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八年級語文上冊11中國石拱橋導學案

2022-10-12 05:24:05 字數 4098 閱讀 2449

11 中國石拱橋

班級學習小組小主人姓名上課時間

1.了解說明文的有關知識,準確把握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2.掌握說明文的閱讀方法,學會分析說明方法,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

3.感受解放後我國橋梁事業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培養對聰明勤勞的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增強民族自豪感。

1.準確把握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2.掌握說明文的閱讀方法,學會分析說明方法,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

茅以公升(1896——1989),我國近代橋梁工程學的奠基人,著名的橋梁學專家。2023年主持設計並領導建造了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的大橋。2023年被美國科學院授予外籍院士稱號。

他編寫了《中國橋梁史》。他為中國的橋梁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第一課時

學習說明文的有關知識、積累字詞、整體把握文意。

1.什麼是說明文?

說明文是指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客觀地說明事物或闡明事理的文章,以說明事物的顏色、形狀、構造、性質、成因、功用等特徵以及闡明事理、介紹知識為主要內容。

2.說明文的種類:(1)事物說明文;(2)事理說明文;(3)科學小品文。

3.常用的說明順序: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邏輯順序:按照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安排說明順序,或由個別到一般,或由具體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現象到本質,或由原因到結果等等一一介紹說明。

)4. 說明文的結構特點:並列式、遞進式、總分式

5.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 列資料 、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

6.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常用的答題格式:

本句運用了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具體直觀、深入淺出、科學準確)地說明了說明內容),使讀者

7.歸納文段說明中心的方法:

事物說明文:說明物件 + 物件的特徵;

事理說明文:說明關於……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8.學習說明文的要求:明確物件的特徵、理清說明的順序、分析說明的方法、品味說明的語言。

1.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推崇惟妙惟肖勻稱和諧( )

飲jiànnɡ 橋橋dūnxiáo河( )

2.選詞填空。

① 我國石拱橋的設計施工有優良傳統,建成的橋,用料____ _(少、省),結構______(妙、巧),強度_______(高、大)。

② 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技術更是_______。(巧妙絕倫、 匠心獨運)

③ 那時候有個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來到中國,他在遊記裡,十分_______(崇拜、推崇)這座橋。

④ 我國橋梁事業的飛躍發展,_______(證明、表明)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

3.下列詞義的範圍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 拱橋——石拱橋——橋——中國石拱橋 b 橋——石拱橋——拱橋——中國石拱橋

c 中國石拱橋——橋——拱橋——石拱橋 d 橋——拱橋——石拱橋——中國石拱橋

1.整體把握。

《中國石拱橋》是一篇_______說明文,全文採用了的結構方式。先概括說明了石拱橋的三大特點接著以橋和橋為例,分別說明了它們的獨特構造和高超的藝術水平,最後又綜述了我國橋梁事業的 ,結構嚴謹。

明確:事物總分總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趙州盧溝發展

2.閱讀課文,根據你的理解,試畫出趙州橋和盧溝橋的簡圖。

第二課時

圍繞說明文的有關知識,理解本文的說明物件、說明順序、說明方法。

1.明確說明物件。

本文第一二兩段的說明物件是第三段的說明物件是第四五兩段說明物件是第六至八段說明物件是

2.理清說明順序。

① 本文第九段運用了由到的邏輯順序,標誌詞有說明了中國石拱橋取得光輝成就的原因。

② 第十段的說明順序是標誌詞有

明確:1.石拱橋我國的石拱橋趙州橋盧溝橋 2. ①主要次要首先其次再其次 ②時間順序兩千年來解放後 2023年近幾年來

1.指出下列語句主要採用的說明方法。

① 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

② 橋長265公尺,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公尺到21.6公尺

③ 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④(我國勞動人民)在建築技術上有很多創造,在起重吊裝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辦法。如福建漳州的江東橋,修建於八百年前,有的石梁一塊就有二百來噸重,究竟是怎樣安裝上去的,至今還不完全知道

明確:打比方列數字摹狀貌舉例子

2. 分析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① 唐朝張嘉貞說它「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

明確:引資料,說明了趙州橋設計施工的精巧,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② 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卻極少出事,足見它的堅固。

明確:作比較,充分說明了盧溝橋十分堅固。

趙州橋和盧溝橋都是中國石拱橋的典型代表,舉例時能不能去掉乙個?為什麼?

明確:不能,因為前者是獨拱橋的代表,後者是聯拱橋的代表,作者正是選取了不同形式的典型代表,從不同的方面清楚而具體的說明了中國石拱橋的特徵。

第三課時

品味說明的語言。

1.聽寫詞語。

推崇殘損古樸惟妙惟肖勻稱巧妙絕倫

2.常用的說明順序: 空間順序、 時間順序、 邏輯順序。

3.常見的說明方法有: 舉例子 、 分類別 、 列資料 、 作比較 、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

揣摩語言,思考問題,體會說明文語言準確、周密的特點。

1.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出現得比較早。(「比較」一詞,去掉行嗎?)

明確:不行。「比較早」程度較輕,這樣表達比較穩妥。

2.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不但」「而且」能否刪去?「結構堅固」「形式優美」能否調整順序?)

明確:不能。「不但」、「而且」表示出了「形式」到「質地」的主次與層進的關係,不能刪去,如果刪去後,它們之間的關係就變成了並列關係。

先說外觀,再說功能,符合人們的認識邏輯。並且對於橋來說,其實用價值遠遠重於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調整順序。

3.《水經注》裡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加點詞能否去掉?)

明確:不能。「大約」「可能」都表示不確定,只是推測的情況。「有記載的」使發言的根據增加可靠性。

4.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幾乎」去掉行嗎?)

明確:不行。「幾乎」強調了石拱橋分布範圍廣,但並不排除有的地方沒有石拱橋的可能。

5.(趙州橋)全橋只有乙個大拱,長達37.4公尺,在當時可算是世界最長的石橋。

明確:「當時」是從時間上限定,「可算」是從程度上限定。這樣才更符合實際情況。

6.a 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公尺。

b盧溝橋寬約8公尺(兩句對比,你發現了什麼?)

明確:可以發現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一座50多公尺長的趙州橋,能精確到0.01公尺,這是多麼準確的說明。「約」表示盧溝橋的橋寬不是剛好8公尺,這表現了作者實事求是的寫作態度。

7.修飾語:

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

趙州橋……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橋。

趙州橋……也是造成後一直使用到現在的最古的石橋。

明確:這些加點的詞和短語,分別對「石拱橋」、「石橋」作了恰當的修飾、限制,從而準確地說明了趙州橋在中國及世界橋梁建築史上的地位。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文後問題。

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公尺,兩端寬9.6公尺,中部略窄,寬9公尺。

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技術更是巧妙絕倫。唐朝的張嘉貞說它「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這座橋的特點是:

(一)全橋只有乙個大拱,長達37.4公尺,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橋洞不是普通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沒有陡坡,便於車馬上下。

(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個創造性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衝擊。同時,拱上加拱,橋身也更美觀。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這麼多同樣形狀的弓合攏在一起,做成乙個弧形的橋洞。每道拱圈都能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一道壞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響。(四)全橋結構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

唐朝的張鷟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雲,長虹飲澗」。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型和力量。橋的主要設計者李春就是一位傑出的工匠,在橋頭的碑文裡還刻著他的名字。

2023年秋八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畫

教學目標 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 過程和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各單元的 單元說明 中都依據這三個方面設計了單元教學目標。本冊教材在培養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並使他們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設計的學習目標如下。要注意把握敘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對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 驚心動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語言...

人教版2019秋期八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題及答案

人教版2014春學期八年級語文摸底考試試題卷 考試時間 120分鐘 全卷滿分 120人 一 積累 運用 27分 1 在橫線上填寫詩句。10分,每空1分 1家書抵萬金。杜甫 春望 2 晴川歷歷漢陽樹崔顥 黃鶴樓 3朝露待日晞。漢樂府 長歌行 4 氣蒸雲夢澤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5 畫蓮花,不僅要畫...

八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

蓮花是美麗的,那麼我們學過的讚美蓮花的名句有哪些呢?讓學生回憶所學過的寫蓮花的詩句並展課件 針對寫蓮名句進行解說,讓學生對本課有初步的認識。我設計這一環節是這麼考慮的 首先,通過提問,一方面複習舊的知識,另一方面拓展學生的視野 其次,為本堂課的內容服務。2 簡介文體及作者 以提問並借助多 展示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