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物體 朱夏曄

2022-10-14 01:48:02 字數 3954 閱讀 6266

六、觀察物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活動中積累從不同方位觀察物體形狀的經驗,能辨認由5個或6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不同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狀;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兩個簡單物體組合的形狀,體會物體的相對位置關係。

2.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活動的過程,能根據看到的物體某個面的形狀,用同樣大的正方體擺出來,體會物體與它相應平面形狀的轉換與聯絡,能聯絡實物或看到的形狀進行直觀的有條理的思考,發展形象思維和空間觀念。

3.使學生通過觀察物體的形狀、位置關係,感受生活空間,體驗「空間與圖形」和日常生活的聯絡;能克服操作中遇到的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不斷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

教學重點:

能從不同方位正確觀察由5、6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圖形。

教學難點:

能根據看到的物體某個面的形狀,用同樣大的正方體擺出來。

教學安排:

觀察5-6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 1課時

觀察兩個簡單物體的組合1課時

觀察物體(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2-53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從正面、上面、側面觀察5個或6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讓學生進一步積累辨認物體檢視的經驗,能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狀。

2.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交流,進一步學習利用實物或圖形進行直觀和有條理的思考,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從不同方位正確觀察由5、6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圖形。

教學難點:根據看到的物體某個面的形狀,用同樣大的正方體擺出來。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準備6個同樣大的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操作引入

出示出示例題圖中4個正方體擺成的物體。

問:這個物體是由幾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從正面、上面、側面分別看到的是什麼?

學生獨立思考,交流匯報,教師分別把三種檢視畫在黑板上。

正面 側面呢

上面呢二、教學例題

1.問:如果在這個物體上再新增乙個同樣大的正方體,要求從正面看形狀不變,應擺在**?

(1)自己先想一想,再同桌合作擺一擺,看放在**符合題目的要求?

(2)嘗試不同的擺法(比一比哪一組小朋友想到的方法最多並要求有序思考)。

2.全班交流:有幾種不同的擺法,分別擺在**?(有序演示)

3.小結:只要在原來物體的前面或後面,與原來的某乙個正方體對齊著放乙個正方體就行了。如果擺在前面,有3種擺法,如果擺在後面,也有3種擺法,所以共有6種擺法。

如果允許在原來的3個後面不對著某個正方體擺,那擺法就更多了。

三、 嘗試拓展

1.討論:如果還是在這個物體上添上乙個同樣大的正方體,要求從上面看形狀不變,可以擺在**?

(1)想一想,有幾種不同的擺法,各擺在**?

(2)動手擺一擺(要求有序地擺出來),驗證各自的想法。

(3)全班交流,使學生認識到,只要擺在這個物體的上面,對齊正方體擺,有四種不同的擺法(如果下面也能擺的話就有8種)。

2.提問:如果要求從側面看形狀不變呢?這個正方體應擺在**?有幾種不同的擺法?

(1)同桌交流各自想法。

(2)動手擺一擺,驗證自己的想法,並相互檢查擺得對不對。

(3)全班交流匯報,使學生認識到,只有擺在這個物體的左側面或右側面,與原來的某個正方形對齊,就不會變。有5種不同的擺法。

3. 交流:通過剛才的觀察與拼搭,你知道了什麼?

四、綜合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先讓學生觀察書上的插圖,說說是怎麼擺的。

(2)照樣子擺一擺,再觀察正面、上面、側面分別是什麼形狀的?

(3)在書上連一連,再班內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出示三個立體圖,這三個物體都是由幾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

(2)同桌合作,照樣子擺一擺。

(3)從正面觀察這三個物體,形狀相同嗎?從側面和上面看呢?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1)讀題,明確要求。

(2)同桌合作,按要求擺一擺。

(3)交流,說說不同的擺法。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數數每個物體是由幾個正方體擺成的,說說自己是怎麼數的?

照樣子擺一擺。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觀察的物體有什麼特點?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於「觀察物體」這部分內容有著很好的知識基礎,很快就能比較好地掌握從物體三個方向(即正面、側面和上面)去觀察5~6個正方體組成的物體,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夠快速、準確地畫出自己所看到的圖形。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動手操作和有條理地觀察、有序地思考多種擺法等方面,在操作中學生也能適時的發現一些規律,更好地發展了形象思維和空間觀念。

觀察物體(1)

教學內容:第54-55頁上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由5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的組合圖形,感受物體的相對位置和空間位置關係;

2.通過觀察檢視,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

教學重點:能正確觀察組合圖形的相對位置和空間關係。

教學難點:**檢視不變的不同擺法。

教學準備:小正方體,光碟。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1.出示主題圖:仔細觀察,說說圖上的男孩、女孩分別是怎麼擺5個正方體的?與上節課的擺法比,有什麼不同?

2.揭示課題:觀察組合物體。

二、學習例題

1.學生分別從正面、上面、側面觀察主題圖,並畫出相應的檢視。

2.同桌交流各自畫出的檢視,並說說從哪個角度觀察到的形狀是相同的?從哪個角度觀察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3.集體交流。

教師把上面的物體分開,並另取5個正方體擺出例題的圖形

(1)師:觀察這兩**形,從正面看形狀相同嗎?

學生觀察,有能力的學生可以在自備本上畫一畫:從正面看到的是什麼形狀。

交流:從正面看,兩個圖形是不一樣的,3塊和2塊換了個位置。

注意是同一高度的。

(2)問:從側面看呢,圖形一樣嗎?

學生觀察,有能力的學生可以在自備本上畫一畫:從側面看到的是什麼形狀。

交流:從側面看兩組物體的形狀是一樣的,都是:

(3)問:從上面看呢?和我們以前看到的圖形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學生觀察,發現:從上面看兩個物體的圖形是一樣的,都是

注意是分開的。

我們以前看到的圖形都是幾個正方形合在一起的,現在這個是分開的兩個正方形。

4.試一試。

(1)如果從上面看到的形狀與原來相同,還可以怎樣擺?

學生先動手擺一擺,再集體交流。

小結:可以擺出左一右

四、左二右

三、左三右

二、左四右一四種擺法。

(2)如果從側面看到的形狀與原來相同,還可以怎樣擺?

學生先動手擺一擺,再集體交流。

小結:如果只擺成兩堆,而且位置固定的話,從側面看形狀相同,有兩種擺法。如果允許位置移動,或不限於放兩堆,那麼擺法就很多了。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觀察連線,集體訂正。

2.「想想做做」第2題

讀題,明確觀察要求後動手擺一擺,再集體交流擺法。

3.「想想做做」第3題

讀題,明確要求後獨立思考。

集體交流,並說說是怎樣想的。

4.思考題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集體交流想法。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內容對於學生來說比較直觀,容易掌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重點讓學生通過觀察平面圖來思考、判斷,然後,再來擺一擺實物,以驗證想法是否正確。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將具體的實物與相對抽象的示意圖結合起來觀察,了解物體特徵與相應檢視的對應關係,加深對物體空間位置的體驗,發展空間想象能力,並感受幾何體變化的奇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希望能為學生建立乙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學會觀察的方法,認識到觀察事物一定要從多方面考慮,不能只看其中的乙個面。

在練習的過程中,通過一些補充的觀察要求,學生也能逐步認識到側面分為左、右兩側,有時候兩側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加深了學習的要求,提公升了學生的思維深度。

觀察物體反思

合作的效果 觀察物體 教學反思 陳達 觀察物體 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在體驗中明白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物體 幾個小正方形組成 的形狀是不同的,並能辨認從不同的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課前,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思考 如何創造符合學生實際的觀察環境?如何把握學生觀察物體的層次?又如何設計...

觀察物體 2

李春英教學內容 教材第34頁例3。教學目標 1 通過認真組織拼擺,觀察和交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使學生體會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檢視的不同擺法,從不同位置觀察不同的物體可能看到的檢視,以提公升學生對實物及檢視進行轉化的能力。2 通過學習,使學生發展空間觀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 ...

觀察物體說課稿

說教學內容 人教版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 五年級上冊 第38 39頁。一 說教材 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觀察物體 的第一課時內容。關於 觀察物體 這一內容,小學數學教材分兩次進行了集中編排。二年級 上冊 教材曾經安排過一次 觀察物體 那時從物體 玩具 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