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管理課程 第三版

2022-08-26 14:30:04 字數 5087 閱讀 5995

管理學基礎總複習

第一章管理系統

第一節管理系統與管理職能

一、名詞解釋

1、管理

就是通過計畫、組織、領導和控制,協調以人為中心的組織資源與職能活動,以有效實現目標的社會活動。

2、管理系統

是指由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和子系統,按照管理的整體功能和目標結合而成的有機整體。

3、管理職能

是管理者實施管理的功能或程式,即管理者在實施管理中所體現出的具體作用及實施程式或過程,具體包括管理者的基本職責和執行這些職責的程式或過程。

4、計畫職能

是指管理者為實現組織目標對工作所進行的籌畫活動。計畫職能一般包括:調查與**,制定目標,設計與選擇活動方式等一系列工作。

5、組織職能

是管理者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建立組織結構並推進組織協調執行的工作過程。組織職能一般包括:設計與建立組織結構;合理分配職權與職責;選拔與配置人員;推進組織的協調與變革等。

6、領導職能

是指管理者指揮、激勵下級,以有效實現組織目標的行為。領導職能一般包括:選擇正確的領導方式;運用權威,實施指揮;激勵下級,調動其積極性;進行有效溝通等。

7、控制職能

是指管理者為保證實際工作與目標一致而進行的活動。控制職能一般包括:制訂標準、衡量工作、糾正出現的偏差等一系列工作過程。

二、填空

1、管理是(共同勞動)的產物

2、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實現目標)

3、管理行為,就是促進(有效實現目標)的活動

4、管理的本質是(協調)

5、管理的物件是以(人)為中心的組織資源與職能活動

6、管理的性質是人的(有目的的社會活動)

7、管理能力是一種在實踐中習得的(心智技能)

7、管理系統中最核心、最關鍵的要素是(管理者或管理主體)

8、管理學界普遍接受的觀點是,管理職能包括(計畫)、(組織)、(領導)和(控制)

9、管理者的首位職能是(計畫職能)

10、不同層次、不同型別的管理者總是或多或少地承擔不同性質的(組織)職能

11、(領導)職能是管理過程中最經常、最關鍵的職能。

三、簡答

1、簡述管理的必然性

管理是共同勞動的產物;管理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得到強化和發展;管理廣泛適用於社會的一切領域;管理已成為現代社會極為重要的社會機能

2、如何理解管理的概念

管理就是通過計畫、組織、領導和控制,協調以人為中心的組織資源與職能活動,以有效實現目標的社會活動。

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實現目標;促進目標實現的程式與功能,即管理職能是計畫、組織、領導和控制;管理的本質是協調;管理的物件是以人為中心的組織資源與職能活動;管理的性質是人的有目的的社會活動

3、如何理解管理系統的概念

管理系統是指由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和子系統,按照管理的整體功能和目標結合而成的有機整體。

管理系統是由若干要素構成的,這些要素可以看作是管理系統的子系統,而且這些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

管理系統是乙個層次結構。其內部劃分成若干子系統,並組成有序結構;而對外,任何管理系統又成為更大社會管理系統的子系統

管理系統是整體的,發揮著整體功能,即其存在的價值在於其管理功效的大小。而任何乙個子系統都必須是為實現管理的整體功能和目標服務的

四、論述

1、為什麼說管理既是一門專業又是一門藝術?

管理是一門科學。管理是人類重要的社會活動,存在著客觀規律性。管理作為科學,就是指人們發現、探索、總結和遵循客觀規律,在邏輯的基礎上,建立系統化的理論體系,並在管理實踐中應用管理原理與原則,使管理成為在理論指導下的規範化的理性行為。

管理又是一門藝術。管理雖然可以遵循一定的原理或規範辦事,但它絕不是「按圖索驥」的照章操作行為。管理理論作為普遍適用的原理、原則,必須結合實際應用才能奏效。

管理者在實際工作中,面對千變萬化的管理物件,因人、因事、因時、因地制宜,靈活多變地、創造性地運用管理技術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在實踐與經驗的基礎上,創造了管理的藝術與技巧,這就是所謂管理是藝術的涵義。

管理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管理既是科學,又是藝術,這種科學與藝術的劃分是大致的,其間並沒有明確的界限。說它是科學,是強調其客觀規律性;說它是藝術,則是強調其靈活性與創造性。

而且,這種科學性與藝術性在管理的實踐中並非截然分開,而是相互作用,共同發揮管理的功能,促進目標的實現。

就管理的突出特徵而言,「實踐重於理論,藝術多於科學」。管理作為實踐性極強的應用學科與社會活動,其實踐的經驗與成效遠遠重於理論的價值與意義;管理主要處理以人為中心的社會矛盾,而人的心理規律和社會規律又不像自然規律那樣「剛性」與精確,這必然導致管理在應用中體現的千變萬化的藝術性多於循規守則的科學性。

2、試述管理系統的構成

管理系統是由管理目標、管理主體、管理物件、管理媒介和管理環境構成的。

管理目標是管理功能的集中體現。管理目標是管理系統建立與執行的出發點和歸宿,管理系統必須圍繞目標建立與執行。所有的管理行為都是為了有效實現目標。

管理主體即管理者,是管理系統中最核心、最關鍵的要素。

管理物件,作為管理行為的受作用一方,對管理成效以及組織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主要指管理機制與方法。管理機制與方法是管理主體作用於管理物件過程中的一些運作原理與實施方式、手段。管理機制在管理系統中具有極為關鍵的作用,它是決定管理功效最關鍵、最核心的因素。

而管理方法則是管理機制的實現形式,是管理的直接實施手段,具有過河所必需的「橋」與「船」的作用

管理環境是指實施管理過程中的各種內外部條件和因素的總和。

第二節管理主體——管理者

一、名詞解釋

1、管理者

管理者是指履行管理職能,對實現組織目標負有貢獻責任的人。

二、填空

1、按管理層次劃分,管理者可以分為(高層管理者)、(中層管理者)和(基層管理者)

2、按管理工作的性質與領域劃分,管理者可以分為(綜合管理者)和(職能管理者)

3、負責整個組織或其所屬單位的全面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員稱為(綜合)管理者

4、在組織內只負責某一類管理職能的管理人員稱為(職能)管理者

5、按職權關係的性質劃分,管理者可以分為(直線管理人員)和(參謀人員)

6、有權對下級進行直接指揮的管理者是(直線管理人員)

7、對上級提供諮詢、建議,對下級進行專業指導的管理者是(參謀人員)

8、管理者的基本素質包括(政治與文化素質)、(基本業務素質)和(身心素質)

9、用來表示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的尺度或衡量的指標是(智商)

10、用來表示人的感知、調控與處理情感能力的尺度或衡量的指標是(情商)

三、簡答

1、簡述管理情商的構成要素

自我感知,即對自我情感的感知能力;自我調控,即自我調節與控制情緒的能力;自我激勵,即激發自己的激情與鬥志的能力;感知他人,即認知並體驗他人情感的能力;激勵他人,即影響與激勵他人情感的能力;情感融通,即促進自身與他人情感融通的能力

四、論述

1、試述管理者的技能

管理學者卡茲提出管理者必須具備三方面技能,即技術技能、人際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術技能。技術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與運用某一專業領域內的知識、技術和方法的能力。技術技能包括:專業知識、經驗;技術、技巧;程式、方法、操作與工具運用熟練程度等。

人際技能。人際技能是指管理者處理人事關係的技能。人際技能包括:

觀察人,理解人,掌握人的心理規律的能力;人際交往,融洽相處,與人溝通的能力;了解並滿足下屬需要,進行有效激勵的能力;善於團結他人,增強向心力、凝聚力的能力等。

概念技能,或稱構想技能。即指管理者觀察、理解和處理各種全域性性的複雜關係的抽象能力。概念技能包括:

對複雜環境和管理問題的觀察、分析能力;對全域性性的、戰略性的、長遠性的重大問題處理與決斷的能力;對突發性緊急處境的應變能力等。

除此之外,還應該有第四種管理技能,即行政技能

行政技能。這是指管理者提高權威,組織資源,協調活動的一種行政性能力。行政技能包括:

構建組織內的權力平衡,加強個人地位,鞏固權力基礎的能力;依據目標,科學分配組織的人、財、物、時間、資訊等資源的能力;巧妙運籌與安排時間與空間要素,協調各種活動與工作過程的能力等。

不同層次管理者對管理技能需要的差異性。上述四種技能,對任何管理者來說,都是應當具備的。但不同層次的管理者,由於所處地位、作用和職能不同,對四種技能的需要程度則明顯不同。

高層管理者尤其需要概念技能,而且,所處層次越高,對這種概念技能要求越高。這種概念技能的高低,成為衡量乙個高層管理者素質高低的最重要的標準。

與之相反,基層管理者更重視的卻是技術技能。由於他們的主要職能是現場指揮與監督,所以若不掌握熟練的技術技能,就難以勝任管理工作。

2、試述現代管理者素質的核心

在當今時代進行有效而成功的管理,最重要的管理者素質就是創新。創新是現代管理者素質的核心。

創新素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創新意識。管理者要樹立創新觀念,要真正認識到創新對組織生存與發展的決定性意義,並在管理實踐中,樹立強烈的創新意識。

創新精神。這是涉及創新態度和勇氣的問題。管理者在工作實踐中,不但要想到創新,更要敢於創新。要有勇於突破常規、求新尋異、敢為天下先的大無畏精神。

創新思維。不但要敢於創新,還要善於通過科學的創新思維來完成創新構思。沒有創造性思維,不掌握越軌思維的方法與技巧,不採用科學可行的創造性技法,是很難實現管理上的突破與創新的。

創新能力。管理創新是靠創新能力實現的。創新能力是在管理實踐中,由相關的知識、經驗、技能與創造性思維綜合形成的。

第三節管理客體——管理物件與管理環境

一、名詞解釋

1、社會組織

所謂社會組織,是指為實現特定目的,完成特定任務而與社會規程結合在一起的人的群體。一般指具有法人資格的群體。

2、管理環境

管理環境是指存在於社會組織內部與外部的影響管理實施和管理效果的各種力量、條件和因素的總和。

二、填空

1、(資源要素)是構成組織的細胞,其動態組合與執行構成了職能活動

2、,組織資源或要素包括(人員)、(資金)、(物資裝置)、(時間)和(資訊)等

3、管理物件中的核心要素是(人)

4、管理物件的關鍵性要素是(資金)

5、在組織的資源要素中,(物資裝置)是社會組織開展職能活動,實現目標的物質條件與保證

6、在組織的資源要素中,(時間)是組織的一種流動形態的資源,也是重要的管理要素。

7、在組織的資源要素中,(資訊)既是組織執行、實施管理的必要手段,又是一種能帶來效益的資源

8、按存在於社會組織的內外範圍劃分,管理環境可分為(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

企業戰略管理第三版目錄

第1篇緒論 第一章戰略管理概論 第一節戰略管理的性質 第二節戰略管理理論的演進 第三節戰略管理的概念和特點 第四節戰略管理過程 第五節戰略管理系統 第六節戰略管理者 第七節戰略管理中的重要概念 思考題本章案例福特汽車公司概況 第2篇戰略分析 第二章企業外部環境分析 第一節外部環境概述 第二節巨集觀環...

中小企業管理試題

第一章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趨勢。簡答 第二章成功企業主要的素質要求。中小企業創業機遇。第三章合夥企業優缺點。特許經營的優越性,侷限性。解答 收購企業的評估。簡答 第四章設計對企業最有利的債卷。簡答 風險投資中內部機制有哪些 簡答 第五章中小企業創業計畫的要素有哪些?論述 制訂創業計畫書應注意的問題 第...

建材中小企業管理

建材中小企業管理 制度化管理先行 在中小企業成長為大型企業的過程中,伴隨著業務量的增長 管理物件的增加和管理過程複雜程度的提高,創業者有限的管理能力同管理幅度不斷拓寬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於是,制度化管理應運而生,成為緩解矛盾 突破企業發展瓶頸的重要 因此,中小企業的成長歷程,同時也是乙個企業從 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