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我們的家

2022-11-19 13:09:03 字數 4849 閱讀 1829

最富魅力的城市還是歷史文化名城

下面我說歷史文化名城。對於居住來講,理想的居住環境是山水園林城市,但是最富有魅力的城市還是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名城大概有這樣幾種情況:

第一類是國家的首都,現在是或者曾經是國家的首都。第二類雖然不是國家的首都 ,但是在這裡發生過影響國家民族命運的重大事件,比如武漢、南昌。第三類就是在經濟、文化、宗教、教育等方面曾經擁有重要地位,比如耶路撒冷,是猶太教、伊斯蘭教、**教三大宗教的發源地,比如英國的劍橋,是劍橋大學所在地,這些地方都是因為有這些宗教、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場所才被大家知道,才聞名天下的。

歷史文化名城還有一點很重要,我剛才講的首都發生了重大的事件,在經濟、政治,宗教方面享有重要地位,但還有一點是關鍵的,就是保留了比較多的,質量比較高的文化遺跡,這一點至關重要。就算你曾經擁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在你這裡曾經發生過威武雄壯的事情,但是只有文字記載,沒有例項證明,就是「遺憾」。是不是歷史文化名城,根本還要看你是不是保留了比較豐富的,而且質量比較高的遺存。

馬克思家鄉特里爾我去訪問過,這座大概只有十來萬人口的小城市,不僅因為有馬克思而驕傲,還因為擁有世界八大文化遺產而驕傲。眾所周知,羅馬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曾經擁有過世界上最為燦爛的文明,雖然數千年的時間已經過去,羅馬城遭到了巨大的毀壞,但羅馬仍然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建築遺跡,有些建築還完好無損,比如說凱旋門;有些就算損壞了,比如說角鬥場,還仍然擁有很多震撼人心的魅力。寧波的保國寺,是世界上最早的木建築之一,而天一閣則是中國最早的私人藏書樓、私人圖書館,儲存這樣完美的在中國還找不到第二家。

有人問我為什麼這樣看中遺跡和廢墟?這裡我首先講一下我們「人」,「人」是什麼?人是一種文化動物,這種文化動物的根本點是「人是有歷史感的」,歷史感是人的本質屬性。

雖然世界上一切的生物都是進化的,都有歷史,但是人之外的生物,他們的歷史是用自然做記錄的,唯有人是由自己來記載自己的歷史,是知道自己歷史的。我們講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這句話深刻之處就在於忘記歷史就意味著你抹掉了歷史,抹掉了歷史就意味著人在黑暗的隧道裡爬行,而不可能有光明的未來。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說得好,文明是一種運動,而不是一種狀態,是航行而不是停泊。

我們人是一種歷史,我們都是歷史,是歷史的存在,我個人是一種歷史的存在,我們整個人類也是一種歷史的存在,我們人類在創造歷史的同時,也在創造未來。我們中華民族,足以自豪的就是我們有五千年的歷史。

一座城市也是有歷史的,成熟的歷史是由兩種方式來記錄的,一種是文字記錄,一種是由它的建築來記錄的。這個建築是廣義的建築,包括一切的物質設施。乙個沒有歷史遺存的城市,雖然它有過歷史,但是它仍然是淺薄的。

談到歷史文化遺存,這些年來我們開始重視了,但我覺得,從一般的意義來講,在保留歷史文化遺產的時候要注意兩點。第一點,一定要強調歷史遺存的原真性,只有原真性才有真正的歷史價值,任何仿造充其量只是一件藝術品,而且是一件沒有獨創性的藝術作品,毫無文物價值,因此一定要把握它的原真性。第二點,歷史遺存是跟環境密不可分的,將其環境破壞了,孤零零地保留它,它的意義就要大打折扣。

我們保留歷史遺存的同時,也要保留它周圍的環境。我在杭州看到一座古建築,建築不錯,但是我發現它是孤零零的乙個古建築,周圍都是新建築,把它團團包圍住了,如果這個古建築也有生命的話,我認為它會感到壓迫、尷尬,會感到生不如死。這個建築也是人,乙個有靈魂的人,因為當年就是人建的,人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都滲透到建築裡去了,它就是人,就是不會說話而已,你現在把它團團圍住,它的呼吸很困難,它的生存也很困難。

所以我主張,你保留古建築的同時,最好還是保留周圍的環境,當然環境保留到什麼程度,可以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現在城市裡面動不動就搞異地重建,我對這種做法是打問號的,我不一概反對,但要打折扣。有乙個省,他看到別的地方民居旅遊很好,就想開發,把民居作為旅遊景點,但是這些民居儲存的不像別的地方那麼完整,他就採取辦法了,把全省所有比較好的民居全部異地重建在乙個地方,雜七雜八,各個不同風格擺在一條街上,他說這叫異地儲存。

在座的朋友想一想,這有價值嗎?第一沒有文物價值。第二美學的價值也沒有了。

歷史文化名城的美學價值

下面我講一下歷史文化名城有什麼樣的美學價值。我認為有兩點,第一點是典雅。典雅,首先就是歷史悠久,因而它顯得很厚重。

其次,它應該做文化的範本,因而顯得精粹。說實在話,經過歷史的風雨,能儲存下來的必然是精粹的東西,好的東西。不好的東西早就被時代淘汰掉了。

我們可以在世界上蒐羅一下,大家能看到很多典雅的遺存。比如中國的故宮那是理所當然的典雅,法國的羅浮宮、凡爾賽宮,典雅;科隆的大教堂也是典雅,就算是雅典的衛城,就算是殘破的帕特農神廟也是很典雅的,當然北京郊外的圓明園也可以算在內。第二點就是崇高。

崇高在美學上是很重要的概念,就美學來講,與其說看中的是美還不如說是崇高。崇高可能不漂亮,它甚至可能還有殘破,有汙穢,可能不親和,甚至可能還讓人恐怖,但就是這樣它才有驚人的魅力。比如我剛才提到的北京圓明園遺址,帕特農神廟的遺址,羅馬的凱旋門都屬於這種美。

城市裡面是應該保留一點具有歷史滄桑感的東西的。北流火車站附近就有意識保留了一座被二戰焚毀的教堂,我去看過,那個教堂還原樣保留著,一點兒都沒有修飾;而羅馬更有大量的廢墟被保留著,去過的人都知道,羅馬的美很大一部分就來自這些廢墟。對於歷史文化名城來講,它的崇高就在於歷史的滄桑感,這種歷史的滄桑感難道不是一種美嗎?

崇高和典雅是可以統一的,古羅馬的大角鬥場可謂是城市景觀,既是典雅也是崇高的代表。羅馬的角鬥場大家都知道,在這裡曾經發生過很多威武雄壯的事情,斯巴達克大起義的首領斯巴達克斯就是角鬥場的角鬥士,古羅馬人非常看重角鬥士,他們說:只要角鬥場在,羅馬就在。

當我們去仰望這座有些殘缺的角鬥場時,我們的耳旁就好像響起了震耳欲聾的呼喊聲,我們眼前就好像看到著金戈鐵馬的羅馬鬥士。歷史就在我們眼前這樣閃過。我現在到一座城市去,第一想要問的就是有沒有這樣的東西?

我們的城市是乙個巨大的容器,容器裡裝的不僅僅是現代的景觀,也應該裝得下歷史的景觀,我們能裝得下那麼多的高樓大廈,難道我們就裝不下一兩座殘破的建築嗎?難道它就有損你的臉面嗎?要知道,正是因為你保留了這些殘缺的東西,才說明你是有底蘊的,你是有歷史的,你是偉大的,是人們不可輕視的。

要知道,我們的今天也需要對話,我們需要跟未來對話,更需要跟古人對話。我們在對話中發展,到過法國巴黎的朋友都知道,那裡有兩座凱旋門,一座是舊凱旋門,當年拿破崙得勝歸來就從這座凱旋門走過,法國巴黎還有一座新的凱旋門在這一頭,完全是現代建築,輝煌、雄壯,站在新凱旋門上,你可以看到老凱旋門,我站到那裡,遠遠看到香榭里舍大街那頭的老凱旋門時心潮起伏,我感覺歷史就是從老凱旋門走到新凱旋門的。另外還有羅馬,羅馬有一座現代建築叫羅馬議會大廈,非常華麗,但是他的旁邊就是羅馬廢墟,從廢墟走上來就是很華麗的、很莊嚴的、很漂亮的議會大廈,乙個殘破,乙個完美,乙個是古、乙個是今,展開了非常別緻的對話。

我們國內的一些建設者總是覺得這些舊的東西是乙個麻煩,總是想辦法把它處理掉,在他們的心目中現代建築才是有氣派的,才是美的,我認為這是乙個認識誤區。當然了,我並不是復古主義者,我還是很歡迎新東西的,乙個城市還是需要新的建築的。比如北京,北京的國家大劇院是完全現代化的建築,鳥巢也是完全現代化建築。

大家看鳥巢,金碧輝煌,奕奕生輝,中國人感到很自豪,我們也有這樣現代化的建築,非常好。但當年建的時候很多人反對,反對的原因是什麼?好像跟古代的東西不和諧,好像國家大劇院和周圍的天安門,跟人民大會堂不和諧,鳥巢也不和諧,但我不贊成,我也是搞美學的,我也知道和諧是一種美,但是我更懂得適當的衝突也會造成美。

通過衝突以後實現更高層次的和諧才是最美的和諧。朋友們去過巴黎的羅浮宮,它前面有乙個金字塔似的建築,是羅浮宮的大門,這座金字塔是華人建築師設計的,初看也是不和諧,玻璃的金字塔是現代建築,羅浮宮是古典建築,風格完全不一致,乙個是磚的建築,乙個是玻璃的建築,不和諧。但是我認為這裡面產生了一種衝突,這種衝突就形成了張力,這種張力就產生了魅力,這種魅力就足以震撼你的靈魂,在感官刺激的同時,也給你帶來了深刻的思考和絢麗的想象,我們太需要靈魂衝擊了,這種衝突就是一種衝擊。

我是懷著這樣一種想法來看待鳥巢和國家大劇院的。

上面是我給大家講的一些基本觀點,回頭講,回到「家」的環境講,我們人類的家最早就在山洞裡。我們也曾經坐在樹上面,後來我們開始有農耕,定居了,就有農村了,於是我們從自然這個家走向了農村這個家,農村這個家,還能夠儲存很多跟自然的親和性,但是它跟自然已經不一樣了,文明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又離開了農村,走向城市,城市是我們現在的家。對於這個家,文明是越來越多了,我們離自然卻是越來越遠了。

於是就有人提出了乙個想法,返回農村,返回自然。作為一種哲學性的,或者美學性的口號,這無疑有深刻之處,但作為一種實際的行動綱領卻不可取。我們能返回大自然嗎?

我們能再回到大自然像猴子一樣生活嗎?不可能。旅遊可以,但居住不行。

我們不可能離開我們的城市。所以從目前來講,只有城市是我們的家。我們這個家有缺點,有不足,我們就要想辦法去改正它,改良它,讓它更切合我們的需要,更切合我們的人性,這才是我們的任務。

在這裡我提出「家」的概念,我覺得我們的城市建設者,不少人比較忽視家的觀念,想到的都是城市的政治功能、商業功能、教育功能,唯獨少了家的概念。正因為如此,我借這個機會大聲疾呼,把我們的城市建設成幸福的家,這是歷史賦予我們這代人光榮的使命,我們大家一起來努力。

問答問:景點開發有兩種結果,一種是成就了美,一種是破壞了美,因為在旅遊景點開發的過程當中會牽涉到生態、自然等問題,在這點上想問一下陳教授,對城市生態的保護和旅遊景點開發塑造新的美,這兩者之間的利弊平衡應該怎樣取捨?

答:這是利益權衡的問題,兩者可以相得益彰,但不能相得益彰的時候,只能取其大,這個在我看來文物價值是超過旅遊價值,文物是無價的,旅遊是有價的,文物是永恆的,而經濟是變化的,今天是窮的明天是富的,今天是富的明天是窮的,但是文物永遠沒有了。所以領導要有兩桿稱,乙個是文物,乙個是旅遊,最好是相得益彰,互相促進,文物需要一定的人氣,有了人氣,文物價值就彰顯出來了,天一閣很好,但是沒有人去,全世界沒有人知道天一閣,你把大門關起來,我要保護它,任何人都不能看,未必保護得好,就算保護得好,你保護它幹什麼?

你保護它的目的就是把它變成一種精神財富,來激勵我們的後人,所以還是要讓人看的。但是如果看的人太多了,造成危害了,馬上就要採取措施了,就是限制人數。現在有些文物保護我還是有點看法的,有些地方就是不讓你看,只能看複製品,原物不能看,原物就一概不能看嗎?

我認為原物是不能隨便看,不能無序地看是肯定的,不能太多的人看是肯定的,但是有序適當的看是必要的,老是看假東西沒有意思。所以文物也要讓人看。

「城市 我們的家」讀後感

我眼中的城市 我的家是在小縣城裡的,在我上初中以前都沒有離開過家。每次在電視上看到的或者在書上讀到的關於城市方面的,大多是比較光鮮的一面,而自己生活的小縣城其實很糟糕。所以,從小我就對城市的概念很模糊,也常常認為所有城市都應該是乙個樣的。後來慢慢長大了,學得知識多了,出去玩得多了,到過的城市也多了,...

主題小結 我們的城市

主題 我們的城市 2013學年第一學期 大 3 班馮婷婷 2013年12月25日 一 主題思路 隨著朱家角不斷的建設和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建築出現在了古鎮的街頭,孩子們置身其中卻也難得有機會去關注這些變化。我們的城市 主題開展過程給我們提供乙個走進自己居住和成長的城市的好機會,讓孩子們走進 走近這片美...

《我們的城市》主題小結

大二4月主題總結完整框架 我家門前的一條路 多彩的廣告 上海說唱 我是小交警 不一樣的車牌 可愛的小青蛙 目標反思 1 內容生動的活動較易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活動中的互動比較積極。2 家長在明確活動內容和目的後能對我們的活動提供有力的支援和配合,家長能對活動內容起鋪墊作用,使我們的活動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