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資訊系統 第四版

2022-09-02 12:18:04 字數 4923 閱讀 5046

一、資訊:

1、資訊、物質和能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三大資源

2、資訊的概念:資訊是關於客觀事實的可通訊的知識。

①、資訊是客觀世界各種事物特徵的反映;②資訊是可以通訊的。 ③資訊形成知識

資訊是任何乙個系統的組織性、複雜性的度量,是有序化程度的標誌。

3、資訊的特徵 :

①、事實性 :事實是資訊的中心價值,不符合事實的資訊不僅沒有價值,而且可能價值為負。這是資訊的最基本屬性。

②、時效性:資訊的時效性是指從資訊產生到利用的時間間隔。時間間隔越短,時效性越強。使用資訊越及時,資訊使用效率越高。

③、不完全性:客觀事實的資訊很難全部得到。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也不可能十分全面。

在資訊**的時代,我們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收集和儲存所有資訊。只要我們明確問題,對所需要的資訊進行分析判斷篩選,才能獲取有用資訊。

④、等級性:管理是分等級的。不同等級的管理者職責不同、決策不同、使用的資訊不同。

⑤、變換性:資訊的變換性表現為同一資訊可以按照使用者的要求用不同的載體來載荷、表達、相互轉換。這一特徵使資訊的表現形式更加多樣,有利於人們對資訊的處理和利用

⑥、價值性:管理資訊是經過加工並對生產經營活動產生影響的資料,是一種資源,因而是有價值的。資訊的使用價值必需經過轉換才能得到。鑑於資訊壽命衰老很快,轉換必須及時。

資料與資訊的區別:

資料(又稱資料)是對客觀事物的性質、形態、數量等特徵的記載,可以用符號表示。如數字、字元、文字、聲音、圖形等。

資訊是經過選擇加工處理後對客觀世界產生影響的資料,資訊可以使人們對事物有更深刻的認識。如果將資料比喻成原料的話,資訊就是產品。

4、①、資訊的度量:資訊量的多少取決於資訊內容消除人們對事物認識上的不確定程度。資訊量越大,消除不確定程度就越大。

當得到資料後,人們就可以消除認識上的不確定性。資料中所含資訊量的大小就是消除人們認識上的不確定性的大小。

②、資訊量的單位:位元(bit) 一位元的資訊量是指含有兩個獨立均等概率狀態的事件所具有的不確定性能被全部消除所需要的資訊。資訊量的公式:

h(x)=-∑p(xi)log2 p(xi) i=1,2,3,……,n,xi代表第i個狀態(總共有n 個狀態)

p(xi)代表出現第i個狀態的概率, p(xi )就是用以消除這個系統不確定性所需要的資訊量。

③、資訊量與熵:計算資訊量的這一公式恰好與熱力學第二定律中熵的公式相一致。

從分子運動論的觀點來看,在沒有外界干預條件下,乙個系統總是自發地從有序到無序的方向發展,在這過程中,系統的熵的變化總是增加的。因此熵是系統的無序狀態的量度,即系統的不確定性的量度。

資訊量和熵所反映的系統運動過程和方向相反。系統的資訊量的增加總是表明不確定性的減少,有序化程度的增加。因此,資訊在系統的運動過程中可以看作是負熵。

資訊量愈大,則負熵愈大。熵值愈小,反映了該系統的無序程度(混亂程度)愈小,有序化程度愈高。資訊度量表述了系統的有序化過程,由此我們可以給出更廣泛的資訊含義:

資訊是任何乙個系統的組織性、複雜性的度量,是有序化程度的標誌。

二、系統

1、系統的概念:系統是由處於一定的環境中相互聯絡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而成並為達到整體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2、 系統的特徵:

①、整體性:乙個系統至少要由兩個或更多的可以相互區別的要素或稱子系統組成,它是這些要素和子系統的集合。

②、目的性:系統執行要達到的預期目標,它表現為系統所要實現的各項功能。

③、相關性:系統內的各要素既相互作用,又相互聯絡。

④、環境適應性:系統與其環境相互交流,相互影響,進行物質的、能量的或資訊的交換。

三、資訊系統

1、資訊系統的概念:資訊系統是乙個人造系統,它由人、硬體、軟體和資料資源組成,目的是及時、正確地收集、加工、儲存、傳遞和提供資訊,實現組織中各項活動的管理、調節和控制。

2、資訊系統包括資訊處理系統和資訊傳輸系統兩個方面。

資訊處理系統對資料進行處理,使它獲得新的結構與形態或者產生新的資料。

資訊傳輸系統不改變資訊本身的內容,作用是把資訊從一處傳到另一處。

3、資訊系統的型別:按照處理的物件,可把組織的資訊系統分為作業資訊系統和管理資訊系統兩大類。

作業資訊系統的任務是處理組織的業務、控制生產過程和支援辦公事務和更新有關資料庫。

4、管理資訊系統的概念:是對乙個組織(單位、企業或部門)的資訊進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計算機相結合的系統,它綜合運用計算機技術、資訊科技、管理技術和決策技術,與現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結合起來,輔助管理人員進行管理和決策。管理資訊系統不僅是乙個技術系統,而且同時又是乙個社會系統

5、資訊系統的發展:第一台電子計算機於2023年問世,六十多年來,資訊系統經歷了由單機到網路,由低階到高階,由電子資料處理到管理資訊系統,再到決策支援系統,由資料處理到智慧型處理, 由企業內部管理向外拓展的過程;。這個發展過程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電子資料處理系統、管理資訊系統 、決策支援系統 。

6、決策支援系統:產生時間:20世紀70年代初;產生的原因:

由於mis在應用中缺乏對企業組織機構和不同層次管理人員決策行為的深入研究,忽視了人在管理決策過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在輔助企業高層管理決策時,面對一些複雜的決策問題,mis往往無能為力,未能達到預定的效果。人們提出了決策支援系統的概念。

決策支援系統(dss)是mis發展的新階段,是把資料庫處理與經濟管理數學模型的優化計算結合起來,具有管理、輔助決策和**功能的管理資訊系統。

edps、mis和dss各自代表了資訊系統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階段,但至今它們仍各自不斷地發展著,而且是相互交叉的關係。edps是面向業務的資訊系統,mis是面向管理的資訊系統,dss則是面向決策的資訊系統。

5、 資訊系統與管理的關係

乙個組織的管理職能主要包括計畫、組織、領導和控制四大方面,其中任何一方面都離不開資訊系統的支援。下面討論資訊系統對計畫職能、組織職能、領導職能和控制職能的支援。

①資訊系統對計畫職能的支援:管理的計畫職能是為組織及其下屬機構確定目標,擬定行動方案,並制定各種計畫,使各項工作和活動都能圍繞預定目標去進行,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資訊系統對計畫的支援包括如下幾方面的內容:

a、支援計畫編制中的反覆試算。b、支援對計畫資料的快速、準確訪問。c、支援計畫的基礎──**。

d、支援計畫的優化。

②資訊系統對組織職能和領導職能的支援。組織職能包括人的組織和工作的組織。具體包括:

確定管理層次、建立各級組織機構、配備人員、規定職責和許可權,並明確組織機構中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關係、協調原則和方法。資訊科技是現階段對企業組織進行改革的有效的技術基礎。資訊科技的發展促使企業組織重新設計、企業工作的重新分工和企業職權的重新劃分,從而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

領導職能的作用在於指引、影響個人和組織按照計畫去實現目標。這是一種行為過程。領導者在人際關係方面的職責是領導、組織和協調;在決策方面的職責是對組織的戰略、計畫、預算、選拔人才等重大問題做出決定;在資訊方面的職責是作為資訊匯合點和神經中樞,對內對外建立並維持乙個資訊網路,以溝通資訊、及時處理矛盾和解決問題,由此可見資訊系統在支援領導職能方面的重要作用。

③、資訊系統對控制職能的支援:控制職能是對管理業務進行計量和糾正,確保計畫得以實現。計畫是為了控制,是控制的開始。

執行過程中需要不斷檢測、控制,通常是把實際的執行結果和計畫的階段目標相比較,發現實施過程中偏離計畫的缺點和錯誤。所以,為了實現管理的控制職能,就應隨時掌握反映管理執行動態的系統監測資訊和調控所必要的反饋資訊。在企業管理方面,最主要的控制大多數都由資訊系統支援和輔助。

包括:行為控制、人員素質控制、質量控制、其他控制等。許多企業的生產過程控制已與管理資訊系統相溝通,在控制系統中引入了管理機,分別與管理資訊系統的各個子系統交換資訊,從而形成一種更為綜合的資訊系統。

綜上可見,資訊系統對管理具有重要的輔助和支援作用,現代管理要依靠資訊系統來實現其管理職能、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

第二章:

一、管理資訊系統的定義、特點、結構,辦公自動化

1、管理資訊系統的定義:有代表性的定義有:

-管理資訊系統是乙個由人、計算機等組成的能進行管理資訊收集、傳遞、儲存、加工、維護和使用的系統。管理資訊系統能實測企業的各種運**況,利用過去的資料**未來,從全域性出發輔助企業進行決策,利用資訊控制企業的行為,幫助企業實現其規劃目標。

- 資訊系統是乙個社會技術系統,將資訊系統放在組織與社會這個大背景去考察,並把考察的重點,從科學理論轉向社會實踐,從技術方法轉向使用這些技術的組織與人,從系統本身轉向系統與組織、環境的互動作用 。

- 管理資訊系統通過對整個**鏈上組織內和多個組織間的資訊流管理,實現業務的整體優化,提高企業執行控制和外部交易過程的效率。

2、管理資訊系統的特點:

①、它是乙個為管理決策服務的資訊系統。它必須能夠根據管理的需要,及時提供所需要的資訊,幫助決策者做出決策。

②、它是乙個對組織乃至整個供需鏈進行全面管理的綜合系統。綜合的意義是產生更高層次的管理資訊為管理決策服務。

③、mis是乙個人機結合的系統。mis的目的在於輔助決策,而決策只能由人來做,因而mis必然是乙個人機結合的系統。

④、mis是乙個需與先進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結合的資訊系統。管理資訊系統要發揮其在管理中的作用,在開發mis時,融進現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⑤、mis是多學科交叉的邊緣科學。管理資訊系統是一門新的學科,其理論體系尚處於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

3、管理資訊系統的結構:

(一)基於管理任務的系統層次結構。

管理任務具有層次結構。管理資訊系統可以按照管理任務的層次進行分層。

由此可見,不同的管理層次對資訊的需求是不同的。

-戰略管理層的決策內容,如確定和調整組織目標,以及制定關於獲取、使用各種資源的政策等,一般屬於非結構化決策問題。

—管理控制層所作決策是針對各種資源的獲取和使用進行有效的計畫和控制等方面的問題,它受戰略管理層所作的目標和策略的限制,一般屬半結構化或結構化的決策,決策者為組織的中層領導。

-執行控制層的決策是為了保證有效地完成具體任務或操作,一般屬於結構化決策,決策者通常是組織的基層管理人員。

-從資訊處理的工作量來看,資訊處理所需資源的數量隨管理任務的層次而變化。

其所處層次越高,結構化程度也越低,反之亦然。

(二)基於管理職能的管理資訊系統結構

管理資訊系統第四版課後答案

管理資訊系統 第四版 課後習題參 答 資訊是關於客觀事實的 可通訊的知識。首先,資訊時客觀世界各種事物的特徵的反映 其次,資訊時可以通訊的 最後資訊形成知識。區別 資料是客觀的,它 於客觀的現實世界,它只反映某一客觀存在的事實,而不能說明這一事實與我們的行動是否有關係 資訊是對資料加工後的結果,它取...

管理資訊系統 第四版 重點總結

題型 1 名詞解釋5 4 2 填空20 1 3 單選10 1 4 簡答3 10 5 應用題 20 業務流程圖或者資料流程圖 第一章一 資訊 1 資訊 物質和能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三大資源 2 資訊的概念 資訊是關於客觀事實的可通訊的知識。資訊是客觀世界各種事物特徵的反映 資訊是可以通訊的。資訊形成知識...

管理資訊系統第四版課後案例分析

管理資訊系統課程 實驗報告 三 實驗名稱 管理資訊系統案例分析 學號 1111111111111 姓名 lllllllll 院 系經濟與管理學院 專業班級物流11 01 實驗成績 案例一 乙個能源企業的資訊化經驗 問題1 通過學習該案例,你認為企業在加強資訊化建設中應抓好哪幾項工作?答案 結合該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