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藝術戲曲發音吐字方法

2022-09-20 23:48:03 字數 3531 閱讀 5906

京劇藝術 > 京劇知識 > 基本功和表演式 > 正文

2023年9月21日 15:21 京劇網

發聲吐字方法(1):以氣振聲

傳統的戲曲是前輩藝術家們精心創造和千錘百鍊的綜合性藝術。象河北梆子、評劇以及其它一些地方戲曲和京劇,在聲腔上雖不屬同系,尖團等的講求不同,但大多是以唱、念、做、打四位一體的綜合性的演出形式。唱、做、念、打,內行人把這四個字稱為「四功」,其中把唱排在「四功」的首位,足見其對戲曲的重要性。

因此前輩藝術家們對發聲經過反覆實踐,積累了豐富的訓練經驗,由於劇種有別或行當的不同,而在表現手段上有所差異,在嗓音的運用上也存有區別。但在發聲、吐字、行腔、氣息的運用上,以及對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等方面的要求都是大同小異的。

戲曲的唱念都是屬於聲樂學,要求盡善盡美,悅耳動聽。通過前輩的傳授,個人體會其目的,主要是為感動人。要表現出劇中人的思想感情,不但要音色美,而且要字音準確,讓聽眾字字入耳才能引入入勝。

所謂「悅耳容易動人難」的道理就在於此。要想解決這個難題,必須尋求對嗓音的訓練方法,就今天的探索而言,就氣、聲、字、音、情五個字予以闡述。連起來講是:

以氣振聲,以聲立字,以字導音,以音傳情,以情動人。下邊將以上諸條以個人體會加以闡明。

發聲吐字方法(2):以聲立字

「四功」唱為首,「五法」口是頭。無聲則字無音,有聲無法則字不立。談到立字必須講「口法」內行人叫作「嘴力」功夫。

嘴含唇、齒、舌、牙、喉等器官(部位),這些器官把聲帶受振後發出的聲改造成聲音,以表達其內心喜怒哀樂悲恐驚等不同的複雜情緒。當然這需要一定訓練過程的。然而這一過程都是在母育及小學期間就已經解決了的問題。

可是要作為乙個演唱人員來講卻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平常談話相互傳遞資訊。人數是有限的,而在演唱時的聽眾是無限的,那就必須施展「嘴力」的功夫。要聲音嘹亮,咬字清脆,噴吐有力,才能讓聽眾不至於聽而不聞或聞之無味。

前邊已講了聲的問題,下邊**一下咬字的方法。

談咬字首先要提「五音」和「四呼」。「五音」是來自唇、齒、舌、牙、喉對發出聲音改造的結果。幾個部位有機的配合,交替發揮作用。

喉音在深處,唇音在口外邊,舌音居中位,齒音位靠前,牙音位在後,兩腮須放寬。這五個音區位置舌的作用最為重要,唇次之。「四呼」是口形的齊、開、撮、合四個動作來調解「五音」的確度。

「五音」是屬於經,「四呼」則屬於緯縱橫交織,千變萬化的字音便脫口而出。

由於我國文字的特點是每乙個字都能通過高、低、公升、降發出四個聲音,古書上稱為平、上、去、入,平又分為陰平和陽平。(反紐圖譜)一書把這四種發聲提出了十六個字,四句話的口訣:「平聲哀而安,上聲厲而舉,去聲清而遠,入聲直而促「。

又因我國幅員廣大,北方人難於發出入聲,故有「南無平北無入」的說法,所以北方戲曲也難能唱出入聲字音,前輩戲曲家們把陰平和陽平統稱平,把上去入三個音劃作仄,在演唱時要間互相用,才能鏗鏘有致,運用高低輕重緩急來表達七情六慾等不同的感情。《中原音韻》也有指導讀好四聲的《玉鑰匙歌訣》一首,它與前邊所引《反紐圖譜》的說法是一致的。為了青少年易懂,把平上去入譯為

一、二、三、四聲寫在下邊,以資參考:

一聲平道莫高揚,二聲高呼猛烈強。

三聲分明哀遠道,四聲短促急收藏。

唱念按照這一規律可能達到字正而要達到腔圓,還需要一道工序。因為乙個單字是聲母和韻母兩音拼出,如乙個「煙」字須用「一安「才能拼出,因此「煙」的音首是「一」音尾則是「安」,由「一」過渡到「安」的歸韻間隔過程是音腹。這是兩個字拼乙個字的方法,而有三個字拼乙個字時侯,就稍微複雜一點了。

如「火」字就須用「喝烏窩」三個字音才能拼出「火」字宋。遇到三個字就拼音的單字時如「火」字時它的音是不是就是第乙個字身的「喝」字呢?不是的。

需要先把前面兩個字拼一下(這方法前輩叫反切)「喝烏」拼成「忽」用「忽」作為音首,「忽窩」拼成「火」。當我們演唱「火」字時,音首應是「忽」,音腹和音尾與前面相同。方法是咬準音首,舒展音腹為韻到音尾,無論字距的疏密或唱腔緩急,都必須按照程式完成,這樣才能達到「字正腔圓」的目的,否則便囫囤吞棗難得其味了。

發聲吐字方法(3):以字導音(十三轍)

所謂音者是指唱腔,用唱腔襯托的台詞叫唱詞。當演員沿著台詞規律順序脫口的同時,唱腔也在不間斷的縈繞其中。明魏良輔《曲律》一書中說曲有三絕:

字為一絕:腔為二絕;板為三絕。這就是說只管粗葫蘆大嗓的叫喊,字音含混不清顯然是不行的。

既要唱詞清晰還要唱腔悅耳,這本身是個矛盾。要使矛盾達到統一,須在繁多不同的文學中,找到它的共同點。我們前輩經過長期琢磨,在繁多的文字裡,只有十三個音韻是它們的共同點,內行人稱之為十三轍。

現錄如下:言前、人辰、中東、江陽、由求、麼條、姑蘇、梭波、乜斜、髮花、懷來、一

七、灰堆。

找準了十三轍的規律,還要進一步去掌握每道轍的發聲及共鳴部位,經過訓練使之運用自如而達到「字正腔圓」的效果。

1.言前:音在舌埠吐丸,胸腔共鳴口莫攔,收音歸彝間。

2.人辰:發聲鼻莫吞,舌抵上顎緩出音。

3.中東:鼻出聲,腹息上提腳共鳴,擴張喉嚨音唇中。

4.江陽:吸腹擴胸口半張,舌舔上顎,收音歸鼻腔。

5.由求:聲發喉,胸腔共鳴腹肌收,唇若吹氣鼻同吼。

6.麼條:聲高豪,胸腔共鳴腹肌帶,擴喉壓舌閉嘴收音好。

7.姑蘇:口如吹土聲音出,胸腔共鳴鼻莫堵。

8.梭波:唇稍撮,牙齒微啟舌後縮,鼻共鳴胸腔闊收音嘴莫合。

9.乜斜:唇微收,舌如疊,胸腔發聲喉莫憋,鼻腔助鳴口防斜。

10.髮花:啟口同時張開牙,胸腔共鳴喉擴大,鼻音隨同,嘴似喇叭。

11.懷來:口扯開,喉聲鳴時勿阻胸音發出來,鼻聲合,莫忘收尾口半開。

12.一七:唇齒微開,聲音發於鼻,胸音上顎出,小腹收縮助氣息。

13:灰堆:聲發上顎鼻音隨,胸共鳴嘴開微,送字出齒舌慢回。

這十三道轍中含北方人生活中的捲舌兒音字,叫作小轍口。如:小人辰兒,小言前兒,小由求兒等。由於小轍兒有風趣、俏皮、清脆,流利的特點,多為丑角和曲藝演唱所應用。

發聲吐字方法(4):以音傳情

「看了沒趣的戲,不如下田去鋤地」。「聽唱沒有字兒,如同吃菜沒有味「。這些順口溜都是對戲曲工作者的諷刺和提出的要求。

好的唱詞和唱腔都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使其為突出劇情服務。乙個演唱者如果不管劇情的發展,在舞台上孤芳自賞乾巴巴地放聲高歌,觀眾耐著性不走也是貌在神離。必須有輕俏悅耳,揚聲則清脆嘹亮,抑音則優美動聽,加之以珠落玉盤似的清晰吐字,才能夠將觀眾引入劇中所規定的情景。

所以要求乙個好的演員,他們即善於表達劇情,而又要掌握音韻「味道」的奧妙,不但唱詞字字送入觀眾耳底,而且有美妙的腔調也誘其心慕神怡,讓聽眾感到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達此曠日持久的途徑,就需要在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八字上下功夫。

輕:能儲存餘力,準備音韻在上挑時發揮作用。

重:為在必要時突出下收時的力度。

緩:可表現溫柔優美的抒情與多愁善感的內心姿態。

急:表達直爽暢快的性格和高傲、煩燥情緒。

抑:適於思維隱泣,表訴內心世界。

揚:用於直諫時的心慷慨激昂和表達傾吐時的熱情奔放。

頓:長於快板時吞吐清脆。

挫:可於悲壯氣氛中用以動人心弦。

僅有「八字法」和唱詞取得統一還不夠,還須借助形體動作及溶匯面部表情的配合。這裡將一首不成熟的藏頭訣寫在下邊供參考。

喜上眉梢眼神顯,怒目眉橫鼻翅扇,

哀眼下垂聲音噎,樂時縱面口近圓,

悲泣跳肩鼻音重,恐慌聲抑直望前,

驚先吸氣神驟痴,七情來時現面端。

京劇藝術講座感想

聽完京劇藝術的講座後,我不但對於京劇這門藝術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還產生了許多對於中國傳統藝術的思考。首先,我想談談我接觸戲曲藝術的經歷。我的家鄉在陝西,民間最為普遍的戲曲藝術就是秦腔。在很小的時候我就接觸到了秦腔。第一次聽到秦腔是在爺爺奶奶家。那是在農村,當表演者搭起簡易的戲台時,附近的人就會聚集過...

「京劇藝術」繪畫比賽活動方案

一 活動目標 1 進一步熟悉京劇主要角色 淨 旦 生 醜化裝的特點,有興趣地運用不同的繪畫形式進行表現。2 喜歡聽京劇人物的故事,繼續培養對京劇的興趣。二 活動準備 1 學生通過參與環境布置 聽講京劇人物故事和嘗試運用油水分離法畫出熟悉的旦角和淨角,對京劇人物故事產生較強的興趣。2 生 旦 淨 醜人...

藝術活動 京劇臉譜

3 在京劇中,為什麼曹操是白臉而關公是紅臉呢?原來是這樣,在京劇臉譜中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人物性格 4 關於顏色與人物的性格方面,你還知道些什麼呢?你知道的可真多呀!三 老師示範講解作畫步驟 1 我有乙個想法,以前我們已經學過京劇表演了,今天要是自己能做乙個京劇臉譜並帶著它表演那該有多好呀?你們有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