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反思

2022-10-02 08:06:01 字數 1161 閱讀 1850

大柳杭小學陳海紅

這是一篇情感性非常強的課文,這樣的課文,教學的難點在於把握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關係。也就是既要讓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也要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同時,課文理解上難度不大,主要是學生對社會背景不了解。

針對本課的特點,從設計上來說,我主要考慮了以下幾點:

一、 「以學定教」:課前,我讓學生先進行了預習,完成了自主學習卡。對每個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了充分地了解。

我發現,學生在總結主要內容的時候,第二件事把握地不好,教學的時候就重點討論了第2件事。還有學生,3件事是分開寫的,沒有關注到事情與事情之間的關係,這也是乙個教學的點。學生在質疑問難環節,指向了文中的中國巡警。

因此,我在課堂上設計了學生對中國巡警的質問。

二、用教材教:用這篇課文,要教給學生什麼,是備課時,我反覆考慮的。

1、交給學生蒐集資料的方法。對學生來說,面對龐大的網路,要搜到我們教師想要的資料,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孩子對要蒐集的內容非常陌生。

怎樣既能培養其能力,又能讓學生蒐集到有用的資料,我是這樣做的:我給學生布置了兩個搜尋的主題「中國近代的屈辱歷史」和「近代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並讓學生抓住自己感興趣的資料抄下一兩句來。從課堂情況看,學生蒐集的還是不錯的。

2、學習抓住關鍵詞和聯絡上下文理解課文的方法。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100個建議》中這樣寫到:要讓詞語在孩子的心中靈動起來,充滿立體感。

語文課標中,對這一條也有明確的闡述。因此,這是語文課堂不可缺失的環節。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文字不同,感受關鍵詞的力度也就不同。

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需要我們長時間堅持去做。

3、指向運用。本文寫了兩個場面,教學的時候,我抓住了這個寫作點,讓學生明白什麼是場面描寫,並分析了兩個場面的不同。然後遷移運用,回憶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場面,布置練筆。

預習中,出現了點問題,可能是因為我對學生的概括能力估計過高了,也可能是因為要講公開課,學生為了答案的完美,在預習總結主要內容時有抄的痕跡,不像是自己勞動的果實。因此,對自主預習單,我覺得應該做出調整。在總結主要內容時,降低難度,變成分別總結3件事的主要內容。

然後課堂上,教給學生方法,抓住主要事件來總結。或者是在講讀第8段時,再來討論這件事的主要內容,也許會更有針對性。課堂主要**問題,應該讓學生在預習時提前寫一寫,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另外,朗讀的少了些,主要是前面詞語處理耽誤了時間,大約用了近10分鐘,後面時間緊,減少了兩遍對重點的朗讀。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反思

仁懷市龍井小學潘元盛 初拿到教材的時候,有點擔心 生怕自己在課堂上,上成不切合實際的喊口號的,幫學生形成一種虛假的情感。這可是誤人子弟的做法。於是,在細細琢磨中,我決定從當時的背景引入。讓學生充分了解當時歷史背景,中國所處的社會地位,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種真實的中國背景再現。當時的中國國力不強,國民...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反思

武明格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七組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的是 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裡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情。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說的 中華不振 的含義,到伯父說的 中華不振 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少年...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教學反思

白樂統軍莊學校溫波 一 教材解讀 課文各層次之間過渡自然層層推進。寫的是 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裡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情,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說的 中華不振 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少年 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本課重點是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