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課議課是參與者相互提供教學資訊

2022-10-10 21:36:07 字數 4844 閱讀 4604

彝良縣奎陽小學學校內涵發展工作

演示文稿彝良縣奎陽小學2023年6月30日

培訓之感

——觀課議課

奎香鄉中心小學李文武

2023年6月12日,彝良縣教育局內涵發展專家徐廷秋、張順英、孟波一行從樹木趕往奎香鄉中心小學,於9:25-10:05聽了楊顯梅老師體現學校課堂教學模式課,10:

20-11:00對楊老師的課進行了科學的點評。下午13:

30,縣內涵發展專家組組織中心學校全體工作人員,奎香鄉中心小學全體教師,全鄉完小教研員進行《磨課觀課議課》培訓,孟波老師對全體參訓人員進行了培訓。現就結合觀課議課的相關培訓內容說說我個人觀點。

觀課議課是參與者相互提供教學資訊,共同收集和感受課堂信,在充分擁有資訊的基礎,圍繞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對話和反,以改進課堂教學、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研修活動。它是學校常用的一種教研活動形式,有效地觀課與議課是開啟有教學的通道。就其性質,觀課議課是一種研修活動。

研是對問題的研究,目的在於認識實踐中的教育活動中諸種因素和諸個環節之間的關係,並用取得的認識成果改進實踐,提高行動的質量和水平。修是修養,「修以期其精美,養以期其充足;修猶切磋琢磨,養猶涵育薰陶」,目的在於自我充實和完善。怎樣才能使觀課、議課做到有效?

應注意的問題很多,在此, 筆者就以下幾點進行思考.

一、評課存在的問題

常見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對自己的課進行實踐反思,二是對同事和校外其他老師的課進行觀摩和研究。布魯納說:

「自我可以——實際上是必須——從『他人』的角度予以界定。」一般來說,對自己的課進行實踐反思和改進也往往離不開觀摩學習其他老師的課。也就是說,教師並非孤立地形成和改進教學的策略和風格,對於課堂教學,教師從同伴身上學得更多,從他人身上學的更多。

這樣,觀摩課堂就成了教師研究課堂的主要方式。可以說,教研是我們一項必做的功課,參加學校組織的教研活動會花去我們很多寶貴的時間。

我曾擔任過幾年全鄉的教學管理,學校教學管理工作,回憶組織聽課評課活動的過程和現象,透視教研工作實際效果與應有效益的差距。我意識到以下現象和問題需要反省和改進:聽課教師只是為了完成聽課任務,不理解聽課的目的,不分析聽課的內容,不清楚要研究的問題。

評課討論要麼只聽課、不評議,屁股一拍,萬事大吉;要麼海闊天空,漫無邊際;要麼表揚奉承,你好我好;要麼領導權威拍板,其餘噤若寒蟬;評課過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四化」現象。即:1

評課過程形式化 。我們經常看到或參與這樣的評課活動:評議會上發言者少,旁觀者多,由於發言面不廣,且大多屬於被動發言,因此評課場面冷冷清清,被動發言的教師更是不痛不癢地說幾句敷衍了事。

最後,主持人或權威人士做一下總結性的發言,大致的內容也無非是先說幾句好話,然後提一下希望。這種評課只是為了完成乙個工作,留下一次活動記錄,徒有過程和形式。 2、評課內容表面化 。

在評課交流活動中,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話: 「這位老師板書工整,條理清楚 」、 「某某老師課堂語言清晰,教態自然 」等等。眼光依然死死地盯住教師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較少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表現和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合作、交流活動;還有一些教師雖提了不少意見,但只是對課堂上出現的一些現象就事論事,不能對這些課堂現象深入透視,不能觸動現象背後的教育理念,當然,也欣賞不了課堂中真正的精彩。

這種表面化的評課對上課及評課教師的觸動不大,幫助也不多。 3、評課結論兩極化 。一是虛假、講好話的評課方式,大家說著一些「過年的話」(好話、祝願的話),多講優點,少講問題,具體肯定,抽象否定,客客氣氣,皆大歡喜,參與者都抱著這樣的心態—— 「我不會對你的課說長道短,下一次你也不要對我的課說三道四。

」二是否定為主、傷害自尊的評課方式。一些教師在評課中不注意方式方法,毫無顧忌地指責,把別人的課批得體無完膚,甚至諷刺挖苦,缺乏誠意。這種否定多於肯定、主觀多於客觀、挑刺多於學習的評課方式又走到了另乙個極端,它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傷害了教師的自尊心。

4、評課效果零散化 。表面上看,評課從目標、內容、方法、技術手段,教師內在素質、外在表現,方方面面,全方位涉獵。實際上,由於缺乏明確而集中的關注焦點,你說東,我說西,各扯一套,缺乏對問題的深入研究。

由於缺乏集中的主題,缺乏預先的準備,所謂理論聯絡實際也就成了空話,只能就現象談現象,就經驗談經驗。

二、如何改進「議課

1、確定議課的主題

為什麼最好有預先的主題呢?我認為,對話總是圍繞共同關心的問題展開的深入交流,沒有共同關注焦點的交流只是一種資訊溝通;沒有深入對話,就難以有效研究。

2、圍繞課堂上的事實和現象觀課議課

3、注重收集和利用課堂教學資訊

首先,課堂上最重要的資訊是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的資訊。教育的根本在於通過引起學生的學習行為實現學生的發展和變化。關注和收集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和效果是觀課議課實施「以學論教」、致力有效教學的核心和關鍵。

其次,觀課中要圍繞主題收集和整理課堂上觀察到的教育事實和現象。觀課議課借助了「案例教學」的思想和方法。觀課議課中的案例教學包括兩個部分:

「觀」是選取、組織有討論價值的教學案例;「議」是對選取案例的討論和分析,是案例討論。

二、從「聽課評課」到「觀課議課」

這是此次培訓的理念,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需要,適應教師專業發展需要,我認為,從「聽課評課」發展到「觀課議課」是必然的。同時觀課議課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尊重參與者相互平等的主體地位

這裡的參與者包括所有進入教學現場的人員,不僅包括做課的教師,其他一線教師,也包括進行專業引領的教研員,而且包括直接參與教學活動的學生。議課的首先前提是,必須明確他們之間的關係不是進行評價的「評判者」和被動等待評判的「接受者」的關係,而是彼此平等、共同圍繞課堂進行展開教學對話、商討教學辦法的夥伴關係。

「觀課議課」強調防止和克服兩種心態:一是把獻課的老師看成表演的「戲子」,觀課教師成了苛刻嚴厲的觀眾,於是,做課教師取悅觀眾,觀眾則吹毛求疵,獻課老師失去了自我。另外一種傾向是獻課教師成了台上做指示的領導,而聽課教師成了台下接受訓示的群眾,唯唯諾諾,點頭哈腰,觀課老師失去了自我。

將獨立而平等的對話關係運用於觀課議課,既要克服消極接受評判的「小媳婦心態」,唯唯諾諾,不敢敞開自己的心扉。又要防止採取高傲的、拒人於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態度,惟我獨尊。

2、在對話中提公升教師

對話的目的在於**和揭示。評課往往就教師教的行為進行評點,議課要圍繞教的行為、學的行為,通過對話**,一方面,揭示參與者背後的教育理想追求以及個人的教育動機,它不僅僅停留在「這樣教好(或不好)」的結論,而是**「我們想聽一聽為什麼這樣設計,你是怎樣想的」?在對話中更新彼此教育觀念,獲得對教育的重新認識。

另一方面,議課主張以學論教,實施有效教學,所以,議課需要從學生學習的狀況入手:「我們注意到學生……,不知道你怎麼看?」「我們注意到學生……對此,我們有這樣的看法……」是常見的話語結構,「要達到這樣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辦」是將對話引向深入的關鍵。

這樣,議課就不再是就行為討論行為,而是以外顯的行為為抓手,討論教育觀念和教學效果。就像擔擔子,擔子裡擔著的是行為,但兩頭掛著兩個筐,它一頭繫著教師的教育理念,另一頭繫著學生的學習效果。觀課議課目的在於實現教育觀念更新、教學行為改進和教學效益提高的整體提公升。

3、集中觀課議課的焦點

我要問的是在一次觀課議課中,參與者聽進了什麼?同時要問,這次教研活動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對教師到有什麼幫助?

參與教師到底可以收穫什麼? 可以說觀課議課的主題不集中,討論就不深入,各自從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視角去看待一節課是現有聽課評課活動效益不高的另外乙個原因。觀課議課與聽課評課不同,它主張集中焦點。

其實每乙個做課的老師都有自己的設計和思考,都有想表達和展示的教育理想和追求。而觀課者呢?!

三、如何改進「議課」?

議課可以從哪些方面改變呢?結合這次培訓,有以下看法。

1、確定議課的主題

為什麼最好有預先的主題呢?我認為,對話總是圍繞共同關心的問題展開的深入交流,沒有共同關注焦點的交流只是一種資訊溝通;沒有深入對話,就難以有效研究。首先請開課老師說一說為什麼這樣設計,在實際教學中圍繞這個問題又做了什麼,效果如何,有什麼想法。

然後參與者圍繞特定的研究主題說一說觀察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在把自己看到的現象說出來的時候,一定要聽一聽授課教師的想法和意見,一方面是進一步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學習,同時還可以促進授課教師反思;然後再說一說自己的理解和想法。這樣,議就不是鑑定別人,也不是給別人建議,而是以課堂實踐為平台,設身處地思考「如果我來教」的可能做法和效果。

只要大家能相互交流自己樸素的感受到的一切,就必然能學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東西。

2、要從課堂教學資訊開始觀課議課

為什麼要從課堂教學資訊開始呢?

「作為一線教師,一學期之中,上課與評課,總是免不了的事。無論上課,還是評課,在我看來,都是件危險的遊戲。」為什麼危險?

因為課不僅僅是課,它是上課教師的心血,課裡有上課教師的夢想和期望,課被評判意味著心血被評判,理想、信念、追求被評判,日常教學生活被評判。

3、注重收集和利用課堂教學資訊

首先,課堂上最重要的資訊是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的資訊。 教育的根本在於通過引起學生的學習行為實現學生的發展和變化。關注和收集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和效果是觀課議課實施「以學論教」、致力有效教學的核心和關鍵。

基於收集學生學習行為和效果資訊的需要,我們要求觀課議課活動的參與者一定要盡可能坐在學生身邊去,和學生建立理解信任關係,充分讀懂他們的學習活動—— 「必須讀懂看起來單純的事件背後所隱藏的複雜性。」以學生的學習活動和效果作為引起繼續討論的基礎。我們甚至願意武斷地建議:

如果你沒有課堂上學生學習活動和學習效果的真實資訊和一定理解,請你在提出課堂教學的建議時免開尊口。

「觀」是選取、組織有討論價值的教學案例;「議」是對選取案例的討論和分析,是案例討論。

四、觀課議課應思考的問題

結合這次孟波老師的培訓內容和培訓觀點,我認為觀課議課應思考的內容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在觀察老師教的行為和學生學的行為時,必須思考授課教師行為背後的教學理念和教育追求,這種思考使我們對課堂教學的研究和討論不是就行為而行為,而是行為和理念統一,理論和實踐統一。必須判斷和思考授課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否收到了預期的效果,思考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師生的教學行為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絡,這種思考使我們致力於從效果出發研究教學、改進教學,通過觀課議課實現有效教學。

觀課議課反思

肥城二中張維鵬 教師的活動 片段 結合幻燈片和課本賀老師首先講解了 重農抑商 政策的含義,出現的原因,推行的過程等,在學生獲得相關知識後,讓學生分組討論對此政策的評價。學生學習的活動 聽到老師的布置的任務後,所有學生能夠主動的按事先分好的小組進行討論。全體學生的積極性都得到了調動,積極的參與到了小組...

觀課議課有感

這幾天聽了怎樣有效觀課議課的培訓,這次培訓,不僅帶給我深深的震撼,讓我的精神受到了洗禮,更重要的是,我學到了許多許多。首先,觀課議課是助人自助。參與者圍繞課堂教學思考問題想辦法,平等對話找出路。大家思考了教學活動中真實的問題,並分享了彼此的思考和智慧型,本身就是收穫。提高的不僅是獻課人,還包括所有參...

觀課議課反思

今年10月份,我參加了 婁煩縣聯盟校建設互動 教研活動。10月14號上午,二中幾位優秀教師來我校進行優秀課程展示,本次觀課活動參加的教師人數眾多,執教者也很好的表現了自己的才華,真是一次很有意義的教研活動。首先是三位教師的教研課展示,分別是呂亮珍老師的英語課 武小英老師的數學課 秦永芳老師的地理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