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學習,別聽學校的 》有感

2022-07-04 16:03:05 字數 1219 閱讀 5510

讀《學習,別聽學校的!》有感

方法,也就是處理具體事務的能力。看似簡單動作的背後,起支配作用的就是思維方式:找到病灶,然後對症下藥。

知識不是智慧型,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是智慧型。還有句話說,知識不是力量,智慧型才是真正的力量。 換句話有效實用的東西才更具有價值。

學習,別聽學校的!一看到這種提法,第一感覺就是過於偏激。但是仔細翻閱這本書可以發現這樣的提法,對於學校制度下傳統的、保守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是有一定的挑戰。

在一定程度上,我認為有其獨特之處。

我認為,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維。

學習只有在不依循大腦的工作方式時,才是枯燥無聊、索然無味、令人氣餒的,可惜的是,學校裡情況往往如此。

也就是說,當人們把孩子當孩子看待,當作愚笨和無能的生物對待,重要的事兒或者不讓他們沾邊,或者必須簡易化。這就是「扼殺」了小生物們巨大的能力。孩子對他們周圍的世界有乙個基本要求:

幫助我自己去做事!

而通常情況下,我們則是一手包辦孩子的事,總認為孩子還小,需要我們精細的關照。就是在這樣無微不至的關懷,逐步扼殺著孩子的發展潛能。

而書中指出:人們越是阻礙孩子按照他的方式學習並練習他所學到的東西,這個孩子在他的環境裡就越顯得「不健全」。換句話說,在幫助孩子盡量地自己動手時,我們就為孩子的未來奠定了乙個極為重要的基礎。

這些事,要從孩子身邊的小事開始,讓孩子自己扣鈕扣,讓孩子自己穿衣,做自己能做的事,嘗試著我們認為不可能的事......

另外,學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在扼殺著孩子們的思維能力。

思考力比記憶力更為重要和有效,但中國傳統應試教育太過於強調記憶力了,導致很多人從大學出來發現,一路走過來記了不少東西,能用上的太少,在思維推理和解決問題方法上還有很大欠缺。

教育教人以知識,是因為再沒有別的東西可教。但知識並不能代替思維,如同思維不能代替知識一樣。在大多數實際生活中,知識從來就是不完全的,所以我們需要思維。

創造力也是一種思維能力,它並不是漫無邊際、天馬行空式的創意,而是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新事物、幫助人適應環境的能力。

知識與思維有密切的聯絡,但決不是同乙個東西。有些孩子非常善於思考,很有創造力,但在校的考試成績可能很一般;有些孩子的考試成績非常好,但不善於獨立思考,沒有創造力,所謂「高分低能」就是指這類學生。

因此,孩子讀書、學習,有著雙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識,一是發展思維技能。大多數父母和教師往往注意前者而忽略後者。

但教授一門知識課的更為重要的意義恰恰是為了使孩子的思維技能得到發展。所以我認為,學習,別聽學校的,有一定的道理。有時候,方法比智慧型更加的重要。

讀《鼎湖山聽泉》有感

鼎湖山是一處令人嚮往的風景勝地,那裡綠樹成蔭,遍地都是翠綠的青草,偶爾也會聞到風中夾雜的花香,卻見不到花的身影。而那裡最吸引人的,還是清脆的泉聲,泉水叮咚,再與茂密的叢林相配,構成一幅優雅寧靜的山水畫。今天,我讀了謝大光的名作 鼎湖山聽泉 被那裡美麗的景色迷住了,感受到鼎湖山動態美與靜態美的完美融合...

讀《學校的挑戰 建立學習共同體》有感

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被作者佐藤學稱之為 風風雨雨的課堂 的課堂,那就是低年級的課堂。回想一下,我在低年級的這麼多年,何嘗不是造就了這 風風雨雨的課堂 呢,還有我們很多的低年級老師,總是在透支著自己的喉嚨,總是用十二倍的體力在組織著一堂堂的課,課堂嘈雜,課堂喧鬧,所以,兒童無法靜心學習。我們需要營造的...

讀《學校的挑戰 建立學習共同體》有感

針對小組 合作學習 的雜言 從暑假的業務學習到現在,只能說是很匆忙的看了日本教育學家佐藤學的 建立學習共同體 其實對於合作學習,從課改開始爭議就沒停止過。任何乙個教師都知道只有學生自己真正想學習,才能保證獲取知識的最大可能。因此我們的教育就是要最大程度的實現學生的學習,保障每個學生的 學習權 多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