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社會工作個案

2022-11-12 03:54:05 字數 4086 閱讀 9761

個案工作計畫書

一、案主資料

姓名:劉xx

性別:男

年齡:38歲

族別:漢

生理特徵:個子較高、生理存在缺陷(二級精神殘疾、腿部肌肉萎縮)

性格特徵:孤僻寡言、封閉內向、樂觀向上、

家庭職業背景:工人,父親已退休,母親持家

家庭感情:案主與父母之間感情淡薄,不經常與父母交流,常常以個人獨處。

二、案例陳述

主要問題:生理缺陷(二級精神殘疾、腿部肌肉萎縮);性格孤僻,不遠向父母說內心想法和需求,人際圈狹窄(幾乎沒有什麼朋友);無工作。

案例背景:案主劉xx,籍貫新疆,初中文化,高中僅上了幾天就退學,家住羊毛湖社群(一直居住在該社群),家中只有他乙個兒子,父親是退休前是腦科醫院的工人,母親是家庭主婦。案主生理存在一定缺陷,經醫院鑑定其屬於二級精神殘疾,需用藥物來抑制病情發作,父親會不定期帶他去醫院做檢查,定期取藥(藥物所需費用免費,由四醫院神經科提供),現在案主已基本恢復,可正常與人交流;案主腿部肌肉萎縮,從他父親了解到他的病是先天遺傳(其外祖母有過該病史),他不能像正常人一樣行走,雙腿無力,一旦稍微走的時間久些就會需要人扶,上車、上坡都不行。

家中的日常生活開銷僅靠父親的退休金(2800/月)來維持,最近母親也因病住院,所以家中負擔較重。案主性格內向,從小就這樣,不喜歡說話,平時在家裡除了看電視、聽收音機就是吃飯睡覺,早上會跟著父母出去鍛鍊身體,由於腿腳不便,所以戶外活動很少。案主交際圈很窄,與以前上學同學沒有或失去聯絡,很多都已搬家,幾乎沒朋友,「你會因為自己身體方面的缺陷,而產生與人交往的恐懼或膽怯嗎」,「沒有,這個倒沒有,覺得和正常一樣」;「你平時出門會主動與認識的鄰居打招呼嗎?

」,「會,就是簡單說一聲『出去啊』」;「那你和社群內的和你一樣有身體缺陷的人交往怎麼樣,你們之間熟悉嗎」,「嗯,我們都不認識,」;「那社群舉辦的關於殘疾人方面的活動多嗎?」,「不多,很少」。由於家中條件限制,案主不會上網,也不會使用手機,獲取資訊的渠道少,「你知道最近中日發生的釣魚島事件嗎」,「嗯,這個知道,從電視上看到了」.

我們在與案主父親交談中了解到,對於早已到結婚年齡的兒子,他並沒有讓兒子結婚成家買房子要錢,理由是娶媳婦兒要花錢的打算。「大哥,你有嚮往過自己的婚姻生活或另一半是什麼樣的嗎」,「有,這個當然會有的…」,從談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案主那種對未來家庭生活的強烈渴望。

三、個案治工作理論模式

針對案主的這種狀況,社工決定採用心理社會**模式,該模式的基本觀點是:

1、 認為個體的發展受到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因素的影響,三方面因素有相互作用、共同影響求助者的成長過程,它借用系統理論的概念「人在情境中」,即把求助者放到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去認識,通過了解求助者所處的環境把我求助者的問題。

2、 心理與社會**模式認為,導致求助者人際關係失調和心理困擾的原因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第一,求助者早年未被滿足的慾望或者未被解決的情緒衝突壓抑在心中,經常干擾求助者的當前生活,妨礙求助者人際關係的適應;第二,當前的社會環境的壓力過於強烈,是求助者早年未被解決的問題表現出來,從而導致求助者的行為偏差;第三,求助者的問題還與不良的自我功能和不良的超我功能相關。

3、 該模式對人際溝通十分重視,強調人際溝通會影響求助者的家庭關係和社會角色的扮演,對求助者的超我和自我的形成也起著重要作用。

4、 該模式認為,每個求助者都是有價值的,他們都具有發展自己的潛能,只是未被開發而已。

案主之所以會出現現在的困境,是因為在成長過程中有未被解決的困擾,以及不好的經歷壓抑在內心裡,給自己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和心理陰影,從而導致不合理的心理狀態和處事態度。同時,,因此了解個人早年經歷對於了解其現在和將來都有很大幫助,同時,在個體與環境的互動中,家庭和社會角色對超我和理想自我的建立都有重要影響。最後需求是能讓案主主動走出家門,融入社會,參與社會生活,尋求維持生活的經濟支援,培養案主獨立自主、自立自強的精神品質。

四、案主需求

由案主目前面臨的困境可知,案主處於嚴重的人際交往斷層,需要使者建立自己的人際交往圈子,結識朋友,讓他對自己所要扮演的社會角色有清晰明確地認識,意識到人際溝通對生活、以後工作的重要作用;其次,案主需要乙個充滿溫暖與關愛的成長環境 ,父母親由於以上年紀,知識水平低,對孩子的現實需要無法理解,缺乏理性認知,對孩子未來生活也沒有合理規劃,抱著順其自然的心態因此沒辦法及時提供解決孩子問題的資源。

五、服務過程與計畫實施

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可按5天為一週期:

1.建立關係(第一星期):社工開始與案主接觸,首先必須與案主建立起信任關係,使案主能相信社工,才會配合社工工作,社工要支援案主,通過工作者的了解、接納、同感和信任等削減求助者的焦慮和不安。

初次會談時,工作者要全面了解案主面臨的問題和需要,向求助者提供實物,這不僅可以解決求助者的實際困難,更重要的是讓求助者了解到工作者對他的關心,以增強求助者改變的決心,並注意觀察和記錄案主的心理狀態及其變化。

2.進行研究(第二星期):社工全面收集和案主的有關資料。

需收集的資料報括直接資料和間接資料,直接資料是指直接通過與案主會談直接獲得的資料,社工要為案主提供宣洩機會,讓案主宣洩心中情緒,傾訴心中渴望和需求;間接資料是在訪視案主家庭,即案主的父母親從與他家人的會談中獲得與案主相關資料。收集的資料主要包括案主的家庭情況、個人成長經歷、個人的心理和生理情況、案主的內心衝突和目前的行為狀況等,同時工作者還需隨時觀察求助者是怎樣表述的,求助者的情緒反應如何,從而揭示案主意識層次上的和無意識層次上的各種內心衝突。另外,讓案主了解自己所處的實際狀況也很重要,如人際關係嚴重脫節,這不僅有助於認識案主問題的實質,同時也可增強案主改變自己目前狀況的要求。

3.對案主及相關問題進行診斷(第三星期):在整理、歸納及分析所得資料的基礎上,對問題的本質進行評估和推斷。

首先需對案主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三部分人格做橫向的動態分析,以了解其人格的內部動力聯絡,雖然案主的心理困擾與其外部環境有關,是其人際關係失調的必然結果,但同時案主的心理困擾又會影響其人際關係。其次,對案主過去和現在的心理困擾和人際關係失調進行縱向分析,以便把握案主問題產生的內在邏輯。最後,需對案主各方面的問題進行分析評估,以便全面把握案主的心理困擾和人際關係失調。

重點包括問題的性質、產生的原因以及發展的過程;家庭環境與家庭心理動力;案主個人生活經歷和行為特徵等。在這一階段,可以把握案主的喜好,尤其是案主比較關心的或比較敏感的問題,如「你喜歡軍事嗎」,「嗯,很喜歡,平時看電視喜歡關注這方面」。為下一階段計畫的實施做好鋪墊。

4.**(第四階段持續20天):工作者與案主進行深入接觸,社工對案主的心理困擾和人際關係失調的各方面因素進行修正和調整,改善案主的社會生活環境以便案主有效適應環境,克服各種內心困擾,充分利用自身潛能健康發展,在**過程中,社工要重視案主的成長經歷,分析案主的主要問題,努力引導案主去發現自己問題,並幫助案主學會傾訴心中想法,不要把自己關起來,要試著走出門,去結交更多的朋友,建立起自己的社會人際網路。

此外,社工還要培養案主的自我審視、自我分析,自我調整的能力,幫助案主建立有彈性的生活方式。社工還可以對案主進行間接**,可以與案主的父母親進行溝通,是他的父母親意識到孩子存在的問題,以及他在未來生活中必須試著去面對的現實的問題,協助社工一起幫助案主走出困境,父母能給予案主更多的關愛,不能任其隨意發展,要經常和案主談心交流,了解孩子所想所需,為孩子構建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增強案主改變的信心。

六、成效評估

主要通過觀察和記錄案主的生活意願和性格變化進行評估,比如可以用一些測量表對案主進行週期性測量,還可通過詢問案主的父母親了解案主的近況。要對案主的一些轉變進行詳細的記錄,並前後形成對照,吸取轉變過程中的經驗技巧教訓。

七、社工反思

針對案主問題,我們採用的是心理與社會**模式,該模式本身存在一定的侷限,首先,對有關理論分析的基本情況,他強調要從案主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個方面著手分析案主的問題,但卻沒有說明怎樣綜合各方面因素。因此,個案工作者在分析案主的問題時就會出現分類收集、簡單綜合的情況。其次,該模式把案主的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的相互作用視為分析的物件,但這樣的邏輯缺乏科學,因為無論外部因素還是內部因素都必須借助案主的理解,只有通過案主才能把握內部和外部因素的影響。

再次,該模式希望通過社工的幫助讓案主理清問題的存在,這樣的分析方法是以工作者為中心,以工作者的邏輯整理案主的問題,因此帶有工作者自己的主觀價值判斷。

另外,由於該案例尚未完全實行,目前只進行了第乙個階段,只是擬定了整個服務計畫,因此,社工需要反思如何才能將所學理論正確恰當運用到實踐中。整套計畫中,我們認識到理論知識的不足,在某些方面認識到問題的所在,但缺乏理論的儲備而無法表達,因此以後需要加強理論素養。縱觀整個計畫,認為心理社會**模式具有不少優點,例如效果會較明顯,但可能花費的時間會更長,花費的人力物力資源會更大。

《殘疾人社會工作》教學大綱

理論課程 課程名稱 殘疾人社會工作課程型別 專業選修課課程編號 041680 開課院 部 人文學院本課程學時學分 學時32 學分2 適用專業 社會工作專業開課學期 第七學期 先修課程 社會學概論 社會工作導論 個案社會工作 社群社會工作 一 課程簡述 殘疾人社會工作 是一門社會工作理論和方法在殘疾人...

殘疾認識模式和殘疾人社會工作方法

一 殘疾認識模式 為殘疾人提供什麼服務?這與工作人員對殘疾問題的認識有密切的聯絡。有三種認識殘疾基本看法,它們是 1.醫療模式。這種觀點將殘疾視為疾病,認為通過醫療手段或輔助醫療方法及器具,可以解決病者的困難。在這種模式指導下,社會工作者應對現代醫療科技的進展有基本認識,並在適當情況下協助殘疾人取得...

殘疾人社會工作考試試題 一

一 單選題 本大題50小題 每題1.0分,共50.0分。請從以下每一道考題下面備選答案中選擇乙個最佳答案,並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塗黑。第1題預防殘疾的體系中,定期檢查身體屬於 a 一級預防 b 二級預防 c 預防 d 四級預防 e 五級預防 正確答案 b 本題分數 1.0分 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