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學計畫

2022-07-12 07:00:06 字數 1289 閱讀 9261

第三單元教學計畫

一、 教學內容的安排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實驗教材與人教版大綱教材相比:增加了認識正比例關係的影象、將實際尺寸放大的比例尺例項、綜合運用比例尺及有關知識作圖、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等教學內容。新增內容的課標依據:

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資料在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出影象,會根據其中乙個量在影象中找出或估計出另乙個量的值。能利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體會圖形的相似。

基本認識: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比原來多,教學要求比原來高。本單元的「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等,是「數與代數」領域的教學內容;比例尺、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教學內容,把不同領域的教學內容有機融合是教材編排的特色。

學生已有的經驗:圖形相似放大或縮小的生活現象(例如:第32頁、第56頁的情景,這些相似放大或縮小的現象學生都見過,也知道它們之間的大小關係,只是沒有從比例的角度去認識這些生活中放大或縮小現象的數學含義),畫折線統計圖的經驗(它可以遷移到畫正比例關係影象的教學活動中),生活中的地圖(例如,學生都知道中國地圖是把祖國的實際版圖縮小後的樣子,有的學生可能知道它是按一定的比例縮小的,還有的學生可能留意過上面的比例尺,只是不可能全班學生都準確、全面地理解比例尺的數學含義)。

學生已有的知識:比的有關知識(比的意義、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等,在以前學習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時,學生也曾見過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如,15:10=3:

2),不過當時只是從比的基本性質的角度認識這樣的等式而已),解方程(解比例本身就是解方程,只是比例形式的方程與以前學習的方程形式不同,需要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把它轉化為以前學過的形式罷了),常見的數量關係(常見的數量關係是學生理解正、反比例意義的重要基礎,例如,學生知道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並會運用這一數量關係解決問題,但學生並沒有從把其中乙個量看做常量、另外兩個量看做變數的角度,去認識兩個變數之間的關係),用歸

一、歸總的方法解決問題(用正、反比例解決的問題,學生已經會用歸

一、歸總的算術方法解答)。

三、本單元學習目標。

1、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例項,能運用比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認識正比例關係的影象,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資料在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出影象,會根據其中乙個量在影象中找出或估計出另乙個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會求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5、認識放大與縮小現象,能利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體會圖形的相似。

6、滲透函式思想,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第三單元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 本單元教學 數與代數 領域裡的比例的意義 比例的性質 解比例 還教學 空間與圖形 領域裡的圖形放大與縮小 比例尺的意義 解決與比例尺有關的實際問題。把兩個領域的知識結合起來教學,既能賦予比例豐富的現實意義,又能理解圖形放大 縮小的數學含義,還能使解決比例尺的實際問題有更多...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複習《比例》

單元複習 比例 一 你知道嗎?比比誰是小專家!1 比例的意義與性質 比例的意義 比例的性質 解比例2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 用公式表達出來 正比例反比例3 比例的應用 比例尺 比例尺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注意 同時性 用比例解決問題 照這樣計算 等 二 一例三練 例1 如果,那麼 如果,那麼.練 1 ...

六年級數學教案《第三單元比例》教學計畫

本單元教學數與代數領域裡的比例的意義 比例的性質 解比例 還教學空間與圖形領域裡的圖形放大與縮小 比例尺的意義 解決與比例尺有關的實際問題。把兩個領域的知識結合起來教學,既能賦予比例豐富的現實意義,又能理解圖形放大 縮小的數學含義,還能使解決比例尺的實際問題有更多的思路與方法。全單元編排7道例題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