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第一學期教學計畫

2022-08-17 05:06:03 字數 2896 閱讀 4961

一、學生情況分析

我校四年級共有學生123人,學生是非常喜歡《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的,但由於家長對它不夠了解,所以重視不夠,這樣影響了一些家庭作業的完成,以及一些實踐活動的開展,對本課程的學習也會受到影響。教師力爭減少一些負影響,努力提高活動質量,提高課堂效率。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教材共三個單元:「生活中的消費」「生活中的習俗」「安全地生活」。

三、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 《生活中的消費》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養成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態度。

2、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團結協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

能力目標:

能與他人平等的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地參與**活動。

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務和現象,嘗試合作地、有創意的**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養成蒐集、整理和運用社會資訊的能力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說明問題。

知識目標:

1、初步了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係。

了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則。

初步懂得講文明、守法律對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第二單元 《生活中的習俗》

情感態度價值觀:

熱愛生活,感受生活的快樂。

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文化傳統和節日習俗。

尊重不同國家和人民的文化差異,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

能力目標:

能清楚的表達自己對節日及喜慶活動的感受和見解。

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務與現象。

培養學生蒐集、整理、分析和運用資訊的能力。

知識目標:

知道我國的一些傳統節日,了解幾個主要傳統節日的習俗和來歷。

知道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喜慶活動及民間風俗。

知道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

第三單元 《安全地生活》

情感態度價值觀:

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養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培養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初步形成法制觀念。

能力目標:

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本領。

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與他人平等的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的參與集體生活。

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現象,有創意的**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學會蒐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資訊,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說明問題。

知識目標:

1、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係。

2、初步懂得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3、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四、教學措施及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改變陳舊的觀念,樹立新觀念

(1)轉變教材觀。教學是對教材的再創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據新課程的教學要求,要運用好教材。要做到「刪減、替換、補充」。,教材是為學生提供的案例.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學主題。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題為基礎,引導學生去學習,去**。

(2)轉變教學觀。新的課程改革,把關注人作為課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第一.要變「目中無人」為有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新觀念,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要關注每一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的形成。

第二,變「重結論輕過程」為重視學生學的過程。新課程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教師的教學過程,要指導學生怎樣學,通過什麼方法學;不要把現成的結論強加給學生,要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來看待世界,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理念

(1)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

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的核心是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每乙個兒童的成長,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使學生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

(2)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

品德與社會課程教育意義在於對兒童生活的引導,用經過生活錘煉的,有意義的教育內容教育兒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選取、引用的教育內容和形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引導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3、要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

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發展的啟蒙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從兒童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要採用他們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引導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後人格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4、改革教學方式

教師要注意遵循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基本教學理念,採取以客觀社會為基礎與學生為主體的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廣泛採用活動型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自我體驗感悟,**發現訓練技能,養成習慣。

5、 重視學生學業評價

品德與社會課評價目的是獲得反饋資訊,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促進兒童發展,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而不是對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發展水平做終結性的評定,更不是利用評價結果對兒童進行比較與分等。因此,要從每個學生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發展性評價。

五、教學進度

時間課題

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消費

第1、2週第1課生活需要消費

第3、4週第2課不同的購物場所

第5、7週第3課做聰明的消費者

第二單元生活中的習俗

第8、9週第1課多彩的民族節日

第10、11週第2課家有喜事

第12、13週第3課異國習俗

第三單元安全地生活

第14、15週第1課交通安全每一天

第16、17週第2課從「119

第18、19週第3課面對突發事件

第一學期四年級品德與社會

2013 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試 小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書面考查卷 一 填一填。下面的內容你了解嗎?請將正確答案填寫在橫線上。20分 1 我們的母親河是指 2 藏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是潑水節是族人民的新年。3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是消費者投訴舉報專線 是 4 我國位於亞洲東部,瀕臨洋,陸地面積約平方千...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第一單元教案

多樣的購物天地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引導學生通過對各種購物場所的觀察,使學生知道一些現代化的買賣方式。2.通過學習討論,幫助學生了解不同的購物場所及自具有的特點。3.使學生感受購物活動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係,初步認識購物場所的發展 變化與社會發展的辯證關係。4.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收...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 寶島台灣 教學總結與反思 萬雯 寶島台灣 這一課主要要求學生了解台灣的概況,台灣的由來 知道台灣的美麗與富饒使千百年人們辛勤開發經營的結果 知道台灣與祖國大陸同祖同源,台灣使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了解我國 一直致力於台灣問題的解決,兩岸人們渴望統一。我在深鑽教材後明確了主題目標,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