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課程複習提綱 答案 2019

2022-10-17 06:27:20 字數 5205 閱讀 8465

《森林培育學》課程複習提綱

一、名詞解釋

森林培育:是從林木種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個培育過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標和客觀自然規律所進行的綜合培育活動,它是森林經營活動的主要組成部分。

立地條件:在某一立地上,凡是與森林生長發育有關的自然環境的綜合,包括氣候、土壤、生物等環境。

發芽率:在規定條件和時期內,正常發芽粒數佔供測定種子總數的百分率。

種源:指取得種子或其它繁殖材料的地理**或產地。

種子安全含水量:維持種子生命力所必須的最低含水率。

林分密度:是單位面積林地上林木的數量。

森林主伐:是對成熟林分或林分中部分成熟的林木進行採伐的過程。

適地適樹:使培育樹種的特性,主要是生態學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條件相適應,以充分發揮生產潛力,達到該立地在當前技術經濟條件下可能取得的高產水平或達到培育目標。

造林密度:是指單位面積造林地上栽植株數或播種點數。

純林:把由一種樹種組成的林分叫做純林。

混交林:把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樹種組成的林分稱為混交林。

生理成熟(physiological maturity):當種子內部貯藏的營養物質積累到一定程度,具有發芽能力時稱為生理成熟。

形態成熟(morphological maturity):當種子具有發芽能力,且果實、種子顯示出成熟特徵時,稱為形態成熟。生產上多以形態成熟做為確定採種期的標誌。

生理後熟:還有少數樹種,如銀杏的種實,雖然在形態上已呈現出成熟的特徵,但種胚還未發育完全,只有採收後經過層積處理,種胚才逐漸伸長至正常的大小而具有發芽能力,這種現象稱為生理後熟。

防護林(protective forest):以發揮森林的防風固沙、護農護牧、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等防護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

用材林(timber forest):以生產木材為目的的森林。

經濟林(economic forest):以生產除木材之外的其他林產品為主要目的的森林。

薪炭林(fuel forest):以生產木材燃料為主要目的的森林。

特種用途林(special utilization forest):以國防、科學實驗、生產繁殖材料、風景遊憩為主要目的的森林。

工程造林:就是把植樹造林納入國家的基本建設計畫,運用現代的科學管理方法和先進的造林技術,按照國家的基本建設進行。

母樹林:母樹林是在優良天然林或確知種源的優良人工林的基礎上,按照母樹林營建標準,經過留優去劣的疏伐,為生產遺傳品質較好的林木種子而營建的採種林分。

種子園:種子園是指用優良無性系或家系按設計要求營建,實行集約經營,以生產優良遺傳品質和播種品質種子為目的的特種人工林。

採穗圃:採穗圃是以優樹或優良無性系作材料,生產遺傳品質優良的枝條、接穗和根段的良種基地。有初級採穗圃和高階採穗圃之分。

千粒重:指1000粒純淨種子在氣幹狀態下的重量,以克表示。

發芽勢:在發芽過程中發芽種子數達到高峰時,正常發芽種子粒數占供檢種子總數的百分率。它表示種子發芽的迅速和整齊程度。

營養繁殖育苗:是利用喬灌木樹種的營養器官(根、莖、幹、葉、芽等)培育苗木的一種方法。

播種育苗:播種育苗是把林木種子播種到苗圃土壤中,通過育苗技術措施為種子提供有利於發芽、生長的條件,培育成苗木的方法,即有性繁殖的辦法。

容器育苗:用不同容器和營養基質培育苗木的方法。

立地指數:某一樹種在一定基準年齡時的優勢木平均高。

森林生產力:單位林地面積上單位時間內所產生的生物量。

森林更新:天然林或人工林經過採伐、火燒或其他自然災害消失後,在跡地上以自然力或人為方法重新恢復森林的過程。

森林立地型別:是森林立地分類系統中的最基本的分類單位。就是把立地條件相近,具有相同生產力而不相連的地段組合起來,劃為一類,按型別選用造林樹種,設計營林措施。

林種:由於對不同森林主導功能的培育目的不同,可以把森林分為若干林種。

苗圃:培育造林綠化的樹木幼苗為目的的園地

二、簡答題

1. 請用10個左右關鍵詞總結《森林培育學》課程的主要內容,並簡述其內涵。

分別是適地適樹、種子生產、苗木培育、森林營造、林分密度、樹種組成、林地撫育、森林撫育、森林主伐和森林更新。

2. 簡述適地適樹的概念及其途徑。

適地適樹是使培育樹種的特性,主要是生態學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條件相適應,以充分發揮生產潛力,達到該立地在當前技術經濟條件下可能取得的高產水平或達到培育目標。

適地適樹途徑:第一是選擇,包括選樹適地與選地適樹;第二是改樹適地,即在地和樹之間某些方面不太相適的情況下,通過選種、引種馴化、育種等方法改變樹種的某些特性,使其能適應造林地條件;第三是改地適樹,即通過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改變造林地生長環境,使其適合於原來不適應的樹種生長。

3. 簡述防護林中水源保護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防護林樹種選擇的基本原則。

農田防護林(抗風、生長迅速、根系、穩定、價值)

水源涵養林(低耗水、無毒等)

防風固沙林(耐旱、抗風沙埋、耐瘠薄)

水土保持林(適應性、生長、根系、樹冠)

4. 簡述林分密度的作用。

(1)初始密度在鬱閉成林中的作用

鬱閉:林分中林木樹冠彼此互相銜接的狀態。林冠的鬱閉狀態可分兩種:水平鬱閉和垂直鬱閉。

較大密度可促進林分提前進入鬱閉狀態,促進快速成林,但同時也將個體之間競爭時間提前。

要考慮樹種特性、林地條件及育林目標等。

(2)密度對林木生長的作用

樹高:主要結論為密度對於樹高的影響較小。一些較耐陰樹種以及頂端優勢不旺的樹種,可能在一定密度範圍內密度加大有促進高生長的作用。乾旱立地條件下有一些影響。

直徑:從樹木間開始有競爭作用的密度始,密度越大,直徑生長越小。

單株材積:決定於樹高、胸高斷面積和樹幹形數。與對直徑生長的相同,林分密度越大,其平均單株材積越小,而且較平均胸徑降低的幅度要大得多。

林分乾材產量:林分乾材產量:現存量、總產量;林分蓄積量=平均單株材積×密度。

最終產量恆定法則:在較稀的(立地未被充分利用)密度範圍內,密度本身起主要作用,林分蓄積產量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當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時,密度的競爭效應增強,兩個因素的互動作用達到平衡,蓄積量就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不再隨密度增大而增大,這個水平的高低取決於樹種、立地及栽培集約度等非密度因素。

強陽性樹種不符合最終產量恆定法則:如:歐美楊人工林(不間伐型別),每公頃栽250株的比栽400株的在20年生時蓄積量高出25.

0%,25年生時高出34.7%。植物種群合理密度:

在植物種群的不同時期單位面積上生產力最高的密度,不同時期的合理密度不是乙個固定值,而是乙個範圍即合理密度範圍(即存在上限合理密度和下限合理密度)。合理密度曲線lnw=k/[1+exp(blnn-a)] 。w為林木個體產量,n為密度,k為與生長平均相對應的平均個體產量的上限值,b、a為回歸係數,exp為自然對數的底。

對林分總產量的影響:系統密度管理法 :通過造林密度的選擇、幼林撫育管理、疏伐、間伐等一系列調整密度的方法,使林分從第一次進入合理密度開始,使其密度始終保持在合理密度範圍之內,即經多次密度調節最終達到主伐期。

系統密度管理法的意義就在於把競爭引起的能量消耗轉化為生產,是提高林分生產力的重要途徑。

(3)密度對生物量的作用

合理的密度曲線:lnw=k/(1+exp(blnn-a))

(4)密度對乾材質量的作用

側枝數量、節疤數量、木材物理性質

(5)密度對根系生長及林分穩定性的作用

根系分布與量、養分平衡、水分平衡

5. 簡述混交林培育的意義及其優點的相對性。

(1)可以較為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不同生物學特性的樹種適當混交,能夠比較充分地利用空間。耐蔭性(喜光或耐蔭);根型(深根型與淺根型、吸收根密集型和吸收根分散型);生長特點(速生與慢生、前期生長型與全期生長型);嗜肥型(喜氮、喜磷、喜鉀,吸收利用的時間性)。

(2)可較好地改善林地的立地條件:形成複雜林分結構,有利於改善林地小氣候(光、熱、水、氣等),使樹木生長的環境條件得到較大改善;可增加營養物質的儲備及提高養分迴圈速度,使林地土壤地力得到維持和改良。

(3)可較好地促進林木生長,增加林地生物產量,增加林產品種類,維持和提高林地生產力。

(4)可較好地發揮林地的多種效益:在保持水土、涵養水源、防風固沙、淨化大氣、二氧化碳儲存、退化生態系統恢復等方面的效益是更為顯著的;維持和提高林地生物多樣性;提高風景遊憩林美景度和遊憩價值。

(5)可有效地提高林木的抗性:控制病蟲害的大量發生;抗風和抗雪能力較強;抗火災能力較強。

(6)混交林優點的相對性:混交林的培育和採伐利用技術比較複雜,施工困難,目的樹種產量有可能降低。樹種間相互關係較難調節。

6. 簡述樹種混交的主要型別並各舉出2~3例。

樹種的混交型別:主要樹種與主要樹種混交;主要樹種與伴生樹種混交;主要樹種與灌木樹種混交;主要樹種、伴生樹種與灌木樹種混交;灌木樹種與灌木樹種混交。

7. 簡述林木群體生長發育6個階段的特點及培育關鍵技術要點。

(1)幼苗階段(seedling stage):從種子形成幼苗(或萌櫱出苗)到1-3齡前,或植苗造林後1-3年。

特點:個體存在,抗性弱;地上慢地下快。

技術關鍵:圍繞成活率和儲存率採取措施。

(2)幼樹階段(sapling stage):幼苗成活後到鬱閉前。

特點:個體存在,根系較發達,抗性增強。

技術關鍵:土壤管理(鬆土、除草、施肥、灌溉等);幼樹撫育(平茬、間苗、除櫱等)

(3)幼齡林階段(young stand stage):林分鬱閉後的一段時間。

特點:群體結構開始形成,抗性增強;個體間競爭小,生長迅速;後期林木開始分化,自然稀疏。

技術關鍵:前期採取措施保證林木的光熱水養條件;後期需促進直徑和樹冠生長。

(4)中齡林階段(half-mature or middle-aged stage):

特點:林木先後由樹高和直徑生長速生期進入樹幹材積速生期;林分密度顯著降低,林分穩定;枯落物使林地土壤培肥,林分防護功能增強。

技術關鍵:可以適量間伐,優化林分結構;控制發育、促進生長。

(5)成熟林階段(mature stand stage):

特點:高生長減緩甚至停滯,樹冠有較大幅度擴充套件;下木層及活地被物層發育更好。直徑仍在增長,材積和生物量持續增長;大量結實,為更新創造條件。

技術關鍵:可以採伐利用,各種效益也達到最高。

(6)過熟林(衰老)階段(over-mature stand stage)

特點:林木生長趨緩且健康程度降低;維持很好生態功能,維持很高生物多樣性;

技術關鍵:用材林需盡早採伐,生態公益林需設法增強其公益性能。

8. 請問種子儲藏有哪些方法,分別適合什麼型別的種子?

(1)幹藏(dry storage):是把種子貯藏在乾燥的環境中,使種子在貯藏期間始終保持乾燥狀態的貯藏方法,含水率低的種子適於幹藏。幹藏法一般應在低溫庫中進行。

PROE複習提綱答案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複習內容 第一章 1.製造業資訊化的定義 重要特徵和基本特點p2 2.cad cam cae capp的定義p3 p5 p6 3.cad cam系統工作過程中涉及到的cad基礎技術 軟體體系結構p4 p10 4.常用cad cam軟體舉例p11 第二章 1.樹的邏輯結構 儲存結構...

材料物理複習提綱201電科 材料

2014 2015 2材料物理效能複習提綱 1.霍爾效應 2.德布洛意波 3.物質波波函式的物理意義 4.物質波的波動方程 薛丁格方程 5.波動方程的物理影象 6.金屬中自由電子的能級 一維勢阱模型,特別是其中的邊界條件 量子化的 7.滿足玻恩 卡曼週期性邊界條件的波動方程解 表面狀態與週期性 8....

人力資源課程複習提綱

第一章人力資源管理概述 1 什麼是人力資源管理?簡述人事管理與人力資源管理的異同。相同點 從傳統的人事管理發展到現代的人力資源管理,一方面表明人力資源管理的範圍擴大了,另一方面表明企業對人力資源管理的認識提高了。人力資源管理與人事管理的區別在於 1 管理的視角。人事管理把人力看作是成本,而人力資源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