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中的審美

2022-11-01 15:30:13 字數 3592 閱讀 9260

李醒民發布時間: 2006-02-07 01:34 **:光明**

內容提要美在科學中發揮著神奇的作用。科學美主要體現在實驗美、理論美和數學美三個方面。科學美的標準,也就是科學理論體系的審美性質或審美要素,它們足以打動鑑賞者。

科學審美是科學家從事科學探索的強大動力,也是聯結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紐帶,是推

動科學進展的必不可少的力量。對科學理論而言,不美的理論儘管為真,也是一種缺憾,是其不完備的表現。當然,在科學中,唯美主義也並不可取,尤其是在經驗的自然科學中。

20世紀法國女神秘主義者、社會哲學家韋伊曾經這樣寫道:「科學的真正主題是世界之美。」韋伊提出的命題雖然簡短,但卻富有深意。

的確,科學是理智的詩歌,科學研究是一門藝術,科學本質上是藝術事業。在科學發明或發現的過程中,在對科學的學習和鑑賞中,人們能夠在精神上獲得審美的愉悅或理性的驚嘆,並體驗到類似宗教般的讚賞和敬畏之情。在審美的高峰體驗中,人們熱愛和迷戀科學。

同樣在審美的高峰體驗中,人們出神入化、物我為一,從而有可能洞察實在本質,把握宇宙的韻律。皮爾遜說得好:「在我們人的存在中,有一種無法用形式的推理過程滿足的要素;它就是想象的或審美的側面,詩人和哲學家求助於這個側面,科學要成為科學的,也不能無視這個側面。

」儘管在科學中沒有美的嚴格的定義,但是美在科學中確實存在著,它的確發揮著神奇的作用。誠如海森伯所說,美的王國遠遠延伸到藝術領域之外。它無疑也包括科學在內的精神生活的其他領域,自然美也反映在自然科學的美之中。

「我們可以開誠布公地說,在精密科學中,絲毫也不亞於在藝術中,美是啟發和明晰的最重要的源泉。」愛因斯坦也表明:「在技藝達到乙個出神入化的地步後,科學和藝術就可以很好地在美學、形象和形式方面結合在一起。

偉大的科學家也常常是偉大的藝術家。」

科學中的美被稱為科學美。科學美主要體現在實驗美、理論美和數學美三個方面。實驗美包括實驗現象之美、實驗設計之美、實驗方法之美、實驗結果之美;理論美分為描述美、結構美和公式美;數學美包括理論的數學表達的質樸美、和諧美和涵蓋美。

就其本質和主體而言,科學美屬於理性美的範疇。科學美除了科學理論體系的形式美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的內容美或內涵美——波蘭尼把它定義為促使建立「與實在的新接觸」。由科學美的界定順水推舟,可以把數學美界定為數學理論體系的美——數學美不需要與實在接觸,不需要與觀察和實驗資料和諧一致。

數學美從兩方面講可以囊括在科學美之內:數學是科學的乙個分支,數學美不用說屬於科學美;發達的科學已經數學化或至少大量地運用數學,數學美當然是該門科學的美的乙個組成部分。因此,數學美不僅使數學美不勝收,也給科學美錦上添花。

麥克斯韋這樣描繪數學美:「我總是把數學看作是獲得事物的最佳形態和維度的方法;這不僅是指最實用的和最經濟的,更主要是指最和諧的和最美的。」羅素對數學美的酷愛和稱賞溢於言表:

「數學,如果正確地看它,則具有至高無上的美——冷峻的和簡樸的美,像雕塑之美一樣。這種美不是投合我們天性的微弱的方面,這種美沒有繪畫或**的那些華麗的裝飾,它可以純淨到崇高的地步,能夠達到嚴格的、只有最偉大的藝術才能顯示的那種完美的境地。一種真實的喜悅的精神,一種精神上的亢奮,一種覺得高於人的意識——這些是至善至美的標準,能夠在詩裡得到,也能夠在數學裡得到。

」判斷科學理論體系的美的標準或科學美的標準是什麼?所謂科學美的標準,也就是科學理論體系的審美性質或審美要素,它們足以打動鑑賞者,而且鑑賞者也用典型的審美語彙描述它們。現代科學美學大師彭加勒賦予科學美以雅緻、和諧、對稱、平衡、秩序、統

一、簡單性、對照、適應、奇異、思維經濟等涵義——它們都是科學美和數學美的標準。也許彭加勒覺得標準眾多,易於使人無所適從,所以他乾脆一言以蔽之:「世界的普遍和諧是眾美之源」,「惟有這種內部和諧才是美的,從而值得我們努力追求」。

在這方面,當代的自然科學家也有他們的獨特看法。天文學家錢德拉塞**過一系列詳細的例子提出,物理學的審美基礎和標準的關鍵方面是:自然的描述必須是自然的;它不能是特設的;洞察必須是有想象力的,即超越了手頭明顯的資料和觀念;它必須具有奇妙的或未曾料到的成分;洞察可以被其他花時間和精力重新創造它的人證實;當把原理的概括性擴大到先前分離的現象的極其廣闊的範圍時,在缺乏簡單性和可證實性時,數學的整體性、內部一致與和諧的融貫可以作為替代。

物理學家溫伯格相信,自然定律具有簡單性和必然發生性。由於簡單性,基本的自然定律是有限的。由於必然發生性,乙個定律的性質必須與整體聯絡,並受其他定律的性質制約。

於是,他把這兩個標準用來定義美:「完善的結構之美,萬物完全適應之美,無事物是可變的之美,邏輯嚴格性之美。」

在科學中,科學審美具有比人們預想的還要大的功能。從外部講,科學審美是科學家從事科學探索的強大動機和動力,也是聯結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紐帶或溝通二者的橋梁。從內部(科學理論本身)講,科學審美是推動科學進展的必不可少的力量——科學發明的突破口和科學評價的試金石。

對於大科學家來說,把科學審美作為科學探索的動機並非例外,而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從近代科學的開端哥白尼到當代的科學大家都是如此。科學審美也是一種紐帶或橋梁,可以使兩種文化的裂痕得以彌補。科學審美賦予科學以某種文化品位和價值、人性因素和人情味。

科學家像詩人一樣,憑藉相同的審美源泉作為他的經驗的主要組分。在這種意義上,審美能夠重新整合經驗決定性的官能。簡言之,審美維度可以是橋梁,把作為科學的客觀的東西與作為人性的主觀的東西統一起來,從而把兩種文化的**和我們自己的人格**彌合起來。

費希爾甚至這樣說過:人的努力能夠在致力於發現美中圍繞真統一起來。沒有科學的美學沒有用處,沒有美學的科學沒有價值。

具有美學的科學能夠擁有價值。

科學審美在科學發明或科學發現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於科學理論的主要物件是表達在自然界中發現的和諧,因此這引誘人們把滿足審美判斷的東西作為科學來接受,其結果也往往不會使科學家受騙。尤其是,在新的科學概念和原理湧現的瞬間,無意識的審美鑑賞和審美選擇甚至是決定性的。

一句話,科學審美是科學發明或科學發現的突破口。進而言之,劃時代的科學發明很可能導致科學革命,因此科學審美也與科學革命具有不解之緣。費希爾指出,當合理性遭遇它的限度,對開明的理性的求助不再幫助我們時,那麼思維的對位型式即情感可以幫助我們。

情感是通過我們的感覺釋放的,情感幫助我們感知世界和辨認價值。這裡所謂的情感,主要指的就是科學審美感。

科學審美不僅是科學發明或科學發現的突破口,而且也是科學評價或科學辯護的試金石。實際上,這兩個過程往往是交織在一起的,很難把二者截然分開。前述的科學美標準都是科學家評價理論的工具。

在這裡,我們僅列舉兩位有代表性的科學家的做法。赫茲借助三個標準構成選擇理論影象的法則。除了邏輯一致性和經驗適當性或與現象符合之外,還有簡單性和獨特性。

愛因斯坦使用雙標尺評價科學理論——外部的確認和內部的完美。其中,後者就是乙個美學標準,即理論的前提(基本概念和基本關係)的「自然性」和「邏輯簡單性」。對科學理論的美學評價可以對經驗評價起補充和輔助作用,在經驗證據不足時甚或起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於美和真的關係,恰當的立場也許是,在美和真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美的或簡單的(簡單性是科學美和數學美的重要標準,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簡單即美,美即簡單)東西不必為真,也不可能使所有美的東西都變成真的東西。真也不見得就美,但是要使真的東西盡可能地完美,它確實也能臻美,也會變美;特別是對科學理論而言,不美的理論儘管為真,也是一種缺憾,是其不完備的表現。愛因斯坦就是一位善於「到數學的簡單性中去尋求真理的唯一可靠源泉」的科學家。

他說:「邏輯上簡單的東西,當然並非必須是物理上為真的東西;但是,物理上為真的東西卻是邏輯上簡單的東西,即是說,它在基礎上具有統一性。」此外,美(簡單)可以作為真的指南。

當然,在科學中,唯美主義並不可取,尤其是在經驗的自然科學中,儘管在數學中唯美主義也許是有相當的理由的。

教案《審美變化中的自我》

第四課審美變化中的自我 何祖軍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通過知識講解與美術作品分析 解讀,使學生了解中西美術史上審美風尚和藝術家審美情趣 即 自我 的歷史變化,理解社會審美風尚與藝術家審美情趣之間的關係。2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分析 比較 討論的活動,讓他們自主學習 學習 合作學習。教師作適當提示 ...

《審美變化中的自我》說課稿

尊敬的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 審美變化中的自我 我將圍繞教什麼,怎麼教和為什麼這樣 教,從教材分析 教法學法 教學過程 教學反思等四個方面來說明我的教學設計。一 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內容 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湘美版高中美術第一冊第三單元第四課,依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我明確 了本...

簡述審美理想在審美活動中的作用

30.簡述審美理想在審美活動中的作用 答 a 審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審美物件的選擇。b 審美理想作為一種具有導向性,規範性的觀念,本身就表現為一種相對穩定的審美價值的取向。c 審美理想作為一種人生的修養,直接是審美活動成為主體人生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31.論述優美的基本特徵?答 優美展示了主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