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論與實務

2022-10-10 02:33:04 字數 4824 閱讀 4473

第五章商業銀行業務

第一節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和管理理論的發展

識記: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是: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

安全性指:商業銀行應努力避免各種不確定因素對它的影響,保證商業銀行的穩健經營和發展。

流動性指:商業銀行能夠隨時滿足客戶提存和必要的貸款需求的支付能力。包括資產的流動性和負債的流動性兩重含義。

盈利性。一切經營性企業都有乙個共同的目標——追求盈利。

資產管理理論認為銀行的資金**的規模和結構是銀行自身無法控制的外生變數,它完全取決於客戶存款的意願與能力;銀行不能能動地擴大資金**,而資金業務的規模與結構則是其自身能夠控制的變數,銀行應主要通過對資產規模、結構和層次的管理來保持適當的流動性,實現其經營管理目標。

負債管理理論主張銀行可以積極主動通過借入資金的方式來維持資產的流動性,支援資產規模的擴張,獲取更更的盈利水平。

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理論認為,商業銀行單靠資金管理或單靠負債管理都難以達到流動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銀行應對資產負債兩方面業務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管理,保證資產負債結構調整的及時性、靈活性,以此保證流動性供給能力。

領會:商業銀行為什麼要堅持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動性原則?

各國商業銀行已普遍認同了經營管理中所必須遵循的三項原則: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

安全性指:商業銀行應努力避免各種不確定因素對它的影響,保證商業銀行的穩健經營和發展。商業銀行之所以必須首先堅持安全性原則,其原因在於商業銀行經營的特殊性。

因為第一:商業銀行自有資本較少,經受不起較大的損失。第二:

商業銀行經營條件的特殊性,龍其需要強調它的安全性。第三: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會面臨各種風險如:

國家風險;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流動性風險;經營性風險;競爭性風險。

流動性。是指商業銀行能夠隨時滿足客戶提存和必要的貸款需求的支付能力。包括資產的流動性和負債的流動性。因為商業銀行是典型的負債經營;資金運用的不確定性也需要資產保持流動性。

盈利性。一切經營性企業都有乙個共同的目標——追求盈利。商業銀行作為經營貨幣信用的企業,當然也不例外。

商業銀行盈利水平的提高,能夠使投資者獲得較高的收益;增強競爭能力,提高銀行信譽;以及增強了商業銀行承擔風險的能力等。

商業銀行的資產管理理論的基本內容?

為實現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西方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理論經歷了資產管理理論,負債管理理論,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理論的發展過程。

20世紀60年代以前,金融市場不發達,金融工具單調,金融機構以商業銀行為主。這時,商業銀行有穩定的資金**,其資金**渠道穩定,並主要來自活期存款。因此,銀行經營管理的重點放在資產業務上。

資產管理理論認為:銀行資金**的規模和結構是銀行無法控制的外生變數,銀行應主要通過對資產規模、結構和層次的管理來保持適當的流動性,實現其經營管理目標。資產管理理論隨著歷史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階段:

(1)商業貸款理論:該理論認為,商業銀行的資金**主要是流動性很強的活期存款,因此其資產業務應主要集中於短期自償性貨款,短期自償性貸款主要指短期的工、商業流動資金貸款。強調貸款的自動倩償,又稱自動清償理論;強調貸款以商業行為為基礎,並以真實商業票據作抵押,又稱為「真實票據論」。

商業貸款理論的侷限性:沒有認識到括期存款餘額具有相對穩定性;忽視了貸款需求的多樣性;忽視了貸款清償的外部條件。

(2)資產轉移理論:該理論認為,銀行流動性的強弱取決於其資產的迅速變現能力,因此保持資產流動性的最好方法是持有可轉換的資產。最典型的可轉換資產是**發行的短期債券。

(3)預期收入理論:該理論認為,銀行資產的流動性取決於借款人的預期收人,而不是貸款的期限長短。主張擴大公共專案開支,進行大型基礎建設專案,鼓勵消費信用。

因此,中長期貸款及消費信貨的需求擴大了。

資產管理理論強調銀行經營管理的重點是資產業務,強調流動性為先的管理理念。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的100多年裡,對整個商業銀行業務的發展,商業銀行在金融業地位的鞏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商業銀行的負債管理理論的基本內容?

負債管理理論主張以負債的方法來保證銀行流動性的需要,使銀行的流動性與盈利性的矛盾得到協調。同時,使傳統的流動性為先的經營管理理念轉變為流動性、安全性、盈利性並重;使銀行在管理手段上有了質的變化,將管理的視角由單純資產管理擴充套件到負債管理,使銀行能夠根據資產的需要來調整負債的規模和結構,增鼓了銀行的主動性和靈活性,提高了銀行資產盈利水平。

但同時也增大了銀行的經營風險,增加了銀行的經營成本,不利於銀行的穩健經營。

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理論的基本內容?

資產負債綜合管理。資產負債管理理論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後期,市場利率大幅上公升,使得負債管理在負債成本提高和經營風險增加等方面的缺陷越來越明顯。單純的負債管理已經不能滿足銀行經營管理的需要。

各國金融管制的放鬆,使得銀行吸收存款的壓力減少,因此商業銀行由單純的偏重資產或負債管理轉向資產負債綜合管理。

資產負債管理理論認為:商業銀行單靠資金管理或單靠負債管理都難以達到流動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銀行應對資產負債衡方面業務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管理,保證資產負債結構調整的及時性、靈活性,以此保證流動性供給能力。

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理論既吸收了資產管理理論和負債管理理論的精華,又克服了其缺陷,從資產、負債平衡的角度去協調銀行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之間的矛盾,使銀行經營更為科學。

應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理論發展各階段存在怎樣的關係?

為實現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西方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理論經歷了資產管理理論,負債管理理論,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理論的發展過程。

首先,資產管理理論。20世紀60年代以前,金融市場不發達,金融工具單調,金融機構以商業銀行為主。這時,商業銀行有穩定的資金**,其資金**渠道穩定,並主要來自活期存款。

因此,銀行經營管理的重點放在資產業務上。

資產管理理論認為:銀行資金**的規模和結構是銀行無法控制的外生變數,銀行應主要通過對資產規模、結構和層次的管理來保持適當的流動性,實現其經營管理目標。資產管理理論隨著歷史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階段:

(1)商業貸款理論:該理論認為,商業銀行的資金**主要是流動性很強的活期存款貸款。因此其資產業務應主要集中於短期自償性短期自償性貸款主要指短期的工、商業流動資金貸款。

強調貸款的自動清償,又稱自動清償理論;強調貨款以商業行為為基礎,並以真實商業票據作抵押,又稱為「真實票據論」。

商業貸款理論的侷限性:沒有認識到活期存款餘額具有相對穩定性;忽視了貸款需求的多樣性;忽視了貸款清償的外部條件。

(2)資產轉移理論,該理論認為,銀行資產的流動性的強弱取決於其迅速變現能力,因此保持資產流動性的最好是持有可轉換的資產。最典型的可轉換資產是**發行的短期債券。

(3)預期收人理論:該理論認為,銀行資產的流動性取決於借款人的預期收人,而不是貸款的期限長短。主張擴大公共專案開支,進行大型基礎建設專案,鼓勵消費信用。

因此,中長期貸款及消費信貸的需求擴大了。

資產管理理論強調銀行經營管理的重點是資產業務,強調流動性為先的管理理念。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的100多年裡,對整個商業銀行業務的發展,商業銀行在金融業地位的鞏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負債管理理論。負債管理理論的興起與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經濟、金融環境的變化相適應的。

第一,西方各國戰後經濟穩定增長行金融機構與銀行業,金融市場迅速發展,非銀行金融機構與銀行業在資金**的渠道和數量上展開激烈的爭奪。

第二, 30年代的大危機之後,各國都加強了金融管制,制定銀行法,對利率實施管制。

第三,金融創新為商業銀行擴大資金**提供了可能性。2023年,美國花旗銀行率先發行了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隨後又出現了諸如回購協議等多種創新的融資工具。為銀行主動型負債創造了條件。

第四,西方各國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和發展也激發了銀行的冒險精神和進取意識。在這種背景和經濟條件下,六七十年代負債管理理論盛行一時。

負債管理理論主張以負債的方法來保證銀行流動性的需要,使銀行的流動性與盈利性的矛盾得到協調。同時,使傳統的流動性為先的經營管理理念轉變為流動性、安全性、盈利性並重;使銀行在管理手段上有了質的變化,將管理的視角由單純資產管理擴充套件到負債管理,使銀行能夠根據資產的需要來調整負債的規模和結構,增鼓了銀行的主動性和靈活性,提高了銀行資產盈利水平。

但同時也增大了銀行的經營風險,增加了銀行的經營成本,不利於銀行的穩健經營。

再次,資產負債綜合管理。資產負債管理理論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後期,市場利率大幅上公升,使得負債管理在負債成本提高和經營風險增加等方面的缺陷越來越明顯。

單純的負債管理已經不能滿足銀行經營管理的需要。各國金融管制的放鬆,使得銀行吸收存款的壓力減少,因此商業銀行由單純的偏重資產或負債管理轉向資產負債綜合管理。

資產負債管理理論認為:商業銀行單靠資金管理或單靠負債管理都難以達到流動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銀行應對資產負債衡方面業務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管理,保證資產負債結構調整的及時性、靈活性,以此保證流動性供給能力。

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理論既吸收了資產管理理論和負債管理理論的精華,又克服了其缺陷,從資產、負債平衡的角度去協調銀行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之間的矛盾,使銀行經營更為科學。

負債管理理論產生的背景如何?

負債管理理論的興起與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經濟、金融環境的變化相適應的。

第一,西方各國戰後經濟穩定增長行金融機構與銀行業,金融市場迅速發展,非銀行金融機構與銀行業在資金**的渠道和數量上展開激烈的爭奪。

第二, 30年代的大危機之後,各國都加強了金融管制,制定銀行法,對利率實施管制。

第三,金融創新為商業銀行擴大資金**提供了可能性。2023年,美國花旗銀行率先發行了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隨後又出現了諸如回購協議等多種創新的融資工具。為銀行主動型負債創造了條件。

第四,西方各國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和發展也激發了銀行的冒險精神和進取意識。在這種背景和經濟條件下,六七十年代負債管理理論盛行一時。

負債管理理論主張以負債的方法來保證銀行流動性的需要,使銀行的流動性與盈利性的矛盾得到協調。同時,使傳統的流動性為先的經營管理理念轉變為流動性、安全性、盈利性並重;使銀行在管理手段上有了質的變化,將管理的視角由單純資產管理擴充套件到負債管理,使銀行能夠根據資產的需要來調整負債的規模和結構,增鼓了銀行的主動性和靈活性,提高了銀行資產盈利水平。

金融理論與實務

2012年湖南省自考金融理論與實務參考複習資料 商品交換遵循的原則是什麼?簡述貨幣的基本職能及內涵。金本位制的型別有哪些?簡述金融機構的功能。簡述國家信用 消費信用的概念。消費信用 商業票據的形式有哪些?簡述信用風險 票據貼現的概念。簡述利息與利息率 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的概念。如何計算利息的單利和複...

全國自考金融理論與實務真題

絕密 考試結束前 全國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金融理論與實務試題 課程 00150 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塗 寫在答題紙上。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 姓名 准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2.每小題選出答案後,用2b鉛...

金融理論與實務章節考點總結及講解

金屬鑄幣本身具有內在價值。現代經濟中信用貨幣不具有內在價值,其所代表的價值表現為在市場上購買商品勞務的能力,即所謂貨幣購買力。指數的倒數便是代表貨幣購買力,它被稱為貨幣的對內價值。二 貨幣的對外價值 貨幣的價值還可表現為兌換其他貨幣的比率,即匯率。它被稱為貨幣的對外價值。貨幣的對內價值與對外價值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