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呼喚師生間的「和諧共振」

2022-10-12 01:00:12 字數 5170 閱讀 5051

關鍵詞:師生關係和諧青年教師構建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和諧的師生關係對於教育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師生間的「和諧共振」即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心理相容、情感相通,從而達到和諧共進的一種狀態。

但是在目前教育實踐中,師生關係緊張尤其成為較為普遍的現象。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介紹如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一)、現今在處理師生關係中存在的問題;(二)、如何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三)、作為青年教師的我在處理師生關係時的一點體會。

自古以來就有「教師是人類的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是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等高度讚揚教師的話語,毋庸置疑,整個社會都把教師「神」化了,因而容不得教師有半分瑕疵。當教師將這種氣氛帶入課堂時,講台上的教師就被籠上這一層神秘的光環,而這一巨大光環拉大了師生間的距離。學生在這樣的氣氛中噤若寒蟬,又談什麼和諧師生關係呢?

我們在教育中對教師完美楷模的過分追求,給教師帶來的是自身工作的額外壓力和與學生在感情上的疏遠。於是,教師為維護自身的尊嚴與形象匿藏了真實的自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心裡距離也被進一步被拉大。當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一拉大,教學成果就很難得到保證,教師的心理壓力又進一步增大,由此形成惡性迴圈。

其次,作為師生關係中的另乙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作用也至關重要。隨著教育途徑的不斷拓寬,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活動舞台早已逐漸被學生占領。從學校教學渠道獲取資訊的比例明顯降低。

而教師由於繁忙的工作和生活的壓力,獲取的社會資訊量相對不足,有時比之於學生還算偏少,對某些問題的研究就不及學生,使得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度和滿意度降低。使得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崇拜者」變得也越來越困難,因而一向以學生的引領者自居的教師的地位也變得「尷尬」起來。

再者,學校及整個社會對於教師的評價一直沒有「鬆綁」,尤其是在「應試教育」的沉重壓力下,師生關係完全被扭曲,師生對立的現象屢見不鮮,並時有發生。部分教師在管理、溝通上缺乏藝術性,進一步拉大了師生間的距離,並造成學生的封閉心理或逆反心理。於是在教學成績這座大山的重壓下,不少教師和學生都為「成績」疲於奔命 。

一邊是「負有責任心」的教師在強制學生學習;另一邊是喪失選擇自由被迫學習的學生,久而久之師生關係更加緊張、尖銳。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矛盾進一步被激化。

雖然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我們都不可否認的一點是良好的師生關係絕對是教育教學的促進因素之一,積極、愉快的學習氛圍和良好的學習狀態,能使學生的思維、想象、認知、記憶活動有良好的情緒狀態和愉快的心境相伴隨。能有力地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已成為現代教育所強調的乙個重要思想,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乙個重要特徵。

那麼,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積極探索怎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一、擺脫傳統師道尊嚴和教師為主導的觀念

在過去,教師一直處於「傳道、授業、解惑」的主體地位,主宰一切、是學術的象徵和權威,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因而傳統的師生關係必然體現著「師道尊嚴」,這也必然阻礙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而現代教育思想過程已是師生雙方的互動、共同促進和提高的過程。師生關係作為學校環境中最重要的人際關係必將貫穿於整個教育教學過程的始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如果師生關係處於一種平等、信任、理解的狀態,那麼它所營造的和諧、愉悅的教育氛圍必然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從學生的發展角度看,擁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識是事業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

而優化師生關係則可以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與綜合素質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礎,所以建立良好和諧師生關係對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教師應強化自身的專業素養,成為學生的「偶像」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教育學生首先應從自身教育開始。而教師與學生良好關係的建立,我覺得應該從學生對教師的崇拜開始。

不論是外在的形象,還是內在的素養,都應該讓自己的學生覺得自己的老師很優秀,學生就會願意與老師親近,為建立良好關係打下堅實的基礎。 首先,教師應提高自身形象,其實一名成功的教師,衣著、外在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以前教師的穿著給人留下的印象總是死板、嚴肅,缺乏活力。

但是現在的教師懂得美、追求美。整潔、得體、美觀的著裝使教師通過自己形象的示範,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其次,也是最為關鍵的教師要加強內在修養。

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偶像」,更重要的是要有「真本事」。淵博的學識,幽默的談吐,一手漂亮的粉筆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一手出色的簡筆畫,都會被學生崇拜。既然學生將老師視為自己的偶像。

作為教師,要教書育人,就不能失去求知的本能。時代在更新,知識也在不斷更新,作為教師,不要讓自己的學生覺得老師「什麼都不懂」,在學術方面也應如此。我們要隨時充滿危機感,不斷充實自己,不斷給自己「充電」,因為我們隨時都有可能被學生問倒!

因此,在空餘的時間裡,我們應該努力汲取各方面的知識,提高自身水平,不斷自我增值。 再者,教師應提高自己的信譽和威望。對待學生,在學習上要嚴格要求,俗話說的「嚴師出高徒」還是有一番道理的。

作為教師,應該將在學習上嚴格要求學生作為一種責任。我們要把握的準繩是「嚴格」並不等於「嚴厲」,這裡的嚴格應是對於提出的要求嚴格執行,這樣教師才有信譽和威望。

三、讓師生之間的愛雙向流動,教師熱愛你的學生,能讓學生喜歡你

我認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主動接近學生,在日常教學當中我們不妨放下架子,做到先打招呼,先詢問學生等等。

第二層次是:尊重理解關心學生。作為教師,應對學生訴說的小事感興趣;了解學生感興趣的東西,能夠與學生有共同交流的話題。

並且善於用自己的經驗,經常為他們排憂解難;對學生的缺點錯誤,多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弄清犯錯的原因,然後給予正確的引導。因為學生畢竟是孩子,他們的思想品質、心理素質尚未成熟,教師應該允許他們有這樣或那樣的不完善只要有了點滴的進步,就要給予鼓勵,呵護、引導,幫助他們完善成熟。只有這樣,師生之間真誠傾聽,相互包容,真正敞開自己的心靈,彼此在對話與理解中接納對方,使師生之間的對話走向心靈的深處,獲得最佳效果。

所以讓我們以平等之心來對待學生,以海量大度來容納幼稚天真。因為,寬容裡有愛,有尊重;有愛,才有教育,才能更好地溝通。這是師生情感共鳴的層次。

在學生的正當需要中,尊重、理解、關心是屬於高層次的精神需要,只有滿足這種需要,才能發揮「主體」精神,施展自己才能。教育富有人情味,更易於感染、激勵學生,達到培養提高的目的。第三層次是:

激勵、期待,把愛灑向全體學生的心靈。教師應經常利用多種機會表達或流露對每乙個學生的信任和期待,用教師深沉的愛去激勵和發掘每乙個學生最大潛能。教師要完成育人的任務,就得使學生喜歡你、親近你,願意聽你的話,也願意向你傾訴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而作為一名才剛剛工作一年的青年教師,尤其是物理青年教師,還是女教師,我覺得爭取與學生之間良好的師生關係就是我面臨的乙個非常巨大的挑戰。因為物理課堂邏輯性很強,年輕教師的不成熟很難給予學生信任感。女的理科教師就更難給予學生信任感。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如果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對課堂進行恰如其分的「控制」,課堂表面上看似熱鬧,實則難免出現雜亂。反之,如果「控制」過頭了,雖然課堂看起來很有紀律,但又可能宛若一潭死水。作為青年教師的我,雖然工作熱情高,但由於工作時間短,經驗貧乏,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

而最棘手的問題就正是學生的管理問題。我覺得雖然年輕時我的乙個劣勢,但我也可以將它轉變為優勢。

我曾經非常喜歡一句關於對學生管理的話,「對學生的管理應該像水一樣。 水,性至柔而力堅,利劍不能斷其身,但它卻能滴水穿石,無堅不摧;水無常形靈活多變,水的姿態也是最謙恭的,它包容萬物、造福萬物、滋養萬物;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包容學生、滌蕩學生、推動學生、提公升學生,滋養萬物一樣滋養每乙個校園的生命;科學的管理就如水一樣於無痕無形之中讓校園裡的生命粲若如花,並更快的的成長、豐盈。

」我將它作為我教學行為中的準則。具體操作方面我覺得我應該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一、讓學生遵守「遊戲規則」,而不是服從「命令」。

一堂課猶如一場遊戲,課堂「紀律」好比「遊戲規則」。這種「紀律」應該是由師生在課前一起商議,共同討論而制定出來的一些「規則」,來之於學生,用之於學生,這才談得上有「群眾基礎」,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主動去接納並樂意去執行和維護。但很多時候;課堂上的「紀律」都是由教師單方面制定的,有些還是教師上課時臨時想出來的,而且「紀律」的內容基本上是限定學生不能做什麼,卻極少指明學生可以做什麼。

只要學生妨礙了教師課堂教學的意願,就會被「鑑定」為「違反紀律」,甚至有些教師連這樣的「紀律」都沒有向學生說明,一切憑自己說了算。這樣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只能處於被動的從屬的位置,其課堂主人的意識與教學主體的地位無從體現。一切靠的是教師一廂情願甚至是強制的「命令」,一旦教師不在,「命令」也就形同虛設難起以效力了。

而且這樣的「命令」遲早會壓抑學生,促使部分學生尤其是所謂的「問題生」出現對抗和叛逆行為,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都將導致師生關係的破裂。

二、處理好遵守「課堂規則」與展示,「學生個性」的關係。

學生的「個性」是否得到展示,在課堂上主要是看學生是否有表達的機會。要麼是因為沒有相應的「規則」作保障,使得課堂的「說」與「聽」,以及所謂的「討論」變得雜亂無序;要麼總是在學生說的「內容」上苛求,總想著學生的「說」能符合自己的喜好,甚至還會讓學生因為害怕而沒有表達的慾望。如此的課堂,學生除了循規蹈矩或亦步亦趨或沉默寡言之外,還能有什麼良好的「個性發展」呢?

因此,只有具備適當的「課堂規則」,才談得上保障學生「思想個性」獲得真正的發展。當學生從這些「規則」中逐漸體會到它給大家的「說」、「聽」,乃至「思」帶來益處時,學生就會愈加重視和維護這些「規則」。

三、讓學生遵守「課堂規則」成為一種習慣。

良好習慣的養成在於行為一貫到底的重複,「課堂規則」在剛開始實施時,學生還不是很熟悉,容易忘記,教師就要有耐心地反覆強調並時常提釀,尤其是教師的「立場」要鮮明,切不可含糊不清或敷衍了事。及時指出個別學生的「違規」行為,並且讓他們馬上改正。同時也提倡學生之間互相督促,如果發現類似問題,也要馬土指出和制止。

只要教師持之以恆,不多久,便可以使學生形成條件反射並養成良好習慣。

四、慎用處罰。

處罰是手段,如果能達到教育的目的,是可以用的;如果用得不好,就可能起反作用。在「課堂規則,實施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學生違反,但這不外乎兩種情況:一則是無意的,大多是忘記了。

對這類「違規」的學生,教師只需時常提醒,他們便能主動改正,畢竟好的「規則」是有利於每個人的。因此也就沒必要「處罰了。二則是故意的,表面上看似針對「規則」,經觀察分析,就會看出這類學生「違規」的背後一般都有另一種目的,他們要麼是所謂學習上的「差生」,被教師忽視;要麼和同學關係不好,沒有什麼朋友,在品行上有一些「問題」,被多數學生孤立;要麼在生活和心理上存在「困惑」和「壓抑」,尋求排遣和發洩等等。

這些學生的「違規」行為的本質不是在於**「規則」的不行,如果因此而「處罰」他們,等於隔靴搔癢治標不治本,甚至還會雪上加霜。所以,教師應當把精力花在課堂之外多去關注、關心和幫助這類學生,只有化解了他們在生活、學習、心理上的「問題」,在課堂上他們才可能遵守「規則」。當然,這類學生畢竟是少數,教師不能因為個別學生的「特殊情況」而否定了「規則」對大多數學生所起的作用和帶來的好處,否則就是犯了因噎廢食的錯誤了。

現代教育技術的部分

學院本部東區e座樓下書店有賣,不過現在有沒貨就不太清楚了 第一章,為重點章,選擇題 包括單選多選 一般都有3題或以上,大題一般都有1道會出現在這章裡面,所以這章必須要把書看一遍 按照大綱的識記去看 而理解和應用就不再需要看書了,直接背重點 自己根據大綱摘錄出來的,或者各培訓機構幫你摘錄的資料,還是那...

現代教育技術的核心

資訊科技在教育領域的全面應用,必將導致教學內容 教學手段 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深刻變革,並最終導致教育思想 教學理論乃至整個教育體制的根本變革。在未來的教育 教學活動中,網路和多 技術取代傳統的黑板和粉筆是大勢所趨。但是,還必須充分認識到,在教育 教學活動中,即使運用了最先進的現代資訊科技,也並不一...

我總結出的現代教育技術

0闡釋aect1994的教育技術定義。p4 教育技術是為了促進學習,對學習資源和學習過程進行設計 開發 利用 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1闡述教育技術的基本內容。p6 目的 強調促進學習而不是改進教學手段 強調追求學習結果而不是教學過程。研究物件 學習資源和學習過程。學習資源 是支援學習者學習的各種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