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資訊科技課程標準

2022-08-05 07:36:02 字數 4178 閱讀 3815

2023年2月

一、 課程性質

二、 課程的基本理念

三、 課程設計思路

四、 課程目標

五、 內容標準

必修資訊科技基礎

選修一演算法與程式設計

選修二多**技術應用

選修三網路技術應用

選修四資料管理技術

選修五人工智慧初步

六、 實施建議

教學建議

評價建議

教科書編寫建議

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建議

七、案例

一、課程性質

資訊科技既是乙個獨立的學科分支,又是所有學科發展的基礎。資訊科技既是乙個重要的技術分支,又已經深化為改造人類生產與生活方式的基本手段。資訊科技因資訊交流需要而產生和發展,資訊科技的進步又擴充套件了資訊交流的時間與空間。

文化形成和發展的最本質要求是交流,隨著資訊科技越來越廣泛地滲透到教育、經濟和政治等領域,席捲全球的資訊文化業已形成,並推動著全社會的「文化重塑」,推動著社會的發展。從社會發展的現實出發,在普通高中設立資訊科技科目,為培養適應資訊社會未來公民奠定基礎,是我國在全球性資訊化建設競爭程序中,抓住機遇,趕上世界發展的步伐,搶占制高點的必要保證。 高中資訊科技課程以提公升學生的資訊素養為根本目的。

資訊科技課程不僅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資訊科技技能,形成個性化發展,還要使學生學會運用資訊科技促進交流與合作,拓展視野,勇於創新,提高思考與決策水平,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明確資訊社會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倫理與法規,形成與資訊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與責任感,為適應未來學習型社會提供必要保證。 高中資訊科技課程的性質表現如下。 (一)基礎性高中資訊科技課程的基礎性表現在,它是資訊科技在各個學科中應用乃至全部教育活動的基礎,是學生在今後工作與生活中有效解決問題的基礎,是學生在未來學習型社會中自我發展、持續發展的基礎。

(二)綜合性高中資訊科技課程的綜合性表現在,其內容既包括資訊科技的基礎知識,資訊科技的基本操作等技能性知識,也包括應用資訊科技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對資訊科技過程、方法與結果評價的方法,資訊科技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相關權利義務、倫理道德、法律法規等。 (三)人文性高中資訊科技課程的人文性表現在,課程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而設定,既表現出基本的工具價值又表現出豐富的文化價值,既有恰當而充實的技術內涵,又體現科學精神,強化人文精神。

(一) 提公升資訊素養,培養資訊時代的合格公民

資訊素養是資訊時代公民必備的素養。高中資訊科技課程以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為基礎,以進一步提公升學生的資訊素養為宗旨,強調通過合作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資訊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過程中,掌握資訊科技,感受資訊文化,增強資訊意識,內化資訊倫理,使高中學生發展為適應資訊時代要求的具有良好資訊素養的公民。

(二) 營造良好的資訊環境,打造終身學習的平台

以高中資訊科技課程的開設為契機,充分調動家庭、學校、社群等各方力量,整合教育資源,為高中學生提供必備的軟硬體條件和積極健康的資訊內容,營造良好的資訊氛圍;既關注當前的學習,更重視可持續發展,為學生打造終身學習的平台。

(三) 關照全體學生,建設有特色的資訊科技課程

充分考慮高中學生起點水平及個性方面的差異,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選擇和自我設計;提倡通過課程內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關注不同地區發展的不均衡性,在達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鼓勵因地制宜、特色發展。

(四) 強調問題解決,倡導運用資訊科技進行創新實踐

高中資訊科技課程強調結合高中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設計問題,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應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鼓勵學生將所學的資訊科技積極地應用到生產、生活乃至資訊科技革新等各項實踐活動中去,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實踐。

(五) 注重交流與合作,共同建構健康的資訊文化

高中資訊科技課程鼓勵高中學生結合生活和學習實際,運用合適的資訊科技,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進行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在此過程中共享思路、激發靈感、反思自我、增進友誼,共同建構健康的資訊文化。

(一) 課程設計思路與模組結構

隨著社會資訊化的發展,資訊素養日益成為資訊社會公民素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資訊科技教育已經超越了單純的計算機技術訓練階段,發展成為與資訊社會人才需求相適應的資訊素養教育。因此,高中資訊科技課程的設計體現如下三個特點:

第一,資訊科技應用能力與人文素養培養相融合的課程目標;第二,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需求的課程內容;第三,有利於所有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課程結構形式。

高中資訊科技課程包括必修與選修兩個部分,共六個模組,每個模組2學分。必修部分只有 「資訊科技基礎」 乙個模組,2學分。它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相銜接,是資訊素養培養的基礎,是學習後續選修模組的前提。

該模組以資訊處理與交流、資訊科技與社會實踐為主線,強調讓學生掌握資訊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基本方法,在應用資訊科技解決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通過親身體驗與理性建構相結合的過程,感受並認識當前社會資訊文化的形態及其內涵,理解資訊科技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構建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建議該模組在高中一年級第一學期開設。

資訊科技科目的選修部分包括「選修1:演算法與程式設計」「選修2:多**技術應用」「選修3:

網路技術應用」「選修4:資料管理技術」和「選修5:人工智慧初步」五個模組,每個模組2學分。

選修部分強調在必修模組的基礎上關注技術能力與人文素養的雙重建構,是資訊素養培養的繼續,是支援個性發展的平台。模組內容設計既注重技術深度和廣度的把握,適度反映前沿進展,又關注技術文化與資訊文化理念的表達。在選修部分的五個模組中「演算法與程式設計」是作為計算機應用的技術基礎設定的;「多**技術應用」「網路技術應用」「資料管理技術」是作為一般資訊科技應用設定的;「人工智慧初步」是作為智慧型資訊處理技術專題設定的。

為增強課程選擇的自由度,五個選修模組並行設計,相對獨立。各選修模組對開設條件的要求有所不同,各學校至少應開設「演算法與程式設計」「多**技術應用」「網路技術應用」「資料管理技術」中的兩個,也要制定規劃,逐步克服經費、師資、場地、裝置等因素的制約,開出包括「人工智慧初步」在內的所有選修模組,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選擇。建議將選修模組安排在高中一年級第二學期或以後開設。

其中「演算法與程式設計」模組與數學課程中的部分內容相銜接,應在高中二年級第一學期或以後開設。

資訊科技的部分相關內容安排在「通用技術」科目中,如在其必修模組「技術與設計ii」中設定有「控制與設計」主題,在選修部分設定有「電子控制技術」和「簡易機械人製作」兩個模組。

針對確能代表資訊科技發展趨勢,但對條件要求較高,不宜在國家課程中硬性規定的內容,允許自行開發相應的地方課程或者校本課程。學校還要善於發現確有資訊科技天賦和特長的學生,並給予專門的培養。

應維持學生較長的資訊科技學習歷程,以保證學習的有效性。如果學生僅修4個學分,建議分布在兩個學年裡完成。例如,高中一年級第一學期完成必修模組,高中二年級第一學期完成乙個選修模組。

資訊科技課程各模組之間的關係結構如下圖:

選修一:演算法與程式設計

選修二:多**技術應用

選修三:網路技術應用

資訊科技基礎

選修四:資料管理技術

選修五:人工智慧初步

(二)關於學業的認定

修滿4學分是取得高中畢業資格的最低要求。其中必修2學分,選修2學分。建議有興趣、有潛能的高中學生再加修若干個學分,為今後發展創造條件。

(三)標準體例說明

高中資訊科技課程標準的撰寫,採用「內容標準」「例子」「活動建議」相結合的形式。其中內容標準是主體,例子是對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活動建議是對教學活動方式的建議和引導。

內容標準的撰寫,首先堅持靈活性,既給出每一部分的基本要求,又給教材編寫、教學活動和工具的選用等留有多樣化的發揮空間;其次注重時效性,以保證在本標準實施期間對資訊科技教學具有持續的指導意義。

例子是對內容標準的提示,是對內容標準的進一步解釋和具體說明,考慮到課程標準靈活性與時效性的要求,有些內容標準的描述比較概括,所以通過例子對其進行提示和解釋。但例子僅僅是提示,不是內容標準的具體規定。另外,例子中內容的時效性往往較差,但例子中的思想和方法可以舉一反三,長期生效。

活動建議用於啟發和引導教學活動的實施。

(四)學習目標要求與行為動詞

為幫助理解,下表列出了標準中使用的行為動詞及對應的學習目標和掌握水平:

普通高中資訊科技課程的總目標是提公升學生的資訊素養。學生的資訊素養表現在:對資訊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資訊及資訊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並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資訊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

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 知識與技能

1. 理解資訊及資訊科技的概念與特徵,了解利用資訊科技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資訊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資訊科技的發展趨勢。

普通高中資訊科技課程標準

一 課程的基本理念 2 二 課程設計思路 3 三 課程目標 6 四 內容標準 7 資訊科技基礎 7 演算法與程式設計 10 多 技術應用 13 網路技術應用 16 資料管理技術 19 人工智慧初步 21 五 實施建議 24 教學建議 24 評價建議 26 教科書編寫建議 32 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 ...

普通高中資訊科技課程標準

一 課程的基本理念 2 二 課程設計思路 3 三 課程目標 6 四 內容標準 7 資訊科技基礎 7 演算法與程式設計 10 多 技術應用 13 網路技術應用 15 資料管理技術 18 人工智慧初步 20 五 實施建議 23 教學建議 23 評價建議 25 教科書編寫建議 30 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 ...

高中資訊科技課程標準

一 課程的基本理念 提公升資訊素養,培養資訊時代的合格公民 資訊素養是資訊時代公民必備的素養。高中資訊科技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上,以進一步提公升學生的資訊素養為宗旨 讓學生在資訊的獲取 加工 管理 呈現與交流的過程中,在通過交流與合作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資訊技能,感受資訊文化,增強資訊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