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的結構和功能》聽課思考

2022-09-29 17:57:03 字數 1587 閱讀 1217

課堂教學觀摩與評價之一 ——《心臟的結構與功能》

學校:西大附中

課程範圍所在:初中七年級下冊

一、 觀摩前準備

此處略去。

二、 觀摩課堂

(一)、匯入:採用原有知識匯入法,回顧血管(動脈、靜脈、毛細血管)

(二)、課堂過程:

1、心臟的形態:採用直觀教學中運用模型展示心臟的立體形象;

2、心臟的大小:採用展示法的教學演示技能,直接告訴學生心臟就如同捏緊的拳頭大小,給同學們的印象很深刻;同時讓大家一起去感受心臟的位置和心跳;

3、心臟的結構:心臟壁、心臟四腔

採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去認識心臟結構,問題如下:

(1) 心臟的四個腔分別與什麼血管相通?

(2) 心臟各壁腔的厚薄是否相同?為什麼?

(3) 心臟內還有什麼特殊的結構?有何作用?

第乙個問:留給學生3分鐘的思考時間,然後抽問;借助模型和掛圖幫助、指導學生認血管,並分析他們分別與心臟的什麼結構相連;

右心房——肺動脈

左心房——上下腔靜脈

右心室——肺動脈

左心室——主動脈

(此處箭頭顏色太淡,ppt放映速度過快)

第二個問:抽問形式,觀察**區分壁的厚薄;聯絡已學知識

第三個問:瓣膜的存在,直接提出瓣膜概念,房室瓣、動脈瓣;舉例,以門作比,提出瓣膜只往乙個方向開,匯出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4)總結:在此環節進行總結,並由此帶出血液在心臟中的流向;心壁的作用機理,組成;

(三)、**心臟的工作狀態

採用舉例的方式,將心臟比作抽水機(幫浦),闡述其作用的機理,很形象;

(四)、練習檢測

聯絡了日常生活,講解速度適中,適合作為隨堂練習;

三、 評價與反思

總體感覺思路清晰,知識熟練,層次分明,善於提問式是教學模式;使用模型、**,直觀教學,立體感強,容易勾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結構與功能有機的聯絡在一起,教學結構安排合理,採用啟發式教學,符合現代教育的要求;能夠及時總結規律,比如「房靜室動」、「上房下室」,結合心壁的功能的功能推導出厚薄等;時間把握得比較好;但是,總的來看,站在初中生接受能力和本身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性的問題,個人覺得整堂課內容偏多,過程中沒有給學生足夠多的反應時間,也沒有讓他們發表自己的看法,一直是老師提問後牽著學生的思維走,而學生不一定都跟上了;整的一堂課完全沒有板書,重難點不突出,似乎每個內容都講得很細,但是找不出突出點,個人認為應該加一定的板書,課後學生看到板書就可以很好的回想起課堂內容,並理解到重難點在**;我認為ppt只是作為一種手段,板書是不能省略的。

我認為在做到上課老師所做的這些,我們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1、 ppt中可以加入動態的模型,比如一些講心臟構造和血液在其中的流向時,運用適當的動畫,效果會好很多,而且學生的好奇心更容易讓他們記住眼前那些運動的、形象的形象;

2、 梳理總結知識時,採用板書,和學生一起回憶總結出這節課所講內容,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促進他們參與課堂,開動腦筋,提高他們對知識總體把握的能力;

3、 回答問題的物件應該是全班同學,而不是少數幾個思維比較活躍的同學,作為老師,我們更應該好好培養那些不太思考或者不敢於表達自己看法的同學,乙個班的整體素質體現在集體的創造力上;

以上就是我淺顯的看法,望大家多多指教。

心臟的結構和功能的實驗教案

教學目標 以豬的心臟為例了解人的心臟的結構。理解心臟內血液的流動方向與結構的關係。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樹立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基本思想。教學準備 課件新鮮豬的心臟 教學步驟設計 一 匯入 旅客途中心臟病突發 通過這段 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乙個資訊,心臟對我們來講,是乙個至關重要的器官,...

根的結構和功能

課題課型學習目標 編訂人張靜 審核人張靜 總課時數1 執教時間第四周一課時 知識目標1.描述根的生長過程 2.概述根尖的結構和功能 能力目標說明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無機鹽情感目標確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學習重點學習難點學習方法 1.描述根的生長過程2.概述根尖的結構和功能1.描述根的生長過程2...

9 根的結構和功能

姓名張傳英單位滕州育才中學 e mail 課時課題 第一章第五節根的結構和功能第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授課時間 2012 年 9 月 24 日,星期一 第 5 節課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識別根的形態和根的組成。描述根尖的結構,並說出根尖四個區的基本功能 重點 闡明根的生長過程 重點 難點 根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