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義網格知識模型和知識管理

2022-06-29 04:42:02 字數 4720 閱讀 2899

1 問題的提出:

全球經濟一體化及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標誌著人類正逐步由工業經濟時代向知識經濟時代轉變。對組織和企業而言,知識正變成最具經濟價值的無形資源。特別是對於知識密集型企業來說,更是決定組織和企業成敗的戰略性資源。

知識管理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管理理念的核心,正如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和方法是工業時代的企業管理基礎,知識管理正是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管理基礎。知識對組織和企業的決定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知識可以確保組織和企業活動的順利進行。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市場情勢變化客觀上要求組織能響應這種變化並迅速作出決策。對組織和企業其他成員來說,無論是銷售策略制定還是新產品開發、市場拓展都依賴知識進行決策。

其次,管理學研究表明經驗、觀念等形式表現的隱式知識對決策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對這些知識必須進行有效管理,否則將極有可能重犯過去的錯誤甚至導致組織或企業活動的失敗。

最後,知識還是確保組織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如果組織和企業知識化程度越高,就越有可能在競爭中處於主動地位,並提公升組織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近幾十年的變化深刻地印證了這一點。

總之,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將不可避免地對現有的生產生活方式、人類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教育模式以及企業經營管理等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產生深遠的影響。對於知識這種無形資源,時代迫切需要相應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模式,組織和企業需要管理實踐。知識管理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管理理念的核心,正如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和方法是工業時代的企業管理基礎,知識管理正是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管理基礎。

勿庸置疑,網路的迅速普及已經成為資訊時代的重要標誌,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通過網路發布資訊。全球資訊網是乙個由互聯資源構成的網路化資訊空間,經過20世紀90年代的迅猛發展,web已經迅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傳統意義上的資訊產業構架。資訊的獲取、傳送、儲存和處理之間的孤立現象正隨著網路和多**技術的發展而逐漸消失,web成為了眾多資訊系統的基礎,並被這些資訊系統所共享。

無論從使用者數量還是從web空間的資源容量角度衡量,web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另一方面,web資訊空間的資訊量正呈指數級增長,資訊過載現象日益嚴重,如何從浩瀚的資訊海洋中快速準確地找到所需要的資訊,已經成為人們越來越關心的重要問題。

問題的關鍵在於,當今web的設計理念是實現網頁互聯,網頁上文字、圖形、影象等各種**的湧現都是供人們瀏覽並處理的,網路和計算機只是作為一種簡單的載體和傳輸工具,不能提供更高階的自動化智慧型服務,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web使用起來很簡單,通過瀏覽器使用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方便瀏覽各種**的html文件,這些文件也可以通過超連結技術將不同的資源和資訊連線起來。這種簡單性是web創立之初的乙個重要出發點,但也正是這種簡單性使得使用者在瀏覽過程中很容易迷失在錯綜交叉的網狀鏈結中。

web包含了大量的資訊,資訊在編碼,結構等方面各不相同,其中的乙個差別就是有些資訊主要提供給人使用,而有些則主要供機器使用。前者如電視廣告、詩歌等,後者如資料庫、程式和感測器訊號輸出等。目前web資訊中的絕大部分是僅供人們閱讀的文件,機器難以自動處理,主要原因是缺乏用以描述資料的資料資訊,即元資料。

搜尋引擎是網路訪問中的重要導航工具。但目前搜尋引擎大多數是通過關鍵字匹配完成搜尋任務,這種處理過程僅僅停留在字元層面,並不能準確理解使用者的搜尋目標,因而得到的結果也往往不準確,搜尋的效率也很低。譬如,我們在搜尋引擎中輸入「老舍的作品」,搜尋的結果不僅僅會包括我們真正需要的老舍的作品,同時也會把老舍作品的評價類資訊包括進來,而後者往往並不是我們所需要的。

html是網際網路成功的關鍵性力量,也是今天web的主體之一。然而,html有著先天性的不足——它僅僅描述了網頁內容的外觀展現機制,對於資訊之間的聯絡,也僅僅提供了平凡的鏈結關係;然而,資料的組織不能體現資料內在的語義聯絡,因此html網頁僅供人們閱讀,無法實現機器的自動處理。

上述缺陷的存在,導致了機器在採集、分解和組合web中的資訊時顯得格外力不從心;語言文字本身存在的語義模糊性和歧義性也增加了機器分析的難度。文字(對於計算機而言就是二進位制資料)僅僅是傳達語義的媒介,而語義的表達才是交流的核心和關鍵。

解決使用者所面臨的資訊過載問題的關鍵在於有效地將各種資訊、資料、知識等資源進行描述、組織和管理,讓計算機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為使用者提供優質服務。因而我們需要考慮如何利用計算機(程式)來閱讀、理解和處理這些龐大的資源,並為使用者提取出有效的資訊和知識,提供各種便利的服務。我們迫切需要一種新型的web環境,對現有的web進行變革,使得網路中的資訊具有語義,同時更好地組織無序資訊從而使其能夠被計算機理解,便於人和計算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

2 什麼是語義網

綜上所述,www是乙個由互聯資源構成的網路化生長的資訊空間,它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資訊產業構架,是資訊時代的重要標誌。資訊的獲取、傳送、儲存和處理之間的孤島現象隨著網路和多**技術的發展而逐漸消失,web成為了眾多資訊系統的基礎。web中資訊的急劇增加導致了資訊過載問題,產生該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網頁上文字、圖形、影象等都是供人們閱讀的,而internet和計算機只是作為一種簡單的中介工具。

儘管網頁中含有一些鏈結和特殊的資訊使得計算機能定位相應的頁面並以特定的方式顯示文件,但網頁中沒有提供任何資訊幫助機器理解網頁的內容。

2023年,tim berners lee提出了語義web(semantic web)的概念,本質上,語義web是乙個「資料網路,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全球知識庫。」 其基本思路是力圖為web資源新增一層語義描述,既方便人們的使用和處理,更重要的是使得計算機在一定程度上也「理解」web資源的含義,從而有助於自動化資訊共享與重用,並使網路能夠提供動態的、個性化的、主動的服務。

建立語義web的目的是讓計算機能夠「理解」分布在網上的資訊和知識,並在「理解」的前提下更好地處理和利用這些資訊和知識,把web提公升為支援全球化知識共享的智慧型資訊服務平台,為人類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要讓計算機理解資訊和知識,其必然途徑就是將它們形式化,因此語義web 的語義表達理論需要建立在人工智慧領域近40年關於知識表示的研究基礎之上,同時必須滿足面向web的表達的普遍性、動態性和異構性。

語義網的概念由全球資訊網的發明者、現任全球資訊網聯盟(即w3c,是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的簡稱)主任提姆·伯納絲·李(tim berners-lee)於2023年首次提出。在他看來,「語義網(semantic web)並非是另外乙個獨立的web,而是現在的web的乙個延伸。在其中,所有的資訊都具有定義完好的含義,更利於人與機器之間的合作。

」[1]現在網際網路上的大部分內容都是設計給人閱讀的,而不是讓電腦程式按網頁的內容自動進行處理。語義網的目的就是擴充套件當前的www,使其能夠表達可以被機器(計算機)所「理解」的語義,以便於人和機器(計算機)以及機器和機器之間的互動與合作。語義網中的「語義」,實際上就是指文字的含義。

例如對於文字「計算機」,當我們看到這三個字時,我們首先會想到這是乙個與我們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具有實物形態的工具,甚至就是我們手頭正在使用的「東西」;更進一步,我們知道「計算機」這一文字既不代表數字、也不表示某一動作,而是乙個名詞概念;並且就此概念我們可以說出一系列與之相關的資訊,如它的基本組成、配置和功能等。因此,我們(或是說「人」)可以很好地「理解」「計算機」這一文字所代表的含義。而對於機器(或計算機)而言,事情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它非但不知道「計算機」這一文字所代表的一系列「含義」,甚至連這一文字代表的是數字還是字元都不知道。因此語義網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要以某種方式或方法明確地「告訴」計算機某一文字的具體含義。

語義網目前是w3c的主要研究目標之一,也是國際國內研究的熱點。它通過表達充分、完備的可以為計算機「理解」的語義,可以使現有的www具有一定的推理和自動處理能力,從而徹底改變現有www的工作方式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因此可以說,語義網就是未來的全球資訊網,是下一代的網際網路。

3 語義網與全球資訊網的區別

語義網是全球資訊網的延伸,但卻與全球資訊網有著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現在:

1.面向的物件不同

目前的全球資訊網主要使用html表達網頁內容。使用html標記的網頁的確可以表達一些控制網頁顯示格式之類的資訊,從而使人們認為計算機真的可以「理解」我們的意圖。但實際上html僅注重文字的表現形式,如字型顏色、大小、型別等,而不考慮文字的具體內容與含義。

雖然全球資訊網上有一些自動的指令碼程式可以幫助人們實現一部分功能,但在開放式的網路環境中,它們並不能很好地用於計算機之間的互動。因此目前我們所使用的全球資訊網主要是供「人」閱讀和使用的。而語義網則是要在全球資訊網之上加入一些可以被計算機「理解」的語義資訊,它在方便人們閱讀和使用的同時,也方便計算機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

因此,全球資訊網面向的物件主要是「人」,而語義網面向的物件則主要是「機器」。

2. 資訊組織方式不同

由於二者面向的物件不同,因此在資訊組織方式上自然會存在很大的差異。全球資訊網在組織資訊資源時主要以「人」為中心,按照人們的思維習慣和方便性組織網路資訊資源。語義網在組織資訊資源時則必須兼顧計算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溝通。

3. 資訊表現的側重點不同

全球資訊網側重於資訊的顯示格式和樣式,而不關心所要顯示的內容。例如對於比較重要的資訊,全球資訊網可能會在其顯示上以大字型、或顏色鮮明的字型表示。而語義網則更加側重於資訊的語義內容,對具有特定意義的文字必須進行一定的標註或解釋。

4. 主要任務不同

全球資訊網主要是供人閱讀、交流和使用的,其主要任務就是資訊發布與獲取。通過在網路上發布或獲取資訊來達到共享和交流的目的。語義網的主要任務則是計算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共享,從而使計算機可以代替人們完成一部分工作,使網路應用更加智慧型化、自動化和人性化。

5. 工作方式不同

語義網與全球資訊網面向的物件不同,它們的工作方式自然也有所不同。全球資訊網主要面向「人」,因此其大部分工作都是由人來完成的,包括資訊的收集、檢索、整理、排序和分析等等。而語義網通過加入一些可以被計算機「理解」的語義資訊,則可以把人從上述各類繁瑣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利用「智慧型**」幫助完成上述的大部分工作。

乙個典型的例子就是資訊檢索,利用智慧型搜尋**,語義網將提供給人們真正需要的資訊內容,而不像現在的搜尋引擎那樣輸出數以萬計的無用的搜尋結果。

知識管理核心模型 知識之輪

藍凌在長期知識管理研究和實踐中,總結出了知識之輪模型。任何組織中的知識都遵循 沉澱 共享 學習 應用 創新 等5個重要運轉環節,這些知識運轉環節組合成乙個螺旋上公升的閉環,稱之為 知識之輪 第乙個環節是知識沉澱,又稱為知識編碼,是指提高知識顯性化程度,將知識從無序到有序 隱性到顯性的過程 第二個環節...

航空模型知識 航模培訓

問 什麼是舵機?答 任何遙控模型都離不開舵機。他是應用最多最重要的最終執行操控者指令的執行者。他一般是乙個小 黑 盒子,盒子兩邊有安裝孔,有個輸出轉軸,可以安裝乙個圓形 十字或一字形 力臂,還有一條和電子調速器一樣的3芯訊號連線線,連線於接收機上相應的通道介面。當發射機的遙控杆被推動時,舵機的轉軸連...

模型製作材料相關知識對比介紹

製作模型的材料有有機玻璃 亞克力板 和石英玻璃,今天我們主要是對這兩種模型製作材料進行對比介紹。1 有機玻璃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通常稱做有機玻璃,英文縮寫pmma,具有高透明度,低 易於機械加工等優點,是平常經常使用的玻璃替代材料。有機玻璃是開發較早的一種重要熱塑性塑料,具有透明性 穩定性和耐候性,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