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2021-03-04 08:04:33 字數 2718 閱讀 5584

姓名:劉亞為

學號:200908010032

院系:文法學院

摘要:大學生——天之驕子。不知道這個詞還能不能用在現在的大學生身上,好多大學生畢業後都找不到工作,就是找到了也是好多的不如意,大學生就業問題越來越是乙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那麼大學生就業為啥就那麼難?

我們應該怎樣應對?本文將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下**。

一.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就2008、2023年大學畢業生為例,2023年大學畢業生人數550萬,2023年大學畢業生人數為600萬,而2008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的就業率為85.6%,2023年的大學生就業率為86.6%,看起來就業率是挺高的,可是算下的話也就是08年有80.

3萬,09年也有80.4萬的大學生沒有找到工作,這樣看來的話,沒有找到工作的數目不是乙個小數目了就。而預計2023年的大學畢業生的人數將達到760萬的最高峰值,那麼到時候加上08、09、10年的沒有找到工作的大學生那麼將是乙個不小的數字。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1.畢業生就業結構失衡,供給與需求矛盾突出。高校畢業生的總體供給與社會需求的矛盾,實質是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與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所處的轉型階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國處於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勞動力需要就業。「中國現有人口近13億,人口基數大,新生勞動力增長過快,遠遠超過經濟增長創造就業崗位的速度,全國勞動力資源由20世紀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 250萬人預計到1996—2023年平均新增1 450萬人,未來勞動力資源的自然增長每年可以建立兩個海南省,這對大學畢業生就業產生一定影響。」出現了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而就業崗位增長緩慢,經濟高增長與就業增長脫節的困難局面。

其次,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在短短幾年內,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高等教育大眾化已成為一種必然,但一些問題也由此而帶來,教育大眾化要求中國普通高校進行大規模擴招,而擴招的直接結果之一就是高校畢業生的快速增長。在前面已經提到08、09兩年的大學畢業生人數分別為550萬、600萬,2023年的大學畢業生是630萬左右,預計2023年畢業人數達到760萬。

在社會人力資源需求沒有明顯增長的前提下,這種量的變化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影響是巨大的,大學生就業也從精英化走向了大眾化,使從前的天之驕子到現在的滿地都是。」

2.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所帶來的就業難。首先是大學生不合時宜的職業價值取向和就業觀念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

大學生作為公認的精英階層,傳統的儒家思想所編制起來的「精英情結」深深的束縛了他們的觀念。「北京社會經濟科學研究所『當代大學生就業狀態研究』課題組在《中國教育報》上公布了他們的調查,大學生目前的擇業觀念,在單位的選擇上:選擇科研結構、黨政群體、中外企業佔總人數63%,而選擇鄉鎮企業、大中學校、集體企業的,只有7%,在地區的選擇上,選擇大城市的有20.

8%,而選擇小城鎮、農村、老少邊地區三項僅有5%。」其次,大學畢業生自身綜合素質不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差,難以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一些大學生在學校裡只滿足所學課程,缺乏廣博的知識積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之語言表達能力不足,在應聘場合緊張、膽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從而錯過了許多任務作機會。

另外,大學生在擇業時,缺乏對自己的清晰定位,擇業缺乏目的性也導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單位盲目設定的各種條件帶來的就業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經驗障礙,很多用人單位特別是企業動輒要求求職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經驗,許多應屆畢業生往往因缺少實際工作經驗而難以落實工作。

另外,有些用人單位盲目提高選才標準,追求高學歷。相當多的用人單位存在著重學歷而輕視實踐的傾向。

4.高校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不利於大學生就業。一些學校的辦學方法和觀念落後,沒有市場意識,專業設定與市場需求脫節,大學生所學專業不符合市場需求,出現了供需的結構性矛盾。

此外,部分高校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就業工作還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就業工作往往畢業前才進行,就業指導僅僅是一種職業介紹,而在某種程度上還是脫離實際的泛泛而談。「調查顯示,非常需要職業指導的大學畢業生對本校就業指導機構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學校有這樣的機構。這說明大學職業指導工作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大學生就業難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要解決之一社會問題必須調動多方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三.就業難對策分析

1.大學生自身做出調整和努力。其一,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新時期的就業觀。

大學生應從實際出發拋棄「社會精英」的情結,樹立大眾化的就業觀。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空閒崗位,小城市、鄉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業、私企業等還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學生還應樹立基層意識,事業意識和奮鬥意識,到基層鍛鍊自己,挖掘潛能,還可以將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區鍛鍊成才;逐步樹立起「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職業選擇策略,從現實出發選擇自己的求職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質,掌握就業主動權。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畢業生個人的素質、能力、專長和團隊精神將是主導畢業生擇業的重要因素。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體制下的規律,大學生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掌握過硬的本領,才能在就業競爭中佔據主動地位,謀取自己理想的職位。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應根據市場需求,合理調整學科結構和專業設定,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

調整專業結構,使之與招生,畢業生的就業趨向相結合,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並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定不合理的學校和專業,減少招生數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高校畢業生就業部門以及相應的管理人員應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將就業指導工作貫穿於大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而不僅僅侷限於臨近畢業的同學。

相信通過大學生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一定能夠妥善解決,高校畢業生一定實現充分就業。高校畢業生作為中國巨大人口和龐大勞動力隊伍中一支活躍的生產力,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一定會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分析

再有乙個就是大學生的能力問題了。前文所說大學生就業難與能力和技能有關係,與70年代的大學生相比現今的大學生或許能力上不差於他們,但是其中價值的對比要放在各個時代的社會差異上比較。當時的大學生與普通民眾相比算是文化人,但是如今,社會上隨手一抓,幾個是大學生。當大學生紛紛感嘆 就業難 時,麥肯錫的乙份 ...

大學生,就業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從上世紀90年代下半期開始,大學生就業就開始成為難題,年復一年被各界熱議。十多年過去了,難題沒有緩解,反而越積越重。對於許多面臨畢業的大學生而言,這個冬天顯得有點寒冷。當有的大學生得知自己應聘的單位共收到成千上萬份報名簡歷的時候,在心頭籠罩已久的就業陰影,真正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現...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調研報告

本人作為縣一級人社局的一名工作人員,根據幾年的實際工作經驗,對我縣地方上的大學生就業問題有些不成熟的看法 從目前來看,由於我縣是貧困縣,所以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還是交通都發展相對滯後,使得地方上吸引大學生回鄉工作環境欠佳 其次,缺少規模以上經營性的企業,缺少科技創新發展型的企業 第三,缺少針對大學生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