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語文老師的十一條建議

2022-08-14 04:42:04 字數 2916 閱讀 2164

第一,老師要學會根據不同的學情來確定、調整教學內容。如果乙個班的學生,有的水平高,有的水平低,怎麼辦?可以嘗試複式教學法,先給這個階段的學生講,再給另外乙個階段的學生講。

老師一定要記住,你們是要駕馭課堂、駕馭學生的,不能反過來讓課堂、讓學生駕馭你們。

第二,學情至少可以分為三類:重點學校、城市學校和農村學校。如果你教的是重點學校,重點之「重」在什麼地方?

重在一定要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開展邏輯訓練,注重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關係,等等。

第三,老師始終要明確,語文課的教學目的是什麼。教材當中有許多關於動物、植物或者景物的課文,語文老師一定要講出在作者筆下,這些動物、植物、景物如何美,作者用怎樣的方法表現這些美。語文老師不是生物老師、美術老師、思想政治老師。

第四,幾乎所有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有精講和略講之分。老師講任何一篇課文,首先要辨別是精講還是略講。精講的一定要講透,略講的點到為止,以提高學生自學能力,這是乙個基本規律。

如果講課文不分詳略,都用同一種方法,那是違反教育規律的,編教材的目的就是讓大家有所參考。

第五,語文老師要反思自己是否明白學生需要什麼,該如何教給他們,而不是總埋怨學生水平太低,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沒法兒教。

第六,深文淺教,淺文深教,是乙個永遠的教學原則。不怕有深文,也不怕有淺文,如何深、如何淺,關鍵看老師如何駕馭,如何判斷,如何緊密結合學情。建議教深文抓住乙個或兩個知識點,講透、講足,千萬不要散開式地以深講深。

第七,分析課文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一篇課文需要挖掘的東西特別多,老師們要學會抓重點,堅持「一課一得」原則,不要面面俱到。

第八,千萬不要認為講得深就是深刻,把一點或兩點給學生講明白、講透就很好。現在很多老師覺得,要把課講得很深,引經據典,才能體現老師的水平。中小學語文課不需要引經據典、不要講得太深,除非是教重點實驗班,而且是文科重點實驗班。

第九,特別建議老師們在講課時要注意文章體裁,至少要注意文學性體裁和非文學性體裁的區別。文學性體裁一定要以情為主,要情濃意長;非文學性體裁一定要以線索為主,要思路清晰。當然,無論是文學性體裁還是非文學性體裁,都不能離開語和文。

第十,建議老師把自己的課堂減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多出來的時間幹什麼?把課堂還給學生。

語文課不僅是老師講,還是學生學,老師的話越少越好。老師要學會引導學生說話、寫文,誰能把學生表達的慾望「撩撥」起來,誰就是好老師。

第十一,千萬不要以為語文想怎麼講就怎麼講。語文課不是隨意開放的,有自己的原則、規律和方法。最基本的原則、規律和方法,就是不能離開語和文。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和重要保障,而有效的課堂教學則離不開以下「四個有效」:

一有效備課:

1.備學生(以學論教,以學定教,了解學情,讀懂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培養學習習慣,指導學習方法,提公升學習能力)2.備教材(明確教學目標,確定主幹知識,界定教學重點與難點,適當整合教學內容)3.

備活動(知識要在活動中加工才能變成能力,課堂教學必須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教學中的學生活動主要有:1)個體活動2)同伴互動3)組內互動4)組間互動。

活動設計必須考慮的要素:1)活動的目的2)活動的方式3)活動的時間4.備練習(基礎練習、拓展性練習、綜合練習),練習設計要體現基礎性、層次性和可操作性。

二有效授課:

有效授課要讓學生「五動」。在聽課評課中,我們常常說要「以學論教」或者說「以學評教」。言下之意就是:

判斷一節課是否屬於好課,並非看老師說得怎麼樣或教得怎麼樣,而是要看學生學得怎麼樣以及學到了什麼。衡量學生是在真學還是假學,關鍵是看學生是否真的「動」了起來。歸納起來就是「五動」:

即「動眼、動腦、動手、動口、動耳」。要學生動起來的主要前提是:老師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與空間進行活動,然後就是要在學習過程中認真落實這「五動」。

1,動眼:動眼就是閱讀、觀察與發現。老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個體的閱讀,只有在閱讀的基礎上才有資訊的輸入,只有在資訊輸入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按不同的目的對相關的資訊進行加工;

2.動腦:對獲取的資訊進行加工的過程就是動腦的過程,包括分析、比較、判斷與遷移等,而動腦又必須是個體的腦力勞動,而並非是直接分享別人腦力勞動的成果。

為此,老師必須為學生留給思考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與判斷;

3.動手:老師必須強化學生在課堂中的動手意識。

動手通常包括隨堂做筆記和動手嘗試用筆頭來表達。1)一是對老師重要的解釋或同學表達的獨到見解或觀點有選擇性地及時記錄下來;2)二是按照老師隨堂安排的同步練習,自覺動手嘗試完成筆頭的學習任務,不能光是停留在想象之中或口頭上的夸夸其談。該計算的馬上就計算,該表達的就馬上表達。

4.動口:老師要注意培養學生主動開口的意識。

動口就是要讓學生敢於並且善於主動在同學之間**、討論、交流與主動求助。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其中乙個重要的環節就是在組員之間開展有效的討論與**。需要討論與**的問題通常是比較難的,所以很有必要通過口頭來交流與**。

當然,當問題解決後所獲得的學習成果也要通過口頭來表達與分享。

5.動耳:老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動耳」意識。

動耳就是要認真、細心、虛心傾聽別人在說什麼。一是聽老師講,二是聽同學講。在平時聽課中,認真傾聽往往被師生所忽視。

比較常見的情況是:老師講學生也在講,當乙個學生代表在講,其他學生也在講。在這種情況下,反饋的效果往往是比較差的。

綜上所述,如果老師在每節課中都能讓學生落實以上「五動」,並且保證「動」的時間總量與質量,其教學效果就是比較理想的。

三有效作業

1.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

1)先複習,後做練習;2)先糾舊錯,後做新練習;3)正確書寫,規範用筆,規範塗改,保持頁面的整潔。

2.注意布置作業的科學性

1)必做練習(基礎知識,重要的主幹知識)

2)選做練習(拓展性練習,這種練習要適度、適量,主要是為了滿足學有餘力的學生需求)

3.預習也是練習(課前老師預設若干問題,讓學生嘗試去發現和解決比較容易的問題)

四有效輔導:

1.個體學生:個別輔導(適合個別學困生與臨界生,量體裁衣,對症下藥,特別有效)

2.多數學生:集體輔導(適合在大多數學生都存在問題的情況下進行)。

給新老師的建議

2012 10 30 21 04 01 教師節對於新教師而言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剛步入教師行列,他們躊躇滿志 信心百倍,有無限的憧憬與願望。但實際教學與學校裡的 紙上談兵 有著天壤之別,此時的心理學與教育學知識彷彿一下失去了作用。有的是解決不完的問題,有的是自己對教學的困惑,有的是對自己教學能力的懷...

老師給學生的建議

編者按語 本學期第一次學生評教之後,嵩陽高中06級組織各科老師給學生的各科學習提出了諸多建議,字字句句語重心長,愛生之心難於言表,望各位同學虛心上進,勇鑄輝煌。1 端正學習態度,重視語文學習。2 課前預習。3 上課認真聽 用心記,積極思考,踴躍發言。4 按時 保質 保量完成作業。5 善觀察 細思考 ...

老師給初中家長的建議

作為老師,經常遇見不少家長詢問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我總結了以下建議幾條,不一定正確,供大家參考,一 正確認識自己的孩子。不要對自己的孩子期望值太高。多數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總期望自己的孩子考第一。總拿自己的孩子和鄰居家的,親戚家的,朋友同事的優秀孩子作比較。比較的結果是弄的孩子沒有信心,自己沒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