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發揮教師在導學中的功能和作用

2022-07-26 01:51:04 字數 5324 閱讀 6586

「導」在學法提示,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通過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長知識,還要長智慧型。教學中要有目的、有意識、有計畫地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領悟並及時提示他們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使他們逐步由「學會」到「會學」,不斷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例如指導學生逐步學會閱讀數學課本的方法,從中年級開始,我用程式思考題引路,提示閱讀方法和重點。

擬定閱讀思考題時,我十分注意:①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②符合教材的知識結構;③符合數學學科特點,即重概念,重算理,重思路。學生按照思考題提出的問題、要求、方法、步驟去看課本(插圖)、理思路、找難點、抓重點、想疑點。

例如在教學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例3時(相遇問題),我擬定了以下一組思考題:①看例3 和示意圖,想相向是什麼意思?②看課本中列出的方程,想它是根據怎樣的等量關係列出的?

③看解題過程 ,想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和關鍵是什麼?④你還能根據什麼樣的等量關係列出別的方程?⑤比較一下,這些不同的方程中哪種最簡便?

這組思考題從審題入手,較好地引導學生掌握自學應用題的方法。學生通過看,弄清了思路;通過想,找到了解題的關鍵是利用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等量關係列方程;通過做,掌握了列方程解這類應用題的規律及方法。在此基礎上,思考題④又進一步引導學生展開思路,從不同角度去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並篩選出最佳方法,使學生的思維素質及思維能力均得到了培養。

用思考題引路,指導學生學法是乙個較長時間的訓練過程,從中年級到高年級經歷了老師擬定思考題、師生共同擬定思考題到最後基本上由學生自己獨立看課本這三個階段。

「導」在重難點突破,加深知識的理解

每章節知識都有重難點,而往往一些知識的重點也就是難點。對於小學生來說,「難」就「難」在知識的抽象性上,它與兒童思維的具體形象性是一對矛盾。為了將這一對矛盾很好統一起來,我在學習的重難點處施導時注意了:

①以豐富的感性材料作為引導的起點;②抓住突破難點的關鍵;③引導學生初步運用觀察、分析 、判斷、聯想的方法進行推理。 例如學習「分數的意義」一課,正確理解分數意義是教學的重點,而單位「1」的抽象性又使它成為掌握分數意義的乙個難點。為了解決這一難點,我從觀察圖形入手,進行以下四個環節的引導:

①觀察。課本中的前六幅圖形作第一組,後兩幅圖為第二組,讓學生從第一組到第二組按順序邊觀察邊說出圖中各將什麼當成單位「1」,其中的陰影部分各表示幾分之幾;②對比。讓學生將兩**對比,找出它們的異同點;③概括。

通過觀察和對比,單位「1」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了比較清晰的表象,再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概括,即:單位「1」不僅可以表示乙個物體,乙個計量單位,還可表示由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④運用。實際運用是檢驗學生是否真正理解的一種手段。

於是我又啟發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單位「1」的意義。由於以具體生動的直觀圖形作為認知的起點,在向抽象思維過渡過程中,又十分注重引導學生將觀察、語言及思維三者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對單位「1」含義有了較清晰而又準確的理解,順利突破了難點。

「導」在規律的歸納概括上,培養抽象思維能力

數學中的公式、法則、定律、概念等都是抽象概括的結果,將具體直觀的表象概括成規律性知識,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他們感到最困難的一點。因此,我十分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不同的方法進行引導:①對於有關概念的概括,注意引導學生從有關諸多因素中,抽取出體現其本質特徵的因素進行概括;②對有關計算法則引導學生根據計算的過程及步驟去歸納概括。

例如:「分數除法的計算法則」就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前面學習的「分數除以整數」和「乙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過程去歸納概括;③對於有些計算公式,如幾何圖形的面積、周長及體積計算,引導學生參與公式的推導過程,老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經歷由操作思維到形象思維最後到抽象思維的過程,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知識理解深、記得牢、用得活 。同時,還使學生初步掌握了一些歸納、概括數學知識的基本方法,提高了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

「導」在開拓學習思路,促使知識融匯貫通

傳統的習題,條件完備,結論明確。一般情況下,解題就是找出唯一的正確答案。學生形成一種心理定勢 ,即只要得了乙個答案就萬事大吉了,解題時很少對題目作深入地探索。

例如在30□5中填數,使它能被3整除,怎樣填?學生根據能被3整除數的特徵,發現符合題目要求的填法不止乙個,而是多個。

綜上所述,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就要注意從思維的興趣、目標、方法、過程及廣度和深度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並注意把握「導」的時機,掌握「導」的方法,才能達到優化數學教學的目的。

如何結合自己的工作進行案例研究

結合自己工作進行案例研究

對於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小學教育工作者而言,教學、學習和科研是相容的。在新的背景下,要求作為教師的我們不斷的學習、進修來更新自己的專業內涵,同時,更要進行教學研究。下面就是我結合自己的工作進行的案例研究:

一、選擇合適的案例

1、案例的特點。  案例研究把自然情境作為資料的直接源泉:研究問題產生於教育工作者的實際工作,需要在真實、自然的環境中展開研究。

主要使用實地體驗、開放型訪談、參與型觀察方法對問題或情境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案例研究把每乙個所研究的教學現象,當作乙個整體來詳細加以描述,理解與詮釋。  研究者不可能把問題發生、發展中的所有變數都揭示出來,但認識或解釋的不完全性並不降低我們追求解釋的熱情。

  教育案例的研究以歸納為主要的分析手段。.注意力指向了學校和社會環境中的各種互動關係,從人本的角度理解學校生活的完整性

2、案例的選取。  選擇充滿內部矛盾、存在相互衝突,看似無法解決的事件。選取的事件必須是以大量的細緻的研究為基礎的。案例必須傾向於對資料進行歸納分析。

二、案例故事的描述。

要有條件和背景,要說明故事發生的環境和條件。描寫研究的脈絡和背景資料。此案例的焦點人物或實踐。

研究的潛在重要性。初步的文獻綜述,以作為研究可能的概念框架。  對故事環節要詳細的描述。

以敘述形式提供資料,用描述性小標題表示不同「發現」。分析與資料混合使用。資料描述必須充分,以讓讀者自我判斷。

  有結論或反思。重述論點。敘述資料的結果及對論點的影響。

結果的啟示。引出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三、案例研究寫作的五個階段。  1、案前準備。選擇典型案例,對其內容、結構進行分析:

領會案例作者如何描述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如何突出主要問題;案例作者如何處理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提煉的問題如何與案例內容相關聯。  2、案例準備。上一堂公開課或聽公開課、教研會。

  3、撰寫案例初稿。  4、反思、斟酌、重寫。  5、賦案例以意義。

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教學反思

一、 利於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在自學課本時,學生由於認知能力的侷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識,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認識,讓學生大膽提出不懂的問題。儘管在老師看來非常簡單,但這些問題是學生思考後的思維斷點。由於學生間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問題具有思考的價值,有的甚至幼稚,我們重在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

長此以往,水滴穿石,學生提出的問題肯定越來越精彩。二、利於突出重點,提高教學效率。

經過預習後,有些簡單的問題學生自己可以解決,教師沒有必要在課堂上設定情境讓學生解決。在單位時間內,解決三個問題與解決兩個問題,哪個更有效率?不言而喻。

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的興趣,對自己疑惑的問題肯定會倍加關注。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的「模糊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和澄清,鼓勵學生學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經教師的點撥後,「山重水複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對教師來說,間接實施了因材施教。對學生來說,易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如果沒有預習,學生的大腦會一片空白,不能及時與舊知識鏈結,會毫不批判的無條件接受。

預習後,當認知發生衝突時,及時反思學習成果,碰撞出智慧型的火花。

三、利於學生舉一反三,構建知識網路。

由於學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對同樣的知識構建的途徑必然也是多樣的。但因課本編排的侷限,不可能將各種想法全部展現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在借鑑課本想法的基礎上,展現多樣化的見解,撞擊出思維的火花。在預習的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滿足於課本知識的獲得,敢於向課本挑戰,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見解,運用自己的智慧型填補課本的空白點,從而達到對課本知識的深層次理解,構建自己清晰的知識網路體系。

四、利於提高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

在學生預習後,教師要相應的改變教學策略,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動的使用課本提供的素材。教師必須站在學生發展的高度,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從學科的總體目標擬定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再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靈活的選用教法,設計合理的科學的教學過程。在教材處理上做到以教材為依據但不拘泥於教材。

靈活多變的處理教材,讓教材為師生服務,不要成為教材的奴隸。學生預習時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認識浮淺。因此教師更應深入鑽研教材,結合學生

學情預設反思:

本課所學內容相對於學生來說,確實簡單易懂,難度較低,大部分學生都基本掌握了相關知識,並能較好地完成各項習題。

課前學生掌握情況預知不夠準確,所設計的教學課件與教學預案相對落後,較低地估計了學生對本課知識的掌握情況。

重難點突破反思:

本課的教學重點為: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乙個數的倒數的方法。教學難點為:熟練地寫出乙個數的倒數。在本次課堂教學過程中,都一一解決,達到了教學預設目標。

教學過程總體反思:

雖說對學生掌握情況的預設不足,但課前的隨機應變,使得本課的教學又出了「新彩」,將一堂新授課,變為預習成果匯報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引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並在熱烈的討論中,識記知識點,強調重點,攻破難點。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感受到數學的學習是如此的輕鬆、有趣,課前的預習是如此的有成就,進而引得學生以更大的積極性,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來。我個人認為課堂教學做得比較成功。

總的來說,本節課的教學有得也有失,最大的失就是沒有十分準確地預知學生的情況,此失很有可能成為以後教學的重大失誤,所以,我一定吸取教訓,避免此類事情再次發生。

一、在活動中學數學——關注學習過程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只是接受現成的數學知識,而是乙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許多東西是教師難以教會的,要靠學生在活動中去領會。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是有效的學習。

一堂好的數學課,教師應十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向學生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引導學生參與概念、法則的形成過程,暴露學生學習知識的思維過程。具體說,教學時應抓住新舊知識的連線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幫助學生獲得新知學習的必要經驗和預備知識(奧蘇貝爾稱之為「先行組織者」),從而為新知學習提供認知固定點,提高學習者認知結構中適當觀念的可利用性;應啟發學生從原有認知結構中找準新知的生長點,不僅要考慮學生學習新知識所需要的基礎,而且充分考慮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已了解多少,從而確定新知學習的起點;應突出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在比較中發現矛盾,引發認知衝突,為學習新知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保持學習動機,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應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

在這一過程中,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去親自體驗,決不去教;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親自動手,決不替他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說的,讓學生自己動口,決不代他講。為學生多創造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點表現自我的機會,多一點體嘗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怎樣發揮教師在導學中的功能與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 引導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發揮主導作用,以此帶動學生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實際上主要體現在教師如何指導學生的學習上,也就是教師如何組織有效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使教學活動成為乙個師生交流與共同發展的平台。一 ...

積極發揮城市公園在塑造文明和諧城市中的作用

摘要 進入21世紀後,城市公園已不再是單純的一片園林和綠地,而是集自然環境因素和社會人文環境因素為一體的優雅而高尚的公共場所,是城市建設和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已經成為現代城市文明的重要基礎,必須積極發揮城市公園的社會文化功能 經濟功能和環境功能,努力構建文明和諧城市。關鍵詞 城市公園文明...

發揮人事編制部門在構建和諧人事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 如何更加充分發揮人事工作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一直以來是人事編制部門首要思考的問題。本文通過 市 區人事局在中共 市 區委確立的打造 速度 效益 創新 和諧 的總體目標下,如何找準人事編制與完成區委確定的目標任務的結合點,在統一思想的基礎上,找準工作定位,明確目標任務等問題分四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