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積微相對岔河集油田剩餘油分布的影響

2022-11-11 08:24:05 字數 3417 閱讀 6545

石油地質與工程

2013年1月

第27卷第1期

文章編號

沉積微相對岔河集油田剩餘油分布的影響

毛瑜 ,馮國慶。,賴海文。,張永平。

(1.西南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四川成都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

重點實驗室西南石油大學;3.中國石油華北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摘要:隨著岔河集油田「調水增油」的持續開展,其增油效果變得越來越差,剩餘油分布的複雜與零散導致調整效果難以保障,產量自然遞減居高難下。通過沉積微相研究與生產動態結果相結合,分析了相控生產動態的基本特徵和各種微相剩餘油分布特徵,河道微相砂體是主要的採油吸水層位,微相的分布控制注水見效方向和水淹位置。

關鍵詞:岔河集油田;沉積微相;剩餘油;分布特徵

中圖分類號:te33文獻標識碼:a

岔河集油田位於冀中坳陷的霸縣凹陷西斜坡的岔河集構造帶,是乙個被斷層複雜化的背斜構造,主

要儲層為古近系東營組和沙河街組水退期的河流相

油田進入了產量快速遞減階段,因此研究其剩餘油

分布以提高措施的針對性很有必要。

沉積。岔河集油田從1982年正式投人開發,目前共有油水井942口,其中油井660口,注水井282口,可採儲量採出程度79.88 ,綜合含水75.4 ,日註

水4 298 m3,累積注採比0.75。

1微相對儲層的影響

岔河集油田的主要儲層為古近系的東營組和沙

河街組一段的河流相沉積。東營組和沙河街組一段的沉積環境主要是氾濫平原相的辮狀河流相和曲流

由於岔河集油田斷層發育、儲層平面及縱向非均質性強、油層連通差、水驅控制程度低等地質特點,以及經過不分層系、多層大套合採、深抽、調水增油綜合措施的深度治理,油田開發面臨很多矛盾和

問題。隨著「調水增油」的反覆實施,增油效果變得

河相,其中的河道微相是心灘或邊灘微相、河漫灘微

相及沼澤微相的沉積。沙一段至東營組的東三段和

東一段時期都是棕、紫或棕紅色砂泥岩的河流相沉

積。油層分布與沉積微相有較好的一致性。油層主

越來越差。剩餘油分布的複雜與零散,導致調整效果難以保障,年自然遞減一直在2o 左右,岔河集

要分布在河道砂、灘壩和水上沖積扇的辮狀溝槽三種微相,見表1。

表1不同沉積微相油層分布

注:油層分布率=微相內鑽遇油層井點數/相帶內總的鑽遇油層井點數

通過沉積微相研究與生產動態結果相結合,可以分析相控生產動態的基本特徵,也就是通過開採

過程中生產能力和注水過程中吸水能力的大小來反映儲層所處的相帶,二者相輔相成,由此可以定性分析各種微相剩餘油分布特徵,如根據河道的展布和

根據岔39斷塊沉積微相研究,認為東三段為明

顯的辮狀河河流相沉積,東二段為辮狀河三角洲沉

積,油層主要位於河道微相砂體中,主要的採油

收稿日期

作者簡介:毛瑜,1988年生,2010年畢業於西南石油大學,現為西南石油大學油氣田開發方向的研究生。

沉積韻律可以判斷水淹特徵和剩餘油的分布情況。

毛瑜等.沉積微相對岔河集油田剩餘油分布的影響51

層、水淹層也主要為河道微相砂體卜 。在43口油井中,地層係數大於i00的河道微相砂體約佔開等8層,33號層為天然堤砂體不吸水,其餘作為河道微相砂體的8層全吸水,除3780%,產油量大於10 t/d的井約佔70 ,見表2。

號層外,其它相對日吸水量均大於10%,佔85.7%。

河道微相砂體是主要的吸水層位。岔303井射

i.1微相控制水淹層水淹位置

表2微相產油量統計

對於正韻律油層,一般底部水淹程度較高。岔

上。非河道砂微相是指溢岸沉積的各類微相,其與

15—332井鑽遇3個厚度大於或等於4.0 m的油河道砂模擬,岩性細、物性差,水驅程度低,而剩餘油

層,其中東三段的21、22號層電測解釋為油水同層,含量高。尤其是和主河道相連線的非河道砂體,注21號層現場分析為弱一中水淹,22號層分析為中一

入水沿主河道推進,非河道砂難以受到注入水之波

強水淹,其剩餘油飽和度為16.8 和12.7 ;而上及,因動用程度低而剩餘油含量高。東三段ⅱ油組部的18號層,厚度為5.2 m,電測解釋為油層,現場

18小層1砂體(圖2),岔39—3井位於主河道沉積,

分析為未水淹一弱水淹層,剩餘油飽和度2l_1 。

岔39—102井為漫灘砂,測井解釋剩餘油飽和度岔岔39—124井30號層,從岩性上看是上下兩個河床39—102井高於岔39—3井,岔39—3井剩餘油飽

砂體的切割型疊合而成,但其水淹狀況又呈現為多和度小於10 ,岔39—102井剩餘油飽和度30 。

段水淹特點,從下往上反映為強水淹段、強一中水淹

2.3點壩砂體中上部

段、中一弱水淹段、中一弱水淹段,即底部中下部水

曲流河凹岸一側,由側向加積形成點壩砂,層內淹程度高於頂部。

粒度和滲透率為正韻律的漸變層,並拌有底部沖刷

1.2微相控制注水見效方向

面構造形成注入水「天然通道」,向上過渡砂岩粒級河道砂體的走向近於東西向的條帶狀,即在東逐漸變細,儲層物性變差,在一定注水倍數條件下,

西方向砂體的連通性較好,而在南北方向連通性很

難以波及。根據對岔河集油田的研究,當油層厚度差_5],這種特點明顯影響了注水的見效方向。統計

為4.0 m,滲透率級差8倍的正韻律油層,見水時厚

主要的見效方向:東西向、北東向、北西向所佔比例

度波及係數僅為27.5 ,檢查井資料同樣反映底部分別為和15 。

強水洗厚度不足油層厚度的1/3。因此中上部水洗2剩餘油分布模式

強度弱,剩餘油含量高。

2.4層間未動用的非河道砂

2.1砂體的中上部

多層砂岩油藏含油井段長,砂層層數多,由不同

河流相砂體以正韻律為主,韻律中下部岩石結

砂體微相組成。岩石結構和儲層孔隙結構的差異,構比較粗,儲層物性好,水驅效率高,剩餘油含量

導致物性引數,特別是滲透率引數差異更為明顯,注

低[3]。韻律中上部岩性變細,物性變差,水驅效果

入水推進的不均一性i8]。因此相對高滲透層的吸水

差,為剩餘油富集帶。圖1為岔39—134井第4、5量和水線推進速度,將按滲透率級差的倍數高於低號層,為乙個河道砂體。根據硼中子測試結果分析,滲透層,形成單層突進,水驅效率高,剩餘油含量低。

砂體下部被水淹,硼中子測試曲線幅度差明顯增大,

層間未動用或動用較差的低滲層,剩餘油含量高。上部油層未被水淹或弱水淹。據岔39斷塊啟動生產壓差與油層滲透率關係,若當

2.2河道邊部和非河道微相區

生產壓差小於10 mpa時,滲透率在60×10一肚m

由河道中心向河道邊部過渡,隨著水動力條件

以下的油層不動用。

減弱,沉積粒級變細,滲透率和水驅效率降低,剩餘通過砂體展布及沉積微相研究其剩餘油分布,

油含量高 i9]。據數值模擬結果,河道中心地帶剩認為岔39—114井22層雖然解釋為ii類油層1.0

餘油飽和度小於3o ,邊部剩餘油飽和度在50 以

m,但其所在砂體地質儲量為累積產油

曲流河與辮狀河的沉積特徵

並構成特徵的組合,常見泥礫以槽狀交錯層理為主,偶見塊狀和水平層理,泥礫少見沉積層序 泥包砂 的正旋迴沉積 砂包泥 的正旋迴沉積.試比較曲流河與辮狀河的沉積特徵。試比較邊灘與心灘的沉積特徵。10分 答 邊灘的沉積特徵如下 岩石型別 以砂岩為主,成分複雜,成熟度低,常為長石 岩屑砂岩等。粒度特徵 變化大...

三岔河完小看校合同

甲方 三岔河完小乙方 田大海 為確保學校節假日校舍 財產安全,經甲乙雙方商議,共同達成以下協議,望共同遵守合同所有內容。一 看校起止時間 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 包括寒暑假 法定節假日 週末假日 二 看校期間雙方責任 1 甲方給乙方提供學校大門的鎖子及鑰匙,並要求所有教師離校前鎖好...

油藏測井相 沉積微相識別與應用

分享 油藏測井相 沉積微相識別與應用 陸相斷陷湖盆是我國東部中 新生代的主要含油氣盆地,河流 三角洲相沉積是我國陸相沖積沉積環境中的主導沉積。位於我國東部的這類油田均屬高含水的老油田,如何進一步挖潛老油田的潛力,在搞清其剩餘油分布規律的基礎上提高老油田的採收率是近十年來的研究熱點,並取得了一些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