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經濟結構與就業結構協調發展問題研究

2022-09-04 06:06:02 字數 2744 閱讀 6446

我國改革開放34年以來,經濟社會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步,工業化社會化程度大大提高,經濟增長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福建作為東南沿海的重要省份之一,區位優勢尤其獨特,尤其是在近幾年大力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重大戰略建設程序中,**各部委紛紛通過各種舉措大力支援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在眾多優惠政策措施的支援下,經濟發展得到快速平穩的提公升,以較好的發展態勢步入工業化發展階段,然而總體上看,經濟發展的水平、質量、速度和結構以及就業等方面都遠遠滯後於與福建毗鄰的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究其原因,福建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一方面存在著產業結構趨同,產業關聯性差,傳統產業發展面臨發展瓶頸,亟待轉型公升級,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整合程度低等方面的結構性問題;另一方面,,產業結構調整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未能充分與本省的就業資源存量現狀相匹配,主要表現為有效就業人口的數量不足,就業質量仍然偏低,工業部門將就業的人口素質亟待提高,缺乏熟練工人,服務業就業人口主要集中在飲食、娛樂等低層次型別中。此外,就業人口在產業中的分布還有待優化,在各個地區上的分布也顯得嚴重不均衡,比如福州、廈門、泉州等沿海城市人力資源發展水平明顯較好,這主要是由於這些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好形成了巨大的人才吸引力,同樣還由於馬太效應的作用,使得與經濟發展落後的內陸山區差距不斷加大,這樣便導致了就業對經濟的支撐和拉動作用相對減弱,不能有效地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也加大了經濟結構調整目標實現的難度。

同時由於社會、體制和技術等各個方面因素的制約,尤其是就業配套體系的不完善,勞動力就業資源的流動性相對發達地區較差,在一定程度上也較大制約了產業轉移與擴散等一系列問題。綜合來看,這些都是使得福建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落後於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原因。

眾所周知,就業是考量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譬如就業率、失業率等指標都是衡量經濟健康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業結構的優化更是直接體現了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成效,影響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因此,就業問題無疑成為當下區域經濟健康發展中必須統籌考慮的主要內容,然而就業和經濟兩者並不是孤立的,兩者之間存在必然的聯絡,綜合國內外的相關研究成果看,在現代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經濟結構和就業結構之間存在緊密的互動關係,這被眾多學者一致認同,區域就業資源合理配置以及結構的變化能很好的促進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而經濟結構的變化又反過來能推進就業結構的優化和資源合理配置,二者之間是一種密不可分、相互促進又相互影響的緊密關係。因此,如果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能夠很好的協調二者的關係,實現經濟結構與就業結構的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勢必能為區域經濟長足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福建在十二五甚至更長遠的未來,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實踐程序中,同樣應當充分考慮和正確處理經濟結構和就業結構相互對應的緊密關係,尤其是在2023年3月國家***發布《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後,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戰略定位和總體框架,發展目標得以明確,如何更好更快地推進各項組織措施的實施,確保福建區域經濟發展與就業結構優化相互促進、協調發展,以更加優異的成效把海峽西岸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推向新的發展階段,更加符合科學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福建經濟與就業結構發展的現狀

十一五期間,福建經濟的發展開始逐步從注重速度向更加注重效益的跨越發展轉變,追求好字優先,又好又快,積極探索符合福建實際的發展道路,轉變粗放式經營理念,最大限度地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成效,三次產業結構由2023年的12.6:48.

5:38.9調整為2023年的9.

5:51.3:

39.2,第一產業所佔比重下降,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比重上公升,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度,由2023年的3.0%、51.

3%、45.7%,轉變為2023年的2.1%、70.

2%、27.7%。就業發展也呈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就業產業結構由2023年的37.

6:31.2:

31.2調整為2023年的29.2:

37.4:33.

4,第一產業就業構成比重明顯下降,第二產業構成比重顯著上公升,第三產業構成比較也得到微弱提高。就業產業構成在五年間得到了明顯優化,結構逐漸向合理化方向發展。總的來看,福建區域經濟發展的結構變化與就業結構變化總體上方向一致,但比重變化的數量不一,呈現出一定的偏離,第一產業就業結構遠遠滯後於產值結構,這是由於福建省第一產業勞動生產率遠遠低於第

二、三產業,也反應出福建省目前仍然存在大量農業剩餘勞動力,第

二、第三產業就業結構也一定程度上滯後於產值結構,同樣呈現出不匹配一致的情況。

資料**:由2023年和2023年《福建統計年鑑》及《中國統計年鑑整》理而得。

二、福建經濟與就業結構協調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雖然福建省的經濟社會已經獲得長足發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但仍然面臨一些結構性的問題,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福建在經濟結構和就業結構協調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福建區域就業資源的配置對經濟結構調整以及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還不夠,第一產業的就業人口比重仍然很大,佔29.2%,經濟貢獻度僅為2.

1%,效率十分低下,這與農業本身的特點有點,但也體現出勞動力人口轉移上還存在不足,此外服務業的勞動力就業效率同樣也存在進一步提公升的空間;二是就業結構還有待進一步優化,不能有效的拉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公升級,農業就業人口基數龐大,亟需轉移吸收,工業就業人口已經基本上處於飽和狀態,服務業的發展的空間極大,仍然可以吸收較多的轉移勞動力,但其服務業內部的就業結構情況仍然有待優化;三是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導致三次產業及地區發展不均衡;地區經濟結構不合理從經濟結構差異較大,影響了就業資源在產業與地區之間的投資與配置,尤其是沿海地區與內陸山區的差異較大,山區的就業結構對經濟的支撐難以得到保障;四是在未來福建經濟結構調整程序中,區域就業資源與就業需求存在較大的缺口,尤其是產業技能人才嚴重不足,很多企業招不到實用的技術工人,可能會影響生產過程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危及企業長遠發展。這些問題雖然是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難以迴避的問題,應結合各個地區的實際發展特點,統籌考慮山區和沿海的差異,採取針對性的有效措施,才能從根本上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

新疆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協調發展研究

提要 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協調與否是衡量乙個地區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指標。本文對新疆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進行協調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新疆第三產業產值與就業人數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係,且第三產業的就業人數增加會導致其產值的增加 一二產業產值與就業人數之間不存在協整關係。關鍵詞 產業結構 就業結構 ...

上海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協調發展研究

作者 吳娜欒貴勤 中國集體經濟 2014年第02期 摘要 就業是民生之本,特別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的上海,就業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本文利用1999 2011年的統計資料,從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合理性及結構偏離的角度對上海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關係進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結果顯示 上海的產業結構與就業...

淮安市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協調發展實證研究

作者 李盼 經濟研究導刊 2013年第12期 摘要 以江蘇省淮安市為例,運用偏離度分析,研究淮安市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協調發展問題。優化淮安市產業結構其實質就是產業結構的高度化和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必將有效地促進就業結構的提公升。關鍵詞 淮安 產業結構 就業結構 協調發展 中圖分類號 f264 文獻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