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1教學整體設計

2022-10-04 08:36:02 字數 4025 閱讀 5135

一、面臨的問題及原因:

通過對必修1(人教社2023年5月第1版)與必修上冊(人教社2023年12月第1版)實際需要課時對比分析(見附1),本文認為每週2課時不能滿足高中地理必修1對教學時間的要求。從附1可以得出:必修1新授課至少需要30個課時,必修上冊新授課需40個課時,兩者之比為0.

75:1,而必修1實際課時數與必修上冊課時數之比約為0.67:

1(按必修上冊每週3個課時,必修1每週2個課時計算)。按比例計算,必修1至少應增加10個左右的課時才能達到原必修上冊的教學要求。

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有:

1、必修1的規定周課時數是2,僅是原必修上冊規定周課時數3的三分之二。

2、必修1的內容與必修上冊相比只少了一些自然資源和自然災害的知識,而這些知識在原教材中所佔的課時數並不多,相反,必修1增加了許多「活動」、「問題研究」和「案例」,如教材中的四個「問題研究」在原教材上基本未講或講得很少。看上去必修1的章節是少了不少,但不少節的內容是原來許多節內容的壓縮,如「地球的運動」在必修上冊中有3節,但到必修1中只有1節,內容基本上沒什麼變化,必修1中還增加了太陽日與恆星日差異比較的知識。有些章節捨去了一些必要的知識鋪墊,給學生理解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如「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是必修上冊中3節的濃縮,捨去了「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對大氣的受熱過程也進行了簡化,但有些知識是必須補充的。

3、學習進度超前於其它學科教學進度。如大氣運動中的受力分析,經緯線的知識等在地理學習時,物理、數學等學科還未講到(高一物理前面一段時間基本是學習運動學知識,球面幾何的知識更要到高二才學習),教師必須進行適當的補充,否則學生根本無法理解。

4、對課標理解的偏差。課標只對學生應該達到的要求作了比較籠統的規定,各種版本教材的編者和任課老師對課標的理解存在明顯的偏差,導致教材所選擇的知識點、教師教學時所選擇的知識點與課標編制人員所預設的知識點存在較大的差異。如對「運用圖表說明大氣受熱過程」這條課標,中圖版教材引用了「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大氣的成分及其功能」、「大氣的垂直分層」等許多知識,而人教版必修1模組只是通過對圖進行分析,簡述了大氣的受熱過程,而對其中的原理沒有進行分析。

教師們在教學時受老教材和高考的影響都會補充相關知識,因此教學時間顯得不足。

二、解決問題的方案:

(一)適當增加周課時數。每兩周增加1個課時,或者將地理與政治等其它課時緊張的學科按半學期排課,如上半學期地理每週排3節,政治排2節,下半學期政治排3節,地理排2節。

(二)適當調整教學內容。至少可以將必修(1)的第五章放到必修(2)中去教學,因為必修(2)的新授課時大約只需要25個左右。

(三)適當調整教學策略進行整體教學設計。如果(一)(二)均不能滿足,則需要調整教學策略。

1、深入鑽研和領悟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抓住核心知識。

課程標準只是對學科能力進行了比較巨集觀的闡述,用什麼素材,如何呈現,組織什麼樣的活動等都沒有明確的要求。因此我們通過集體備課,在時間緊張的背景下選擇最核心的知識和最重要的能力,而不面面俱到。我們的做法是:

認真研究課程標準和新、老教材,結合高考、會考的要求,參考教研室的相關建議,將核心知識點(見附2)列出來,要求每一位老師掌握要學知識點的哪些側面和深度要求。例如第一部分「宇宙中的地球」中的第三條課程標準的要求是「分析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這一課標的要求比較廣泛,我們應該如何把握它的內容和深難度呢?通過分析我們認為這一課標的著眼點在於分析地球自轉運動產生的晝夜交替現象、地方時、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向,地球公轉運動產生的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四季的劃分、五帶的形成等地理意義。

地球自轉的繞轉中心、方向、速度和週期,地球公轉的繞轉中心、公轉軌道、方向、速度和週期,黃赤交角及其影響,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這些內容要不要涉及?作為分析地球運動產生種種現象的基礎知識自然也應涉及了解。但對於恆星日與太陽日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太陽日在時間上比恆星日長3分56秒這樣的疑難問題就沒有必要去為難學生了。

為了將地方時及區時的換算、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等問題分析清楚,適當補充經緯線的知識也是必要的。

又如課程標準「自然地理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中「l 運用圖表說明大氣受熱過程」,活動建議中「利用身邊可以找到的材料(如透明塑膠袋、塑料薄膜、玻璃瓶等)和溫度計,做一次模擬大氣溫室效應的小實驗」。要將大氣的受熱過程分析清楚,必須講清楚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作用、大氣對地面輻射的吸收作用以及大氣逆輻射等知識,但如果不簡單介紹大氣的成分及其主要功能,對流層大氣的主要特點等,學生對這些知識的理解是很困難的,大氣的削弱作用與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現象相關聯,也要適當擴充。中圖版教材對「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作了詳細的分析,在對地球外部圈層的簡述中也對「大氣的成分及其功能」和「大氣的垂直分層」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因此在處理這部分教材時有必要對大氣成分中的二氧化碳、臭氧、水汽和固體雜質等的功能加以介紹,對對流層大氣的主要特點進行分析。而平流層、高層大氣的特點則可以不講。

再如「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律,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只要講清風海流的成因和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即可,對於波浪和潮汐就沒有必要講了,儘管教材中有閱讀材料。對於密度流和補償流也沒有必要講,或者只簡單介紹一下補償流就可以了。

2、大膽捨去教材中一些設計不合理的活動和案例。

教材中的活動是讓學生通過實驗、調查、蒐集資料、寫報告、討論、實際材料分析等多種形式,運用所學內容發現問題並分析解決問題。但有些活動的設計已經超出了學生的現有水平,無法深入開展。如課本第9頁活動,學生剛剛接觸高中地理,太陽輻射、自然景觀等概念都還沒有學,地球運動的意義也還沒有講,這樣的活動能進行到什麼程度,有必要進行這樣的活動嗎?

如果將這個活動放到地球運動的意義後考慮還可以。再如第65頁活動中的(4)聖嬰現象會對我國造成什麼影響?學生根本無法回答,也無從下手,甚至如何去思考這個問題都很困難。

有些活動設計明顯有問題,如第45頁活動中《水滸傳》中的一段文字完全是一種文學語言,描述的基本是冷鋒過境時的天氣狀況,既看不出過境前的天氣,也沒有明確的過境後的天氣。因此可以大膽捨去這些活動或者活動的一部分(見附3)。另外還有些活動開放性太強,沒有標準答案,主要用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如果時間允許還是有必要的。

但目前高一學生課業負擔很重,課後基本上沒有時間去查資料,我們只能將有些資料課前找好,用多**呈現給學生或印發給學生,再引導學生分析,以節約教學時間。

3、加強學法指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程倡導學生自主學習,但高一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較低,許多閱讀材料、活動、案例等捨去不講,但學生應該能夠在需要的時候通過自主學習去獲得相關的知識。因此我們特別注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一是在「做」中學,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技能方法。

特別是加強對閱讀的指導和運用地理圖表、資料分析問題的方法指導。二是在「圖」中學,建立空間位置關係。凡涉及分布的知識必用圖,讓學生將知識落實到地圖中去,培養用圖的習慣。

三是在「思維」中學,培養地理思維方法。通過分析成因、比較異同、說明關係、評價影響等過程發展學生地理思維能力。如在學習鋒面時,畫一幅圖,圖中是中心是一中圖書館大樓,邊上畫乙個鋒面,讓學生判斷一中未來的天氣。

在判斷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如一中現在什麼氣團控制下,天氣有何特點?附近的鋒面會向一中移動嗎?為什麼?

如何判斷鋒面的移動方向?如何區別冷暖鋒?等等。

在講氣旋時,設定情境:學校明天會放假嗎?常州附近有乙個颱風,目前常州正吹偏東風,請問常州明天是否會放假?

運用概念地圖的思想,讓學生展開思維過程:放假的原因是什麼?颱風是什麼?

颱風有何危害?為什麼颱風來要放假?什麼是氣旋?

氣旋的氣流如何運動?氣旋控制下是什麼天氣?颱風的位置與風向是什麼關係?

然後按學生的需要進行講解和討論,最後解決問題。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後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4、採用多**手段,化解難點,增加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運用多**將微觀放大、巨集觀縮小,複雜變簡單,文字變圖形,靜態變動態,化解教學中的難點,增加課堂容量,加快教學節奏,省出一些時間讓學生做一些練習,講解一些典型例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提高教學效率。但我們要注意多**手段的必要性和適切性,能用板書、板圖的則用板書、板圖,能用課本和地圖冊的則不用多**。但要注意中圖版地圖冊中有許多錯誤。

附1:必修1與必修上冊實際需要課時對比分析。

注:必修1為人教社2023年5月第1版,必修上為人教社2023年12月第1版。表中的課時為作者根據自己的經驗綜合各種因素後認為所必需的新授課最少課時數。

2:課標對應的知識點及其能力要求

地理必修1教學設計和課件製作課題

一 核心概念界定 教學設計和課件製作課件是在一定的學習理論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的,反映某種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的計算機軟體。它具有依賴性 特定性 封閉性和以教為主的特點。積件是由教師和學生根據教學需要自己組合運用多 教學資訊資源的教學軟體系統,由積件庫和組合平台構成。它具有獨立性 開放性 靈活性和...

高一地理必修1教學設計

1 學習陸地水體的有關知識,增強水資源的憂患意識,樹立科學的資源觀,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2 關注我國大江大河利用現狀,正確認識和利用水迴圈的自然規律,實現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增強愛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3 通過自然界水迴圈的學習,樹立事物之間普遍聯絡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

地理必修1知識總結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 多層次的天體系統 天體系統的級別和層次 a 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及圖示 c 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行星,它位於金星和火星軌道之間。讀圖要求 必修 p8圖1 3 識別地球在八大繞日行星中的位置 運動方向 相鄰行星的名稱。2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 地球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及原因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