襯砌施工工藝總結報告

2022-09-08 04:45:05 字數 4795 閱讀 7767

隧道二次襯砌混凝土施工工藝總結

1.襯砌地點及圍岩

本段施工地點牛頭嶺隧道左線景德鎮端zk77+103.4~zk77+115.4,屬於siv-3複合式襯砌,襯砌厚度為40cm。

2.施工工藝及技術要求

隧道襯砌要遵循「仰拱超前、牆拱整體襯砌」的原則,初期支護完成後,為有效地控制其變形,仰拱盡量緊跟開挖面施工,並進行全幅一次性施工。仰拱施作完成後,利用多功能作業平台人工鋪設防水板,綁紮鋼筋後,採用液壓整體式襯砌台車進行二次襯砌,採用拱牆一次性整體灌注施工。混凝土在洞外採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運至洞內,混凝土輸送幫浦幫浦送入模。

襯砌施工工藝流程見圖1。

3.1.襯砌模板

模板襯砌台車必須按照隧道內淨空尺寸進行設計與製造,鋼結構及鋼模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襯砌台車經施工單位會同監理單位驗收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模板台車長度為12m,工點設計應根據沉降縫、預留洞室和預埋管線位置綜合確定。

模板台車側壁作業窗宜分層布置,層高不宜大於1.5m,每層宜設定4~5個視窗,其淨空不宜小於45cm×45cm。拱頂部位應預留2~4個注漿孔。

模板安裝必須穩固牢靠,接縫嚴密,不得漏漿。模板台車的走行軌siv-3級圍岩段,鋪設在填充混凝土面上。

模板表面要光滑,與混凝土的接觸面必須清理乾淨並塗刷隔離劑。

模板的安裝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見表1。

圖1 襯砌施工工藝流程圖

表1 模板安裝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

3.3.二次襯砌

3.3.1.施工方法

拱牆二次襯砌採用全斷面整體鋼模襯砌台車、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運輸、幫浦送砼灌注,振搗器搗固,擋頭模採用木模。混凝土澆築要左右對稱進行,防止鋼模台車偏移。

砼生產採用型號為1000的強制性自動計量拌合機拌合

3.3.2.施工程式

⑴ 二次襯砌施作應符合以下要求:

①深埋隧道二次襯砌施作一般情況下在圍岩和初期支護變形基本穩定後進行,變形基本穩定應符合:隧道周邊變形速率明顯下降並趨於緩和;或水平收斂(拱腳附近7d平均值)小於0.2mm/d,拱頂下沉速度小於0.

15mm/d;或施作二次襯砌前的累積位移值,已達到極限相對位移值的80%以上;或初期支護表面裂隙(觀察)不再繼續發展。

②圍岩及初期支護變形過大或變形不收斂,又難以及時補強時,可提前施作二次襯砌,以改善施工階段結構的受力狀態,此時二次襯砌應予以加強。

⑵ 測量工程師和隧道工程師共同進行中線、高程測量放樣。

⑶ 根據中線和標高鋪設襯砌台車軌道,要求使用標準枕木和魚尾板;軌距與台車輪距一致,左右軌面高差<10mm。起動電動機使襯砌台車就位。塗刷脫模劑。

⑷ 起動襯砌台車液壓系統,根據測量資料使鋼模定位,保證鋼模襯砌台車中線與隧道中線一致,拱牆模板成型後固定,測量複核無誤。

⑸ 清理基底雜物、積水和浮碴;裝設木製擋頭模板,按設計要求裝設背貼式止水帶、中埋式橡膠止水條,並自檢防水系統設定情況。

⑹ 自檢合格後報請監理工程師隱蔽檢查,經監理工程師簽證同意後灌注砼。

3.3.3.注意事項

⑴襯砌不得侵入隧道建築限界,襯砌施工放樣時將設計的輪廓線擴大5cm。

⑵混凝土灌注前及灌注過程中,應對模板、支架、鋼筋骨架、預埋件等進行檢查,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並做好記錄。

⑶混凝土振搗時不應破壞防水層。

⑷襯砌施工縫端頭必須進行鑿毛處理,用高壓水沖洗乾淨。

⑸按設計要求預留溝、槽、管、線及預埋件,並同時施作附屬洞室砼襯砌。

⑹砼襯砌灌注自下而上,先牆後拱,對稱澆築。在施工過程中,如發生停電應立即起動備用電源,確保砼澆築作業連續進行。

⑺混凝土振搗時,不得碰撞模板、鋼筋和預埋件。

⑻幫浦送砼結束時,應對管道進行清洗,但不得將洗管殘漿灌入到已澆築好的砼上。

⑺鋼筋混凝土二次襯砌地段,必須用與二次襯砌混凝土相同配合比的細石混凝土或砂漿製作墊塊,確保鋼筋保護層的厚度,主筋保護層尺寸不小於30mm、迎水面主筋保護層不小於50mm。

3.4.幫浦送混凝土施工工藝

3.4.1.原材料選擇及其控制

⑴水泥的使用及保管

①水泥進場必須有出廠合格證,並經檢驗合格後方可使用。

②水泥進庫後要注意保管,防止受潮。。

③各種不同品種、標號的水泥應分別堆放,堆放時要考慮到先進先用的順序,以免儲存時期過長而失效。

④水泥出廠超過三個月有效期,或發現水泥有受潮結塊現象時,均應經過鑑定後按情況使用。

⑵粗骨料

粗骨料粒徑應控制在0.3~0.4d(d為管徑)範圍之內,d=100mm時最大粒徑不能超過25mm;d=125mm時,最大粒徑不能超過30mm;d=150mm時,最大粒徑不能超過40mm,且應採用連續級配,針片狀顆粒含量不宜大於10%。

⑶細骨料

細骨料宜採用中砂,通過0.315mm篩孔的砂不應少於15%。

⑷外加劑及摻合料的作用

①幫浦送劑:改善砼的和易性及抹光性,增加抗滲性,減少泌水,防止離析。

②粉煤灰:提高砼和易性,增加抗滲性,減少泌水及離析,防止砼開裂,可節約水泥,利於幫浦送。

3.4.2.配合比設計

⑴幫浦送混凝土配合比,除必須滿足混凝土設計強度和耐久性的要求外,尚應使混凝土滿足可幫浦性要求。混凝土的可幫浦性,可用壓力泌水試驗結合施工經驗進行控制。一般10s的相對壓力泌水率s10不宜超過50%。

⑵幫浦送混凝土的水膠比宜為0.38~0.50。水膠比過小,和易性差,流動阻力大,容易引發堵塞;水膠比過大,容易產生離析,影響幫浦送性能。

⑶幫浦送混凝土的砂率宜為38%~45%。砂率過大,砼流動性差,幫浦送性能差,砂率過小,容易影響砼粘聚性、保水性,容易脫水,造成堵塞。

⑷採用高效減水劑時,幫浦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宜控制在150~180mm範圍之內。

⑸幫浦送混凝土的最小水泥用量(含摻合料)不宜小於300kg/m3,水泥用量過小,影響管壁潤滑膜的形成及質量。

3.4.3.砼攪拌

⑴混凝土各種原材料的質量應符合配合比設計要求,並應根據原材料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配合比。一般情況下每班抽測2次,雨天應隨時抽測。

嚴格按照經批准的施工配合比準確稱量混凝土原材料,其最大允許偏差應符合下列規定(按重量計):膠凝材料(水泥、礦物摻合料)為±1%;外加劑±1%,粗細骨料為±2%,拌合用水為±1%。

⑵混凝土原材料計量後,宜先向攪拌機投放細骨料、水泥和礦物摻和料,攪拌均勻後加水並將其攪拌成砂漿,再向攪拌機投入粗骨料,充分攪拌後再投入外加劑,並攪拌均勻。

⑶水泥、砂、石儲備要滿足砼不間斷施工需要。

⑷幫浦送混凝土攪拌的最短時間,不應小於3.0min。

⑸每種配合比的幫浦送混凝土全部拌製完畢後,應將混凝土攪拌裝置清洗乾淨,併排盡積水。

3.4.4.砼運輸

⑴砼在運輸中應保持其勻質性,做到不分層、不離析、不漏漿。運到灌注點時,要滿足坍落度的要求。

⑵混凝土宜在攪拌後60min內幫浦送完畢,且在1/2初凝時間內入幫浦,並在初凝前澆築完畢。

⑶混凝土攪拌運輸車裝料前,必須將拌筒內積水倒淨。當運至現場的混凝土發生離析現象時,應在澆築前對混凝土進行二次攪拌,但不得再次加水。

⑷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在運輸途中,拌筒應保持2~4r/min的慢速轉動。當攪拌運輸車到達澆築現場時,應高速旋轉20~30s後再將混凝土拌和物餵入幫浦車受料斗。

⑸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給混凝土幫浦餵料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餵料前,中、高速旋轉拌筒,使混凝土拌合均勻,若大石子夾著水泥漿先流出,說明發生沉澱,應立即停止出料,再順轉攪拌2~3min,方可出料。

②餵料時,反轉卸料應配合幫浦送均勻進行,且應使混凝土保持在集料斗內高度標誌線以上。

③中斷餵料作業時,應使拌筒低速攪拌混凝土。

⑹嚴禁將質量不符合幫浦送要求的混凝土入幫浦。

⑺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餵料完畢後,應及時清洗拌筒併排盡積水。

3.4.5.砼灌築及搗固

砼自模板視窗灌入,應由下向上,對稱分層,傾落自由高度不超過2.0m。在砼澆築過程中,觀察模板、支架、鋼筋、預埋件和預留孔洞的情況,當發現有變形、移位時,應及時採取加固措施。

施工中如發現幫浦送砼坍落度不足時,不得擅自加水,應當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用追加減水劑的方法解決。

混凝土澆築應連續進行。當因故間歇時,其間歇時間應小於前層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或能重塑的時間。當超過允許間歇時間時,按接縫處理,襯砌砼接縫處必須進行鑿毛處理。

縱、環向施工縫按照設計要求設定止水帶。

混凝土澆築分層厚度(指搗實後厚度)宜為振搗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但最大攤鋪厚度不宜大於600mm。在新澆築完成的下層混凝土上再澆築新混凝土時,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澆築完成上層混凝土。

澆築混凝土時,應填寫混凝土施工記錄。

採用插入式振動棒搗固,應符合下列規定:

⑴每一振點的搗固延續時間宜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現氣泡、表面呈現浮漿為度,防止過振、漏振。

⑵採用插入式振動器振搗混凝土時,振搗器的移動間距不大於振搗器作用半徑的1.5倍,且插入下層混凝土內的深度宜為50~100mm,與側模應保持50~100mm的距離,並避免碰撞鋼筋、模板、預埋件等。

當振搗完畢後,應豎向緩慢拔出,不得在澆築倉內平拖。幫浦送下料口應及時移動,不得用插入式振動棒平拖驅趕下料口處堆積的拌和物將其推向遠處。

⑸對於有預留洞、預埋件和鋼筋太密的部位,應預先制訂技術措施,確保順利布料和振搗密實。在澆築混凝土時,應經常觀察,當發現混凝土有不密實等現象,應立即採取措施予以糾正。

3.4.6.拆模及養護

⑴二次襯砌拆模時間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在初期支護變形穩定後施工的,二次襯砌混凝土強度應達到設計強度的75%以上。

②初期支護未穩定,二次襯砌提前施作時混凝土強度應達到設計強度的100%以上。

③特殊情況下,應根據試驗及監控量測結果確定拆模時間。

⑵ 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12小時以內開始對混凝土進行養護,混凝土養護的最低期限應符合表4的要求,且養護不得中斷。混凝土養護期間,混凝土內部溫度與表面溫度之差、表面溫度與環境溫度之差不宜大於20℃,養護用水溫度與混凝土表面溫度之差不得大於15℃。澆水次數應能保持混凝土處於濕潤狀態。

當環境氣溫低於5℃時不應澆水。

複合式襯砌防水施工工藝標準

本標準適用於採用在混凝土初期支護與二次襯砌中間設定防水層和緩衝排水層的複合式襯砌隧道工程的防水施工。2 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範 gb50108 2001 3 建築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 gb50300 2001 1 幅寬宜為2 4m 2 厚度宜為1 2mm 3 耐刺穿性好 4 耐久性 耐水性 耐腐蝕...

路基級配碎石試驗段施工工藝總結報告

附件四 路基過渡段級配碎石填築試驗段 施工方案 目錄1 編制依據 4 2 試驗段工程概述 4 2.1概述 4 2.2地層岩性及工程地質條件 5 2.3特殊地質 不良地質及地質構造 5 2.4水文地質條件 5 2.5路基支擋工程與邊坡加固防護 5 3 試驗段試驗的目的和範圍 5 3.1 試驗段試驗的目...

隧道襯砌防排水首件施工總結報告方案

黃延高速公路擴能工程lj 16合同段隧道工程包括 隧道左洞起訖樁號為zk116 368 zk117 378.5,全長1010.5m,其中明洞32m,v類圍岩978.5m。隧道右洞起訖樁號為yk116 367 yk117 328,全長961m,其中明洞34m,類圍岩927m。兩條人行橫洞長度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