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的價值在於有效

2022-10-07 22:51:06 字數 5459 閱讀 8012

——初中學生科學作業有效性的現狀調查與策略分析

瞿溪華僑中學徐建新

【內容摘要】 有效的作業是教學中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師生交流資訊的有效途徑。隨著新課程的全面實施,學生的作業雖有所改觀,但仍然存在重複機械、量大類多等問題。通過調查,了解到新課標下初中科學的現行作業狀況和作業心態,發現影響作業有效性有諸多因素,如:

作業本身的性質,教師、學生、家長等因素。因此教師要從作業的選擇、作業布置的形式、作業的批改、評價與反饋的策略等等,優化每乙個環節,提高作業的有效性。

【關鍵詞】 科學作業評價有效

一、問題的提出

學生的學習是高效地獲得前人已經總結出來的間接經驗的過程。人類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探索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學生卻只要用十幾年、甚至幾年的時間基本掌握它。這就決定了教師在教學時,必然要化繁為簡、精講精練、優化教學的各個環節,也決定了學生在學習時,必然要精學精練、舉一反

三、優化學習的各個環節。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學競爭日趨激烈,不可否認教師存在著忙於應付、疲於教學的現象。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常常發生教師專業發展空間與教學日常工作的矛盾,於是教師在教學中較多地重視了課堂教學,也花了很多的時間批改作業,卻沒有很好地重視作業的布置及學生做作業的有效性。

作業是檢測教學效果的乙個重要方面,是鞏固知識的一種手段,是課堂教學的乙個延伸。我們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設計師和排程員,如果能夠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提高課堂效率和作業布置的有效性,那麼結果肯定會事半功倍。因此,如何提高作業的有效性已經刻不容緩。

二、物件、內容和方法

1、調查物件

本次調查隨機抽樣了溫州地區某所初中240名學生, 18位科學教師和這些學生中的120名家長。

2、調查內容

本調查內容分為三大塊:①學生科學作業現狀:布置方式、作業量、評價方式、作業難度等情況;②學生對科學作業的心態;③影響學生科學作業有效的因素。

3、調查方法: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相結合

4、調查過程

在學生不知情的情況下,隨機抽取這所學校

七、八、九年級共240名學生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 240份,**有效問卷235份(佔98%)。並隨機選擇一些學生進行個別訪談。

對這所學校教師調查,共發放問卷18份,**18份(佔100%)。同時也隨機抽取120名家長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120份,**110份(佔93%)。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對**問卷的逐項統計,發現當前影響初中科學作業的有效性存在著以下幾個較為普遍的因素:

(一)科學作業本身的因素(客觀方面)

作業的性質是影響學生作業有效性的首要條件。這是因為,作業的性質直接關係到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參與度、作業完成的數量與質量,從而制約著作業的有效性和成功率。與作業有關的性質一般有:

內容、難度、趣味性、意義、多樣化等。

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的訪談,或是調查都明顯表明(表一):科學作業的內容多雜、作業量大,但有一定趣味性,有意義;這幾年雖然難度降低;作業還是比較單一。調查的學生中沒有學生認為內容不多,所有的老師都認為內容多而雜。

從訪談中又發現

七、八年級的學生認為作業量一般,難度也不大,九年級學生截然不同,特別是綜合知識應用的出現,連簡單的知識也變得複雜。在對於作業的趣味、意義、多樣化,學生、老師甚至家長都特別認可。從中可以看到學生都科學知識的渴望,家長對科學學科的重視。

表一作業性質的調查統計

題目選項人數百分率%

科學作業的內容 a學生(多) 166 70.6

(一般) 69 29.4

(少) 0 0

b老師(多) 18 100

(一般) 0 0

(少) 0 0

科學作業的難度

a學生(難) 25 10.6

(一般) 176 74.9

(容易) 34 14.

b老師(難) 5 27.8

(一般) 10 55.6

(容易) 3 16.6

科學作業的趣味性 a學生(很有) 100 42.6

(一般) 114 48.5

(乏味) 21 8.9

b老師(很有) 16 88.9

(一般) 2 11.1

(乏味) 0 0

科學作業的意義(是) a學生 229 97.4

b老師 18 100

c家長 103 93.6

(二)教師、學生、家長的因素(主觀方面)

1、教師的作業布置與批改的方式是制約作業有效性的重要條件。

很多教師在教學中較多地重視了課堂教學質量,忽略了作業的有效,常見的觀摩課、示範課時,教師一節課45分鐘的教學環節非常緊湊,可稱得上天衣無縫,時間分配精確到秒,而對作業布置卻匆匆帶過。

在調查的資料中明顯的表現出(圖一)(圖二)教師在平常教學中往往重視了作業數量,忽略了作業質量,將作業本、同步練習、或精選等所謂的配套練習一概布置給學生,個別教師甚至不知道裡面的題目是否與本節課的內容同步,是否精選,是否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鞏固、評估作用,更談不上分層次布置作業。學生機械地完成這些作業,導致作業效度下降,加重課業負擔。

圖一科學作業量的調查統計

圖二科學作業的**調查統計

教學中教師普遍重視了作業批改,但忽略了作業反饋與整理。(表二)不少學生對同一型別的題目一錯再錯,浪費了學生的時間,浪費了教師批改的精力、分析的口舌,師生都疲憊。

從人的普遍心理特徵來看,往往更加喜歡得到表揚。在「作業評價情況」一欄中,教師在教學中也注意到多給學生以鼓勵。

表二教師對作業的態度調查統計

題目選項人數百分率%

作業批改情況 a全部 15 83.3

b部分 3 16.7

c偶爾有 0 0

作業評價情況 a全部 0 0

b部分 6 33.3

c偶爾有 12 66.7

學生訂正後再次批改或檢查 a有 5 27.8

b沒有 13 72.2

整理成錯題集 a有 3 16.7

b沒有 15 83.3

2、學生的基礎水平、生活體驗、學習習慣、參與度、作業的成功率同樣是影響科學作業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學生覺得科學作業的難度普遍很難或較難的不多(表一),較多的認為有的難一些,有的易一些,這與知識點本身的難易程度以及學生的基礎有關,新課標下現行作業本a、b(浙教版)對多數學生是適合的,但仍有10%的學生認為作業很難和較難。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若遇到有較難知識點的題目時,適當化解難度,讓10%的學生也能夠順利地完成作業。因此根據難度係數分層次作業也是很有必要。

新課標要求初中生課餘作業總量控制在每天0.5-1.5小時。

科學學科的課餘作業合理量應在0.5小時內。(表三)統計可知,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大多在1小時-30分鐘內完成,只有3%的在30分鐘內完成,因此,從完成作業的時間上看,學生的作業負擔還是比較重。

表三學生對科學作用的態度調查統計

題目選項人數百分率%

完成情況 a全部完成 205 87.2

b有時侯完成 30 12.8

c經常沒完成 0 0

完成需要時間 a 1小時以上 65 27.7

b 1小時~0.5小時 162 68.9

c 0.5小時以內 8 3.4

遇到不懂會怎麼做 a問老師或同學 142 60.4

b查閱有關資料 35 14.9

c不理它 58 24.7

作業訂正 a馬上訂正 65 27.7

b等老師校對 165 70.2

c其他 5 2.1

學生對科學作業的期望心理總體上還是積極的。(圖三)由於學生的基礎水平、生活體驗、學習習慣的不同,70%還是比較積極的,有8%比較消極,這與科學知識本身的意義與趣味有關;也可能與科學中考成績200分有一定關係。學生學習自覺性很差,遇到不懂問題時竟然25%學生採取不管;自學能力有限,只有14%左右會查閱資料自己想辦法解決。

學生的學習習慣有待培養與加強。(表三)

圖三學生對科學作業的積極性調查統計

3、家長的期望,並過多干涉也是學生作業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圖二)家長往往給學生準備了一大堆複習資料,報了一大堆的補習班,從而使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對於家庭作業,家長只是一味追求量多,而不要求質精,這個問題存在嚴重。(表四)大多數家長因為自己的知識有限也無法判斷重點、非重點,因此,他們只要看到孩子在學習就行,根本不過問這學習的內容是否重要。

表四家長對作業的情況調查統計

題目選項人數百分率%

了解作業的哪些方面 a作業量 78 70.9

b作業內容 17 15.5

c作業難度 2 1.8

d都不管是老師的事 13 11.8

是否進行家教 a有 84 76.4

b沒有 26 23.6

圖四家長是否檢查作業完成調查統計

大部分家長都檢查學生的作業,從問卷中了解到都是表面上的檢查,(圖四)如:作業是不是完成,但忽略完成質量;看看是不是在看書寫字,就代表是否在認真學習等等。沒有從實質上真正的檢查,流於形式。

學生頻於應付,負面效果明顯。

四、思考與建議

根據以上的調查和分析結果,教師要運用有效策略,提高學生科學作業的有效度。

(一)減負先行,有效為上

減負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減負的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減負的關鍵是要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與過重的心理壓力。

所以「減負」不是不布置課外作業,而是要制止繁瑣重複的、對學生進行機械訓練的題海。對於一些鞏固知識點的作業,不但不能減,而且要按質按量完成。教師要科學地、適度地運用好布置作業這手段,保證教學質量。

同時還要求教師不斷研究和探索,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與學習習慣。讓每一位學生都有乙份快樂學習的心情,讓每一位學生都把「要我學」的心理壓力轉化為「我要學」的積極興趣,對初中學生來說,課程是多元化的,作為其中一門綜合學科——科學其作業不能超過一小時,盡量控制在半小時以內完成。這樣,我們才能提高作業的有效性,教師和學生才能得到真正減負。

(二)豐富形式,因人而異

科學作業的設計要以學生發展為目的,要創新,設計形式多樣、接近生活,學生樂於接受的科學作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來決定要不要布置作業,該布置多少,布置什麼樣的作業,要有書面的、口頭的,還要有動手操作的;既要有學生獨立觀察、思考的,又要有需要學生合作相互討論的;既要有知識的識記、運用,又要有能力的訓練、培養,要多種形式合理組合,適當搭配。要根據全體學生的實際,分清層次,因人設題。

學生的作業老師先做一遍,這樣的作業就不會出現所謂的無功的作業。作業中還要有「選做」的開放題,以便供有能力的學生再提高訓練,也就是要保證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吃飽」,又可以保證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吃得了」。這樣,既能鞏固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又不會加重學生的作業負擔。

有效培訓的秘訣在於激勵

1.給總經理做乙份建議書,提出公司目前存在的問題,通過培訓可以解決大些問題,帶來哪些提公升,配合公司目前的戰略發展,要有哪些培訓支援,培訓帶來的收益等等。2.做好整體培訓規劃,放在抽屜裡。3.挖潛公司內部資源,從內訓開始做起,不用額外的多花錢,但是可以看到一部分成效,對今後的推動起著重要作用。4.等...

奉獻的作文生命的價值在於奉獻

生命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 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應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忙碌無畏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 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以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 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這一番慷慨之詞出自奧斯特洛夫斯基,一位不屈於死亡的志士,更是一位傳播奉獻思想的學者.他...

有效教學的關鍵在於關注學生

二 強化自主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真正的主人 數學課程標準 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 好的教學活動,應是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的和諧統一。1.要有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學生的學習依賴於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教師的指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程序和效果 另一方面,學生是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