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異對中國名菜英譯的影響

2022-11-11 07:09:05 字數 3780 閱讀 8886

第31卷第1期成寧學院學報

2 0 11年1月

文章編號

文化差異對中國名菜英譯的影響

馬利萍(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河南開封475001)

摘要:譯好中國名菜,必須了解中西飲食文化之差異、中西菜命名特點及其產生的歷史淵源,並靈活使用翻譯方

法。關鍵詞:飲食文化;文化差異;翻譯方法中圖分類號:h159

文獻標識碼:a

我國的烹飪技術歷史悠久,豐富多彩,技術精湛。素刻的影響。儘管如此,「人類經驗所遵循的途徑大體上是一以色、香、味、形、器著稱的中國菜餚是中國人民智慧型的結致的;人類的需要基本上是相同的;由於人類所有種族的大

晶,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和

腦無不相同,因而心理法則的作用也是一致的。」因此,中國國內經濟的趨漸活躍,中國名菜在旅遊事業的發展中占有名菜英譯也能針對文化上的差異,通過遵照英語表達的習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對於自己祖國久負盛名的傳統名菜,慣及適當做說明和解釋,達到最大程度的傳譯和取得較佳如何能譯好、用好它,翻譯者不僅要專於各自的行業業務術

的效果。下面根據中餐菜的命名特點和筆者的親身體驗具語,還要了解中國名菜,了解文化差異及文化差異產生的歷體談談筆者在中餐名菜介紹中應注意的問題。

史淵源及由中西文化差異所產生的對譯事的影響。

1.做好充分的準備一、

中西名菜及特點

筆者曾接待過乙個美國烹飪愛好者代表團,團員均是

請看以下中、西名菜,比較其差異:

研究烹飪的行家裡手。為了能更好的宣傳中國的古老文中菜

化,促進中美人民間的友誼,根據以往的經驗,做了較為實糖醋軟熘鯉魚帶焙面

際的安排。如筆者對唯有在開封才有的正宗的名菜「鯉魚

焙面」的介紹。先是在參觀時給他們講些中國的烹飪史,使扒青魚頭尾他們對中國烹飪有了基本的了解,從而取得專業術語上、心八寶雞

理上、語言傳遞上的相應通道,然後在具體的「品嚐」中再炸麥穗腰子

使語言「介入」。(當他們剛剛品嚐過了該菜,又看到廚師西菜

當眾將麵糰拉成細如髮絲的麵條時,他們個個驚呆了煎出骨桂魚)才真正理解了麵條——焙面之間的

馬利蘭式炸雞)真正區別,才為中國悠久的文化所心服口服。)

炸捲筒公尺魚)2.翻譯中必須保證意思傳達的準確順暢

司刀粉忌司煽龍蝦)

菜名的具體內容及其包含的意思與特徵應當表達得清

從以上菜譜可知,西餐菜名一般都含有所用主、輔料及楚明白,使顧客得以準確無誤地了解,避免含混不清、似是烹調方法,給人樸素和實用的感覺。中餐菜名的「命名方式

而非的情況。請試讀如下有關「鯉魚焙面」的介紹:

十分講究,既有現實主義的寫實手法,又有浪漫主義的寫意

糖醋軟熘鯉魚帶焙面由兩個不同的傳統菜點搭配而

筆調;既蘊含著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又充滿著民俗情趣和

成地方風情。往往採用典故、比喻、誇張、象徵等各種方式使

得中餐菜的菜名既美妙動聽,又形象逼真」。中西名菜的這

該菜名由原材料和烹調方法組成,翻譯時按先後順序些特點和差異給譯者的順利翻譯帶來很大的障礙,因此,理直譯而成。接著進一步介紹該菜的特色之處:由兩個不同

解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尤其是烹調文化的差異,對於消除

的傳統菜點搭配而成,並突出「軟」及「焙」的詞意,以提醒

文化差異,跨越語言鴻溝,解決翻譯中的問題,做好中國名

對方理解,並區別於西餐的烹飪方法。

菜英譯大有裨益。

鯉魚採用「軟熘」的烹飪方法,是「糖醋味

二、中餐名菜介紹中的英譯

中、西地域的差異及各地域人類發展的不同步造成中、

這裡漢語的偏正複句結構轉換成了英語的被動結構西方的生活習慣,乃至語言文化的差異,並對翻譯產生了深

和時的英語詞義都是用油

收稿日期

76咸寧學院學報

第31卷

烹製食物,英譯時由於上句已突出了「軟」,本句只用isfried及說明該菜的烹飪方法,對中、西菜製作方法上的不同起強調作用。中國人對採用「軟熘」的烹飪方法,是「糖醋味」,聽者儘管不是烹飪的行家也很容易理解,可對於西方人來說,如果照中文直譯,由於中、西烹飪文化的差異,就會令人費解,而且難以達意。這樣翻譯既說明了中菜與西菜不同的烹製過程,又便於對方理解,以縮短兩種文化間的差異。

還搭配有「焙面」,故此得名,簡稱「熘魚焙面」(next,

在翻譯中,為了便於理解,英漢句子結構有時可以不轉換,這對於我們正確處理形式與內容的關係是十分重要的。如上句「還」並未譯出,只用next引起下文,「搭配」亦沒有

直接譯出,而是為了便於說菜,根據翻譯時的需要使之形象化地增補了原文中蘊含的內容說明了焙面是個怎麼個搭配方法。

3.翻譯方法應不拘一格

菜名的淵源,背後的故事,蘊含意義的引申、暗指、意象等都應當盡可能地保留其原汁原味,為達到此效果,翻譯方法應不拘一格。

「熘魚」在宋朝時期的開封市場已經有售

漢語為主動句,譯成英語被動句較妥。

鯉魚採用開封黑崗口至蘭考東壩頭這段黃河中所捕撈的鯉魚活養,隨吃隨做,個頭要求在一斤半左右。(thecarp

中文為一整句,英譯時拆分成兩句,「採用」在漢語中

為動詞,英譯為分詞adopted作為後置定語,漢語裡的「捕」

譯為英語則由主動變為被動。漢語裡的「活養,隨吃隨

做」,譯為英語raised後加狀語且省略了主語。

宋朝時被譽為「食品上味

漢語句子裡省略了主語,英譯時則需補上;漢語裡的

「食品上味」為賓語,英譯時則轉為介詞短語,使用了轉譯法,較為通俗易懂。

「焙面」又稱為龍鬚麵,明朝時期已經盛行。(another

英譯時採用了破句法:漢語一句,英譯時分為兩句。漢

語裡的「焙面」,英譯時做了介詞f0r的賓語。

它是將面拉或切成龍鬚似的細麵條再用油炸,具有細如髮絲紊而不亂,色澤金黃,蓬鬆酥脆的特色

英譯時採用了拆句法,譯為兩句。由於漢語裡的主動句轉換成英語的被動句,所以漢語裡的賓語變成了英語裡的主語。英語裡的第二句新增了人稱代詞they做主語,且

qualities的使用既注意到漢語譯成英語時轉換詞的位移又

考慮到相應的節奏感。

「熘魚焙面」的傳統使用方法是:吃完熘魚之後再將魚

汁重新烘過,把焙面倒在汁上沾著吃

譯本句時,從甸子的整體考慮,把漢語的聯合複句「吃完熘魚之後再將魚汁重新烘過」的分句合譯為乙個帶時間狀語從句的主從復合句。將漢語裡的兩個動詞「吃」,乙個轉譯為動名詞做介詞for的賓語,另乙個譯為過去分詞做表等,使句子結構較為嚴謹,適度的轉譯了漢語的相應含意。

同是乙個熘魚前後食用,具有兩種不同的風味。魚肉軟如豆腐腦,焙面酥香而適口,具有先食「龍肉「後食龍鬚」的風雅風味

one「carp

second.)

仍採用破句法倔將兩句漢語譯為四句英語。第一句由偏正複句的因果句譯成英語的主從復合句。第二句漢語的「魚肉」,根據英語用詞和修辭的需要僅以carp替代,以避免重複;漢語裡的「如」,根據英語習慣形象化的轉譯為

漢語裡的「風雅風味」則轉譯為

saying」而恢復其真實原意。

三、結語

從以上可以看出,儘管「人類經驗所遵循的途徑大體上

是一致的」;但漢、英兩種語言由於各國、各民族在歷史、風

俗、習慣上的不同,形成了總體文化的差異,以至使譯者必須從中文、英語的詞義、詞的搭配能力、語序和句式的對應中研究它們的對應程度,並注意它們在使用中發生的變化。對比掌握兩種語言的特點,在翻譯實踐中自覺的運用這些特點,還要注重每道菜的實質內容,考慮讀者的認知和心

理,使他們在了解菜餚的原料與做法的基礎上也能體會其中的文化底蘊。

參考文獻:

[1]葉子南.高階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

學出版社,2008.[2]李長栓.非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對外

翻譯出版社,20o8.

古代社會[m].北京:商務印書館,

1977.

文化差異對國際商務談判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5.文化差異對國際商務影響在四個方面,商務談判,產品營銷,企業管理和商業公共關係的處理。談判中差異體現 eg,談判風格 方式方法 談判效率 目標 節奏。注意談判桌 通話及日常交往。產品營銷 客戶不同行為 產品策略 營銷策略。企業管理 不同員工組成的國際企業,管理者具備理解文化差異並隨時處理由於文化差...

談中西文化差異對高職學生思想的影響

摘要 文章通過對中西文化差異的表現形式和高職學生思想現狀的分析,探索提高學生文化素養之對策,以期引導學生關注中西文化差異,消除跨文化交流中的障礙,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價值觀,成為具有跨文化意識的新一代。關鍵詞 文化差異高職學生思想影響 一 引言 人的現代化就是乙個將西方文化中的精華和東方文化中的積極因...

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作者 王玉昕 青年文學家 2012年第05期 摘要 伴隨佛教而來的還有天文 醫藥等科學技術。唐代高僧一行創 大衍曆 和測定子午線,對天文學作出了卓越貢獻。隋唐史書上記載由印度翻譯過來的醫書和藥方就有十餘種,藏語系佛教中並且有醫方明之學。佛教的刻經促進了我國印刷術的發展,至今被儲存下來的世界上最古的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