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初中數學情境創設的五種方法

2022-09-05 21:36:10 字數 2348 閱讀 2496

情境,作為一種教學資訊的載體,對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啟用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創設教學情境是教師的一項常規教學工作,創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則是教學改革的重要追求。但不同學科,不同教學內容,所採用的情境創設方法不盡相同。

本人在十幾年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嘗試了多種情境創設方法,並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我就把初中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五種情境創設方法介紹給大家,與大家共享。一、基於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進**境創設就我們的教學實際來說,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很可能對要學的知識已經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

所以教師在進行新課教學之前,應該認真分析學生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積極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和啟發學生將新知識與舊知識進行對比和同化,從根本上搞清知識的形成脈絡。如在學習相似三角形的知識之前,先讓學生複習全等三角形的相關知識;而在研究圓和圓的位置關係之前,可以先引導學生複習點和圓、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在學習弧長和扇形面積公式時,先讓學生回顧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再如,在講授比較線段長短的知識之前,我們可以先**汽車站售票員常常通過比較小朋友的身高與牆上所標的1.

1公尺、1.4公尺的紅線來決定是該售半票還是該免票的**。這樣,學生就會在極其熟悉的教學情境當中開始進入新課的學習,思緒容易開啟,學習興趣也更加濃厚。

二、通過列舉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數學起源於生活,最終又服務於生活。脫離了生活的數學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所以我們應該在平時數學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這就要求我們的數學教師盡可能地讓數學貼近生活,利用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問題來引出我們要講的數學知識。例如在講怎樣租車、哪種燈省錢、怎樣調水等具有實際應用性質的問題時,我們要精心創設情境,逐步引導學生認真分析各個資料之間的關係,從而捕捉不同問題之間的共同因素,進而建立貼近實際的數學模型,讓問題轉變為數學表示式並得以解答。再如在講授圓的定義時,我們可以創設如下的問題情境:

自行車、汽車的車輪為什麼做成圓形的而不是方形的?在學習用頻率估計概率時可以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王伯伯的魚塘裡有許多魚,請你想乙個辦法,估計一下魚塘裡大約有多少條魚?

如此一來,學生就會將實際問題與所學知識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對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認識得更加透徹,學生親身經歷了數學的建模過程,他們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鍛鍊和提公升。三、讓學生在數學實驗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就數學本身而言,其內容是非常有趣的,對人的思維能力也是極富挑戰性的。如果將數學融入到學生動手加動腦的實踐活動中去,讓學生經歷實驗、觀察、猜想、交流、推理驗證的過程,學生心靈深處的**慾望就會被有效地激發出來。

比如,在講授有理數的乘方時,我們可以展示一張大報紙,讓學生猜想可以對折多少次。學生一般都會回答可以對折幾十次,甚至有的學生還會回答可以對折上百次。我們對他們的答案不要有任何的評價,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

經過動手發現,在摺疊到第七次之後就很難再次摺疊了。這時學生會大惑不解,這時我們隨機引導學生對摺疊過程中報紙的厚度和面積進行計算,會發現:在摺疊次數增加的同時,報紙的厚度會以等比級數地增加,報紙的面積也是以相應的比例減少。

所以,把報紙折到第九次時所需要的力比一次對折512張報紙還要費力!這樣,讓學生在動手摺紙中對與乘方有關的知識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再如,在討論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時,教師先讓每個學生在紙上畫乙個三角形,使其兩條鄰邊分別為5cm和3cm,並且邊長為3cm的那條邊所對的角為30°,然後把三角形都剪下來,以小組為單位,看看這些三角形是否能重合。

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比較,學生很快明白「ssa」不能作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而且記憶深刻,終生難忘。四、在對數學知識進行對比、模擬和聯想的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作為一門自然學科,數學知識本身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絡,其中也有許多相似的知識點,只有不斷地對數學知識進行前後聯絡、對比、模擬和聯想,才能真正認清數學學科的內在脈絡。而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模擬和聯想的過程本身就是乙個創設數學問題情境的過程。

例如,三角形的角平分線知識是放在三角形的中線之後出現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展開對比和模擬,進而聯想出三角形每個內角的平分線與對應的底邊也會有交點,於是引出角平分線的概念,隨後就可以展開**三角形角平分線的性質。講完角平分線的性質後,在講線的垂直平分線時,由角平分線的性質聯想到線的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再通過模擬,得到線段中垂線性質的證明方法。五、在對數學典故進行回顧的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數學的發展過程本質上就是人們對數學科學進行研究的過程,數學發展史上的名人軼事或歷史典故有的反應了數學的本質,有的則反應了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講述數學典故或名人軼事,使學生深刻理解數學知識的同時,還使學生的數學審美能力得以提高。

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回顧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測量金字塔高度的歷史典故,讓學生在如何測量的疑問當中完成一節課的學習。當然,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還有很多,但是不管採用何種方法,都必須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為基礎,這是勿庸置疑的。因此,在創設情境之前,我們必須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要學的知識進行認真分析,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學得愉快,教師教得輕鬆,效果令人滿意。

例談初中數學課堂問題情境的創設

作者 陳冬清 教育界 中旬 2018年第03期 摘要 數學是一門枯燥的學科,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提不起興趣,乃至不願意學習數學知識。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幫助學生理解教材的知識點,實現化抽象為具體 化複雜為簡單,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慾望,最終促進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關鍵詞...

長度測量的五種方法

1 累積法 用刻度尺測一張紙的厚度 任何測量工具都具有一定的精確程度 我們用的公釐刻度尺只能精確到公釐,而一張紙的厚度是不容易直接測量出來的 測量時可數200張紙,將邊緣弄齊並壓緊,然後用刻度尺測出總的厚度l,則每張紙的厚度為l 200 這種方法叫累積法 累積法是一種常用的測微小量的辦法,它不但適用...

課堂控制的五種方法

2.查清強化物,並檢查教師自身行為所產生的強化作用。強化物是多種多樣的,既可以是積極的 報酬 也可以是消極的 懲罰 既可是物質的,也可是非物質的。教師必須查明影響學生行為的強化物的種類和性質。例如,對乙個試圖以破壞性行為引起同伴和教師注意的學生來說,教師課堂中對他的大聲責罵正符他的心願,這樣,對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