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擇業偏差的認知心理輔導

2022-11-10 11:15:02 字數 5172 閱讀 4222

2012年1月

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學報

jan.2012

第29卷第1期

高校學生擇業偏差的認知理輔導

韋耀陽(湖北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湖北黃石435002)

摘要:高校學生在雙向擇業中,對自己、職業及其周圍環境的認識、了解和推理、判斷的不準確而容易產生擇業偏差。

擇業偏差產生的心理原因主要包括對自我認知不準確,對職業認知不準確,對周圍環境認知不準確。在輔導中,改變他們的擇業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認知,對他們進行認知心理輔導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非常有效的途徑。認知心理輔導主

要從合理的自我評價、理想的職業選擇、正確面對現實三方面入手。關鍵詞:高校學生;擇業偏差;認知心理輔導中圖分類號:c6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作者簡介:韋耀陽(1976一),男,湖北襄樊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當今社會人才競爭激烈,就業困難加大,作為剛剛走出校門、踏上社會的大學生,求職擇業,是他們人生的必經之路,是他們人生真正的開始。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是每乙個大學生夢寐

二、擇業偏差產生的心理原因

擇業偏差主要是高校學生在擇業求職過程中由於對自己、職業及其周圍環境的認識、了解、推理和判斷

的不準確而產生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自我認知不準確

高校大學生在擇業的過程中由於對自我的認知不夠,容易產生自我評價失允。所謂自我評價失允是指

以求的事。但是由於他們生活閱歷淺,社會經驗少,對

自己、職業、就業環境缺乏全面的了解,使得不少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心理與現實發生偏差。一、

大學生的擇業偏差

高校大學生不能將職業理想與擇業現實很好地結合起來,不能給自己乙個合理的擇業定位,出現過高或過低

評估自己能力的現象,具體表現為自我膨脹和自我貶低兩種傾向。

自我膨脹是指有的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自我評價

近幾年來,我國高校畢業人數逐年上公升,可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卻不容樂觀。「大學生就業難」、「工作不

好找」以至「讀大學沒有用」等話語已經越來越多地在我們耳邊響起。大學生職業理想在社會現實面前發生

了衝突,產生了擇業偏差,大學生擇業與就業問題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太高,形成自滿和自負心理。這些人往往學習成績好,

工作能力和社會能力較強,或是畢業於重點高校。他們有的以「天之驕子」自居,自認為高人一等,奉行「天生我材必有用」;有的總認為憑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找份好工作是「小菜一碟」;有的好高騖遠,自命不凡,

一擇業偏差是指高校學生由於對自己、職業及其周

圍環境的認識、了解、推理和判斷的不準確,在擇業過程中發生的職業理想與現實發生矛盾,不能按照自己的職業標準選擇到合適職業的一種現象。主要表現為擇業的心理偏差即由於心理矛盾的衝突產生的心理

誤區。眼高手低,對應聘單位挑三揀四,評頭論足,給用人單位留下了浮躁、不踏實的印象。j

自我貶低是指有些大學生長期以來形成較低的自我認知,自我評價過低,面對擇業問題時總感到自己一無是處,面對社會不正當競爭的存在更使他們自感希望渺茫,懷疑自身的能力,信心不足。因此,在擇業過程中常常因為這種自卑心理的障礙,使他們失去了很多良好的機遇。有些大學生因自我意識發展不健全或

大學生擇業過程中心理偏差常表現為:對就業形

勢盲目樂觀;只講眼前實惠,忽視專業發展;互相攀比,強求平衡;孤芳自賞,虛榮僥倖:缺乏主見,依賴他人;尋求依託,自命不凡。概括為五點:(1)擇業自卑感;

(2)擇業焦慮;(3)擇業嫉妒心理;(4)擇業怕苦心理;(5)擇業高傲心理(期望值過高,驕傲心理)。這些誤區常常由以下心理矛盾引發:有遠大的理想但往往不

性格內向或有某種生理缺陷而存在強烈的自卑心理,在擇業時缺乏自信心,不敢大膽地推薦自己,不敢主

動展示自己的能力與個性。

收稿日期

能正視現實;注重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但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有較強的自我觀念但缺乏把握自我的能力;渴望競爭但缺乏競爭的勇氣。…

992.對職業認知不準確

認知心理輔導是運用認知**的理論和技術,通

職業認知是指高校學生對社會職業的分類與性質、職業的內涵與發展、所學專業與相應職業的關係、

過改變人的認知過程和這一過程中所產生的觀念來糾正求助者適應不良的情緒或行為,從而矯正並適應不良行為的心理**方法。**的目標不僅僅是針對行為、情緒這些外在表現,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維活動和應付現實的策略,找出錯誤的認知加以糾正。其策略便在於幫助求助者重新構建認知結構,重新評價自己,重建對自己的信心,更改錯誤的認知方式。

下面我們重點講一下認知心理輔導在擇業偏差**中的應用:

1.合理的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指人對自身條件、素質、才能等各方面情況的一種判斷。自我評價的恰當與否,直接關係到個職業的發展前景等社會職業資訊的了解和認識。它是

高校大學生選擇職業的重要前提條件之一。調查表明,雖然高校學生擇業的自主意識提高,但是職業認知程度不夠,這就導致高校學生在擇業時存在較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出現擇業偏差。l4主要表現為當代大學生在職業追求上更多地看重職業的個人價值,關注

自身的利益、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個性的張揚,考慮的主要因素是個人的發展和高收人。而很少考慮職業和社會價值、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結合,缺乏對社會應有的責任感。在擇業過程中,一味地追求名聲、待遇,對工作條件苛求太多,甚至有些大學生不顧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與自身才能,盲目追求高收入的熱門職業,為眼前利益寧願放棄所學的專業,在處理眼前經濟效益與事業長遠發展時,出現短期化傾向,大學生擇業取向趨於功利、保險。

調查表明大多數學生把就業目光投向「三資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國家企業,不願到偏遠的地方去幹自己的一番事業,可是對於人數眾多的就業大學生而言中小城市、非公有制企業才是他們就業的主要渠道,過分注重職業的社會地位、經濟利益,

追求保險就業,福利就業,無形之中縮小了自己的擇業空間,也錯失了擇業和發展的良機,形成了許多畢業生選擇臨時就業的局面。

3.對周圍環境認知不準確

主要表現在對國家就業政策、畢業生就業情況、就業形勢存在膚淺、片面的了解。片面認為大學生就業

主要依靠家庭關係,想方設法,找人拉關係;看到身邊有人通過關係謀得職位而自己又無力時產生消極擇業、自我放逐、消極厭世的情緒或者平時不努力,畢業時企圖用不正當手段對自己的成績和表現造假。

還有大學生不了解就業情況,對就業形勢估計不夠現實,或過於悲觀或過於樂觀。過於樂觀者,往往源於就讀於較好的學校和熱門的專業;這樣的學生常常

對用人單位和薪酬挑挑揀揀,求職意向一大堆,卻遲遲不肯簽約,總認為好單位在後面,從而貽誤了大好時

機。過於悲觀者,覺得畢業就是失業,在擇業**現過於被動的局面,缺乏科學性和主動性,對自身的能力和素質估計過低,不敢主動參與就業競爭,明顯表現出簽約的隨意性;有的同學甚至求職心切,上了不良用人單位的當。

三、擇業偏差的認知心理輔導

擇業偏差是高校大學生擇業觀念的偏差,是他們

對自己、對職業、對國家政策的認知不準確。因此,在輔導中,改變他們的擇業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認知,對他們進行認知心理輔導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而且非常有效的途徑。

.1(1(1

人在職業選擇、事業成功中的自信心。高校大學生由於自我認知不準確,自我評價失允,從而導致擇業偏差。主要是自傲和自卑心理,前者是拿自己的優點同別人的缺點比,後者是只注重自已的缺點,對優點很少提及。

在諮詢中,諮詢師首先要向求助者指出這種自傲和自卑心理是不合理的,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諮詢師可

以幫助求助者進行間接評價和直接評價,間接評價是讓求助者在一張紙上一一枚舉自己的優缺點,在另一

張紙上寫出同學、老師或同事對自己的評價,依據兩份評價來幫助重新審視自己,修正自己的優缺點,構建新的自我評價模式。直接評價是諮詢師督促求助者積極地去參加社會活動並記錄下活動的過程和細節,由諮

詢師和求助者一起來總結、歸納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

的特性,並將這些特性與求助者所列舉的進行對比,在

實踐中直接對自己的優缺點進行修正,再在實踐中進行驗證,如此反覆,最終幫助求助者建立正確合理的自我評價。

2.理想的職業選擇

糾正大學生的擇業偏差,在幫助大學生進行合理職業認知、選擇理想職業的過程中,諮詢師首先要明確對來訪者自身而言什麼是理想的職業。諮詢師主要幫

助來訪者分析職業機遇,理清來訪者思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諮詢師要求來訪者陳述自己的職業認知觀

點和職業規劃,即我為什麼選擇這份職業,我計畫的職

業發展路徑是怎樣的。諮詢師要在陳述過程中找到來訪者的認知困惑,採用與不合理信念辯論的方法,如質

疑法、價值法等幫助來訪者理清思路,修正不合理認知。然後諮詢師可以應用合理隋緒**幫助來訪者體驗情緒,鞏固認知。使來訪者在想象中進入因不合理信念導致的不適當的情緒反應中,體驗強烈的情緒反應,隨後幫助來訪者改變這種不適當的情緒體驗,讓來訪者體驗到由合理認知引起的適度情緒反應,體驗結束後,讓來訪者講述他是怎樣想的,自己的情緒有哪些變化,是如何變化的,改變了哪些觀念,學到了哪些觀念。

諮詢師對來訪者情緒和觀念的積極轉變給予強

化,鞏固他在**中獲得的新的職業認知和情緒反應。[】

3.正確面對現實

對周圍環境認知出現偏差的大學生往往存在以偏概全的傾向,他們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或者通過乙個細節和區域性就得出自己的結論。例如,有的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看到或聽到有些同學作假或憑關係找工作的事情,就片面認為整個社會都很黑暗,從而消極

避世。現偏差,高校學生擇業偏差主要是不良認知引起的。

在實際的諮詢過程中,我們也應該採用認知的**對

他們進行心理**,改變求助者的不良認知,幫助來訪者形成合理的認知模式,不僅能幫助來訪者進行正確

的職業選擇,而且能使來訪者今後在遇到相類似的問題時產生積極、合理的認知,順利應對生活中的困擾。

參考文獻:

[1]魏青,郝善學.大學生擇業偏差與輔導策略[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田瀾,申光麗.師範大學生擇業心理困惑及其對策[j].湖

北教育學院學報

在這類諮詢中,諮詢師主要採用認知重評的**技術重新構建來訪者的認知模式。首先諮詢師幫助來

訪者找出認知與不良情緒的關聯,找出引起這些不良

情緒的不合理認知,找到這些不合理認知的歪曲性。然後列舉出求助者的認知歪曲並向求助者呈現,由諮詢師和來訪者共同對這些認知歪曲進行逐一檢查,幫助求助者認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改變求助者的不良認知,重新架構合理的認知模式。最後同樣由諮詢師

[3]魏光民.談當代大學生擇業的心理偏差和調適策略[j].渭

南師範學院學報

[4]章順來,王桂芳.高職學生擇業心理分析及對策研究[j].

中國高教研究

[5]於秉娟.大學生的職業選擇[j].煙台職業學院學報,2006,

和來訪者共同對新的認知模式進行評價,檢驗其真

實性。[6]潘芳.臨床心理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責任編輯:胡栩鴻

不良認知導致不良情緒的產生,進而誘發行為出101

抓住學生的認知心理促進學生的思維轉化

3 小兔的東北方是的 方向是 生 當時面向西而坐 小猴在小象的 西 邊,小熊在小象的 北 邊。師 我們看的是地圖,仔細想想該怎樣填?這時我走到學生身邊,站在學生的南面。學生看著我,正好是他面向南 生 小猴在小象的 南 邊。師 嗯?怎莫回事?地圖我們應該怎樣看呀!生沉默一下 上北 下南 左西 右東。師...

加強高校學生深度輔導的實踐與思考

摘要 為響應國家及學校開展深度輔導的相關要求,緊密結合學院學生專業實際,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注重學生的個體發展和個性化轉變,通過 深 入為先 心 入為魂 長 入為本的深度輔導新模式,不斷創新工作理念 持續拓展學生工作的廣度 深度和精度,加強對高校學生的深度輔導,助力學生全面健康成長。關鍵詞 高...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

作者 顏濤 求知導刊 2016年第10期 摘要 隨著社會發展的多樣化和異化,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問題層出不窮,自殺等惡性傷害案件不斷增多,對高校學生進行心理干預已迫在眉睫。本文針對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意義 所遇到的問題及強化措施進行 供廣大同行業工作者參考。關鍵詞 心理教育 高校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