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 兩學複習材料 教育學第七章 共10章

2022-09-14 12:21:05 字數 5102 閱讀 6713

第七章教學(下)

第一節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

一、教學原則

(一)教學原則概述

1.教學原則的概念

教學原則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和對教學過程規律的認識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準則和要求。

2.教學原則的特徵

合目的性合規律性

3.教學原則是對教學規律的反映(二者的區別)

4.教學原則是人們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

《學記》中總結「教學相長」,「啟發誘導」,「藏息相輔」 「預」,「時」,「孫」,「摩」,「長善救失」都屬於教學原則的範圍。

(二)我國目前小學教學原則及運用

1.直觀性原則 2.啟發性原則 3.鞏固性原則 4.循序漸進原則

5.因材施教原則 6.理論聯絡實際原則

1.直觀性原則

(1)定義:是指在教學中要通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或教師語言的形象描述,引導學生形成對所學事物、過程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知識,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

直觀的形式:實物、影象、言語

(2)貫徹直觀性原則的基本要求(2023年簡答)

①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實物、模像)和現代化教學手段

②直觀要與講解相結合

③重視運用直觀性語言

2.啟發性原則

⑴定義: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孔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記》:「道而弗牽,強而抑,開而弗達」

蘇格拉底:「助產術」

第斯多惠:「乙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乙個好的教師教人發現真理」

⑵貫徹啟發性原則的基本要求:

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②啟發學生獨立思考

③啟發學生將知識創造性地用於實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啟發的首要問題

3.鞏固性原則

⑴定義: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長久地保持在記憶中,能根據需要迅速再現出來,以利知識技能的運用。

孔子:「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誇美紐斯提出「教與學的徹底性原則」 「把流水潑到乙個篩子上」

烏申斯基認為複習是學習之母

⑵貫徹鞏固性原則的基本要求 (2007、2023年簡答)

①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

②重視組織各種複習

③在擴充改組和運用知識中積極鞏固

4.循序漸進原則

⑴定義: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學記》:「學不躐等」「不陵節而施」、「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

朱熹:「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誇美紐斯:「應當循序漸進地來學習一切,在乙個時間內只應當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⑵貫徹要求: (2023年簡答)

①按教材的系統性進行教學

②抓住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的教學

③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

5.因材施教原則

⑴定義: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

《學記》:長善救失

朱熹概括孔子的經驗:「孔子施教,各因其材」,這是「因材施教」的**。

⑵貫徹要求:(2023年簡答)

①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有區別的教學。

②採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

《學記》認為:「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指出了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四種缺點,即或貪多務得,或片面狹窄;或把學習看得很容易而浮皮潦草,或把學習看得很難而止步不前。這些缺點在每個人身上表現不同,產生的原因也各異,教師要學會具體分析,採取針對措施,長其善而救其失。

6.理論聯絡實際原則

⑴定義: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絡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

裴斯泰洛齊很重視「知識與知識的應用」

烏申斯基:「空洞的毫無根據的理論是一點用處也沒有的,理論不能脫離實際,事實不能離開思想」

⑵貫徹要求:(2008、2023年簡答)

1 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絡實際。

2 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3 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係。

4 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二、教學方法

(一)教學方法概述

1.教學方法的概念

教學方法是為完成教學任務而採用的辦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展而共同活動的方法。

2.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

⑴教學目的和任務的要求。

⑵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

⑶學生特點。

⑷教學時間、裝置、條件。

⑸教師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及個性特點。

(二)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

我國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和練習法等。

1.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可分為講述、講解和講演。

基本要求:第一,講授內容要有科學性、系統性、思想性。第二,注意啟發。第三,講究語言藝術。(2007、2023年簡答)

2.談話法也叫問答法,是指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

基本要求:第一,要準備好問題和談話計畫。

第二,提出的問題要明確,能引起思維興奮,即富有挑戰性和啟發性,問題的難易要因人而異。

第三,要善於啟發誘導。

第四,要做好歸納、小結,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科學化,並注意糾正一些不正確的認識,幫助他們準確地掌握知識。

3.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辨明是非真偽以獲取知識的方法。

基本要求:第一,討論的問題要有吸引力。 第二,要善於在討論中對學生啟發引導。第三,做好討論小結。

4.演示法是教師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進行示範性實驗或採取現代化視聽手段等,指導學生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

基本要求:第一,做好演示前的準備。第二,要使學生明確演示的目的、要求與過程,主動、積極、自覺地投入觀察與思考。

第三,通過演示,使所有學生都能清楚、準確地感知演示物件,並引導他們在感知過程中進行綜合分析。

演示的特點在於加強教學的直觀性。

5.練習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知識去完成一定的操作,並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基本要求:第一,使學生明確練習的目的與要求,掌握練習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精選練習材料,適當分配分量、次數和時間,練習的方式要多樣化,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第三,嚴格要求。練習的特點表現在技能技巧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練習具有重複性

第二節教學組織形式

一、教學組織形式的發展

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教學活動的結構。

教學組織形式主要受以下條件和因素制約:

1.社會和生產生活的需要; 2.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

3.課程的結構及其複雜程度; 4.教學手段和裝置。

在教學史上先後出現的影響較大的組織形式有:個別教學制、班級授課制、分組教學制、設計教學法和道爾頓制。

㈠個別教學制是指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布置、檢查和批改作業都是個別進行的。優點在於教師能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使教學內容、進度適合於每乙個學生的接受能力。

㈡班級授課制是一種集體教學形式。優點在於效率高,乙個教師同時能教幾十個學生;比較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年齡特點和發揮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作用,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

㈢分組教學制就是按學生的能力或學習成績把他們分為水平不同的組進行教學。優點在於它比班級授課更切合學生個人水平和特點,便於因材施教,有利於人才的培養,同時也存在一定的***。

㈣設計教學法就是主張廢除班級授課制和教科書,打破傳統的學科界限,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己決定學習目的和內容,在自己設計、自己負責任的單元活動中獲得有關的知識和能力。

㈤道爾頓制是指教師不再上課向學生系統講授教材,而只為學生分別制定自學參考書、布置作業,由學生自學和獨立作業,有疑難時才請教師輔導,學生完成一定階段的學習任務後向教師匯報學習情況和接受考查。

設計教學法和道爾頓制特點在於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創造才能,但不利於系統知識的傳授。

二、班級授課制

班級授課制是我國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㈠班級授課制的基本特徵

1.以「班」為人員單位;2.以「課時」為時間單位;

3.以「課」為活動單位。

㈡班級授課的優點

1.有嚴格的制度來保證教學的正常開展和提高到一定質量。

2.有利於大面積培養人才。

3.有利於系統知識的傳授。

4.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5.學習的集體性使得學生可與教師、同學之間進行多向交流,相互影響,相互啟發和相互促進,從而增加資訊**或教育影響源。

6.有利於學生多方面的發展。

㈢班級授課制的型別和結構

1.課的型別

課的型別即課的分類。

⑴根據教學的任務來分有新授課、鞏固課、技能課、檢查課;

⑵根據一節課所完成的任務的數量可分為單一課和綜合課;

⑶根據使用的教學方法來分有講授課、演示課、練習課、複習課等。

2.課的結構是指課的組成部分的順序和時間分配。例如,綜合課的結構一般包括:組織教學,複習過渡,講授新教材,鞏固新教材,布置課外作業。

㈣班級授課的特殊形式:複式教學

複式教學是把兩個年級以上的兒童編在乙個教室裡,由一位教師在同一課堂內分別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

主要特點:直接教學和學生自學或做作業交替進行。

㈤班級授課的輔助形式:現場教學和個別教學

1.現場教學

現場教學是根據一定的教學任務,組織學生到工廠、農村、社會生活現場和其他場所,通過觀察、調查或實際操作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

2.個別教學

個別教學是與班級授課相對應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一般是通過個別指導、指導不同作業等方式進行的。

三、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一)備課

(二)上課 (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

(三)課外作業的布置和批改

(四)課外輔導㈠備課

教師資格證兩學複習材料教育學第八章共10章

3 依據 德育目標 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特徵 時代特徵和學生思想實際 文化傳統 3 我國小學德育內容 愛國主義教育 理想教育 集體主義教育 勞動教育 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教育 第三節小學德育過程 一 小學德育過程概念即構成 1 概念 指教育者根據小學教育目標對兒童在品德發展上所提出的要求,借助於相應的德育...

教師資格證複習

名詞解釋 心理學 是研究心理現象及規律的科學。認識過程 感覺 知覺 記憶 想象和思維都是屬於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活動,在心理學上的稱謂。心理過程 認識過程 情感過程 意志過程統稱為心理過程。個性差異 人們之間的個性差異主要體現在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徵。包括需要,動機 興趣 信念和世界觀等。個性心理特徵...

教師資格中學教育學

隱藏所有題目摺疊過長題目 單選題 題 1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專著是 a 學記 b 論語 c 大教學論 d 普通教育學 題 22.教育的本體功能之一是 a 減少人口數量 提高人口素質 b 促進生產發展,服務經濟建設 c 對政治經濟有巨大的影響作用 d 加速年輕一代身心發展與社會化程序 題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