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師吳華強教授治療痤瘡心得體會

2022-11-14 03:33:04 字數 2486 閱讀 2804

趙黎痤瘡俗稱青春痘,好發於顏面及背部,是一種損美性毛囊皮脂腺的自限性慢性炎症性**病,皮損特徵性表現為粉刺、丘疹、膿疱、囊腫、結節,部分患者遺留有色素沉著、萎縮或增生性瘢痕。吳華強老師是安徽中醫學院知名教授,安徽省名老中醫,從事中醫臨床、教學、科研工作40餘年,發表數十篇**。吳師造詣深厚,博採眾長,主攻研究中醫藏象學說、氣血學說,擅長從整體調治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及**疾患,其中對痤瘡的**也較有特色,學驗俱豐。

筆者有幸跟師臨證,受益良多,茲將吳師**痤瘡經驗小結如下:

案1:潘某,女,23y,2023年11月12日就診。

主證:自13歲起痤瘡,呈乾性,色淡。今年10月下旬,出現臉部脫皮。

平日喜食辛辣,近日來有些腹脹,舌微紅,脈滑。中醫辨證:痤瘡之風熱蘊表,挾有痰溼,又素有肺熱。

治則治法:疏風清熱,祛痰行氣。

處方:荊芥10g、防風10g、陳皮10g、黃芩6g、金銀花10g、薄荷8g、地膚子20g、白鮮皮20g、炙杷葉15g、浙貝15g、連翹10g、生甘草4g。

按:患者感受風熱之邪,其性炎上,多犯上部,致區域性**氣血鬱閉,日久漸成痤瘡。患者又嗜食辛辣油膩之品,熱郁肺經,肺主表,外合皮毛,則致肺衛失宣,皮毛被鬱。

《素問·生氣通天論》雲:「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鬱乃痤」。故用荊芥、防風疏風散邪,金銀花、連翹、薄荷解表清熱解毒,黃芩清洩肺熱,白鮮皮、地膚子清熱除濕,祛風止癢,枇杷葉降逆肺氣,浙貝清熱化痰,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藥性。

共奏疏風清熱,祛痰行氣之效。

案2:田某,女,24y,2023年11月12日就診。

主證:今年

六、七月用化妝品後,面部過敏,先起小白粒狀,後出暗紅色疹,內有膿液,區域性發癢,曾服內服消炎藥與外搽藥,「連翹敗毒丸」、「丹參酮」。自九月份至今,近兩月月經未行,上次月經自覺量少,未有痛經。舌脈尚正常。

中醫辨證:痤瘡之風熱犯表,氣血不通,血分有熱。治則治法:

清瀉肺熱,疏風消疹祛痘,行氣活血。

處方:地膚子20g、白鮮皮20g、金銀花10g、連翹10g、荊芥10g、防風10g、當歸10g、白芍8g、川芎6g、陳皮8g、丹參8g、生甘草4g、天花粉20g、白芷15g、浙貝15g、夏枯草15g。

按:巢元方《諸病源候論·麵體病諸候》雲:「面皰者,謂面上有風熱氣生皰,頭如公尺大,亦如穀大,白色者是。

」患者過度使用化妝品,致毛孔被堵塞,玄府不通,發為痤瘡;又見血分有熱,氣血凝滯,致月經不行。《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雲:「肺風粉刺,此病由肺經血熱而成。

……宜內服枇杷清肺飲,外敷顛倒散,緩緩自收功也。」吳師用枇杷清肺飲加減,奏清瀉肺熱,疏風消疹祛痘,行氣活血之功。

案3:任某,女,24y,2023年11月19日就診。

主證:近三個月來易起粉刺,口舌易生瘡,面色無華,易疲乏,易做夢,胃納佳,二便正常。近兩月來月經量少,質稠,舌脈尚可。

中醫辨證:痤瘡之血虛血滯證。治則治法:

養血調血,益脾安神。

處方:熟地10g、白芍8g、當歸8g、川芎6g、太子參10g、茯神10g、酸棗仁10g、白朮8g、木香8g、陳皮8g、丹參8g、白芷12g、桂枝8g、生薑6g、大棗8g、炙甘草4g。

按:巢元方《諸病源候論·麵體病諸候》雲:「此由膚腠受於風邪,搏於津液,津液之氣,因虛作之也。

」患者陰血不足,不能滋養肌膚,易為外邪所傷,又見虛火上攻顏面,而發為痤瘡。痤瘡病情日久不癒,使氣血鬱滯,經脈失暢。研究表明,部分女性患者在痤瘡發作時,常伴有月經失調,說明與沖任失調有關[1]。

治當養血調血,益脾安神。方中採用歸脾湯,酌加行氣活血之陳皮、丹參、川芎等,疏風散邪之白芷,調和營衛之桂枝與白芍,生薑與大棗。

案4:徐某,女,22y,2023年12月8日就診。

主證:4個月來面部起痤瘡,素日便秘,2-3日一行,有時不成形。口乾欲飲水,少氣乏力,納少,多夢。

近一年餘月經時有推遲,間有血塊,色、質、量尚可。舌淡,苔稍白膩,脈稍虛沉。中醫辨證:

痤瘡之氣血不足,風邪蘊表。治則治法:益氣健脾除濕,行氣疏風。

處方:黃芪20g、太子參15g、茯苓、茯神各15g、白朮10g、丹參10g、當歸10g、陳皮8g、砂仁8g、神曲15g、炒二芽各15g、川芎8g、白芷8g、荊芥10g、防風10g、地膚子20g、白鮮皮20g、麻子仁20g、萊菔子10g、炙甘草4g。

按:《素問·生氣通天論》雲:「汗出則溼,乃生痤瘡。

」體內之溼多由脾虛運化水濕功能失常所導致,故見少氣乏力、納少多夢、月經後期、舌淡苔白膩、脈稍虛沉。又有研究表明,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均上行於面部,若各種原因致邪滯胃腸,循二經上行於面部,鬱聚於毛孔則發痤瘡,且多伴有便秘症狀[2]。方中採用益氣健脾,養血活血,行氣祛濕之黃芪、人參、白朮、茯苓、陳皮、砂仁、川芎等;又配疏風止癢的荊芥、防風、地膚子、白鮮皮等;以及消食瀉下的神曲、炒二芽、麻子仁、萊菔子等。

共奏益氣健脾除濕,行氣疏風之效。

綜上,根據痤瘡的不同證型與**病機,包括風熱外襲、肺經鬱熱、邪滯胃腸、痰溼內阻、血虛血滯、沖任失調等,吳師均能因證施法,靈活遣藥組方。

[1]李豔萍,張友堂.痤瘡**病機**[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2004,10(11):59-60.

[2]徐學武.增液承氣湯加味**尋常痤瘡110例[j].湖北中醫雜誌,1991,13(1):18-19.

跟師心得體會

通過一年的跟師學習,我崔榮副主任醫師默默地為我鋪墊了一條開悟中醫之路,當時自已並未明白,只是在刻苦鑽研中醫學。跟師學習患者比較多,常常白天跟老師看病,晚上自己鑽研,到家九點多鐘,看著滿街的夜燈閃爍,川流不息的車輛,匆匆行走的路人,想著家中焦急等著吃飯的愛人,心中不免感嘆,但一想到這一天跟師學習中我又...

跟師回城學習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王蕊 柳灣礦中學 2012年11月 跟師回城 學習心得體會 柳灣礦中學王蕊 我有幸能夠第一批跟師回城學習,進入六中校門開始有的是迷茫,是忐忑不安,是不自信。在領導的關心下,有幸跟李俊蓮老師學習。在這短短的一周時間裡,無論在專業知識 教育教學理論方面,還是在課堂教學技巧上,我都學到了很多,這些...

「跟師回城」學習心得體會

三 精講多練,重在講授學習方法及做題方法。要想學好一門功課,聽課是關鍵。一位優秀的老師,在課堂上傳授的不僅是知識,同時還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正所謂 授之魚,不如授之於漁。政治課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才能充分體現出來。學生在課堂上,接授的不只是每課的知識點,更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