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十年數學教學感悟

2022-06-28 12:00:06 字數 3168 閱讀 4177

把握課改理念,實現教學生活化

臨渭區辛市鎮沙王小學

孟巨集進把握課改理念,實現教學生活化

小學數學課標實驗教材與原編教材相比,更加重視提供豐富的情境素材,更重視題材的現實性、綜合性,擴充套件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教師可支配因素增多,教材把握彈性更大。怎樣用好教材,更有效地「用教材教」,幫助學生實現有效學習,一直是筆者近幾年思考與探索的問題,下面就筆者自己的實踐和總結談三點體會。

一、聯絡生活,讓教材鮮活起來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讓教學內容與生活密切聯絡,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價值取向。

1、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再現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自覺從生活中感悟數學。例如學習「筆算兩位乘一位數」時,我創設了乙個買東西的情境:馬上秋遊了,班上準備買3件礦泉水,每件14元,應付多少錢?

老現當售貨員,請學生上來買水付錢,並問:「你是怎麼算出來的?」很多學生在口頭表述中體現了10元×3=30元,4元×3=12元,30元+12元=42元這一過程。

學生在無意識中運用了逐位相乘的方法,只需一語點破,便突破了筆算乘法的關鍵。又如「基數與序數」,教材呈現的是人物排隊購票的情境圖,但小學一年級學生幾乎沒有這樣的經驗。我教學時讓學生自己排隊,做「老鷹捉小雞」的遊戲。

在遊戲過程中解決一些問題:如自己排第幾,自己前面有幾個同學,後面有幾個同學等等。這樣,遊戲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將枯燥的知識鮮活地呈現在學生的玩耍之中。

2、尋找生活原型,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使抽象的數學知識生動具體起來。如教學「小數的性質」時,我要求學生到超市去了解各種商品的**,上課時我先聽取學生的匯報,並板書一些商品**。如肥皂1.

60元,橡皮擦2.00,彈子0.25元,橡皮筋0.

05元等。然後提出問題:⑴在這些標價中,小數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有沒有發生變化?

⑵這些小數中哪些「0」可以去掉,而商品的**沒有改變。「小數的性質」在生活中找到了原型,學生運用生活經驗,對小數的性質有了初步感知。學生為自己的發現而興奮,為自己的成就而自信。

3、回歸生活,是鞏固新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有效途徑。例如我在教學「位置與方向」後,設計了三個實踐活動:一是在操場上指出自己家的方向;二是帶學生從學校走到體育場,設計乙個路線圖;三是讓學生為一名問路的人指路。

活動中,學生學習熱情高漲,主動投入,並且還有許多新發現,如有學生在為別人指路時,不僅用到教材中的東、南、西、北等方位詞語,而且還用到前行、左拐、右拐等生動有效的生活用語。

二、實踐操作,讓教材靈動起來

數學學習是「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解釋與運用的過程」 。注重實踐操作是學生參與數學知識構建過程的有效途徑。

1、**內容動起來,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具體存在。例如「11-20各數的認識」,教材呈現了一幅公路上行人和車輛的情景圖。我在教學時,用攝像機將某一交通路口1分鐘內通過的車輛攝製下來,上課時,**給學生看,讓學生數一數1分鐘內通過的各種車輛數。

學生通過合作完成這一任務,數數能力和統計能力都得到明顯提高。又如「100以內數的認識」,教材呈現的是一幅羊群情境圖。我教學時帶學生數校園裡樹的棵數和樓梯的台階數,學生很有興趣,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

2、實驗操作動起來,通過「做中學」,讓學生體驗探索、發現知識的成就感。例如五年級下冊有這樣一道題:「乙個長方體玻璃容器,從裡量長、寬均為20cm,向容器中倒入5.

5l水,再把乙個蘋果放入水中,這時量得容器的水深是15cm。這個蘋果的體積是多少?」為了讓學生理解上公升部分水的體積等於蘋果的體積,我帶領學生做了乙個實驗:

把一些規則與不規則的物體分別放入乙個裝有水的量杯中,觀察水面的上公升情況,並思考「水面為什麼會上公升」。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思考後,再來解答這道題就迎刃而解了。

3、數學實踐動起來,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產生和親歷數學知識的生成。例如:在二年級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時,為了讓學生體驗乘法產生的必要性,我設計了這樣乙個實踐活動:

帶領學生參觀五年級的團體操訓練,當時體育教師把學生分成了5個組,每組有3人做基本動作練習。回到教室後,老師提問:你能在1分鐘內算出五年級一共有多少同學參加訓練嗎?

1分鐘過去,全班學生都叫:「連加算式太長,根本完成不了任務。」在學生對簡便表示方式的渴求中引入乘法,教學效果特別好。

乘法知識的構建,是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因矛盾而需求,因需求而產生,不是老師硬塞給學生的。

三、整合資源,讓教材厚實起來

整合數學課程資源,就是根據時代和科學進步、學生實際和現有數學環境,為學生有效學習數學提供更具現實性、探索性的豐富素材,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自覺地構建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

1、現代教育技術與數學學習整合,提高數學學習效率。用現代教育技術營造的動態、直觀的數學情境,是其它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例如一年級學生學習「加減混合」時,學生很難從靜態的**中看出湖裡有4只天鵝,飛來3只,又飛走2只。

一位老師上這課時,運用多**創造設了乙個動態的情境,學生輕鬆理解並列出了「4+3-2」的加減混合算式。又如在學習行程問題的應用題時,如果讓學生通過實踐來分析問題是相當困難和不現實的,但運用課件演示,便輕鬆突破了時間和空間限制,有助於學生從直觀中理解和解決問題。

2、不同學習領域進行整合,有利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小學數學課程安排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但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需要幾個領域的知識有機整合才能解決。所以,數學教學應對不同領域知識進行整合,有利於學生對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

例如學習了「統計」之後,我設計了乙個關於居民用水情況的調查,需要收集的資訊有:你生活的村組居民一共有多少戶人?2023年1-9月份該村一共用水多少噸?

根據這些資訊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並解決。通過活動,把數學中的統計、實踐與應用進行了整合,培養了學生收集資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3、其它學科與數學進行整合,有利於豐富數學資源,促使不同學科協調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我先請美術老師在美術課上給學生上了一節剪紙課,在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已有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通過數學教學進行理性提公升,對兩門學科的學習都起到了促進作用。

又如在教學「找規律」時,把**的節奏同兩種圖形的有規律出現結合起來,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享受律動快樂的過程中學習了數學知識。

當然,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並不是要全盤否認教材。作為乙個有思想的老師,應該走出「照搬教材」和「否認教材」的誤區,在使用教材時應該既忠實教材,又超越教材,根據學校、學生和自己的實際對教材進行開發、整合和創造,切實發揮新教材的作用,促進師生的最佳發展。

十年課改我在數學課的收穫和感悟

課改十年我的收穫與困惑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當年自己剛剛師範畢業,懷著對教育的憧憬踏上了三尺講台。當時恰逢教育課程的大改革我也有幸趕上了新課改的列車。如今課程改革的春風已經吹過十個年頭了,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師,這十年裡我一直在自己的教學生活中學習著,摸索著,感受著,總結著。十年裡我深感課改的勢在必行與...

十年課改反思

課改後,課堂教學變成了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教學過程也是師生交往 積極互動 共同發展的過程。在課堂上,經常就有了這樣的提問 你能 提出什麼問題嗎?你發現了什麼?你獲得了什麼資訊?一石激起千層浪。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們經過思考,提出的問題各具特色,求異創新的思維火花不斷閃現。我深深地感到,在新課程理念...

十年工作感悟

首先,輔導員自身必須要擁有高尚的人格,隨和的態度,公正的處事原則 高度的責任心和愛心,全面的知識等等。這是輔導員自身的條件和素質對學生的影響,學生會因為輔導員的種種優點而對其產生一種信任感,從而願意對輔導員吐露心聲。其次,輔導員要格外的注意工作方法。對學生的必須要有足夠的尊重,即使是批評教育也不能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