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公升」也應「變教為學

2022-10-30 04:24:03 字數 5373 閱讀 3169

編者按在「變教為學」的實踐中,有一種觀點認為,在學生學習活動進行過程中

或活動結束後,教師應當適時給予「提公升」講解。事實上,這樣的「提公升」也

應當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由、自主地開展並完成。

在「變教為學」的實踐中,有一種觀點認為,在學生學習活動進行過程中

或者活動結束後,教師應當適時給予「提公升」講解,這樣的「提公升」大致有如

下四種型別。第一類是教師對認為重要或者考試中可能出現的內容的強調,例

如教科書中黑體字標示的內容。第二類是方法的歸納。例如通過割、補、移的

方法,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第三類是重要數學思想滲透。例如轉化的數學

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第四類是教師根據經驗提出「結論式」語句,其目的

是便於學生記憶。

不可否認,學習過程中及時反思、總結,從而達到提高認識水平的目的,

是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變教為學」倡導這樣的「提公升」應當在教師

的引導下,由學生自己經歷並完成。

一、「提公升」的誤區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對「提公升」的理解存在著幾點誤區。第一,把複述視

為提公升;第二,教師成為提公升的主人;第三,為了考試而提公升。下面來詳細展開

論述。第一,把複述視為提公升。這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在數學課快結束時,

教師總結重要知識點後,讓學生複述,如果學生說得不對,教師會讓全班齊讀

並背誦,甚至還有教師讓學生在考前默寫數學知識。例如「方程」一課教學時,教師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什麼是方程,但到下課前,學生仍說不清楚到底什麼

是方程,於是教師很著急,讓全班學生齊讀「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作方程」並

一一複述。這種複述背誦只是在學生不理解知識點的情況下的死記硬背,並非

是知識和思維的提公升。在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看來,脫離思考性行動的知識是

死的知識,是毀壞心智的沉重負擔。因為它們是偽知識,是自我欺騙的毒藥,

並成為理智發展的最強大的障礙。[1]這種脫離思考性的行動知識不僅不會對兒童身心發展帶來益處,反而會對兒童成長帶來阻礙。

第二,教師成為提公升的主人。如在「角的初步認識」一課快結束時,教師

看時間快到了,急急忙忙地幫學生總結:「角的大小與邊長無關,只與角的兩

邊張開程度有關。」從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發生認知論來看,兒童主動、自

發地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要放手讓兒童動手動腦探索外部世界,經由動作建

構自己的知識經驗體系。[2]因此,整個課堂學習的過程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完成,那麼提公升的環節,教師也同樣不可代替學生完成。教師代替學生提公升,僅為教

師理解,與學生是否能提公升、是否真正理解知識無關。所以教師不應成為提公升

的主人。

一節課的教學中,教師總想告知學生一些東西,發揮教師的主體性。如果

不提公升,教師不放心。事實上,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教師的主體性應該放

在如何啟發學生的思維上。教師在課堂中要扮演成幫助學生領悟知識的啟發者,不是知識的告知者。正如中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所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第三,為了應付考試將「提公升」簡單化。考慮到教科書中一些知識點是期

末考試的考點,不少教師習慣於將之單獨拎出加以「提公升」強調,總擔心不這

樣做,學生不會。可以說,這種簡單應付考試的「提公升」是教師對「提公升」認

識的又一誤區。這種「提公升」往往只是一種應試手段,主要形式也是以教師的

單項講解為主。其實,教師不妨把「提公升」理解得寬泛一些,提公升並非只有教

師給學生提公升,還有學生與學生間的互相提公升。「變教為學」的課堂中倡導教

師要少說話,讓學生通過多節課的動手操作、親身經歷、小組合作等共同完成

學習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相互**、切磋,思想火花不斷碰撞,實現

「生生提公升」。所謂「生生提公升」指的是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相互之間思想發

生碰撞,共同領悟知識深層次內涵的過程。「變教為學」的課堂中,倡導「生

生對話」,在學生與學生相互對話的課堂中,即使教師不對學生進行提公升,學

生之間的「生生提公升」也同樣可以實現對知識深層次的理解與高水平的領悟。

二、國外教師如何「提公升」

為了了解國外小學教師的教學情況,我們分別對瑞士小學教師ramona signer、日本小學教師hiroyuki fukuzaki和saori sakaoka做了訪談調查。

首先是瑞士小學教師ramona signer,訪談的問題是:「在瑞士小學課堂中,教師最後乙個教學環節都有哪些內容?」「教師在一節課結尾時總結知識

點嗎?」「為什麼在一節課結束時教師安排遊戲、唱歌等活動而不是凝練一節

課的重點知識呢?」瑞士教師的回答歸納起來大致如下:「最後乙個教學活動

有合唱一首歌曲、學生展示討論的結果、布置作業、把椅子圍成乙個圓圈坐,

寫一句對課堂的評論、再次討論課程開始的問題、在課堂結束時舉乙個新的例項、基於課堂內容做遊戲。教師會在下一節課的開始重複(repeat)上一次課

的內容。瑞士小學教師把學生的學習看作乙個過程(process),學生的認知與理解是在一段時間內完成,並不能在一節課的時間內完成,因此,不強調一節

課結尾總結和提公升知識,也沒有提公升的必要。」

在對日本小學教師hiroyuki fukuzaki的訪談中,日本教師以「對稱」一

課的教學為例進行了介紹。在教學「對稱」一課時,他以英文本母「a」和「s」為例,先讓學生觀察字母特點,再讓學生把其他的24個字母分類,找出同一類圖形的共同點,然後說說身邊周圍還有哪些東西具有相同的特點。在教學的最

後乙個環節,他的做法是讓學生寫出這節課掌握的東西和感想(如圖1)。沒

有硬性要求學生寫出「如果乙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後兩部分完全重合,這

樣的圖形叫作對稱圖形」這樣「結論式」的語言。日本教師教學「對稱」一課,以英文本母為教學素材,把英語課堂中的字母引入到了數學課堂中來,這個過

程可看作數學學科與英語學科的有機結合,實現了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絡。

圖1 「對稱」課堂結束活動

另外一位日本教師saori sakaoka的做法也是讓學生通過一堂課的學習寫

出感受、所想、發現等等(如圖2)。活動沒有標準答案,學生與學生之間沒

有競爭,每乙個學生可根據上課情況,「自由、自主、自信」地寫出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感,沒有對與錯、好與壞之分,學生在輕鬆和諧的課堂氣

氛中,完成這一任務。同時他還增加了乙個環節,讓學生根據本節課所學習的

內容,寫出下節課的目標(如圖3)。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沒有停留在學生對

一節課的認識上,還對下一次課學生想學什麼進行了延展。培養學生用發展的

眼光看問題,既要關注當下,也要著眼未來。圖2 課堂結束前活**3 課堂結束前活動

在英國,教師沒有固定的講課方式。但據一篇英文文獻記載,在不同年齡段、不同水平的數學教學中,一節課要包含如下步驟:教師展示;教師與學生和學生與學生之間討論;適合的實踐練習(appropriate practice work);基本技能的鞏固和練習;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性工作

(investigational work)。[3]一節課的最後乙個教學環節是**性工作。這裡的**性工作是開放式的解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定義問題並解決。例如,

學生問:「**用多少個小正方形可以鋪滿大釘板?」學生需要注意正方形的

邊與板子的邊平行,以及正方形與正方形之間的位置擺放。

不難發現,國外的小學課堂極少有教師在課堂結尾進行提公升。無論是瑞士、日本,還是英國的小學課堂,結尾大多為開放式的(open-ending),國外教師「提公升」的做法大致可歸納為以下五點。引領學生寫感想;鼓勵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反思與評價;引導學生寫出下一節的目標;幫助學生設計問題,用問題提公升,促進學生的「高階思考(high order thinking)」。

一節課後,國外教師並不總結出一句話、一段話、乙個公式,也不要求學生立即掌握,教師的

作用體現在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兒童的課堂表現、學習感受、身心發展、反思

能力、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的能力等。

三、通過「問題」進行「提公升」

「變教為學」倡導教學是過程性的,它的主旨是把以教師「教」的活動為

主的教學,改變為以學生「學」的活動為主的課堂教學。[4]因此,「提公升」也應「變教為學」。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位置與順序」一課時可進行如下教學設計:以童話故事為背景,第乙個任務是讓學生幫助小兔、猴子、小貓、小鳥安排住處,將它們的頭像貼在各自的房子上(見圖4)。要讓它們能夠吃到最愛吃的

東西,並且方便到你家做客。任務二是利用「上下、前後、左右」所學方位分

別小組交流,描述小兔、小猴、小貓、小鳥所在位置。從你家分別去小動物家

應該怎樣走?任務三是你家要在明晚六點舉辦聚會,想邀請小動物們都來參加,怎樣發出禮貌的**邀請?從各個小動物家到你家怎麼走?在活動中體會方位,組內交流,再班級展示。

圖4 位置與順序

「變教為學」方式下「位置與順序」的教學是過程性的,以學生各式各樣

的活動貫穿整個課堂始終,讓學生經歷感知、思考和交流並逐步感悟的過程。

學生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體會「上下、左右、前後」六個方位。提公升貫

穿於學生的活動之中和學生之間的討論之中,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促使學

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不同思想的碰撞,產生耀眼的火花,同時還鍛鍊了學生溝通

能力、傾聽他人觀點的能力以及增強了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一堂課結束時教師丟擲問題:「在中國古代,東晉僧人法顯在訪問印度乘

船回國時,大海漫無邊際,無法像我們今天一樣通過數格仔來定位,你能想出

其他的好辦法幫助東晉僧人回國嗎?」用問題啟發學生思維,在「生生提公升」

的基礎上,課堂結尾引領學生邁向更深一層,幫助學生提公升。一方面,為後續

學習「認識東南西北」做好充分的鋪墊;另一方面,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課下利用更多的學習資源,嘗試解答數學問題。

在傳統課堂中,教師教學更多「重結果」,其指向的主要是應試。而「變

教為學」的課堂中強調「重過程」,即重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歷的活動,

讓學生感悟思想和方法,提公升智力水平,學會學習。因此,「變教為學」視角

下的課堂提公升不僅要擯棄那種讓學生簡單複述(背誦)概念的做法,而且還應

杜絕教師越俎代庖式的簡單歸納,重視通過「問題」進行「提公升」,更為重要

的是,還應將傳統課堂中的「師生提公升」轉化為學生活動中的「生生提公升」,

這樣的「生生提公升」是課堂教學中極其寶貴的生成資源,是學生相互促進深入

思考的動力,是教師「教學相長,全面育人」的教學素材。因此,教師不僅是「生生提公升」的引導者與啟發者,還是學生科學素養和人文情懷的培育者。

參考文獻

[1][美]約翰?杜威著,彭正梅譯.民主?經驗?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8).

[2]張景瀚,汪姓國.關於教育學的100個故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8).

[3]shuard, in english primary schools[j].chicago: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1984(5).

[4]郜舒竹.變教為學需要「自然、自由、自主」的課堂氛圍[j].教學月刊

小學版(數學),2014(6).

(首都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 100048)

也為作文添嫁衣

作者 沈周霄 作文成功之路 教育教學研究 2014年第03期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固是好文,但要求學生寫作個個能達如此境界,這就有些過分。能夠 文章天成 當然好,但估計大部分學生難以達到這個要求,這時,就需要對自己的文章稍事雕琢,錘煉一下語言。我跟學生打過個比方,文章就像人一樣,人有美 醜,更多...

眼見為實眼不見也為實

探索耳與心腦科學研究 1 都世民眼見為實 筆者在週日中午央視平台,先後看到兩位盲人挑戰不可能,其中一男一女,都是年輕人。還有一位女青年韓晶晶,以每分鐘60圈速度轉360圈。緊接著以10秒速度,小跑過獨木橋。這三位年青人既向自我挑戰不可能,也是向當今科學家挑戰,如何解讀這種常人不可思議的事情,這是特異...

面試 靈活應變提公升自我展現魅力

忍耐 無論對方的言語是多麼的尖刻,用意是多麼的惡毒,也不能急於求應,要忍之再忍,堅決壓抑怒氣,在忍耐中三思,尋找機會去 應變 摸底 不管對方的方行是多麼的兇惡和陰險,既不能憤然而上,更不能懼怕而 降 要摸清對方的底細和意圖,同時要想盡辦法去 摸底 做到亂知彼,方能 反敗為勝 探穴 不管對方氣勢多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