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孔子孝悌觀的基本內涵

2022-10-07 23:54:02 字數 1222 閱讀 6191

作者:王宇

**:《新教育時代》2023年第27期

摘要:面對春秋之際的重組與聚變,孔子吸收借鑑夏、商、周時代的孝道思想,認識到宗法家族、血緣親情的巨大作用,倡導孝悌,並把孝悌觀作為自己學說體系的立足點和出發點。

關鍵詞:孝悌觀 ; ;血緣親情 ; ;道德倫理

孔子是中國文化集大成者,以孔子思想為核心的儒家思想貫穿於整個中國古代社會,對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尤其是孔子的孝悌觀,更是對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民族性格、民族習慣產生了深遠影響。

一、孔子孝悌觀的產生

春秋時期社會處在大裂變時代,文化重組的格局逐步顯現,各種思想衝突交織與滲透在寬鬆、活潑的思想環境中,陰陽、儒、墨、法、道德等諸子百家在風格上各具特點,孔子思想在其間蓬勃發展,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一)文化基礎

孔子的孝悌思想是對周朝傳統孝道思想的重構。德和孝是貫通周代文明社會的道德綱領。「孝」起源於原始社會對生殖繁衍的崇拜。

夏、商、西周時期,孝道的政治功能逐漸凸顯,利用宗族血緣關係維護政治權力,保證自己的統治,其中以西周最為典型。

父權家長制在周朝的宗法體制中具有權威性,對維護權力統治有重要作用。父權家長制在國家權力機制中表現為嚴格的等級制度,即上下尊卑等級關係。周天子諸侯有嚴格的等級隸屬關係,就是分封諸侯內部亦被劃分為甸服、侯服、賓服、要服和荒服五個等級。

周禮就是規範每乙個等級的人所應有的權利義務,以及活動的禮儀準則和規範,從而確定等級隸屬關係,君臣關係。這種等級隸屬關係反映在政治、軍事、經濟、宗法、祭祀、禮儀等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西周的禮制文化是中華民族的一次文化創新,雖然隨歷史、社會的發展,周朝的禮制文化顯現出劣根性和落後性,但是周人確立的上下尊卑等級關係(禮制)和與之配合的情感藝術系統(樂制),對中華文化的形成發展影響巨大。

周代的禮制是周代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觀念文化的集中體現,它既是典章制度的總匯,又是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各種行為規範的準則,「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威嚴不行;禱祀祭禮,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禮記·曲禮》),周制規定,各級貴族祭祀、用兵、朝聘、婚喪,都要遵循嚴格的合乎其等級身份的禮節儀式,以體現君臣、父子、兄弟、夫妻的上下尊卑職別。周人推行的種種制度典禮實質上無不透著一種強烈的倫理道德精神,為後世儒家所繼承、發展。孔子說過「周監於二代,鬱鬱乎文哉!

吾從周」(《論語》),孔子倡導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倫理秩序與周朝文化模式有著明顯的關聯。孔子把周人具有倫理政治意義上的孝道觀念,發展改造為一種個人道德修養的孝道觀念。

禪的基本內涵

台灣耕云 一 禪是心的原態,生命的共相 永恆相。禪究竟是什麼呢?幾年前台南禪學會成立的時候,我曾說過 禪是心的原態 禪是生命共相 永恆相 沒有經過六根六塵對境,吸收六塵汙染以前原本的心態,就是佛經上講的 本心 禪是什麼?禪就是佛。佛是什麼?佛就是如來。如來是什麼?如來就是如其本來。把你的心態恢復到父...

論沈德潛的宋詩觀

萬方資料 作者 王煒,wang wei 作者單位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湖北武漢,430079 刊名 武漢大學學報 人文科學版 英文刊名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humanity sciences 年,卷 期 2009,62 1 參考文獻 13條 1.沈德潛歷代詩別裁集 19...

論劉勰的言意觀

張彩霞遼寧師範大學文學院,遼寧大連 116081 摘要 言意關係指的是語言與意義的關係,在這個問題上,我國自古以來一直有 言盡意 和 言不盡意 之爭。綜合分析可以看出劉勰其實是 言盡意 和 言不盡意 的辯證統一論者,而且他也認為 言不盡意 是文學語言的藝術特徵之一,它造就了文學作品的深厚的美的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