1 在測量 分物或計算不能得到整數結果時,常用分數表示 2 單位 1 的含義 乙個物體 一些物體都可以看做乙個整體,這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 1 3 分數的意義 把單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乙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4 分數中分母...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知識點總結

一 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 1 緯度變化規律 夏半年,從低緯到高緯晝越來越長,夜越來越短,至極點周圍出現極晝現象 冬半年,從低緯到高緯晝越來越短,夜越來越長,至極點周圍出現極夜現象 2 季節變化規律 夏半年,晝長大於夜長,北半球在夏至日那天晝最長,夜最短 冬半年,晝長小於夜長,北半球在冬至日那天晝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