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楓橋夜泊》有感

2022-08-03 05:09:05 字數 1451 閱讀 1515

觀王崧舟《楓橋夜泊》

有幸觀摩了浙派名師王崧舟的古詩教學《楓橋夜泊》,與名師近距離接觸,感受名師的魅力,讓人受益匪淺。觀摩感想如下:

1、課堂上教師與生之態度——和諧

王老師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給人的感覺就是在聊天,談心,又似乎是兩位賢士在說古論今,師生間是平等的,師生之間沒有我教你學的感覺。整個課堂在老師的引領下,似乎是完成了一段古箏演奏的**。音韻濃郁,古樸,節奏舒緩,讓人感覺舒服又不失典雅。

王老師提倡的詩意語文到底是什麼,我說不清,但我能感受到這節《楓橋夜泊》就是詩意般的,整個教學過程就是在詠誦一首輕鬆、悠揚的詩。充分體現出美好、舒緩、和諧的旋律。

2、教師的文學素養、文化底蘊深厚

一首《楓橋夜泊》,從題目到作者到詩文,僅34個字,但通過王老師的一番教學,它變成了340個字甚至3400個字都難以形容其情感的而感動世間的東西。聽完課,我怎麼也無法承認,這節課學生和王老師一起就學了一首詩嗎?在整個教學過程,就寒山寺、鐘聲,他涉及了當代流行歌曲陳小奇的《濤聲依舊》、清朝王世貞的《雨夜題寒山寺》、明朝高啟的《泊楓橋》、宋朝陸游的《宿楓橋》等歷經1200多年的歷程。

如果教師沒有豐厚的文學內涵,怎麼能因一首詩而貫穿起1200多年的詩文呢?詩中「月落烏啼霜滿天」,提到「月」老師又引導學生自古至今很多詩人都以月寄託情感。馬上學生想到自己熟知的相關「月」的詩句。

在教學中,老師不僅教學了詩的內涵,同時還教學了詩文的外延,使學生的學習達到以點帶面的高度,學生學習的內容可就大大豐富了。教師在這一堂課上教懂了一首詩但他更教會了學生理解知識間的聯絡,知識間的作用,以及人世間人們對美好的事物的共通情感——熱愛。簡單一首詩教師既教學出詩文的厚度,同時又教學出詩文的廣度,足可見教育者的文學素養、文化底蘊之深厚。

3、教、育有方

古詩的理解很大程度都來自讀,讀詩要讀出詩的韻味,讀出詩的感覺,古詩自然還要有古人的感覺。現在的學生讀古詩**能找到這種感覺。教師自然要教了,「古詩應該這樣讀… …」。

但是王崧舟老師的《楓橋夜泊》,教學中安排了很多讀,他沒有一次說,「你們應該這樣讀… …」。

自由讀,指名讀。當學生讀的沒有達到自己滿意的效果時,他強調:「慢,再慢點,想象著古人怎麼讀。」

分讀。題目、詩人、後三個字,師讀;詩句的前四個字,生讀。詩文的韻味重點就在詩句的後三個字,老師讀出了它的味道。

反過來分讀。詩句的後三個字生讀,其他師讀,學生自然學著老師的樣子把後三個字讀出古詩的韻味。

學生再一次自由讀。

由此我發現學生學習是需要老師教,但怎麼教,學生怎樣才願意學,是要講求一定的方法的。王老師沒有強勢的告訴學生應該怎樣做,必須怎樣做,而是示範出來,引導學生向我這樣就對了。

語文教學的過程,是學生精神享受的過程,是為學生的精神生命鋪墊底子的過程。教師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學生愛讀書、喜歡語文,進而能理解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最終能靈活運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情感。而達到這樣的效果應是循序漸進的,應是逐步形成的,應是滲透性的,應是學生興趣愛好之後的成果。

王老師的語文教學,可以說之後能達到這樣的成果或者說能使一些學生順利達到這樣的成果。

王崧舟楓橋夜泊

王崧舟 楓橋夜泊 課堂實錄 執教 杭州市拱宸橋小學王崧舟 一 啟 楓橋鐘聲越千年 師 當代詩人陳小奇寫過一首歌,歌名叫 濤聲依舊 大家聽過嗎?生 自由應答 聽過。師 好聽嗎?生 自由應答 好聽。師 看來,這首在上個世紀末非常流行的歌曲,至今還能受到大家的歡迎。這首歌,不但曲子好聽,歌詞也寫得相當出色...

讀《365夜故事》有感

在 365夜故事 裡,有著乙個個小故事卻蘊含著大道理。這本書,它會以有趣的故事和美麗的圖畫來吸引你的眼球,裡面有魅力十足的白雪公主和睡美人,有被人拋棄的醜小鴨這些家喻戶曉的故事時常讓我閱讀的每一遍都有新的感動。下面是我最喜歡的故事之一,這是乙個有關於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故事,讓我把它與你們分享吧!在乙...

觀《基石》有感

李麗春新春伊始為配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在黨組織的組織下全體博士研究生黨員歡聚一堂 了由省委組織部製作的在廣東衛 道播出的專題片 基石 該片採用電視藝術手法,通過生動講述南粵中國共產黨人與人民群眾生死相依 血肉相連的動人故事,詮釋了人民群眾是中國共產黨取得中國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勝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