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綠地變化分析

2022-10-08 10:00:05 字數 3736 閱讀 7030

昆明市近年綠地變化分析及具體規劃內容

2023年,市區公共綠地達268.52公頃,人均2.8平方公尺,城市綠化覆蓋率為14.

75%;其中市中共綠地為84.46公頃,人均1.17平方公尺,綠化覆蓋率12.

23%。市區擁有百畝以上的大中型公園,風景區八處,遊覽開放面積達210.9公頃。

2023年,城市建成區綠化三大指標為:綠地率>33%;綠化覆蓋率>35%;人均公共綠地8m2

2023年,昆明城市公共綠地面積一環路以內地區由原來的47.76公頃;市中區由原來的84.46公頃;市區由原來的286.52公頃;生產綠地佔市區面積的2%,即為320公頃。

(翠湖沿線綠化景觀)

(茶花公園)

(五華區**廣場綠化景觀)

(滇池路沿線綠化景觀)

(盤龍江綠化景觀)

(大觀河沿岸綠化景觀)

2023年綠地建設主要指標:

為達此目標進行規劃,如下:

一. 規劃布局:

昆明主城綠地系統的總體格局:構成"生態基質-綠色廊道-綠地斑塊"的生態綠地系統。

二. 生態基質:規劃形成"依山傍水,一圈四楔"的自然生態背景。

1、一圈:主城外部的生態敏感區,通過發展濱水綠化、生態林、生態農田、遊憩綠地、營造主城外圍連續且不規劃的生態背景。

2、四楔:城市外層綠色空間滲入主城的四片楔形綠地,分別是:西北部長蟲山、小屯山等山體綠化由荷葉山延入城區;東北部世博園、金殿風景名勝區、呼馬山、鳳凰山等山體綠化沿曇華寺綠地、金汁河綠帶滲入;西南部由開敞的草海,沿大觀河、篆塘公園楔入;南部由盤龍江、金汁河周圍的生態農田及機場防護綠地滲入。

三. 綠色廊道系統:由"一軸兩環,四籬五線"主廊道系統與城市道路,河流綠化組成的次廊道系統形成。

1、一軸:盤龍江綠化景觀軸;

2、兩環:一環路特色綠化帶,二環路兩側形成20-60公尺的景觀綠化帶;

3、四籬:由盤龍江向東西兩側輻射的四條綠色通道,菸草路、東風路、十里長街、廣福路,道路綠化率控制在35%以上。

4、五線:五條放射性景觀大道,滇池路、春城路、白龍路、龍泉路、昆畹路,道路綠化率控制在30%以上。

四. 綠地斑塊系統:城郊八片成組的城郊風景公園、九個市級公園、十六個片區級公園及若干居住區級公園、小遊園共同構成"八片九園、珠落玉盤"的格局。

1、八片:西山森林公園與草海公園、棋盤山森林公園與郊野公園、青山森林公園與西北沙河、長蟲山森林公園、黑龍潭公園、金殿公園與呼馬山片、鳳凰山、果林水庫。

2、九園:翠湖公園、昆明動物園、大觀公園、雲南民族村、南市公園、蹉跎公園、白沙河休閒公園、北市公園、普吉公園。

五. 綠地系統規劃內容

此次昆明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內容分為公共綠地、道路綠化、居住區綠地、專用附屬綠地、防護綠地、生產綠地、城市景觀生態綠地七大部分。

1、公共綠地規劃

結合主城綠地系統規劃框架,完善"塊(公園)、帶(遊憩林帶)、點(小遊園及街頭綠地)"的公共綠地布局。

城市公園分為四類:風景名勝公園、市級公園、片區級公園、居住區級公園。

①擴建、新建10個風景名勝公園:西山森林公園、郊野公園、世博園、黑龍潭公園、草海生態公園、青山森林公園、長蟲山森林公園、鳳凰山天象公園、果林水庫公園、西北沙河休閒公園。

②新建4個市級公園:普吉公園、北市公園、蹉跎公園、南市公園。

③新建13個片區級公園:眠山公園、月牙塘公園、歸化寺公園、小屯公園、蓮花池公園、虹山公園、秋園、北城公園、東華帶狀公園、南城公園、白塔廣場、碧雞廣場、小莊公園。

④新建5個居住區級公園:高新遊園、西嶽廣場、環南公園、東菊公園、金汁公園。

小遊園與街頭綠化廣場:規劃在中心區的主要地段,拆除破舊,臨時建築,建成15個0.2-1公頃的小遊園;在城市主要道路節點、重要建築物前,設定綠化廣場,形成12個0.

5-1公頃的綠化廣場。

遊憩林蔭帶:沿盤龍江兩岸建10-30公尺的綠化帶;大觀河沿岸形成8-10公尺林蔭帶;城區的金汁河、玉帶河、運糧河、採蓮河、西壩河、船房河、槽河、梘明通河等河道兩側控制10-15公尺綠帶;利用廢棄公尺軌用地形成遊憩林蔭帶。

2、城市主幹道(紅線寬30公尺以上)綠帶寬度占路幅總寬度比率不低於25%;次幹道(紅線寬20-30公尺)不低於20%;一般道路(紅線寬20公尺以下)不低於15%;步行林蔭道不低於25%,結合綠化布置園林小品。

以城市中軸線正義路、三市街為主,東西方向輻射光華街、寶善街、景星街,南北方向與東寺街、司馬巷共同形成中心區"三橫,三縱"步行林蔭道系統,再加上二環、四籬、五線的道路綠帶系統及城市規劃區內的道路綠化都要兼顧生態保護和美化景觀的功能。

街道行道樹選擇的原則:適地適村、快慢結合;常綠闊葉為主,落葉闊葉為輔;突出季節變化。規劃選用:滇樸、廣玉蘭、法桐、大葉樟、銀杏、欒樹、雲南櫻花、黃樟、滇楸、雲南紫荊等樹種。

3、居住區綠地規劃

根據居住型別嚴格控制綠地率:一類居住用地(低層別墅住宅區)50%以上;二類居住用地(新建多、高層居住區)不低於40%;三類居住用地(舊區改造)不低於30%。

一環路內結合用地置換,新建六個小遊園和街頭綠地廣場:玉帶遊園,工人新村遊園、西昌廣場、石壩廣場、古幢遊園、吳井遊園。

一、二環之間的居住區,通過拓展綠化空間,發展居住區配套綠化,新建七個遊園和街頭綠地廣場;小菜園遊園、盆景園、福海廣場、海棠遊園、春苑廣場、新迎遊園、王旗營遊園。

二環路外的新建居住區,按人均1.5-2m2設定大面積整塊公共綠地,並結合小區公共設施的專用綠地、住宅組團綠地、宅旁綠地組成完整的小區綠地系統。新建三個小遊園和待頭綠地廣場:

團山遊園、興苑遊園、馬街遊園。

4、專用附屬綠地規劃

城市規劃區內的單位專用綠地建設,需按照綠地率規劃指標嚴格控制。

城市楔形綠化空間內的專用附屬綠地,如北部高教區,部隊用地,西南部大觀河沿岸的單位用地,綠地率不低於40%,同時採用多層次的立體綠化,提高綠化率、綠化覆蓋率。

沿城市綠化廊道的專用附屬綠地,綠地率不低於35%,採用前置庭院綠化,開啟圍牆,與綠色廊道連為一體。

按單位用地性質,嚴格控制綠地率。工業、交通樞紐、倉儲、商業中心綠地率不低於25%;產生有害氣體汙染的工廠不低於30%;中小學校、醫院不低於35%;賓館、休療養所、大專院校、機關單位等不低於40%。

5、防護綠地規劃

防護綠地包括鐵路防護林,高等級公路防護林,衛生防護林。穿越市區的成崑、昆河鐵路兩側嚴格控制30-100公尺的防護林帶。環繞城市的高等級公路昆石、昆安、崑玉、崑曲、昆祿公路其兩側各控制100公尺防護林帶。

在普吉工業區內部設定一條50-100公尺寬的衛生防護林帶;普吉工業區與北市區之間,以長蟲山、荷葉山綠化為基礎,設定防護林帶;金汁河與北二環之間,結合金汁河防洪通道的修建,留出50公尺寬的高壓走廊綠化隔離帶。

6、生產綠化規劃

按照部頒標準,生產綠地需達建成區面積的2%,規劃生產綠地總面積為328.6公頃,現狀150.82公頃,遠期需增177.

78公頃。主城區內結合草海生態公園、老青山、長蟲山、鳳凰山、果林水庫、觀音山等風景遊覽區的規劃建設,形成大型的苗圃基地;在主城外圍,充分利用郊縣的土地資源,在晉寧、嵩明、富民等地建設苗木生產基地。

7、城市景觀生態綠地

根據城市邊緣地帶及重要景觀地帶的自然特徵,定性為水源涵養林、生態林用地、河湖保護用地、生態農田、旅遊休憩用地、郊野遊覽用地,成為城市的綠化背景。規劃形成藍色系統(河流水體)和綠色系統(山體、農田)。

河流水體綠化:沿滇池建一條環湖防護林,寬度30-100公尺,松花壩水庫四周營造1000公尺寬水源涵養林;寶象河、馬料河、西白沙河等市級大型河道兩側營造20-30公尺寬林帶;其它小河道兩側控制5-10公尺綠帶。

山體綠化:包括綠色山體走廊,城郊遊覽區、宜林荒坡等,結合旅遊進行特殊的保護和改善。環繞城市的長蟲山、團山、荷葉山、鳳凰山、呼馬山、老青山、眠山、西山、觀音山等,通過嚴禁開山採石、荒坡植樹造林,開闢為城郊風景遊覽公園,或以自然風景林為主的景觀控制地帶。

採空區監測資料變化分析制度

為加強我礦採空區管理,進一步發揮安全監控系統在安全生產中的保障作用,充分利用安全監控系統和人工檢測資料資訊,分析排查存在的採空區有害氣體隱患,制定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實現超前預警 超前治理,有效預防採空區有害氣體事故的發生,特制定本制度。一 分析範圍 井下採區回風巷 礦井總回風巷及其他採空區有害氣體湧...

新GRE考試題型變化分析

第15到第19題是同義詞填空題型。非常無聊的是,ets在這次的practicebook裡面都是用的老題,在正確選項的上下新增了乙個正確選項的同義詞。如果是新題,也並不會使這種題目變難,因為既然是同義詞,那麼也就是說選項本身就有提示作用了。在我們新的課程中,這一點會重點講解。最後乙個部分從第20題到第...

關於針對2023年高考政治考綱變化分析報告

3 各模組的賦分明顯不均衡。賦分統計 2009年 252個考點 與2008年考綱差異二 穩中有變 源於2009年政治高考命題給我們的較大啟示2009年高考命題與前幾年比較有兩個特殊現象 考了多年的漫畫型選擇題各地方命題時都淘汰,代替的是各地方命題都出現經濟學計算題 國內外重大時事時間限定為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