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

2022-08-23 09:00:04 字數 4875 閱讀 7839

附件:為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滿足新時期國家和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特制訂《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課程要求》),作為各高等學校組織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英語教學的主要依據。

鑑於全國高等學校的教學資源、學生入學水平以及所面臨的社會需求等不盡相同,各高等學校應參照《課程要求》,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系統、個性化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導本校的大學英語教學。

一、教學性質和目標

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的乙個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大學英語是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並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

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後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二、教學要求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各高校之間情況差異較大,大學英語教學應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以適應個性化教學的實際需要。

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要求分為三個層次,即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這是我國高等學校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經過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與實踐應當選擇達到的標準。一般要求是高等學校非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應達到的基本要求。

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為有條件的學校根據自己的辦學定位、型別和人才培養目標所選擇的標準而推薦的。各高等學校應根據本校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並創造條件,使那些英語起點水平較高、學有餘力的學生能夠達到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

三個層次的英語能力要求如下:

一般要求:

1. 聽力理解能力:能聽懂英語授課,能聽懂日常英語談話和一般性題材的講座,能聽懂語速較慢(每分鐘130 ~150詞)的英語廣播和電視節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點。

能運用基本的聽力技巧。

2. 口語表達能力:能在學習過程中用英語交流,並能就某一主題進行討論,能就日常話題用英語進行交談,能經準備後就所熟悉的話題作簡短發言,表達比較清楚,語音、語調基本正確。

能在交談中使用基本的會話策略。

3.閱讀理解能力:能基本讀懂一般性題材的英文文章,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70詞。在快速閱讀篇幅較長、難度略低的材料時,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100詞。

能就閱讀材料進行略讀和尋讀。能借助詞典閱讀本專業的英語教材和題材熟悉的英文報刊文章,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實和有關細節。能讀懂工作、生活中常見的應用文體的材料。

能在閱讀中使用有效的閱讀方法。

4. 書面表達能力:能完成一般性寫作任務,能描述個人經歷、觀感、情感和發生的事件等,能寫常見的應用文,能在半小時內就一般性話題或提綱寫出不少於120詞的短文,內容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確,用詞恰當,語意連貫。

能掌握基本的寫作技能。

5. 翻譯能力:能借助詞典對題材熟悉的文章進行英漢互譯,英漢譯速為每小時約300個英語單詞,漢英譯速為每小時約250個漢字。譯文基本準確,無重大的理解和語言表達錯誤。

6. 推薦詞彙量:掌握的詞彙量應達到約4780個單詞和700個片語(含中學應掌握的詞彙),其中2000個單詞為積極詞彙,即要求學生能夠在認知的基礎上在口頭和書面表達兩個方面熟練運用的詞彙(見附3:

《大學英語參考詞彙表》)。

較高要求:

1. 聽力理解能力:能聽懂英語談話和講座,能基本聽懂題材熟悉、篇幅較長的英語廣播和電視節目,語速為每分鐘150~180詞,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點和相關細節。

能基本聽懂用英語講授的專業課程。

2. 口語表達能力:能用英語就一般性話題進行比較流利的會話,能基本表達個人意見、情感、觀點等,能基本陳述事實、理由和描述事件,表達清楚,語音、語調基本正確。

3. 閱讀理解能力:能基本讀懂英語國家大眾性報刊雜誌上一般性題材的文章,閱讀速度為每分鐘70~90詞。

在快速閱讀篇幅較長、難度適中的材料時,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120詞。能閱讀所學專業的綜述性文獻,並能正確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實和有關細節。

4. 書面表達能力:能基本上就一般性的主題表達個人觀點,能寫所學專業**的英文摘要,能寫所學專業的英語小**,能描述各種圖表,能在半小時內寫出不少於160詞的短文,內容完整,觀點明確,條理清楚,語句通順。

5. 翻譯能力:能摘譯所學專業的英語文獻資料,能借助詞典翻譯英語國家大眾性報刊上題材熟悉的文章,英漢譯速為每小時約350個英語單詞,漢英譯速為每小時約300個漢字。

譯文通順達意,理解和語言表達錯誤較少。能使用適當的翻譯技巧。

6. 推薦詞彙量:掌握的詞彙量應達到約6380個單詞和1200個片語(包括中學和一般要求應該掌握的詞彙),其中2200個單詞(包括一般要求應該掌握的積極詞彙)為積極詞彙(見附3:

《大學英語參考詞彙表》)。

更高要求

1. 聽力理解能力:能基本聽懂英語國家的廣播電視節目,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點。能聽懂英語國家人士正常語速的談話。能聽懂用英語講授的專業課程和英語講座。

2. 口語表達能力:能較為流利、準確地就一般或專業性話題進行對話或討論,能用簡練的語言概括篇幅較長、有一定語言難度的文字或講話,能在國際會議和專業交流中宣讀**並參加討論。

3. 閱讀理解能力:能讀懂有一定難度的文章,理解其主旨大意及細節,能閱讀國外英語報刊雜誌上的文章,能比較順利地閱讀所學專業的英語文獻和資料。

4. 書面表達能力:能用英語撰寫所學專業的簡短的報告和**,能以書面形式比較自如地表達個人的觀點,能在半小時內寫出不少於200詞的說明文或議**,思想表達清楚,內容豐富,文章結構清晰,邏輯性強。

5. 翻譯能力:能借助詞典翻譯所學專業的文獻資料和英語國家報刊上有一定難度的文章,能翻譯介紹中國國情或文化的文章。

英漢譯速為每小時約400個英語單詞,漢英譯速為每小時約350個漢字。譯文內容準確,基本無錯譯、漏譯,文字通順達意,語言表達錯誤較少。

6. 推薦詞彙量:掌握的詞彙量應達到約7670個單詞和1870個片語(包括中學、一般要求和較高要求應該掌握的詞彙,但不包括專業詞彙),其中2360個單詞為積極詞彙(包括一般要求和較高要求應該掌握的積極詞彙)(見附3:

《大學英語參考詞彙表》)。

上述三個要求是作為各高等學校在制定本校大學英語教學檔案時的參照標準。各高等學校可以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對三個要求中的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翻譯以及詞彙量的具體要求與指標作適當的調整,但要特別重視對聽說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三、課程設定

各高等學校應根據實際情況,按照《課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設計出各自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將綜合英語類、語言技能類、語言應用類、語言文化類和專業英語類等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有機結合,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英語應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訓練和提高。

大學英語課程的設計應充分考慮聽說能力培養的要求,並給予足夠的學時和學分;應大量使用先進的資訊科技,開發和建設各種基於計算機和網路的課程,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與條件。

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設計大學英語課程時也應當充分考慮對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和國際文化知識的傳授。

無論是主要基於計算機的課程,還是主要基於課堂教學的課程,其設定都要充分體現個性化,考慮不同起點的學生,既要照顧起點較低的學生,又要為基礎較好的學生創造發展的空間;既能幫助學生打下紮實的語言基礎,又能培養他們較強的實際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既要保證學生在整個大學期間的英語語言水平穩步提高,又要有利於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以滿足他們各自不同專業的發展需要。

四、教學模式

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採用基於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改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資訊科技,特別是網路技術為支撐,使英語的教與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展。新的教學模式應體現英語教學實用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有利於調動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尤其要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在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的同時,要合理繼承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優秀部分,發揮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

各高等學校應根據本校的條件和學生的英語水平,探索建立網路環境下的聽說教學模式,直接在區域網或校園網上進行聽說教學和訓練。讀寫譯課程的教學既可在課堂進行,也可在計算機網路環境下進行。對於使用計算機網路教學的課程,應有相應的面授輔導課時,以保證學習的效果。

為實施新教學模式而研製的網上教學系統應涵蓋教學、學習、反饋、管理的完整過程,包括學生學習和自評、教師授課、教師**輔導、對學生學習和教師輔導的監控管理等模組,能隨時記錄、了解、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教師的教學與輔導情況,體現互動性和多**性,易於操作。各高等學校應選用優秀的教學軟體,鼓勵教師有效地使用網路、多**及其它教學資源。

教學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新教學模式應能使學生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和方法進行學習,獲得學習策略的指導,逐步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模式的改變不僅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變化,而且是教學理念的轉變,是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思想和實踐,向以學生為中心、既傳授語言知識與技能,更注重培養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思想和實踐的轉變,也是向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為導向的終身教育的轉變。

具體實施可參考附1:基於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

五、教學評估

教學評估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乙個重要環節。全面、客觀、科學、準確的評估體系對於實現教學目標至關重要。教學評估既是教師獲取教學反饋資訊、改進教學管理、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又是學生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和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

對學生學習的評估分為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兩種。

形成性評估是教學過程中進行的過程性和發展性評估,即根據教學目標,採用多種評估手段和形式,跟蹤教學過程,反饋教學資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形成性評估特別有利於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進行有效監控,在實施基於計算機和課堂的教學模式中尤為重要。形成性評估包括學生自我評估、學生相互間的評估、教師對學生的評估、教務部門對學生的評估等。

形成性評估可以採用課堂活動和課外活動記錄、網上自學記錄、學習檔案記錄、訪談和座談等多種形式,以便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觀察、評價和監督,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推薦使用的《學生英語能力自評/互評表》見附2)。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

為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滿足新時期國家和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特制訂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 以下簡稱 課程要求 作為各高等學校組織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英語教學的主要依據。鑑於全國高等學校的教學資源 學生入學水平以及所面臨的社會需求等不盡相同,各高等學校應參照 課程要求...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

附件 為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滿足新時期國家和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特制訂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 以下簡稱 課程要求 作為各高等學校組織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英語教學的主要依據。鑑於全國高等學校的教學資源 學生入學水平以及所面臨的社會需求等不盡相同,各高等學校應參照 課...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

附件 為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滿足新時期國家和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特制訂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 以下簡稱 課程要求 作為各高等學校組織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英語教學的主要依據。鑑於全國高等學校的教學資源 學生入學水平以及所面臨的社會需求等不盡相同,各高等學校應參照 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