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行為規範月計畫

2022-06-18 08:27:02 字數 1378 閱讀 9125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學生有了正確的認識,才會有良好的行為。使學生懂得「為什麼這樣做才是規範的」,是養成教育的前提。

首先,進行廣泛的、形象化的宣傳教育。在工作中我校的紅領巾廣播站確定每天為學校「養成教育」專題廣播時間讓學生按時收聽。在宣傳內容上,依據《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20條,每次講一條,並且分別選取了相應的事例,配以寓言故事、名言警句、兒歌等加以強化。

把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形象、生動,讓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和啟迪。比如宣傳《規範》的第一條「尊敬國旗、國徽……」時,我們運用生動的語言講了國旗的來歷、國徽的含義及《國歌》的產生歷程,同時從中國近代史中選取講述了許多先烈們為締造新中國、前赴後繼、血染疆場的動人故事,使學生對國旗、國徽的崇敬、熱愛之情油然而生。再如,宣傳《規範》第十三條:

「……認真做廣播操和眼保健操;讀寫姿式要端正」時,我們編了體現兩操要領的「四字歌」讓學生隨廣播一起背誦。由於每週堅持這樣的宣傳、誘導,每週宣傳《規範》中的一條,以利於學生消化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淨化了學生的思想,形成了良好的行為意識。

其次,通過各科教學,進行系統教育。各科教學是進行養成教育的基本途徑,而養成教育又是各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在教學進行抽時,對學生進行為規範教育、行為習慣培養。

第三,開展活動,強化教育。在舉行「行為知識問答」活動時,我們既注意系統性又注意不同年級的差異性。如結合貫徹《規範》第五條:

「待人有禮貌,會使用禮貌用語……」在設計問答題時,對不同的年級難易程度也各不相同。我們要求三年級學生背會文明用語十個字,使學生對文明禮貌有個初步的認識;通過知識部答,使學生內化為良好的心理及行為趨向。提高了他們的道德思維能力。

在訓練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方面,我們突出了「嚴、細、實

1. 嚴。即嚴格要求,嚴格訓練。

為了引導學生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校制定出《行為規範細則》、《值周評比細則》、《十佳少年評比細則》、《學校環境保護條例》等規章制度。在嚴格要求的同時進行嚴格訓練。如:

根據我校學生多,樓口少硬化路少的的特點,我們要求學生課響馬上自然成排。全校六百多名學生要達到這一要求是很不容易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嚴格訓練,現在學生不但能夠聽到鈴聲自然成排,而且做到了快而靜,改變了原來擁擠,大聲喧嘩的狀態,形成了良好的秩序。

2.細。即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從點滴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通過家訪、談心、大量耐心細緻地工作,使我校無亂班、亂課現象。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3實。就是扎扎實實,講究實效。每學期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養成教育規劃,每月、每週重點突出。

4.活。即針對學生特點,把規範化行為訓練搞得靈活多樣,讓學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動中受到薰陶和鍛鍊。

如我們召開了《文明言行人人誇》主題班隊會,開展了「自我服務競賽」,召開了「十佳少年」演講會。

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開展了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在社會做個好「在校做個好少年」活動。由於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實施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小學生課堂行為規範

1 課前應做好課前準備,上課 停應安靜端坐,等待上課。2 上課起立立正,師生問好,相互敬禮。3 下課起立立正,師生再見。4 坐姿端正,雙手抱臂,兩腳平放。5 站姿標準,手放兩側,兩腳展開30 平放,抬頭展胸,目視前方。6 讀書姿勢 端坐朗讀,雙手捧書,拇指扣壓課本 站立朗讀,左手捧書,右手拇指和小指...

小學生課堂行為規範

1 預備鈴聲響,學生必須進教室,坐回自己的座位,穩定情緒,準備好下一節課的學習用具,等待老師來上課。2 上課鈴聲響,老師上講台,全體學生在班長指揮下起立,對老師說 老師好 老師說 同學們好 然後班長指揮全體學生坐下。3 遲到的學生,必須在教室門口向老師報告,經老師同意後才可靜靜地走進教室。4 上課時...

小學生行為規範班隊

活動目的 1 教育學生以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 嚴格要求自己,做德 智 體 美 勞等全面和諧發展的創新型小學生。2 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牢固樹立規範意識,增強自覺性。培養學生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做講文明守規範的好學生。活動重難點 人人參與,活動有序,有聲有色,能讓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