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生產製造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程式 李志亮

2022-07-18 07:36:05 字數 5002 閱讀 5710

生產製造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程式

1 目的

使影響生產製造現場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的各類因素處於受控狀態,保障環境因素控制和人員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2 適用範圍

適用於集團公司/公司/專案部金屬結構、模板生產等過程中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

3 術語和定義

本程式採用《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手冊》中有關術語和定義。

4 職責

4.1 集團公司各部門按職責分工對生產製造現場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進行監督檢查。

4.2 城區管理建設局負責對城區生產製造現場的環境管理進行監督檢查。

4.3 公司/專案部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對生產製造現場的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進行管理。

4.4 生產管理排程部門負責生產製造組織管理及文明生產管理。

4.5 機電物資部門負責機電裝置管理和勞保用品的採購、發放、報廢等工作。

4.6 技術部門負責安全技術措施的編制、審核、技術交底及監督落實。

4.7 公司/專案部負責本程式的具體實施。

5 工作程式

5.1生產製造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流程圖。

5.2 生產區域的規劃

5.2.1 公司/專案部技術管理部門/技術負責人應根據廠址、地理環境位置、生產製造和產品工藝、機械裝置配置、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要求,規劃和建造生產製造廠區/車間。

規劃內容應包括:

5.2.1.1 廠區材料、半成品、成品庫(場地)的設定;

5.2.1.2 進料、下料、加工、部件拼裝和總拼裝場地/車間的設定,要綜合考慮產品的幾何尺寸、結構特點、生產流水線、技術要求、環保和職業健康安全要求。

5.2.1.3 廠區和車間的通道應暢通,並符合安全文明生產要求。

5.2.2 公司/專案部技術管理部門/技術負責人負責組織生產場地的規劃設計,總工程師審核,經理批准後組織實施。

生產製造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流程圖

5.3 生產工藝的編制與審批

5.3.1 《工藝大綱》由專業技術負責人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編制,總工程師審批。

《工藝大綱》編寫內容應包括:編制依據、產品概況、工藝方案、質量檢查計畫、工裝設計與製造、主要工器具一覽表,質量、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技術措施等。

5.3.2 《工藝卡》的編審應由專業技術負責人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根據《工藝大綱》及圖紙編制《工藝卡》,由專業技術負責人審核,總工程師審批。《工藝卡》的編制應滿足如下要求:

5.3.2.1 《工藝卡》要清楚表明零件的形狀、幾何尺寸、材質、加工方法、質量要求、毛坯加工餘量及注意事項等。

5.3.2.2 《裝焊工藝卡》要清楚表明零件的裝配關係、裝配質量和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要求、焊接方法、焊接規範等。

5.3.2.3 《無損檢測工藝卡》要清楚表明檢驗依據、檢驗手段、技術要求和環境保護、職業健康安全防護措施。

5.3.3 技術負責人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按工藝大綱的要求及產品製造時的加工、裝配特點,設計輔助工裝製造圖及環境保護和職業健康安全措施,並由專業技術負責人審核、總工程師批准。

5.4 環境因素識別與評價、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

5.4.1 公司/專案部主管經理(或總工程師),在生產製造前,組織技術和環保、安全部門,根據生產工藝流程和現場實際情況,依據《環境因素識別與評價控制程式》、《危險源辯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策劃程式》,評價出生產製造過程中的重要環境因素、重大危險源。

5.4.2 生產過程中,主管經理組織相關部門每年定期進行環境因素與危險辯識和評價,必要時更新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生產班組每日根據生產動態,結合「三工」活動開展危險預知,填寫「危險預知活動記錄」,安全部門應及時掌握危險辯識和評價的動態。

5.4.3 生產製造工藝發生較大變化或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變化時,環境保護、安全部門應組織相關部門/人員及時對環境因素、危險源進行補充辯識,重新評價和確定重要環境因素、重大危險源。

5.5 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的確定

公司/專案部環境保護、安全部門根據《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控制程式》,獲取有關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編制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清單,以檔案形式下發執行。

5.6 生產製造區域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目標的建立與實施

5.6.1 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目標由技術部門組織建立,根據生產製造的具體情況按本程式5.

4.1條款規定的內容,視情況制定其目標和指標,並在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中明確。

目標應盡可能具體與可測量。通常情況下,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目標應結合年度計畫,從以下幾個方面制定落實:

5.6.1.1 事故監控指標

包括環保事故、工傷事故(新增職業病)、機電和火災事故率與直接經濟損失率;

5.6.1.2 塵毒雜訊等有害作業場所治理達標率;

5.6.1.3 事故隱患整改率和預防措施到位率;

5.6.1.4 機電裝置的完好率;

5.6.1.5 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措施經費;

5.6.1.6 與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相適應並經培訓考核持證的管理、執行、檢查和操作人員的到位率。

5.6.2 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目標應予分解,並制定切實可行的控制措施,確保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目標的實現。

5.7管理方案的制定與實施

5.7.1管理方案由公司/專案部主管經理按《方針、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式》的規定組織制定和實施。

管理方案應規定實施控制的方法步驟、完成時間,明確責任部門、相關部門和檢查部門或人員。

5.7.2管理方案發放至所有相關部門,並將有關要求傳遞到相關方。當生產製造情況發生較大變化時,技術部門應對管理方案進行修訂。

5.8 應急準備和響應

5.8.1公司/專案部涉及的潛在緊急情況和突發事件(事故)一般包括:火災、**事故;危險化學品、有毒有害物質洩漏;重大機械裝置(起重機械)事故和現場人員傷害及中毒事故。

5.8.2公司/專案部針對潛在事故,根據《應急準備與響應控制程式》的規定編制應急預案,建立應急領導小組,組織相關人員對應急預案進行培訓或演習,並落實應急物資。

5.8.3公司/專案部在應急預案的演習、緊急情況或突發事件發生後,應對應急預案的效果進行評審,必要時進行其修改。

5.9 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教育和培訓

公司/專案部應根據《培訓實施程式》,組織進行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教育和培訓。

5.10 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資訊交流

公司/專案部應按《資訊交流、協商與溝通控制程式》進行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資訊交流。

5.11 生產廠區的執行控制

5.11.1 技術、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交底

5.11.1.1 對設計圖的技術、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交底,由專案部技術負責人主持,質量、環境、安全部門及生產製造管理有關人員參加。

5.11.1.2 生產製造過程的技術、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交底,由專案部技術負責人組織,各專業技術人員和有關作業人員參加。交底內容:

1) 介紹施工圖紙、產品特點;

2) 採用技術標準和質量標準;

3) 生產工藝、製造流程及應用檔案;

4) 原材料的規格、型號、標準和要求;

5) 各工序交接的技術問題,關鍵過程和特殊過程的技術問題;

6) 重要環境因素與重大危險源控制方法;

7) 生產製造過程的文明生產要求。

5.11.1.3 交底記錄應由專業技術人員填寫。

5.11.2 廠區和生產車間管理

生產廠區和車間應規範布置,開展環境和安全檢查、考核、評比。

1) 生產人員應嚴格執行本崗位操作規程,嚴格遵守安全文明生產紀律,進入廠區,應按勞保規定著裝和使用安全防護用品,嚴禁違章作業。

2) 生產廠區入口處,必須設定安全文明生產紀律等告示牌,配備值班保衛人員,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廠區,必要時可實行掛牌出入制度;

3) 工作場所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應擺放整齊,平穩可靠且標識清晰,各種工位的器具、工件應限定擺放位置;

4) 廠區和車間內應有足夠的照明,在潮濕和金屬容器內等需使用照明的作業場所,照明電壓必須符合國家相關安全電壓的規定;

5) 車間內各作業區應有明顯的界限,特殊場所應設定警戒線或警示標誌;

6) 機械裝置整潔、消防器材齊備、各類標識清晰,做到工完場清;

7) 積極開展塵、毒、雜訊治理,達標排放廢渣、汙水等。

5.11.3 機電裝置管理

5.11.3.1 各類裝置操作人員應經過專業培訓,特種作業人員應取得上崗操作證。

5.11.3.2各類裝置安全防護系統應完好可靠,裝置操作靈敏,儀表、訊號、照明及附屬裝置效能良好。

5.11.3.3 電氣裝置金屬外殼應採取保護性接地(零)措施。

5.11.3.4 電焊機電源線、電纜與焊機接線處應有屏護罩;一次線長度不超過2公尺,二次線接頭不超過三個。

5.11.3.5 金屬切削工具機的防護裝置完備、可靠,防夾具脫落裝置完好,限位及聯鎖操作手柄靈敏,切削物清除時應使用專用工具。

5.11.3.6 衝、剪、壓機械安全裝置完善可靠,腳踏操作外露部分上部及兩側應設有防護罩和防滑設施。

5.11.3.7 手持電動工具安全效能良好,絕緣電阻值符合要求,且電源接線處應設有可靠的漏電保護器。

5.11.3.8 壓力氣瓶應定期檢查,安全閥、壓力表應靈敏可靠,有明顯漆色標誌,無嚴重腐蝕和損傷等。

5.11.4 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的監督檢查

集團公司/公司/專案部應根據《監測和測量控制程式》要求進行檢查,並做好記錄,填寫「檢查監測表」。

5.11.4.1 廠部/車間檢查主要內容

1) 生產作業人員在生產過程中的「三違」現象;

2) 安全防護用品的發放和正確使用情況;

3) 生產車間各類安全標識、標牌、操作規程的配掛情況;

4) 裝置的安全裝置、附件及用電裝置的絕緣保護效能情況和完好程度;

5) 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技術措施的執行和落實情況以及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交底記錄;

6) 班組安全活動開展情況;

7) 生產製造現場汙染、洩漏、廢棄物管理情況;

8) 現場文明生產情況等。

5.11.4.2 公司/專案部監督檢查主要內容

1) 目標和指標實現情況;

2) 廠部/車間各級環境保護、職業健康安全責任人職責落實情況;

3) 生產作業人員遵章守紀情況;

4) 各類環境保護、安全防護措施的落實情況;

5) 班組環境保護、安全活動開展情況;

6) 生產場地文明施工情況。

5.11.4.3 集團公司年度監督檢查考核按《監測和測量控制程式》要求執行。

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方針範本

保護環境造福人類 健康安全預防為主 遵守法規持續發展 保護環境造福人類 在生產及服務活動中實施汙染預防,嚴格管理 規範操作,全員參與,保護環境 杜絕能源 資源的浪費 盡可能採用環保材料,達標排放,減少廢棄物排放 為人類社會發展作貢獻。健康安全預防為主 安全第一,文明生產,減少職業危害,確保員工的健康...

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手冊

重慶 x 依據 gb t24001 2004和gb t28001 2011標準編制 檔案編號 xj e 01 2013 編寫 審核 批准 版本 修訂狀態 a o 分發編號 受控狀態 受控 2014 3 10發布2014 3 11實施 0.0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手冊檔案修改記錄表 0.1 目錄 章節...

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手冊

上海東方石油裝置 管理手冊 受控狀態 受控 編制 體系小組 審核批准 分發號2010年 01月05日批准2010年 01月05日實施 上海東方石油裝置 發布 0.1發布令 上海東方石油裝置 的環境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手冊按照gb t24001 2004 環境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 t28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