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教研工作總結

2022-09-08 13:18:02 字數 5058 閱讀 7231

河邊中心學校2023年到2023年

自2023年至今,我校的新課程改革工作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和支援下實施開展已將近4年了。在實施階段,我校以教科研為先導,以教師專業發展為核心,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培養學生能力為重點,確立「學習——研究——實踐——反思——提高」的課改工作思路,繼續開展以課堂教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為基本點的課改實踐活動。提高認識,加強教學研究,深入開展實踐活動,不斷反思,總結經驗,激發全校教師參與課改工作熱情,使我校課改工作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一、 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保障課改工作的有效實施

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是落實課改工作的基本前提,使教師頭腦中初步建立課標的基本理念。首先,組織學習。由教學校長和教學主任組織輔導學習,重點是解讀新的《課程標準》,同時印發報刊、雜誌上有關課改工作的文章,提供給教師們學習。

加深對《課程標準》的認識和理解。其次,組織討論。對照《課標》,結合教學實踐,教師們提出問題,相互討論,共同商討對策。

另外,組織培訓。聘請市教研室老師和區教研室老師到我校進行《課程標準》的培訓講座。新的課程標準的學習和討論,使廣大教師更新了教育思想,樹立了新的教學理念,使老師們真正理解了數學的內在價值,只有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正確處理好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關係,才能讓學生學到有價值的數學;只有教學資源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基礎,注重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絡,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是生活,數學就在身邊,才能體驗數學的價值,才能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以課堂教學實踐為核心,引領教師走進新課程。

在改革實驗中,我校教師努力學習、研究、在實踐中感悟理解新的理念,籍已有經驗探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式,嘗試新的學習方式。今天的數學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學方式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學生的學習方式開始趨向多元化。

1、為學生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課堂是小學生學習的空間。這個空間的氣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積極情緒、學生對探索所獲、所悟、所感的熱情交流……都需要良好的課題氣氛來支撐。

為此我校教師課堂上為學生充分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寬鬆、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源於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我校教師把愛撒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學習中的情緒、困難與收穫。

課堂上,運用不同的方式激發、保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特別是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熱情地、耐心地幫助,師生共同越過學習中的障礙;在學生交流展示自己的發現、體驗時,給予客觀的評價、熱情地鼓勵,珍視學生的點滴收穫與進步。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洋溢著教師對學生理解、尊重和信任。它帶給學生溫暖和鼓舞,帶給學生心理安全和自由,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做、敢真實地表現自己,讓學生的潛能和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2、創設情境,為學生營造現實的有吸引力的學習背景。

課堂上的數學學習,是小學生生活中的有關數學現象和經驗的總結與昇華。每個學生都從他們的現實數學世界出發,憑藉自己的知識經驗經歷「數學化」的過程,構建對數學的理解。教學中,我校教師利用教科書上的文字資源或結合當地實際選取學生熟悉的、生動有趣的,以及自然與其它學科中的素材,運用相應的教學手段營造一種現實而有吸引力的學習背景。

這種學習背景中蘊含著數學知識、規律或數學問題及其事理情節與資訊,並與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的常識性、經驗性知識相關聯。這生動具體的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夠啟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由此引出數學活動,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積極主動地觀察、思考、操作、交流,實現數學的再發現和「再創造」,這樣才有益於學生理解數學、熱愛數學,才有益學生的發展。

「數學源於生活」。教學時,選擇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現實生活素材創設情境,讓學生面對具體的情境「做」數學,例如:為學生創設到「野生動物園」餐館等情景,讓學生經歷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創設分物和測量的活動情景,展示分數的現實**,幫助學生形成分數的概念;為學生創設遊樂場的情境,讓學生發現蒐集日常生活中計算「相同加數的和」的事例,幫助學生體會、理解乘法的含義;為學生創設曹沖稱象的動畫情境,使學生很快進入等量代換這一數學思想。

精心創設情境,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教科書上數學的聯絡,使生活和數學融為一體,讓學生對數學活動產生親切感,有益於學生理解數學、熱愛數學。設定恰當的生活情境或利用真實的生活原型展開數學活動,充分體現了數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絡。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習到真情實感的、能動的、有活力的知識,使學生的情感世界獲得實質性的發展、提公升。

3、給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條件和機會。

多年來教學改革實踐令我校數學教師形成一種共識: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動手操作不是單純的身體動作,是與大腦的思維活動緊密聯絡著的。

學生操作的過程,同時也是發展思維的過程。數學活動中的對手操作,是學生借助手的活動來實現、反映頭腦內部思維活動的。學生把手中的學具,用自己的動作,把相關的數學的抽象邏輯關係物化出來,操作的動作本身往往就是認識的物件。

學生的動作反映著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在通過語言的作用,使物化的外部程式內化成學生的智力活動方式,從而掌握數學知識,並發展了初步的數學思維。例如:通過分小棒、學具卡片等實物的操作活動認識「平均分」,每份分的同樣多的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平均分」,為除法學習打好基礎;通過操作學具,讓學生**打**、找次品、植樹問題的解答方法;通過擺小棒讓學生理解進製加、退位減、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

課改數學課堂上的動手操作活動,我校還十分注意把操作、思維和語言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口說、動腦想等活動獲取數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今天數學課堂上的動手操作活動,更需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只是教師示範給學生「怎麼做」,學生照著做;更多地是讓學生思考、討論「怎麼做」,由學生按照自己的設想動手操作,使學生的知識、經驗、智慧型充分發揮作用。讓學生在獲得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學習數學的方法、獲得探索數學知識的體驗、獲得多種能力的提高。

4、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

數學學習的本質是學生的再創造。在改革實驗中我校數學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出發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發現去學習數學、獲取知識。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數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

例如,通過比較、折折、量量、畫畫等實際操作活動,認識圖形特徵;通過若干例證,概括出小數的性質……無論哪種數學活動,都讓學生主動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探索,都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對那些小學生有可能獨立發現的數學內容,更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放手讓學生從自己的數學現實出發,在數學活動中經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嘗試、驗證等活動探索有關的數學結論的活動,並提供比較充分的思考探索空間,使學生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學習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習與同學合作、學習表達交流,逐步形成樂學、善思、勤於動手的好習慣,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全面發展。

5、鼓勵學生合作交流

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的集體活動,不斷進行著頻繁的資訊交流,其中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交流,還包括學生個體與學生個體間的交流和學生個體與學生集體間的交流。課堂上,有師生間、學生與學生間的廣泛的、多向的資訊交流,教學過程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實踐中,教師經常以「和同桌商量商量」「小組同學討論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等不同的要求,運用2人、4人、6人合作**的形式增加學生之間的交往、溝通,形成了多向交流,為每個學生提供了更多地參與機會。

由於學生的生活與數學知識背景、數學活動經驗、所處的文化環境、自身思維方式都會有所不同,就可能生成不同的見解與方法。通過合作交流,互相啟發,把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2人、4人、6人全組共同的認識成果;通過夥伴的幫助,糾正錯誤……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公升漲、思維的積極性得以充分發揮,促進全班同學共同進步。

三、 發揮教科研課題的引領作用,推進課改工作的跨越式發展。

1、開展豐富的教研活動。

學校確立了「分工備課——個人說課——集體討論——修改教案——聽課評課——個性設計與反思(二次備課)」的集體備課模式要求。每週規定進行兩次集體備課,一次是周一至周四各學科組任選一天時間定為組內集體備課日,主備人進行說課,組內老師議課,研究教學方法,形成預案,然後列印成為集體備課教案,同時要求教師個人必須進行二次備課,對集體備課進行修改,突出個性化教學風格。另一次是周五第

七、八節課全校統一的教研活動日,分為兩項活動內容,一是「組內集體教研活動日」——主要分析近階段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研討改進措施,對後期工作進行安排布置,研討下週教學工作重點;二是「相鄰年級組教研活動日」。——每次活動由主備年級確立教研專題圍繞本年級確定的教研專題開展課例式研討、校本專題研討、教材分析等,這兩項活動隔週交替進行。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開展人人做課活動。

通過集體備課、聽課、議課、研討、反思等活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實現高效課堂。

在加強教研組集體備課的前提下,我校還創新校本教研形式,利用集體備課的時間,**錄影、課例式教研、論壇式教研。以問題引領,按照發現問題——蒐集資料——共同**——解決問題的模式來進行校本教研。體現校本培訓的全員性,內容針對性,活動的實效性,這樣的活動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在05年10月並我校的校本教研面向縣市進行展示,並作了經驗總結,得到縣領導的表揚。

2、深入開展科研課題研究。

教學活動離不開研究和探索,教學的完善與發展更需要教科研的引領。為了推進課改工作的跨越式發展。,我校積極主動開設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課題研究。

如:參與「群體優化,主動發展」、「合作學習的探索與實踐」國家級課題研究,「利用學生預習、指導學生的學習」、「預設與生成」市級課題的研究,這些課題的研究都大大推進了課改工作的猛速發展。

3、每年開展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目標的「群優盃」競賽活動。

我校群優盃至今已開展七屆了。「群優盃」是以學科組為單位,各組推出一節精品課,在組長的帶領下,主講老師說課、備課、試講,組內老師共同參與研究,修改教學方案,集組內的智慧型共同完成教學任務,而後組內老師在進行專題研討,最後學校根據老師做課和組內研討評出

一、二、三等獎,以組為單位給與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此競賽活動形成了學科組上下共同努力,敢於競爭,樂於**,積極創新的教研氣氛。通過此次活動,提高的不僅僅是參賽教師,而是參與活動的每一位教師。

真正實現了我校舉辦「群體優化,主動發展」的目地。

4、「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教學研討形式,促進全校教師成長。

每學期至少組織一次教師外出參觀學習活動,曾多次到成都、遂寧、大英等地學習,從這些地區學習他們的先進理念,吸取教學經驗,獲得教學智慧型,提高教學水平,解決我校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幾年來,我校多次聘教研室老師來我校指導教學,開展了講座、論壇、沙龍、觀課、議課等活動。學校還成立「名師工作室」、「專家工作室」、「新苗培育室」和「青年骨幹中心組」,聘請退休教師劉校長和劉主任一周兩次來我校對新參加工作的大學生和青年骨幹中心組教師進行課前輔導、跟蹤聽課、課後指導,促進他們快速成長。

這些活動大大促進了教師隊伍的專業成長,使我校形成了一支名、優、精的教師群體,為我校的課改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真正實現了跨越發展。

教學教研工作總結

3 立足課堂,通過課題的實驗研究重點抓課堂教學改革 結合我校實際,繼續搞好 先學後導 合作學習 問題評價 和英語 如何防控兩極分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 的課題研究工作,利用學案導學法實施了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的過程變成學生自主學習 合作 的過程。科任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導讀單 問題...

教學教研工作總結

2012 2013學年第一學期喬李 小學2013 1 16 教學教研工作總結 本學期,以教學教研工作計畫和學校工作思路為指導,認真落實學校教學教研工作計畫。緊緊圍繞學校教學工作重點開展教研活動,加強管理,強化過程,嚴格要求,積極實施素質教育,充分發揮教導處教學研究,教學指導,教學管理和教學服務的職能...

教學教研工作總結

另外,我校還要充分利用學校的遠端教育裝置,組織教師學習專家講座,優秀示範課等,和校內聽課同步進行。本學期校長共聽課15節,主任聽課共10節,每位教師聽課8節以上。3 通過參加校區賽課活動,提高教師的素質 我們學校本學期共推出無名教師參加校區的月賽課活動,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賽課活動中,老師們均在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