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學建議

2022-08-01 08:09:03 字數 3190 閱讀 2437

一、教學準備與設計

第1條認真學習《小學科學課程標準(3—6年級)》(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明確課程的性質、目標,理解課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內容標準及實施建議。

第2條閱讀教材,整體把握本冊教材內容,對季節性較強的內容按季節情況適當調整教學程序。

第3條閱讀教學參考用書,補充掌握相關的學科知識。

第4條分析學生已有的認識水平和**水平,了解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習慣,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特點及班級狀況等,以便分析利弊,作出預見,採取對策。

第5條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學期教學計畫。教學計畫要簡明扼要,重點突出。教學進度應細緻安排,教學能按計畫進行,盡可能不拖延或超趕進度。

第6條設計分課時教學方案。

(1)依據課文內容和學情分析準確定位課時目標課時目標表述應具體明確,具有操作性。

(2)逐字逐句研讀本課教材文字,了解教材中活動設計安排的意圖,並與教師用書結合起來研讀,確定本課的核心**活動。

(3)教材上的觀察、實驗活動,教師在上課前要親自做一遍,保證課堂教學順利實施。

(4)在教學開始前,可通過抽測、訪談、作業等方法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特別要了解學生的前科學概念水平。

(5)根據教學的需要,在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材料, 閱讀資料,提前進行觀察記錄。

第7條精心準備有關的教學器材,器材必須充足和典型,避免兩手空空進入教室進行教學,保證學生觀察、實驗活動順利進行。

第8條器材要適合學生的學習,要突出**活動的重點和本質。對教材中的設計做適當的改進,提倡開展自製教具,提高教學效率。

二、教學組織與實施

第9條在科學課堂教學中,觀察、實驗等活動進行時,學生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此時教師要及時掌控學習紀律,讓學生在有組織的環境下有序學習。

第10條在以觀察、實驗為主的課堂教學中,師生占用時間分配大約為1∶1,即學生自主活動時間在20分鐘左右。教師要少講精講,指導有效,把學習時間還給學生。

第11條課堂中器材的出示和**,應該精心安排。一般不需要把一節課的全部材料都放在桌上,可以按照教學環節的展開,先後呈現器材,達到以器材調節學生的注意力、以器材引領教學活動的效果。

第12條倡導**式教學。親身經歷以**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足的器材和時間,保證學生獲得充分的科學**機會。

第13條**不是惟一的學習模式,在學習中要充分運用**、課件、課本、資料等,靈活採用各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第14條積極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進行教學,實現資訊科技與科學學科教學的整合,一些活動可與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

第15條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又要關注學生科學概念的構建,盡量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係。

第16條要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處理好演示,實驗與分組實驗之間的關係。一般情況下,要保證學生的分組實驗順利進行。如因條件所限,也要創造演示實驗的條件。

在課堂上盡量避免教師講實驗,學生聽實驗。

第17條對觀察實驗活動,應根據學生動手水平,進行必要的指導,避免成為沒有指導的**活動;也避免指導過度,使學生成為教師指令下的**活動。

第18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如果教師一時無法回答,應該抱著虛心學習的態度,與學生一起**、一起提高,切忌信口開河。要博學多識,避免出現科學性錯誤。

第19條重視**過程的科學性。

(1)**從問題開始,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提出質疑;要設定問題情景,幫助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課堂上應有意識地訓練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可以研究的問題。

(2)讓學生對某一問題進行假設時,一定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做假設時一定要符合邏輯、有一定的依據,而不是憑空想象、隨意猜測。

(3)讓學生及時地把有關的資料收集起來,做到所收集的資料的準確性,不能隨意修改資料,同時讓學生明白實驗資料要經過多次實驗得出。要求學生實事求是地分析資料,在各種可能的解釋中選擇最合理的資料,並把資料轉化為證據。

(4)科學課的重要特性表現在對證據的追求和對證據的尊重。要注重證據,突出科學本質,突出證據**正確,證據運用恰當。

(5)小組學習是科學**中常採用的一種組織形式。在組織教學時,要做到讓學生分工明確、人人參與,各司其責, 同時相互合作,角色定期進行輪換。

(6)教會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及時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求同存異、用事實說話。提倡在證據基礎上的爭論,尊重證據、尊重民主。

第20條對學生的回答和操作活動,要及時作出反饋和評價,使學生明白自己的言行是否到位,幫助學生作出調整。課堂教學中的評價以激勵為主,使用批評教育的手段要慎重。評價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樣化,需要注意的是獎勵實物的方法不要經常採用,以免造成學生的依賴心理和不必要的成本開支。

第21條書面作業不能太多。根據配套的課堂作業本,一般可在課堂上用5分鐘的時間完成課堂作業。一些觀察、實驗記錄單均可視作科學課的課堂作業。

第22條一般不布置書面的課外作業。種植、飼養、製作等活動與學生準備學習材料、尋找相關資料、課外的觀察記錄,均可視作科學課外作業。要鼓勵學生自主的課外研究,並給予積極的評價。

第23條做好實驗開出率的記錄工作,及時整理保養教學儀器,做到定位入櫃存放。提倡課外開放實驗室,進一步發揮教學儀器的效益

三、學習測試與評價

第24條布置的作業要及時批改和反饋,學生所做的每道作業都要批改。除了運用一些約定俗成的符號進行批改外, 能通過合適的批語達到提醒、幫助和激勵學生的目的。要組織課堂講評與矯正,對優秀作業要予以展示,提倡對學生作業登記記錄。

第25條評價學生的科學學習,不僅要關注科學知識檢測,還要指向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實踐的評價,對學生的科學學習態度、習慣的評價和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第26條學習態度與習慣的測評主要採用行動觀察法,觀察平時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合作、交流的表現狀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對學生的突出表現要進行及時的記錄。

第27條科學知識的測評,主要採用筆試法,倡導等級評定。每乙個單元學習結束可進行科學概念的階段性評價。每學期要有終結性的筆試評價。

命題內容要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實際,不出現怪題、偏題。

第28條科學**能力的測評,主要採用作業(作品)法、現場操作法和檔案袋評價法。可以依據學生的小**、小製作、小發明、科學學習記錄本、科學報告等進行評估;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現場實驗操作。提倡建立學科學生成長記錄袋。

四、課外活動

第29條要指導學生開展種植、飼養、製作等活動,結合課堂教學,經常提醒、督促、幫助學生完成週期較長的活動,從中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毅力。

第30條提倡組織和指導學生的課後實踐活動,積極開展科學考察、動手製作、飼養栽培、蒐集和處理資訊、撰寫考察報告和小**等課外科技活動,豐富學生課餘生活,注重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促進全面發展。

小學學科教學建議 科學

2008年省教研室主任會上印發 小學科學是義務教育階段一門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主要課程。學好科學課程將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 持續發展。學習小學科學的主要方式是觀察和實驗,通過學生的親自 獲得知識 培養興趣和科學態度。根據我省的實際情況,參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提出以下教學建議。一 教學準備與設計 第1條認真學...

小學學科教學建議 科學

在徵求了廣大教師和教研員的意見後,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印發了小學各學科的教學建議,繼續徵求全體教師和教研員的意見,希望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完善,使之成為指導實施新課程的教學規範。2008年省教研室主任會上印發 小學科學是義務教育階段一門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主要課程。學好科學課程將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 持續發...

浙江省小學科學教學建議30條

二 教學組織與實施 第9條在科學課堂教學中,觀察 實驗等活動進行時,學生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此時教師要及時掌控學習紀律,讓學生在有組織的環境下有序學習。第10條在以觀察 實驗為主的課堂教學中,一般師生占用時間分配大約為1 1,即學生自主的活動時間在20分鐘左右。這就要求教師少講精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