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何必曰利實用教案

2022-10-09 15:12:03 字數 3055 閱讀 1699

敖巨集銘教學目標:

1、了解孟子的義利觀,進一步認識體會孟子的仁政思想。

2、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義利觀。

教學重點:

領悟孟子的仁義思想

教學難點:

討論對孟子仁義思想的現實意義。

教學步驟:

一、 匯入

上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孟子,並感受到了孟子的思想境界,作為「亞聖」,他的思想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也被一般的老百姓所接受,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孟子的義利觀。

補充:【背景介紹】

戰國中期,諸侯紛紛以征伐經營天下,往往追名逐利、惟利是圖。世風蛻變,江河日下;兄弟反目成仇、兒子遺棄父母、臣子不顧國君,社會爾虞我詐、弱肉強食、混亂動盪。為了改變社會現實,孟子在世人面前高高地揚起了仁義的大旗。

二、學習選文第一則

1、誦讀全文,請同學們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字,分小組串譯,梳理出翻譯有困難的字句。

2、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找出孟子在選文中的中心論點?(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說出孟子所用的論證方法是什麼?(正反對比論證)

通過反面分析「利」的壞處——弒君、犯上首尾呼應,突出立場

通過正面闡述「義」的好處——孝親、忠君義先於利

總結:《孟子見梁惠王》一文採用正反對比論證說理,分析了急功近利就會弒君殺父,躬行仁義則會忠君孝父,「先義後利」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三、學習選文第二則

1、誦讀全文,請同學們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字,分小組串譯,梳理出翻譯有困難的字句。

2、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一下選文的論證方法

「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反面:人與人淪為利益關係, 「以市道交」,會破壞社會和諧 , 喪失對仁義價值的關懷,最終導致國家的覆亡。

「懷仁義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正面:捨棄私利,用仁義來打動人,則能成就王業。

正反對比論證——結論:何必曰利

宋牼將之楚》說理時層層遞進,步步深入,學習時可抓住這一特點深入剖析,體會孟子那種汪洋恣肆的語言風格。

**:「君臣、父子、兄弟終去仁義,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提示:如果把人生多有的東西都以「利」作為標準,那麼,我們的人生是不幸的,特

別在這充滿商業競爭的社會,一些人把感情當做交易的砝碼,雖然賺到了許多錢,但心靈世界是空虛的

總結:行為本身是否合乎仁義,乃是行為主體判定某事當行不當行的唯一根據,至於其結果的利與不利,則不僅不應該計較,而且不應該考慮,甚至可以說不求。可以說,仁義所在,利亦在,不利亦往,勇往直前,萬死不辭。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四、學習選文第三則

1、誦讀全文,請同學們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字,分小組串譯,梳理出翻譯有困難的字句。

2、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分析利與善對人的發展傾向所產生的不同影響

揚善——聖賢之君

逐利——殺人魔王

「雞鳴而起」一章也運用了正反對比論證方法,可由此分析利與善對人的發展傾向所產生不同的影響。

五、關於孟子的「義利觀」

《孟子》一書中「義」字共出現108次,有兩種基本意思。

其一是合乎某種道或理謂之「義」,作名詞或動詞。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離婁上》)

其二是道理、正理,作名詞。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梁惠王上》)

「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滕文公上》)

孟子主要把「仁」看作是人心理上一種應有的「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盡心下》)的道德品性,而「義」,孟子主要把它看作是人在生活中應遵循的,應內化於心的一種行為標準,一種道德規定。

《孟子》一書中「利」字共出現38次,主要有三種意思。其一是指利益,作名詞。其二是有利於、利用、以……為利的意思,作動詞。其三是銳利或利害的意思,作形容詞。

「利」在孟子的思想學說中主要指實實在在的利益、好處,可以說相當於我們現在通用的「利益」 。

義利並重、以義為先的政治觀

合乎禮義、以義待利的生活觀

崇義尚道、捨生取義的人生觀

縱觀《孟子》全書,我們可以看到它洋溢著孟子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渝的救世情懷:以民為本,以利為本,崇古尚賢,崇義尚道,自承先聖,身任天下。正因為那個變革性、過渡性時代的禮樂崩壞、諸侯恣行、政由強國、社會動盪、民不聊生,孟子以天下蒼生黎民為念,高舉仁義的思想大旗四處遊說,奔走呼號。

表達了渴望豐衣足食,渴望安居樂業,渴望和平、統

一、穩定的心聲。

孟子義利觀的現實意義

所謂義,一般是指與禮制緊密相關的封建道德規範。所謂利,泛指利益,主要是指人們的物質利益。可見,義利問題就是指人的道德與物質利益之間的關係問題。)

孟子的義利觀是典型的重義輕利觀,主張先義後利、以義統利、見利思義,對於我們今天考慮、衡量和處理個人與集體、集體與國家之間的利益關係問題時,無疑具有深刻的啟迪意義。對我國當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具有的積極意義。

孟子的義利觀侷限性?

從理論上說,孟子的學說是很有道理的,也是能夠自圓其說的。但是從歷史和現實的實踐來看,無論是戰爭還是和平,既然有軍事行動發生,就不可能沒有利害關係在內,也不可能有純粹為抽象的仁義道德而戰的戰爭和純粹為抽象的仁義道德而罷兵停戰的和平出現,在孟子所處的戰國時代,尤其沒有這種可能。

六、布置作業:

1、解決課後習題

一、二。

2、書面作業:

理解「而」字在句中的意義及用法。

叟,不遠千里而來(表修飾:「地」)

②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表並列,不譯)

③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表並列,不譯)

④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表轉折:「卻」)

⑤我將見秦王說而罷之(表順接,不譯)

⑥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於利也(表因果:「因為」)

⑦秦楚之王悅於仁義,而罷軍之師(表順接:不譯)

⑧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表順接,不譯)

⑨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語氣助詞,不譯)

⑩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表轉折「卻」)

七、教學反思: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同學們領略到了「亞聖」(孟子)崇高的精神境界,以及明知的政治主張。也使同學們學到了,一味地追逐個人財利而且不擇手段的人,是可鄙的,我們要培養高尚的品德,把善德放到更高的位置上,這一人生的真諦。

學生《王何必曰利》導學案

班級 小組 姓名 教師評價 一 明確目標和指導自學 學習目標 1分鐘 1 理解文中文言實詞 虛詞的含義 2 分析正反對比加強論證的效果,首尾呼應的結構 3 了解孟子對利和義的看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指導自學 4分鐘 1 朗讀全文,標記出陌生拼音並查閱字典正音。2 結合注釋,疏通文意,圈點勾畫,歸納重...

王利實習報告

畢業頂崗實習報告 中鐵十七局集體寧波鐵路樞紐工程實習報告 作者姓名王利 專業班級 水工材料試驗與檢測0803班 學號 2008071036 校內指導教師 史傳文 校外指導教師許毅 實習起止日期 2010.07.20 2011.06.06 完成日期 2011.06.10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水利系 本...

王利萍材料

個人先進事蹟材料 慈周寨鄉第三完小王利萍 我叫王利萍,今年29歲,自2000年畢業於滑縣師範學校,至今在慈周寨鄉三完小任教。在這幾年中,我任勞任怨 不怕吃苦,對待自己的工作認認真真 兢兢業業 從不懈怠。服從上級的領導,聽從一切安排,從無怨言。在這幾年中,經過自己的辛勤努力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從而也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