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幫浦站工程

2022-10-15 15:24:10 字數 5243 閱讀 5294

1.施工方案及技術措施

1.幫浦站工程

幫浦站交叉口的西南角,總占地面積2070m2,設計為有人值守獨立幫浦站,雨水經幫浦站提公升後最終排入河。雨水幫浦站主要單體有:雨水幫浦房、配電間及值班室、進水池。

幫浦站設計流量0.68m3/s,**機功率232kw,最大執行功率45.0kw。

設計潛水排汙幫浦4臺,三用一備,單台流量為820m3/h,集水池最低水位-3.52m,最高水位-1.82m,平均水位-2.

67m;水幫浦啟動液位:第一台水幫浦啟動水位為-2.62m,第二台水幫浦啟動水位為-2.

22m,第三台水幫浦啟動水位為-1.82m,當集水池內水位-1.50m時,開啟第四臺備用幫浦並報警。

幫浦房及進水井均採用鋼筋混凝土沉井結構,排水法下沉。幫浦房上部單層建築設下行兩階樓梯與幫浦房連通,採用輕鋼平面頂棚;工作站建築採用人字頂設計。二者均採用工字鋼框架結構。

配電間距幫浦房較近,配電間採用樁基礎,待幫浦房施工完成滿足設計要求,才可施工樁基礎。

1.1幫浦房沉井施工方案及技術措施

1.1.1沉井規模與構造

本工程沉井為鋼筋混凝土矩形構築物,外壁長15.2公尺,寬10.1公尺,壁厚1.

0公尺。沉井總高度為14.85公尺,其頂面標高為12.

1m,刃腳底標高為-2.75m。沉井底部的構造要求為:

200mm厚碎石墊層+200mm厚c15素混凝土封底+600mm厚底板混凝土。沉井橫向自帶一榀框架,縱向自帶一道底梁。

雨水幫浦站採用矩形筋砼幫浦池,幫浦池分井壁、封底、底板、頂板和隔牆,池上部外壁長18.1公尺,寬10.1公尺。

刃腳高2.9m,刃腳井壁厚120cm,刃腳往上11.95m井壁厚100cm;頂板厚20cm,鋼筋砼底板厚60cm。

沉井和其餘部分均為c30,抗滲等級為p6。

1.1.2總體施工方案

根據對擬建場地的土層特徵、地下水位及施工條件的綜合分析,設計要求本工程的沉井採用排水下沉和幹封底的施工方法,井外井點降水,泥漿套助沉。

該方法可以在乾燥的條件施工,挖土方便,容易控制均衡下沉,土層中的障礙物便於發現和清除,井室下沉時一旦發生傾斜也容易糾正,而且封底的質量也可得到保證。泥漿套助沉在沉井外圍形成一定厚度的泥漿層,起潤滑作用,從而大大降低沉井下沉中的摩擦阻力,減少井壁圬工數量,加速沉井沉,並具有良好的穩定性。

本工程沉井總高14.85m(包括頂板0.20m),施工技術難度較大,在下沉時容易發生傾斜,採用一次下沉到位,結構重心高,傾斜風險較大,因此採用分節製作,空氣幕助沉方法。

沉井初沉標高為8m,地面原始標高為11.9m,沉至-2.75m,第一節製作高度擬設為4.

75m,第二節製作6.5m,一次下沉10.75m至設計標高,底板澆築完成後第三次製作上部3.

6m。1.1.3沉井施工工藝流程

根據本工程的特點與施工方法,沉井施工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

沉井施工工藝流程圖

1.1.4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法及技術措施

1.1.4.1工程測量

⑴測量工作安排

為了保證測量精度滿足設計圖紙與施工質量的要求,現場測量工作將按以下部署進行:

①測量工作應抓緊在施工準備階段開始,根據交底座標控制點,引測工程軸線和高程控制點,為全面開展施工創造條件。

②根據本工程沉井的施工特點,在場內建立平面主軸線控制網和水準複核點,以滿足施工的需要。

③施工前期的測量工作應由專業測量師負責、施工員或技術員配合完成。施工期間,現場施工員或技術員負責操平放線工作,專業測量師負責定期複核。

④根據施工圖設計要求,完成沉井的沉降觀測工作。

⑤根據建設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做好測量技術資料的儲存與歸檔工作。

⑵沉井的測量控制方法

①沉井位置與標高的控制:在沉井外部地面及井壁頂部設定縱橫十字中心線和水準基點,通過經緯儀和水準儀的經常測量和複核,達到控制沉井位置和標高的目的。

②沉井垂直度的控制:在井筒內按4或8等分作出垂直軸線的標記,各吊線墜逐個對準其下部的標板以控制垂直度,並定期採用兩台經緯儀進行垂直偏差觀測。挖土時,應隨時觀測沉井的垂直度,當線墜離標板墨線達50mm時,或四周標高不一致時,應及時採取糾偏措施。

③沉井下沉控制:在井筒外壁周圍測點彈出水平線,或在井筒外壁上的四個側面用墨線彈出標尺,每20mm一格,用水準儀及時觀測沉降值。

④沉井過程中的測量控制措施:沉井下沉時應對其位置、垂直度及標高(沉降值)進行觀測,每班至少測量兩次(在班中和每次下沉後測量一次)。沉井接近設計的底標高時,應加強觀測,每2小時一次,預防超沉。

⑤測量工作的管理措施:沉井的測量工作應由專人負責。每次測量資料均需要如實記錄,並製表傳送給有關各部門。

測量時如發現沉井有傾斜、位移、沉降不均或扭轉等情況,應立即通知值班技術負責人,以便指揮操作人員採取相應措施,使偏差控制在規範允許的範圍以內。

1.1.4.2.降排水施工

根據設計要求,本工程的沉井採用排水下沉和幹封底的施工技術。採用該項技術的前提條件是落實沉井內外的降水措施,確保沉井過程不受地下水的影響。施工降排水採用沉井基坑外側井點降水輔以基坑內明溝排水的方法,降水曲線維持在開挖面0.

5公尺以下,井頂板澆築前不停止降水。降排水施工期間,採取有效措施,確保下沉和降低地下水過程中不危及周圍建(構)築物、道路或地下管線,並保證下沉過程和終沉時的坑底穩定。

井點布置設在沉井的四周,井點管距沉井基坑1.0m,井管由濾水管、吸水管和沉砂管構成,採用管徑為300mm鋼管,分節焊接而成,管口高於地面0.5m,井管長18m。

濾水管長5.0m,在井壁上按2.0m間距開孔,單排布置,外包一層30~40目尼龍網,並外包一層鋼絲網,用鐵絲紮牢。

濾水管下接沉砂管,下端用鋼板封底,長1.0m,吸水管連線濾水管起擋土、貯水作用。井管與土壁間圍填中粗砂,管口至以下6m範圍填粘性土止水至地表。

每一井點配備一台潛水幫浦。井點布置及流程圖如下圖:

井點降水井管布置示意圖

井點施工工藝流程示意圖

⑴井點施工工藝及方法

①鑽孔:根據降水井井位平面布置圖測放井位,進行鑽孔施工。成孔用衝擊式成孔,邊沖邊旋轉、搖晃,並保持衝水管垂直,調整水壓和沉管速度,保證沖孔直徑。

②下井管:下管前,檢查濾水管的尼龍網、鋼絲網是否牢固有無破損,下管時在濾水管上下兩端各設一套直徑小於孔徑5cm的扶正器(找正器),以保證濾水管能居中,井管焊接要牢固,垂直,不透水,下到設計深度後,井管口固定居中。

③填礫料(中粗砂):下入井點後,立即向孔內填入礫料,至礫料下入預定位置為止。而後圍填粘性土,應將塊狀的粘性土碾碎(粒徑≤3cm)後填入,下入速度不宜太快。

④抽水清孔:加好黃砂後的井點管要立即抽水洗井,直到水清不含砂為止。

⑤正式抽水:洗井完成後,在降水井內及時下入潛水幫浦,排水管道、電纜等裝置,開始試抽水。井點使用時,應保持連續不斷抽水,並配用雙電源以防斷電。

1.1.4.3.施工坑開挖

根據沉井部位的地質狀況,為保證沉井下沉階段的均衡下沉,先將井區範圍的障礙物與表層土挖除。為保證製作沉井的地基具有足夠的承載力,基坑底部若為鬆軟的土質,必須予以清除,以砂或砂土回填、整平、夯實,防止在沉井製作過程中發生不均勻沉降,造成井壁開裂。

基坑開挖用反鏟挖土機進行,四周放坡,坡面做一定防護,防止坍塌,並輔助人工整平,在挖至坑底標高以上20cm時,採用人工修整坑底,並夯實。

沉井預製及起沉標高設為8m,現有原地面下3.9m處,基坑開挖深度根據起沉標高及核算的砂墊層厚度確定。考慮到拆除墊層、支模、腳手架操作的需要,基坑四周寬比沉井外壁寬2m。

基坑底面在四周設臨時排水溝和集水井,隨時將基坑內積水抽出,防止基坑被水浸泡。開挖出來的土方,除留足井外回填外,全部外運至坑外指定地點。

1.1.4.4.土體密實注漿加固

幫浦房沉井製作前需按幫浦房圖紙要求就行沉井下土體壓密實注漿加固處理。

⑴壓密注漿施工工藝

①施工工藝流程如下圖

⑵施工工藝及方法

①根據場地地質情況本工程壓密注漿採用振動堵頭定註法進行施工。

②成孔採用螺旋鑽機成孔至設計深度,採用自下而上、按間隔跳孔分別注漿的施工順序進行,遇到障礙物先用鋼釺引孔(或開挖),不通時再位移200mm重新沉孔。注漿孔間距為1.0m。

壓密注漿工藝流程圖

壓密注漿布置示意圖(圖紙未見壓密注漿圖)

③注漿順序:注漿先註外圍2排孔作為幕層,防止水泥漿外流,注漿時應跳注,相鄰孔注漿間隙不小於3小時避免孔間竄漿。漿體必須經過攪拌機充分攪拌均勻後,才能開始壓出。

攪拌時間應小於漿液初凝時間,並在注漿過程中不停地緩慢攪拌,漿體在幫浦送前應經過篩網過濾。

④注漿引數;注漿液採用強度等級42.5級新鮮普通矽酸鹽水泥,可摻10%~30%的粉煤灰。注漿注入率為20%,水灰比0.

5~0.6。注漿壓力可取0.

3~1.0mpa,如漿液不下沉則可停止注漿,則可逐漸加大壓力;漿液在10~15min內不下沉則可停止注漿。注漿有效直徑為0.

6~1.2m。

⑤注漿前對注漿孔按順序進行編號,施工時逐孔記錄。完成後檢查對照,防止漏注。

⑥注漿注意事項:當注漿孔邊有水泥漿冒出時應採用水泥袋堵住。冒漿(竄漿)嚴重時應停止注漿,待水泥漿穩定後再注漿。

⑦注漿機械採用syb-20/50ii型注漿機,立式水泥攪拌機。施工前將機械壓力除錯準確,水泥攪拌均勻,注漿管統一採用1500mm長鋼管絲接牢固、嚴密。

⑧注漿完工後用水泥袋將孔堵實防止冒漿,7天後再將水泥袋清除乾淨。

⑨施工過程中由專人負責記錄,詳細記錄孔深、提高數量等情況,並報送監理審核。

⑩通過重複上述操作,進行下一孔位的施工。

根據地基加固處理和壓密注漿施工效果特點,計畫分二批次布點進行處理,即從上次注漿初凝後再進行第二次注漿,使漿液相關部位土體均勻密實,以鞏固加固的效果。

1.1.4.5.墊層及刃腳支墊施工

基坑形成後立即以中粗砂分層回填夯實,輔以灑水,用平板振動器或蛙夯密實,以保證填砂的承載力。刃腳及底梁下鋪設砂墊層,砂墊層厚度及寬度根據現場實際土層性質及地基承載力要求,經過核算後確定。砂墊層材料選用級配良好的中粗砂,分層鋪設,每層厚度控制在20-30cm,用平板振動器灑水夯實,並測定幹容重,要求不低於16kn/m。

基坑底部沿四周設定2%坡度的排水溝,並在四角設集水坑及時排除積水。

砂墊層施工結束後在其上澆築c15素砼墊層,厚度為30cm,作為刃腳墊層,墊層砼強度滿足要求後,在頂面砌築刃腳磚墊座,材料採用mu10砼實心磚,m5水泥砂漿砌築,並對立模面進行粉刷、压光,鋪貼一氈兩油。磚墊座砌築沿長度方向每610mm長留置20×20 mm孔,同時預埋φ18pvc管,便於穿模板對拉桿。刃腳支墊形式如下圖所示:

刃腳支墊示意圖

1.1.4.6.沉井製作方法與技術措施

⑴作業條件

沉井製作與下沉前,應充分落實相應的作業條件,全面完成以下幾方面的施工準備工作:

①編制實施性的施工方案,用於指導沉井施工。編制方案必須根據沉井工程的特點、地質水文情況及已有的施工裝置、設施等條件,並經過詳細的技術、經濟比較,以此保證方案的經濟合理性與技術可行性。重點考慮沉井製作與下沉的安全、質量保證措施,對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做到心中有數。

幫浦站工程細則

目錄1.編制依據 1 2.專業工程特點 1 3.監理工作流程 2 4.監理工作要點 3 4.1幫浦站工程檢驗應具備的資料 3 4.2施工準備階段 3 4.2深基坑開挖與支護 4 4.3 h型鋼樁檢驗 4 4.4 smw 型鋼水泥土攪拌樁 4 4.5裝置安裝工藝 7 4.6潛水幫浦安裝 9 4.7儀表...

幫浦站工程施工方案

子洲縣2013年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專案 幫浦站及附屬工程施工 方案批准 何晴 審核 紀元新 編制 郗勝軍 日期 二 一四年四月 子洲縣2013年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專案 幫浦站及附屬工程施工方案 一 工程概況 子洲渠位於大理河中下游川道地區,由兩條幹渠組成,一幹渠引水樞紐位於子洲縣小理河流域的...

南沙南北臺幫浦站工程簡介

設計資料 工程概況 本汙水提公升幫浦站的近期規模為3.8萬m3 d,遠期規模10萬m3 d,服務面積30.27平方公里。幫浦站用地面積2734m2,幫浦的最大時流量2058l h,遠期5400l h,揚程17 20m,站區綠化率41 主要構 建 築物,幫浦房 兩層661m2 配電房 一層191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