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難的因素分析

2022-09-04 08:57:02 字數 936 閱讀 7957

我國高校自2023年以來開始擴招,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單從2023年到2023年的8年間,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由115萬增加到559萬,淨增444萬,平均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長。而到2023年已達到681萬。如果2023年、2023年的未就業學生與2023年的681萬應屆高校畢業生一起競爭工作,這個數字預計將超過950萬。

再看本省,2023年全省畢業大學生28.18萬人,2023年達32萬人,為歷年之最。截至今年2月底,全省高校簽約9.

1萬人,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嚴峻。

一、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形成的背景及原因

大學生就業難,其總體原因為: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另一方面與當今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有關,同時也與社會和家庭的價值取向及企業用人取向有關。具體原因如下:

(一)在勞動參與率方面。有資料表明,中國在所列國家中勞動參與率第一,其中婦女勞動參與率排第三。以2023年世界銀行資料為例,中國勞動參與率高達81.

7%,世界平均值只有71.1%,其中低收入國家為73.0%,中下收入國家為70.

9%;中上收入國家為67.2%。

以上資料表明,中國在經濟發展到現在階段,由於勞動適齡人口中有意願參加社會勞動的比例比同類國家高出10%以上,因此必須比他們需要多提供10以上%的工作崗位,由此造成很大就業壓力。

(二)在高等教育結構方面。教育結構與產業結構不匹配。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公升級,高等教育未能及時有效地調整專業結構,與那些萎縮淘汰的舊行業崗位需求相對應的傳統專業並沒有及時得到縮減,甚至也在借擴招之機擴張,這就造成了大學生所學專業與社會需求的錯位,從而導致結構性待業。

同時,對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並不都是基於職業路徑的需要進行建構與培養,難以滿足人力資源市場的需求。

另外,有很多技術培訓能力很強的職業院校爭先恐後的公升格為本科院校。結果,學校面子是光鮮了,可各學校之間的差異性以及專業特色反而喪失了,其實,大學的人才培養層次應拉開差距,這樣才能保證社會以及學生的不同需求得到滿足。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分析

再有乙個就是大學生的能力問題了。前文所說大學生就業難與能力和技能有關係,與70年代的大學生相比現今的大學生或許能力上不差於他們,但是其中價值的對比要放在各個時代的社會差異上比較。當時的大學生與普通民眾相比算是文化人,但是如今,社會上隨手一抓,幾個是大學生。當大學生紛紛感嘆 就業難 時,麥肯錫的乙份 ...

大學生,就業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從上世紀90年代下半期開始,大學生就業就開始成為難題,年復一年被各界熱議。十多年過去了,難題沒有緩解,反而越積越重。對於許多面臨畢業的大學生而言,這個冬天顯得有點寒冷。當有的大學生得知自己應聘的單位共收到成千上萬份報名簡歷的時候,在心頭籠罩已久的就業陰影,真正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現...

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和影響因素

1 學生高考成績 2 學習績點 3 大學生課堂效率低下 4 掌握知識的廣度與深度 5 參與社團活動數量 6 參與志願者活動數量 7 思想見解水平 8 口才表達能力 9 領導組織能力 10 合作意識與奉獻精神 11 大學生對社會適應性 12 課餘運動量 13 體測成績 14 身體素質及健康情況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